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很多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TNF-α拮抗剂作为生物制剂,近年来越来越多地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1]、克罗恩病、银屑病性关节炎、银屑病等疾病的治疗中。目前在我国上市的TNF-α拮抗剂包括益赛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三种,还有两种新型的TNF-α拮抗剂--赛妥珠(certolizumab)和戈利木(golimumab)已在国外上市。TNF-α拮抗剂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在既往的文献中已有较多报道,本文仅就其诱发的皮肤不良反应及对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报道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收治的4例化脓性汗腺炎,年龄20 ~ 45岁,均为男性,皮损表现为腋窝、臀部、腹股沟的窦道、脓肿、瘢痕,Hurley分期Ⅱ~Ⅲ期。既往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中药等多种治疗方案,改善均不明显。予静脉滴注英夫利西单抗5 mg/kg,第0、2、6周各1次,后每间隔8周1次;或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第0、2周各80 mg/次,后每间隔2周40 mg/次。2例静脉滴注英夫利西单抗后出现输液反应,改用阿达木单抗。3例达到化脓性汗腺炎临床反应(HiSCR),1例无效。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α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炎性因子,其抑制剂目前市场上有3种:英利昔单抗、依那西普及阿达木单抗.在皮肤科领域,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仅批准本类药物用于银屑病及银屑病性关节炎的治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TNF-α抑制剂可用于更多类型皮肤疾病的治疗,并成功治疗了如化脓性汗腺炎、坏疽性脓皮病和毛发红糠疹等多种其他类型的炎症性皮肤病.为此,概述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在治疗皮肤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 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取得显著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矛盾的药物不良反应,即其可诱发部分患者出现银屑病样表现,称之为TNF-α抑制剂诱导的银屑病,病理表现可为银屑病样改变,也可为海绵状改变,发病机制可能与TNF-α和Ⅰ型干扰素之间平衡失调、白细胞介素23/Th17细胞轴参与、感染有关。本文对TNF-α抑制剂诱导的银屑病的流行病学、组织学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做一阐述,为识别和治疗TNF-α抑制剂诱导的银屑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生物学活性方法,测定23例良性皮肤病和19例皮肤癌以及1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NFα,并对5例皮肤癌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其结果,皮肤良性肿瘤和皮肤癌患者血清TNT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5例皮肤癌患者,经治疗后TNFα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α肿瘤坏死因子是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国内外抗α肿瘤坏死因子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从抑制α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前体生成、拮抗已经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作用方面简要介绍了目前研究的几个主要靶点及相关药物。  相似文献   

7.
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为代表的生物治疗已在银屑病中得到广泛引用。受限于伦理审查,妊娠期银屑病使用TNF-α抑制剂多以个案报道为主。针对妊娠期使用TNF-α抑制剂的安全性评价和注意事项能够为银屑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被逐渐应用于治疗银屑病,虽然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也观察到了各种不良反应。这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感染、肿瘤、自身免疫和脱髓鞘性病。注射(部位)反应最容易控制,极少因此终止治疗;用药前进行筛查、密切监视和随访,可以有效减少和防止感染的发生;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价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是否增加发生肿瘤的危险性,脱髓鞘性病和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关系还不清楚。运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银屑病耐受性较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风险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是一种前炎症性细胞因子,研究发现其与银屑病的发病和治疗有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可溶性Ⅰ型受体在类天疱疮疱疹(PV)患者疱液和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比研究31例BP9例PV患者血液和疱液中TNFα和sTNF-RⅠ的含量。并以15例正常人吸疱液和30例下沉人血清作对照。结果BP、PV患者活动期疱液和血液中sTNF-RⅠ水平均高于对照,且疱液中浓度更高,BP缓解初期血中sTNF-RⅠ水平高于活动期;BP患者血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两者的比值以及同临床 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TNFα、sTNFRI及sTNFRII水平,同时检测其它免疫项目。结果:①SLE患者血清中sTNFR I、sTNFR II、TNFα水平及sTNFR I/TNFα和sTNFR II/TNFα比值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sTNFR I与sTNFR I与sTNFR II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8,P<0.01)。②PBMC培养上清液中TNFα、sTNFR I及sTNFR II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且与血清中的TNFα和sTNFR II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58-0.73;P<0.01)。③TNFα与感染有平行关系,而sTNFR II同临床症状评分呈相关(r值分别为0.69和0.75)。结论:SLE患者sTNFR、TNFα水平及sTNFR I及炎症方面发挥作用,sTNFR I及sTNFR II对于监测SLE疾病活动和严重程度明显优于抗dsDNA抗体等指标。  相似文献   

12.
基础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制剂治疗一些免疫性皮肤病成为可能。与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相比,生物制剂最大的优点为它们能选择性地抑制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而对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无明显损害,其副作用明显降低,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正>法国一项回顾性和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对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抑制剂)治疗皮肤结节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做出了观察报告。自200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患者来自于多个教学医院、转诊中心、肺科、皮肤科和内科,病理确诊为结节病,并接受抗-TNFα治疗。对治疗反应的评估使用肺外器官严重度评分(ePOST,0为不受影响,6为非常严重)。对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5.
肿瘤坏死因子α是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效应因子。对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受体p55、p75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的能力、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表达及多态性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坏死因子α是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效应因子。对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受体P55、P75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的能力、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主多态性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是较早用于银屑病治疗的一类生物制剂,通过中和TNF-α,阻断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而发挥疗效。TNF-α拮抗剂在分子结构上有受体融合蛋白和单克隆抗体两大类,前者主要有依那西普(etanercept)及其生物类似物益赛普(yisaipu)等,后者则包括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戈利木单抗(golimumab)、赛妥珠单抗(certolizumab)等。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TNF-α拮抗剂显示出对银屑病具有明显的疗效,而不同的制剂在使用方法、起效速度、总体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则各有差异。TNF-α拮抗剂的主要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各种感染特别是结核病和乙肝的激活,以及潜在的诱发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风险,用药前需进行认真的筛查,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视,以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在判断无结核、肝炎、其他重症感染和肿瘤后,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益赛普25 mg(首剂加倍)皮下注射,每3 d 1次,共6次,同时给予支持治疗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抗炎、护肝。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15例发热患者体温在益赛普初次注射24~48 h内逐渐下降,72 h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24 h内停止新发水疱,皮疹色泽由鲜艳转为暗红,72 h后明显控制,2周后基本恢复,4~5周完全恢复。黏膜部位恢复慢于皮肤损害。14例伴发肝肾损害患者转氨酶在益赛普治疗后逐渐下降,治疗后2~4周基本恢复正常;尿素氮和肌酐在治疗1~2周后开始下降。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治疗后3周内基本下降或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尽早、足量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9.
浅表基底细胞癌 ,常常对用一次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 (ALA PDT)的反应不佳 ,但在 2 6个肿瘤皮损研究中 ,反复治疗 7d后 ,消退率为 10 0 %。Morton等发现 ,ALA PDT治疗大的、多发性基底细胞肿瘤 1~ 3次后 ,治愈率为 88%,尽管 4 %~ 10 %的皮损于 4 1~ 6 0个月内复发。专家建议 ,ALA PDT疗法应作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瘤就诊者的一线治疗。美容效果及耐受性均好。PDT疗法的愈合时间及美容效果优于冷冻治疗。红光似乎是一种更好的光源。PDT较新的应用 ,包括顽固性病毒疣和银屑病 ,尽管前者对这种治疗有疼痛 ,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