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延伸护理服务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90例CVA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给予医院-社区-家庭延伸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儿的年发病次数、医疗费用、住院时长、年住院次数、家长请假时长及干预前、干预1年后儿童哮喘生命质量问卷(PAQLQ)评分,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研究组患儿年发病次数、医疗费用、年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长、家属请假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儿FEV1及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2组患儿FEV1及FVC大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儿FEV1及FVC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儿PAQLQ中情感维度、活动维度、症状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2组患儿PAQLQ中情感维度、活动维度、症状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CVA患儿,有助于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减轻患儿家庭负担,改善患儿肺功能,全面提升患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实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CAAP)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管理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科诊治的64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CCAAP管理,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管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急性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总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97.06% vs.80.00%,χ2=4.761, P=0.029)。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pred)、用力呼气25%流速(MEF25)、MEF50、MEF75、CD3+、CD4+和CD4+/CD8+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细胞介素-4(IL-4)显著降低(P<0.05),急性发作率(14.71% vs.50.00%,P<0.05)和并发症发生较低(2.00% vs.10.00%,P<0.05)。结论 CCAAP可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有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下的健康信念教育在哮喘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哮喘患儿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予以对照组常规门诊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微信平台下的健康信念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患儿哮喘控制、肺功能与父母疾病管理能力,并记录急性发作与再住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Z=2.641,P=0.008)。两组干预前F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PEF(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及父母疾病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FVC为(3.90±1.13)L、PEF为(162.16±29.10)L/min、FEV1(2.94±0.97)L,父母疾病管理能力为(41.52±5.19)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77±0.98)L、(144.62±26.05)L/min、(1.52±0.74)L、(34.56±4.27)分,(t=5.124、3.046、7.894、7.024,P值均<0.001)。观察组患儿急性发作(1.20±0.39)次、再住院(0.87±0.21)次,少于对照组的(2.35±0.70)次、(1.14±0.53)次,(t=9.374、3.212,P值均<0.001)。结论 微信平台下的健康信念教育在哮喘儿童家庭教育中应用价值确切,能提高哮喘控制效果,减少急性发作与再住院,改善患儿肺功能,利于提高父母疾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信必可都保、家庭氧疗、呼吸操配合心理护理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急性发作次数,探讨康复干预的方法。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康复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哮喘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康复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给予用信必可都保、家庭氧疗、呼吸康复操训练,同时于入院时、住院中、出院后提供高效的心理护理。两组在入院时、治疗后6月、12月均检测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观察出院后1年内两组患者发作次数、急诊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肺功能变化比较,康复组及对照组研究初期所测基础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2个月康复干预后,康复组的FVC、FEC,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出院后1年内的发作次数、急诊次数情况比较,康复组出院后1年内的发作次数及急诊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必可都保、家庭氧疗、呼吸操配合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及急诊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欧姆龙雾化机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试验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欧姆龙雾化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FEV1/FVC。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IL-6、CRP、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EV1、PEF、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欧姆龙雾化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5例患儿在按照GINA指南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包括:①健康教育;②放松按摩训练;③认知疗法。对照组40例患儿仅予常规处理。两组患儿在实验开始和结束进行肺功能测定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并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哮喘门诊定期随诊。【结果】1年后:干预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少于对照组;该组患儿儿童哮喘控制水平测试得分和肺功能指标最大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预计值(pre-FEV1%)及最大呼吸流量预计值(pre-PEF%)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提高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降低哮喘发作频率,改善儿童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哮喘患儿经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前后肺功能及免疫学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哮喘患儿86例,中途退出4例,最终纳入82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组41例。单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增加普米克令舒。比较治疗前后对2组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持续时间及次数;IgE、TSLP水平及外周血TLRs表达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及TSLP水平下降程度较单一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2及TLR4表达强度变化均较单一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两组哮喘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联合组哮喘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均小于单一组(P<0.05),且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单一组高(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可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并参与调节TLRs信号通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干预效果,为社区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将10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被动式门诊管理,而干预组采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症状、生活质量、肺功能及疗效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干预前发作次数、急诊次数、缺课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5);而干预1年后,干预组的发作次数、急诊次数、缺课天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说明干预组患儿经干预后病情有所减轻、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干预组干预前的FEV1、PEF%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1年后,干预组的FEV1、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干预组患儿经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有明显好转。干预组干预1年的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说明干预组经过干预后患儿的疗效明显得到提高。