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盲穿、B超引导两种穿刺方法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1月~2016年7月的6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盲穿进行PICC置管,实验组采取B超引导进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ICC置管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盲穿方法置管相比,B超引导PICC置管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并且可以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常规途径中心静脉置管与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 方法 :按照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将病人分成两组 ,即NICC组 (常规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组 )和PICC组 (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 )。比较第一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病人不适度、穿刺并发症及导管感染发生率。 结果 :PICC组与NICC组相比 ,穿刺成功率高 ,所需时间短 ,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高 ,穿刺部位局部刺激症状较重。 结论 :①PICC法操作简单、安全 ,并发症少。②PICC法易合并导管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管、加强导管口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③PICC法置管时 ,可导致表浅静脉炎及静脉闭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网络平台在置管患者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门诊维护的17 2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 227例,女10 027例,年龄12~85岁,中位年龄58岁;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门诊维护的20 38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 188例,女12 196例,年龄13~86岁,中位年龄59岁;患者置管后治疗间歇期均在门诊进行导管维护。比较两组观察数据的录入时间、数据的完整性、各种并发症描述准确性和用词规范性。结果 对照组17 254例,数据录入平均时间为(46±6)s;观察组20 384例,数据录入平均时间为(12±5)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660,P<0.05)。对照组数据完整例数11 732例,较完整3 623例,不完整1 899例;观察组数据完整19 568例,较完整725例,不完整91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312.000,P<0.05)。对照组并发症描述准确11 840例,不准确5 414例;观察组并发症描述准确18 427例,不准确1 95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814.000,P<0.05)。对照组并发症用词规范15 280例,不规范1 974例;观察组并发症用词规范19 659例,不规范7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600,P<0.05)。结论 简单、方便的数据总结有利于质量控制和质量分析,更好地保证置管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方法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采用一次性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CVC).观察240例病人中,CVC组120例,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PICC组120例,应用一次性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 结果:①置管成功率:PICC组117/120,占97.5%;CVC组120/120,占100%.②气、血胸并发症:PICC组无血气胸;CVC组1例,占0.83%.③导管移位:PICC组10例,占8.33%;CVC组1例,占0.83%.④静脉炎发生率:PICC组2例,占1.67%;CVC组无一例发生.⑤导管堵塞:PICC组17例,占14.17%;CVC组9例,占7.5%. 结论: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部分治疗可取代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在临床上可达到与CVC相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维护方法在深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深静脉置管患者,按置管先后次序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用碘伏按常规消毒置管周边皮肤,待干后用敷贴覆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穿刺点周围皮肤外表涂一层皮肤保护膜待干后再覆盖敷贴.对照两组需更换敷贴间隔时间、患者自觉舒适度及敷贴固定处皮肤红肿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需更换敷贴间隔时间、患者自觉舒适度及皮肤红肿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穿刺点周围皮肤外涂皮肤保护膜再覆盖敷贴,能延长敷贴更换时间,降低敷贴固定处皮肤红肿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曾辉云 《现代医院》2005,5(10):76-77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ICC)操作较深静脉穿刺更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维护方便,病人可自由活动等优点,值得广泛开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6年7月老年脑梗塞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见回血后,左右手边进边退配合送管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见回血后,左手始终固定穿刺部位,右手食指固定针翼位置,右手拇指延着血管方向缓慢推Y型接口送管,右手食指同时拉针翼往后缓慢退出针芯前段的方法置管.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观察组穿刺方法,解决了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置管困难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股静脉的两种置管定位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深静脉穿刺术的广泛应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也被日益推广,穿刺操作者也逐渐从医生转向护士,但由于该项操作风险性较大,常导致穿刺失败且并发症增加。现对200例股静脉的两种置管定位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 :将 1 34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分为两组 ,A组 (n =6 3)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B组 (n =71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观察 4周 ,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及病人的偏爱情况。 结果 :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和血气胸 ,两组均无统计意义 (P <0 .0 5 )。病人明显偏爱锁骨下静脉置管 (P <0 .0 5 )。 结论 :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二者在置管特点和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 ,可根据医师对置管技术的熟练情况及病人的偏爱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及周围静脉留置针在重症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老年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分成中心静脉导管组及周围静脉留置针组,通过观察两者在并发症发生、穿刺次数以及留置的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穿刺次数及留置导管时间明显优于周围静脉置管组。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减少老年患者应用周围静脉穿刺带来的副作用,在重症老年患者中可作为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解决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中出现并发症的实践过程。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64例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循证组及对照组。留置导管期间分别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和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运用循症护理方法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预防PICC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床旁彩超在危急重症患者困难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和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急诊行颈内深静脉置管的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56例;年龄13~83岁,平均(44.5±6.8)岁,所有患者中彩超定位组57例,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59例,统计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误穿动脉数,局部血肿,气胸等情况。 结果彩超定位组患者置管时间5.32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100%,误穿动脉数0例,局部血肿0例,而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置管时间11.13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74.6%(44例),二次置管成功率86.4%(51例),二次置管未成功转为彩超定位后均一次成功,误穿动脉5例,局部血肿9例。 结论床旁彩超定位在危重症颈内静脉置管中具耗时短,且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低,符合急诊治疗的需求,应用效果好,尤其适用于局部解剖定位不清的危重患者,并且在实习生教学及低年资医师带教中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可以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3.
