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楠 《中国校医》2020,34(6):424-426
目的 探讨肺康复锻炼结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某医院就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肺康复锻炼结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结果 干预前,2组SAS和SDS评分及肺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40.11±5.06)分、(38.53±5.44)分]低于对照组[(44.25±6.18)分、(42.28±5.47)分],FEV1/FVC、FEV1%水平[(61.93±7.06)%、(55.34±5.61)%]高于对照组[(57.26±5.13)%、(51.28±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康复锻炼结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增强肺功能,利于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采用中心化分组模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行基础干预,研究组行延续性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因子评分以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半年后研究组症状(33.8±6.7)分、活动受限(34.1±7.5)分和病症影响(24.8±14.0)均优于对照组(41.3±8.0、39.4±9.8、31.8±8.7),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分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模式,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心理状态有所好转,护理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4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17.34±5.51)分,从轻度降为无明显负担水平,对照组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22.48±6.45)分,仍处于轻度负担水平,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面对、寻求支持、乐观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干预前自身与对照组,自我依赖、情感化、保守、逃避及听天由命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干预前自身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总分[(9.54±1.65)分vs(10.18±1.36)分]、抑郁心理状态评分[(2.06±0.86)分vs(2.59±0.73)分]、焦虑心理状态评分[(2.01±0.53)分vs(2.59±0.81)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促进患者采取健康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从COPD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按照随机数抽取,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后心理状态。结果对照组护理前后SDS评分经比较,(t=0.21,P>0.05)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护理前后SDS评分经比较,(t=5.6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SDS评分>50共58例,观察组中SDS评分>50共18例,经比较(χ2=19.49,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临床的治疗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董瑶  曹莹 《现代养生》2022,(15):1288-1290
目的 观察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高峰流速(PEF)]和生活质量(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变化。结果 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VC、FEV1、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琼妃 《现代保健》2010,(23):130-131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稳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下列护理干预:实施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支持、家庭肺康复锻炼指导、营养支持.结果 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一年后4种因子得到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护理干预改变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4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稳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出院后观察组采用健康促进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未进行干预。对比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评分、总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36.52±2.14)分、健康知识水平(59.23±3.13)分、自我责任感(27.16±1.13)分、总分(122.91±6.4)分,对照组分别为(27.26±3.48)、(44.11±5.37)、(19.16±1.11)、(90.53±9.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7%,对照组为5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促进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珠海市前山社区44名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观察组进行社区综合干预,时间为期1年,于干预前后进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例经社区综合干预后,较对照组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各项评分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综合性干预能改善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8,(1):101-102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营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及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和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7,(4):563-564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常规护理进行细致化处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SGRQ评分)、运动能力(6MWD值)及心境状态。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GRQ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6MWD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MW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紧张、抑郁、疲乏、愤怒、迷惑、精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尊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不良心理应激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把2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设施常规护理;干预组从心里、饮食、氧疗、呼吸锻炼、咳痰、输液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四个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足使患者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护理知识,使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在社区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出院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指导与自主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家庭护理干预,由护理康复小组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并采取健康状况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生理健康评分为(141.28±15.36)分,活动能力(38.45±3.88)分,心理健康(114.30±11.15)分,认知功能(26.45±2.31)分,社会支持(27.54±2.3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至(22.14±2.94)分,6个月后提升至(31.07±1.79)分,其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指导中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健康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5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25例,后将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2周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2周的生存质量各个项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循证护理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较好,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冥想松弛疗法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3月南阳市某医院门诊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冥想松弛疗法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中积极应对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慢性肝脏疾病问卷(CLDQ)评分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冥想松弛疗法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贺晓蓉 《现代保健》2013,(23):62-6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前的FEV%为(0.36±0.12),FVC%为(0.51±0.13);对照组护理前的FEV%为(0.35±0.13),FVC%为(0.50±0.14);观察组护理后的FEV%为(0.43±0.19),FVC%为(0.58±0.17);对照组护理前的FEV%为(0.30±0.13),FVC%为(0.44±0.13);观察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价为(56.21±12.12)分,对照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价为(57.32±11.89)分;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价为(83.23±17.43)分,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价为(70.32±14.32)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呼吸功能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实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44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EV_1(1秒用力呼气容积)、MM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FVC(用力肺活量)的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FEV1、MMEF以及FVC分别是(1.86±0.41)、(2.02±0.43)、(2.89±0.66),对照组患者的FEV_1、MMEF以及FVC分别是(1.23±0.36)、(1.45±0.37)、(1.99±0.59),研究组患者的FEV1、MMEF以及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3.2±3.14)显著高于对照组(60.1±3.07),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意义良好,可加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社会家庭支持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社会家庭支持干预措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74)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对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评分分别为(15.5±3.1)、(8.7±2.9)分,对照组分别为(15.4±3.2)、(11.7±3.5)分,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48.6±3.5)、(49.6±3.5)、(51.5±3.9)、(47.8±3.4)分,均优于干预前的(41.1±3.3)、(35.4±3.2)、(36.5±3.7)、(38.3±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3±4.0)、(42.4±3.9)、(37.2±3.9)、(40.6±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强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家庭支持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观察社区访视护理对于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慢性疾病患者106例,按患者诊治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按常规方法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定期社区访视护理,对照组不予其它方法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6个月后焦虑度、抑郁度、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度(53.6±7.7)、抑郁度(50.2±6.6)明显低于对照组(67.2±12.4)、(59.8±8.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态(82.8±5.5)、生活质量(108.4±11.2),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13.6±8.9)、(87.6±10.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访视护理可有效减轻慢性疾病患者焦虑度、抑郁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对生存质量、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择三门县中医院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让患者以积极地应对方式接受治疗,社会支持利用度提高,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