结论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后,可明显降低患儿的发作频率,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应用整体护理对哮喘发作频率、通气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87例,遵照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93例患儿,观察组9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应用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哮喘发作频率、临床表现复常时间、通气功能、家属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哮喘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哮喘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复常时间、胸片复常时间、气喘消失时间、肺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第1秒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EV1、FVC、PEF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更加确切,能够进一步降低患儿哮喘发作频率,改善患儿通气功能,加快患儿病情康复,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探讨目标细化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郑州市某医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目标细化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2个月时,比较2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控制率;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量(PEF);比较2组患儿出院后2个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总控制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分别为(1.31±1.21)次及(0.24±0.16)次,少于对照组的(3.35±1.31)次及(1.02±0.5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时,观察组患儿FEV1及PEF水平分别为(122.54±0.32)L及(174.21±25.64)L/min,大于对照组的(96.21±0.31)L及(143.32±26.01)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细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控制率、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联干预措施对儿童哮喘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三联干预进行干预治疗。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哮喘控制情况、肺功能、治疗的依从性、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诊次数、静脉用药次数、住院治疗的次数。结果干预后的哮喘控制率对照组为62.5%(25/40),治疗组为92.5%(37/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2,P〈0.01)。干预后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re-FEV1)、第1秒时间肺活量(Pre-FEF)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5),2组干预后的FVC、Pre—FEV1、Pre—FEF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医生治疗方案、定期复诊、规范用药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干预后的规避诱发因素较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干预后的配合医生治疗方案、定期复诊、规范用药、规避诱发因素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2组干预后的配合医生治疗方案、定期复诊、规范用药、规避诱发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发作次数、急诊就诊次数、住院次数、静脉用药次数对照组和治疗组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的发作次数、急诊就诊次数、住院次数、静脉用药次数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干预措施对儿童哮喘干预效果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哮喘控制情况、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治疗及用药次数,值得在儿童哮喘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居家自我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哮喘患儿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居家自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哮喘复发率、急诊入院率、住院率,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哮喘复发率、急诊入院率、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的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居家自我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儿哮喘复发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健康管理对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高危哮喘儿童病情控制及肺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93例高危哮喘儿童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加全程健康管理和定期随访;对照组只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未贯穿健康管理,嘱定期随访。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病情控制及各项肺功能指标较之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高危哮喘儿童的家庭单元的防控意识,进行系统、持续的健康管理,定期随访和监测,能明显减少患儿病情发作,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压缩雾化吸入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经压缩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雾化吸入护理、哮喘护理、体质加强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儿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R%)。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FEV1%、FEV1、FVC、PEF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压缩雾化吸入过程中加强雾化吸入护理、哮喘护理、体质加强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促进肺功能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理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1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及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理疗。干预前后采集日间、夜间症状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调査问卷(bronchial 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数据和肺功能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结果 干预后两组夜间症状积分和日间症状积分均低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干预后ACT积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干预后观察组AQLQ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组内比较各指标干预前后,除对照组的环境刺激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6,P=0.233),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干预后,组间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0,P=0.017);组内比较:FEV1/FVC指标,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8,P=0.040)。结论 综合康复理疗有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董金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809-2811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联合孟鲁斯特纳(顺尔宁)口服治疗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及顺尔宁,对照组患者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日间及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VV、VC、FVC及FEV1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7天,观察组患者PEF变异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联合顺尔宁口服治疗儿童哮喘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症状及肺功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疗效,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 96例哮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哮喘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10 mg口服,每晚1次,连用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量(FEV1)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对照组仅PEF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哮喘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能够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责任制模式访视干预效果,为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内蒙古万达卫生社区服务中心抽取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羧甲司坦片+氨茶碱片的传统内科治疗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传统内科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COPD基础知识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干预前后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COPD患者对COPD基础知识知晓率为100%,高于对照组COPD患者的56.1%(χ^2=7.987,P<0.001);干预后干预组COPD患者对戒烟、规律服药、呼吸训练、家庭氧疗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43.9%、97.6%、96.3%和85.4%,均高于对照组COPD患者的9.8%、46.3%、48.8%和56.1%(均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COPD患者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行为能力、生活质量及FEV1、FVC、MVV肺功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行为能力、生活质量及FEV1、FVC、FEV1/FVC、MVV肺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定期对COPD患者进行家庭责任制模式访视能使其知晓该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状况,促进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