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CCS)是一种罕见的非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息肉、脱发、指甲营养不良、色素沉着、体质量减轻、腹泻等.该病病因不明,自身免疫因素可能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消化道的内镜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CCS)非常罕见,病因不明,以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和外胚层三联征两大症候群为主.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腹部不适、毛发脱落、色素沉着、指(趾)甲萎缩等.本文报道CCS 1例,通过病史及内镜检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进行分析讨论,探讨CC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4.
5.
病例:女,35岁,因持续腹泻3年余,伴消瘦、乏力1个月入院。患者于20014年6月食用“优酸乳”后出现腹泻、泻稀水便10余次,伴腹胀、恶心、呕吐,给以抗炎、补液治疗,症状略有好转.腹泻次数减少,约3-4次/d,呈稀水便。之后每因食用蔬菜类食物而大便次数增多.多达20次/d。腹泻时轻时重,间断服用蒙脱石散、颠茄磺苄啶片、地衣芽孢杆菌胶囊等止泻药物治疗,病情未见缓解。近3年体重减少30妇,食欲差、睡眠盗汗,自发病起无发热、黄疸,无腹痛、便血、多饮、多尿,无脓血便、血便。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差,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7岁。1999年8月初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纳差、数天后突发中上腹疼痛并放射至腰背部,予铝碳酸镁、西沙比利后症状缓解。大便每日1次,呈黄色糊状。于同年8月28日收入院。从发病至入院体重下降3k左右,伴有脱发。既往有高血压史30余年,常服吲达帕胺,血压控制尚可。胃炎、十二指肠球溃疡30余年,无出血史。胆石症 相似文献
7.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罕见,发病机制不清,治疗经验缺乏,内镜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现报道我院近期收治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病例1例。 相似文献
8.
9.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CCS)发病罕见,病因不明,是以胃肠道多发息肉和外胚层三联征两大症候群为主,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脱发、皮肤色素沉着、指(趾)甲萎缩脱落等。本文报道CCS 1例。 相似文献
10.
11.
Cronkh ite-Canada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病因尚不清楚,以胃肠道多发息肉伴皮肤色素沉着、脱发、指(趾)甲萎缩等为主要特征,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syndrome,CCS)为临床罕见病,临床多见个案报道,极易漏诊.目前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通过对1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率及临床疗效.目的分析CC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2000-01/2018-10收治的13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例CCS患者以外胚层变化、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为主要临床特点,糖皮质激素、粪微生态制品移植及中药治疗有效.结论CCS发病率低,确诊有赖于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及典型临床表现,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Cronkhite-Canada 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 CCS),又称息肉-色素沉着-脱发-指(趾)甲营养不良综合征.该病最早在1955 年由Cronkhite和Canada首先报道[1], 1966年命名为Cronkhite-Canada syndrome[2],是临床上一类非... 相似文献
16.
17.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也了解不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成熟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伴有多脏器损害的综合征,有关文献报道较少见。本文对1例IHES伴多脏器损害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以增进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syndrome,CCS)在国内又被称为息肉病-色素沉着-秃发-指甲萎缩综合征,临床较罕见。现报告我院1例并复习国内文献15例如下。病例报告该患者男性,70岁。1990年出现反复腹胀。1995年无明显诱因双手指甲全部脱落,后再次长出,但指甲增厚,无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4例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4例EG患者中,10例病变范围涉及黏膜层,1例病变范围涉及肌层,3例病变范围涉及浆膜层。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内镜下黏膜活检或手术活检均证实胃肠道组织有较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给予糖皮质激素类治疗的9例患者,1~2周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嗜酸性粒细胞数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14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内镜或手术取到活体组织中提示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该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