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单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定眩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长春西汀静脉滴注,治疗2周;治疗组在予长春西汀静脉滴注基础上,予口服化痰止眩汤,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 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 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 0. 05或P 0. 01),尤其治疗组变化升高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运用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清眩汤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清眩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为60.0%(18/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63.3%(19/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更快(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基础上合用清眩汤可以增快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提高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颈源性眩晕痰湿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颈性眩晕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2 w,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心慌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眩晕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结论 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颈性眩晕更有优势,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部供血,进而改善眩晕、上肢麻木、颈项僵硬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配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银丹心脑通胶囊配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增快(P〈0.01);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配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包括治疗组(止眩宁胶囊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30例。结果:治疗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86.7%、90.0%;对照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63.3%、40.0%。结论: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双向调节作用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定眩汤治疗,观察2组中医症候积分、后循环平均血流速度、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舌脉象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佛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治疗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诊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西医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升阳活血汤+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了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升阳活血汤+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临床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升阳活血汤+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活血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3月—2019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8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定眩汤治疗.治疗2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浊通络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疗效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西医组(n=40)和中医组(n=40)。西医组使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中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联合化浊通络定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脑血流量(全脑血流量、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统计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中医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中医组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全脑血流量、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且中医组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通络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可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和脑血流量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消眩方佐治气血亏虚、痰瘀互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消眩方,观察周期28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P<0.05),且治疗组血流加快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消眩方是佐治气血亏虚、痰瘀互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阳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阳虚水泛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温阳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均正常。结论:温阳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阳虚水泛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由于后循环缺血而引起的眩晕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除给予相应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和活血定眩汤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TCD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TCD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滋肾平眩汤联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滋肾平眩汤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动脉血流速度、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 76%,对照组为71. 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滋肾平眩汤联合西药可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痰定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内耳眩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氟桂利嗪治疗,实验组加用痰定眩汤.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AS、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发作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服盐酸氟桂利嗪合益气祛痰止眩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152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6例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益气祛痰止眩汤(由黄芪、茯苓、泽泻、制半夏、白术、川芎、石菖蒲等组成);两组治疗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59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0.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益气祛痰止眩汤治疗眩晕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与对照组9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5d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2组均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组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彩色多普勒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8%)(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两组均予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加用升阳活血汤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头晕、目眩、头身困重都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80.88%、治疗组92.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症疗效及对中医症候、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痰浊型眩晕症患者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予以化痰降逆止晕汤+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观察治疗前后单项眩晕症状积分、血液动力学指标(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收缩期平均峰流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眩晕程度、眩晕发作次数积分、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眩晕持续时间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收缩期平均峰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脑血流流速,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