曲晓晓 《现代养生》2014,(16):187-187
目的:探究在血液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循证组(25例)与常规组(2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根据医嘱给予用药,严密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体征情况,并给予及时调整,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心理等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结果:循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4%;常规组总发生率45.8%;循证组较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间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两种高潮气通透率透明贴膜在临床中心静脉置管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住院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的患者334例,随机分成试验1组112例,使用透明贴膜为英国施乐辉IV3000透明贴膜留置14 d;试验2组110例,使用3M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3M HP TegaderrnTM留置14 d;对照组112例,使用3M TegadermTM留置时间为1 d;3组留置导管均于1个月拔管,拔管后无菌剪取导管头端2~3 cm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其导管相关感染率;更换敷料时以秒表计算每次更换时间,评估护理工作量.结果 试验1组与2组及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9%、6.4%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2组透明贴膜<1月平均更换次数为(2.04±0.85)、(2.08±0.76)次,对照组透明贴膜3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明贴膜1月内平均更换总时间,试验组1、2组分别为(414.5±20.8)、(418.7±23.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的(5970±230.6)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潮气通透率的透明贴膜,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降低了导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节约了护理时间,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肝素锁在长期静脉置管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中心静脉置管长期进行TPN治疗的病人,应用肝素锁可以随意下床活动,周围静脉间断输液者在使用套管针的同时,应用肝素锁可以避免反复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6.
思乐扣(Statlock)一种新型固定粘贴材料,在PICC穿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我科开展中心静脉置管(主要从锁骨下入路)以来,置管后都采用缝针固定,以防导管脱落及意外拔出.可是缝针固定有以下不足:增加患者痛苦;皮下缝针处常出现线头反应,表现缝针处皮肤发红,炎症反应严重时导致缝线脱落,需再次缝针固定,并增加置管处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阮玲 《医疗装备》2015,(2):37-38
目的:观察临床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采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选取60例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分析案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实施超声引导穿刺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采用盲探穿刺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后常规静脉注射失败下进行超声引导确立穿刺部位后行置管术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穿刺方法下后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超声引导确立穿刺部位后行置管术成功率为94%;对照组患者盲探下去穿刺的成功率为70%,两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该法的成功率比常规盲探穿刺方法要明显存有优势,且穿刺后的并发症也显著低于盲探穿刺,无并发症状况发生,穿刺时间短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敷料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敷料对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点局部的影响。方法对7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用3M公司生产的无菌透明敷料换药,列为对照组;同期对7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用IV3000敷料换药,列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穿刺点局部皮肤过敏及感染率。结果试验组穿刺点局部皮肤过敏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IV3000敷料换药可降低中心静脉穿刺点局部皮肤过敏及局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在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过程中运用改良式颈内静脉阻断法阻断颈内静脉对减少导管异位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PICC穿刺的136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住院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6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PICC穿刺过程中颈内静脉阻断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了改良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导管初次异位情况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无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病例,对照组中有6例(8.8%)发生导管误入颈内静脉,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1例(1.5%)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采用改良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避免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在胃癌(CA)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CA化疗行PIC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归纳为M组、K组,各40例,K组实施常规护理,M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价值。结果:M组、K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20.00%,M组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P<0.05);出院后M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K组(P<0.05);出院后M组生活质量(QLQ)评分明显高于K组(P<0.05)。结论:CA化疗行PICC患者通过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结局,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QL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