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病并于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120例,其中,胃阴不足型48例,脾胃虚弱型29例,脾虚湿阻型27例以及肝胃不和型16例.根据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结果:胃阴不足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脾胃虚弱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55%,脾虚湿阻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30%,肝胃不和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1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不同辨证分型患者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分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病并于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120例,其中,胃阴不足型48例,脾胃虚弱型29例,脾虚湿阻型27例以及肝胃不和型16例。根据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结果:胃阴不足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脾胃虚弱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55%,脾虚湿阻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30%,肝胃不和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1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不同辨证分型患者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分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总结整理了近十年来针灸疗法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以针刺为主治疗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取穴多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穴位,尤以足三里穴为之重要。体现了针灸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等独特优势。认为加强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严密性,体现中医特色,确定统一的疗效标准,巩固其疗效可靠性是今后临床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是普通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反酸、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进食,而且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明显不利.笔者自1999年来对本院普外科105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进行针刺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蒋晗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6):364-365
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是普通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反酸、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 ,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进食 ,而且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明显不利。笔者自 1999年来对本院普外科 10 5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进行针刺治疗 ,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本组 10 5例患者均为普外科手术住院病人。其中 ,男性 45例 ,女性 60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5岁 ;阑尾炎 5 3例 (占5 0 .5 % ) ,肠梗阻 2 5例 (占 2 3 .8% ) ,胆囊炎、胆石症 16例 (占15 .2 %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11例 (占 10 .5…  相似文献   

7.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穴位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文总结近年来在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方面采用的穴位疗法,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腹针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分为两组。空白组(30例),予以术后常规处理,使用洛赛克(奥美拉唑)20 mg 静脉推注,每天1次,连用3天。腹针组(30例),在空白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腹针疗法治疗(取穴:下脘、气海、气旁、关元、气穴、水分、天枢、大巨),术后第1天开始针刺,每天1次,每次留针20 min,5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评分(纳差、乏力、腹胀、便秘、懒言、恶心呕吐、肠鸣减弱、面色萎黄、浮肿等)。结果 治疗后腹针组纳差、乏力、腹胀、便秘、肠鸣减弱、恶心呕吐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及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组治疗后乏力、面色萎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胃轻瘫腹针组17例(56.7%),空白组22例(73.3%);24 h、72 h钡条残留数(条):腹针组分别为(10.60±4.61)、(8.53±4.08),空白组分别为(17.07±3.99)、(15.83±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1,P<0.05)。24 h、72 h胃排空率:腹针组分别为(47.00±23.07)%、(57.33±20.37)%,空白组分别为(14.67±19.95)%、(20.83±20.97)%,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83,P<0.01)。术后两组胃动素水平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腹针组治疗后胃动素水平上升,与空白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腹针治疗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加快胃肠激素恢复正常,且腹针疗法安全、有效、无痛或仅微痛,取穴准确,处方标准化,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9.
老年下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性疾患,通过手术治疗可以使骨折端得到良好的对位和固定,减轻局部疼痛症状,行走功能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然而,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特别是术后1周内,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胃肠功能紊乱,严重影响了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健脾理气法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运用健脾理气法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5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6岁,平均48岁;病程3~14天。胃肠道手术26例,肝胆脾胰手术19例,妇科手术5例,其中肿瘤切除术27例。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脘腹胀或隐痛,  相似文献   

11.
胃肠功能紊乱是腹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以嗳气、腹胀、纳呆、便秘甚则腹痛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西药疗效不甚理想,白2005年5月起,笔者用加味泻心汤治疗该并发症50例,并以生理盐水组30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I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共80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外科住院部,分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  相似文献   

12.
<正>腹部手术后常因麻醉、手术操作损伤脉络,气滞血瘀,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气机运行受阻,使胃肠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临床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不排气等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为主。内病外治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加服厚朴排气合剂。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可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张旸  焦娟娟  吕福全 《新中医》2014,46(4):167-16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开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及介入时点。方法:将150例开腹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及麻醉方式分层随机分为5组各30例,均应用西医术后常规治疗,针刺治疗的4组在此前提下按照不同介入时点行针刺干预。观察5组患者针刺干预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评价针刺干预疗效及适宜的介入时点。结果:针刺各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针刺干预的4组,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时点针刺各组患者指标经统计分析,部分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以术后6h干预组时间最短。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开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在术后6 h进行针刺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65例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其中中药组55例采用健脾承气汤辅助治疗,针灸组55例采用穴位针刺辅助治疗,针药联合组55例则采用针药联合辅助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GIS)及中医症状评分,同时比较临床疗效、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3组治疗后GIS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针药联合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中药组、针灸组(P均<0.05);针药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针灸组(P均<0.05);同时针药联合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少于中药组、针灸组(P均<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可有效减轻患者胃肠道症状,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6.
17.
中药早期干预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目前临床致力于如何减少腹部刺激和出现症状的处理。基于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指导思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尝试在术前和术后采用中药早期干预,以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机体所受损害,达到预防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针灸辨证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53例针刺按辨证分型取穴,肝胃不和型取肝俞、胃俞、足三里、公孙、阳池,肝脾不调型取肝俞、脾俞、阳陵泉、足三里、太冲,连续观察连两个疗程。结果:53例治愈23例(43.39%):好转27例(50.94%);无效3例(5.66%)。提示:针刺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辨证选穴具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急腹症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妇科急腹症腹腔镜手术患者3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急腹症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可以显著减少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较快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调气和胃法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85例苏州市中医医院(215003)魏国瑜陈剑平关键词胃肠功能紊乱腹部术后调气和胃法胃肠功能紊乱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能否及时缓解症状,对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影响很大。近5年来,我们以调气和胃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