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体重测量,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观察不同孕期体重增加与GDM的关系。结果:GDM组孕妇在不同孕周的BM I均高于健康妊娠组(P0.05,P0.01);GDM组孕妇中、晚孕期增重比健康妊娠组高(P0.05,P0.01),而早孕增重不高于健康妊娠组(P0.05),同时,两组孕前BM I的等级分布无统计学差别(Z=1.64,P0.05),采用重复序列方差分析的方法,两组孕期体重指数的增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494.60,P0.01)。结论:孕妇中晚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发生GDM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妊娠糖尿病的筛查,提供必要可行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调查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加强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2005年6月,对在妇幼保健院建档的孕妇,在孕24~28周进行妊娠糖尿病的筛查,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管理方法。并追踪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组(A组)与正常对照组(B组)孕产妇母儿结局的影响,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妊娠糖尿病患病率为2.64%,A组的胎儿宫内窘迫、感染、妊高征、早产儿等的发病率较B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围产儿并发症的比较两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及病理性黄疸发病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管理,用饮食疗法控制血糖,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孕产妇的合并症,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管理方法。方法:将4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42例正常孕妇比较。结果:4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饮食疗法后血糖控制良好,除早产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孕妇外(P<0.05),妊高征、感染、产后出血、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FGR)、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发病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管理,用饮食疗法控制血糖,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0月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产科门诊产检的360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调查对象,在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至妊娠终止期间进行干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在产科门诊孕妇学校进行集体讲课,而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每1~2周进行一次个体化健康教育直至分娩,实施干预措施前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干预3次后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孕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32.95%,干预组为93.89%;对照组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率为56.57%,干预组为87.78%;对照组餐后2 h血糖控制满意率为53.33%,干预组为79.44%;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干预组为16.11%;对照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1.11%,干预组为11.67%。【结论】个体化孕期护理干预可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利于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孕期管理和饮食控制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通过筛查确诊的74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6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管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性孕期管理和饮食控制,对两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饮食控制,观察组65例血糖控制理想,9例需用胰岛素控制;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5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系统的孕期管理,加强饮食控制,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与母婴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产检直至分娩、符合纳入标准的GDM孕妇313名。完成孕妇情况调查表,计算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幅,参考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制定"基于孕前BMI的总孕期增重的新推荐值",将研究对象归为孕期体重增幅不足、合适、过多3组。将母婴结局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孕前BMI超重、肥胖组分别占27.16%、3.83%;孕期体重增幅不足、合适、过多组分别占44.41%、40.89%、14.70%。2、孕期体重增幅过多组较不足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χ2=8.87,P=0.01)。3、孕期体重增幅过多组较不足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χ2=16.15,P0.001)。结论 1、孕前超重、肥胖是GDM危险因素。2、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过多易发生产后出血和巨大儿,孕前体重增幅不足可能是这两者的保护因素。3、建议制定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推荐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晚孕期血脂浓度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产科门诊接受产前检查的108例晚孕期GDM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在同一家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晚孕期健康孕妇108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晚孕期孕妇血脂指标,如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进行比较。根据观察组GDM孕妇孕期的体重增加值,将其进一步分为体重增加过多亚组、体重增加合适亚组、体重增加不足亚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观察组3个亚组GDM孕妇晚孕期血脂浓度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7-9-1),分组征得受试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年龄、孕龄及孕期体重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GDM孕妇晚孕期血清TC、TG、LDL-C浓度,分别为(7.49±0.69)、(3.64±0.56)、(3.93±0.49) mmol/L,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2±0.41)、(2.13±0.39)、(2.81±0.17) mmol/L,而血清HDL-C浓度为(1.62±0.22) 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0.16) mmol/L,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63,P<0.001;t=4.981,P<0.001;t=4.795,P<0.001;t=-2.736,P=0.007)。③根据观察组108例GDM孕妇孕期的体重增加值,将其分为体重增加过多亚组、体重增加合适亚组、体重增加不足亚组,分别为38、42及28例。观察组3个亚组GDM孕妇晚孕期血清TC、TG及LDL-C浓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87,P=0.020;F=6.164,P=0.030;F=14.266,P=0.001),并且体重增加过多亚组孕妇上述3个指标均为最高。但是,3个亚组GDM孕妇晚孕期血清HDL-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DM孕妇更容易发生脂代谢异常,尤其是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的GDM孕妇,其晚孕期血脂浓度更高。产科医师应加强对GDM孕妇进行合理营养饮食的宣传教育及孕期体重管理,这不仅有利于降低GDM孕妇晚孕期血脂浓度,还有利于减少其围生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马静波  陈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52-325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管理方法及饮食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口服50 g葡萄糖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筛查,对血糖≥7.8 mmol/L者做75 g糖耐量试验,将89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与99例正常孕妇比较。结果:89例GDM和GIGT孕妇中有71例(80.1%)经饮食控制与适当运动后血糖控制良好,18例需加用胰岛素治疗。其母儿并发症中,除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用饮食控制疗法,辅以适当运动,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及正常孕妇孕期各阶段血脂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单胎GDM孕妇94例作为病例组,正常孕妇114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孕妇孕早、中、晚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比较两组各阶段血脂的差异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同组孕妇在孕早、中、晚期的TC、TG、HDL-C、LDL-C、TG/HDL-C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组孕妇各孕期TG、TG/HDL-C明显高于同孕期正常孕妇,HDL-C均明显低于同孕期正常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BMI、孕中期TG/HDL-C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正常孕妇及GDM孕妇血脂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孕前及孕期需合理控制体重,加强孕期营养管理及血脂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性糖尿病(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围孕期体重变化特征。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3家医院的营养门诊和产科门诊建卡,进行产前检查,并最终完成随访,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71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GDM孕妇为124例,纳入GDM组,正常孕妇为595例,纳入对照组。对不同年龄、不同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值的GDM组与对照组孕妇的体重变化,进行为期1年的纵向随访研究。2组孕妇平均生育年龄、分娩孕周、平均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GDM组的中、晚孕期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3.1)kg vs(9.5±3.0) kg,(4.5±3.0) kg vs (6.4±2.4) kg,(14.3±3.0)kg vs (16.6±4.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0,P=0.004;t=7.470,P<0.001;t=5.340,P<0.001)。GDM组的早孕期体重增加值高于对照组,为(1.3±2.2) kg vs (0.7±2.5) kg,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36)。GDM组组内,≥35岁孕妇孕前BMI值高于<35岁孕妇,≥35岁孕妇中孕期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低于<35岁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2.052、2.081,P=0.029、0.042、0.040)。在≥35岁孕妇中,GDM组的孕前BMI值大于对照组,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5、2.732,P=0.009、0.008)。GDM组中,孕前BMI<18.5 kg/m2、18.5 kg/m2≤BMI<24.0 kg/m2及BMI≥24.0 kg/m2 GDM孕妇的产后第3、42天体重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57、24.378,P<0.001),并且产后第3、42天的体重,随着孕前BMI的增长而增长。 结论建议对GDM孕妇的孕前、孕期和产后体重推荐值进行标化,科学规范预防和治疗GDM,尤其关注高龄孕妇和孕前BMI超重和肥胖的孕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运用饮食指导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101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饮食指导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率为92.43%、顺产率为67.51%、产后出血1例、巨大儿1例、早产0例、产褥感染0例、新生儿窒息1例,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穗定率为72.15%、顺产率为48.36%、产后出血4例、巨大儿3例、早产3例、产褥感染4例、新生儿窒息2例,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饮食指导,对其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作用明显,能够大幅度提高其自我控制意识,显著改善患者妊娠期及产后身体状况,保障母儿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13.
睡眠参与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诸多过程,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睡眠可影响血糖代谢。妊娠期女性相较普通人群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因此孕期睡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从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节律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对孕期睡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进行综述, 为妊娠期糖尿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对比(1)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两组分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22±0.65mmol/L、5.26±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21±0.27mmol/L、5.98±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血糖代谢异常,其发生率为1%~5%[1].它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该病的临床过程复杂,可引起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死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等,孕妇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对GDM孕妇实施孕期管理及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孕期体成分的关系,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建档并足月分娩的单胎孕妇1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GDM80例为GDM组,正常孕妇90例为对照组。通过生物电阻抗技术检测孕期母体成分(去脂体重、瘦体重、总体水、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细胞内水、细胞外水)变化,并观察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在孕32~36周体脂含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在孕11~13周、17~20周、24~28周体成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孕11~13周、17~20周的细胞外水和孕24~28周的细胞内水均与剖宫产的发生呈正相关,是其危险因素;孕11~13周、17~20周的体脂百分比,孕24~28周、32~26周的体脂含量与巨大儿的发生呈正相关,是其危险因素;而孕32~36周的体脂百分比与早产的发生呈负相关,是其保护因素;孕11~13周的体脂百分比、孕17~20周、24~28周、32~36周的体脂含量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主要因素。结论 GDM患者孕期体成分指标与正常孕妇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细胞内、外水及体脂变化不仅与胎儿宫内发育相关,而且是影响其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孕期体重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进行妊娠期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2 98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妊娠孕妇2 517例(A组)、GDM孕妇287例(B组)、HDCP孕妇126例(C组)和GDM合并HDCP孕妇53例(D组),对各组孕产妇孕10周、孕30周体重变化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4组孕妇年龄、孕10周、孕30周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孕10周、孕30周BMI及BMI变化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B、C、D组上述指标均分别显著高于A组(P均0.05),D组孕10周、孕30周BMI均分别显著高于B、C组(P均0.05);4组孕妇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D组上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5),且D组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早期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以及高龄人群是发生GDM和HDCP的高危人群。GDM和HDCP使得孕产妇与婴儿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加大,因此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合理干预,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正>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我国发病率在5%左右[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无GDM病史的妇女。笔者通过对我院12例GDM孕妇的分析探讨GDM筛查的范围及临床意义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综述孕期睡眠模式(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流行现状,以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可能机制,旨在探讨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睡眠质量差和GDM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其在GDM中发生发展的作用,为减少GDM的发病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初次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综合护理.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帮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更好控制血糖,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