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我院64例2型糖尿病成年男性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收集20例健康成年男性为对照组,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检测受试者正位腰椎(L1-L4)、右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的骨密度,并依据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将病例组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同时检测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terminal collagen crosslinks,β—CTX)、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临床化学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的脊椎骨密度值、髋部骨密度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量减少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r、FBG、HbAlC和β—CTX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质疏松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r、ALP、FBG、HbAlC、PINP、β—CTX、PTH结果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25(OH)D,均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INP、β—CTX与大转子、股骨全部的骨密度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联合检测能更早反映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2.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DEXA测定了131 例60岁以上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蛋白尿组7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临床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者组28 例)和49 例对照组的腰椎与股骨近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男性2 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和糖尿病病程有关,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降低加重。临床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者组的2 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微量白蛋白尿期的骨密度也呈下降趋势。结论: 男性2 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量丢失程度与糖尿病病程及肾脏功能有关,肾脏功能下降是加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10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腰1~腰4及右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合并冠心病组腰1~腰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分别为(0.73±0.12)g/cm^2、(0.76±0.14)g/cm^2、(0.82±0.22)g/cm^2、(0.81±0.21)g/cm^2、(0.71±0.12)g/cm^2,未合并冠心病组骨密度分别为(0.86±0.17)g/cm^2、(0.92±0.22)g/cm^2、(0.96±0.23)g/cm^2、(0.98±0.25)g/cm^2、(0.80±0.13)g/c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8、-4.32、-3.27-3.67、-4.30,P均〈0.05)。调整了年龄、体重指数、血脂、血钙、血磷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和冠心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OR=3.80,95%CI:1.50~9.61,P〈0.05)。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降低可能跟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水平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将37例1型糖尿病患儿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为控制良好组(糖化血红蛋白<9%,17例)和控制不良组(糖化血红蛋白≥9%,20例)。检测2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全片段甲状旁腺素、25羟维生素D、钙、磷、肌酐和尿钙/尿肌酐比值、全血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及骨密度。分析控制良好组全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2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活性,骨密度,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25羟维生素D、钙、磷、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良好组全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活性,骨密度,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25羟维生素D、钙、磷、肌酐水平均无相关性(r=-0.24、-0.10、-0.16、-0.06、0.17、0.21、-0.22,均P>0.05)。结论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血糖控制水平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无相关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背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概率较高,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目的:了解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特点及骨密度的变化.方法:纳入2008-09/2010-0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及门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97例,均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血肌酐升高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纳入同期的非糖尿病男性76例.空腹采血测定血骨保护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C末端水平.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应用Hologic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与结论:男性糖尿病患者各部位骨密度与非糖尿病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糖尿病患者骨保护素及Ⅰ型胶原C末端较非糖尿病者显著升高(P<0.05),而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与非糖尿病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骨保护素及I型胶原C末端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骨密度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36例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进行骨密度(BMD)检测。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60例,骨量减少组56例,骨量正常组20例。并检测所有患者血尿酸(UA)水平。结果三组骨密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567,P<0.001);三组血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21,P=0.004);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血尿酸水平依次升高,骨密度与血尿酸水平呈现正相关(r=0.273,P=0.001)。结论较高的血尿酸水平可能对老年人骨密度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的关系。方法 同时测定2 4例正常人和 6 2例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 (BMD)、血骨钙素 (BGP)、骨型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P)、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NTx)、甲状旁腺素 (PTH)、血钙、血磷和血浆白蛋白。根据病程将糖尿病分为Ⅰ组 :病程 <5年 ,31例 ;Ⅱ组 :病程 5~ 10年 ,2 0例 ;Ⅲ组 :病程 >10年 ,11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 (K组 )比较 ,Ⅰ组和Ⅱ组患者BMD、BGP、BAP、PTH和NTx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Ⅲ组糖尿病BMD明显下降 ,P <0 0 5 ;BGP、BAP、NTx和PTH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病程 (大于 10年 )是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骨代谢指标[磷(P)、钙(Ca)、骨碱性磷酸酶(BAP)、N端中段骨钙素(N-MID)及维生素K2]水平、骨密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G、HbA1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BAP、N-MID及维生素K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AP、N-MID及维生素K2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浓度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分为A、B、C、D四组,比较四组间一般临床指标及肾脏功能相关指标。结果随血尿酸水平增加,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四组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升高,其中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C组、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血尿酸、年龄、胰岛素敏感指数纳入回归方程,血尿酸对白蛋白尿影响最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脏损害相关,血尿酸水平的监测可为临床2型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早期防治及预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与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MS患者157例为MS组,健康体检者192例为对照组,测量腰围、空腹血糖(FBG)、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OC)、甲状旁腺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骨密度。结果 MS组骨密度T值及OC、B-AL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H显著高于对照组。各代谢指标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骨密度比较发现:血压、TG、腰围异常组患者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组患者,其余代谢组分的正常组与异常组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S主要通过肥胖、血脂、血压代谢异常引起体内与骨代谢相关的因子如甲状旁腺素、骨碱性磷酸酶等的改变进而导致骨代谢异常、骨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老年2型糖尿病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老年人 2型糖尿病骨代谢的现状及影响骨代谢的有关因素 ,对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用QCT法分别测定男女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 (BMD) ,用放免法检测骨钙素 (BG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ICTP)、甲状旁腺激素 (PTH)等指标。结果 男女糖尿病患者BMD及BGP均低于非糖尿病者 ,而ICTP及PTH均高于非糖尿病者 ,BMD与糖尿病病程、ICTP、PTH、血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BMD显著下降 ,其骨代谢特点是骨吸收增加 ,骨形成降低。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露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改变,为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6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BM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钙和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增加,两组检测者的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糖尿病组的股骨颈及Ward's区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糖尿病组患者的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是与股骨颈和Ward's区的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如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如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肽的含量,尿液中吡啶啉的含量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升高。结论:在诊断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时,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量有很好的拟合性,可早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并可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排泄分数(FEUA)与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根据骨密度(BMD)将入组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77例)、骨量减少组(72例)、骨质疏松组(70例)。分析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FEUA与OP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HbA1c、FPG、UA、Cr、TG、Ca、25-(OH) D、FN BMD、L1~4 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FEUA的增加,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L1~4、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的BMD呈下降趋势(P<0.05)。患者FEUA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P<0.05)。FEUA水平与L1~4、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的BDM均呈负相关(P<0.05)。HbA1c、UA、Cr、TG、25-(OH) D、FEUA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FEUA对OP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3...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53-4254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门诊5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将病例分为高血尿酸组与非高血尿酸组,对照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与MS之间的相关性。2型糖尿病患者MS患病率中,高血尿酸组患者的MS患病率为75%(51/68),非高血尿酸组仅为19.2%(96/500);高血尿酸组中的肥胖、高血压以及脂代谢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尿酸组,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尿酸水平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尿酸水平患者。通过临床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值与MS存在密切关联性,一般血尿酸值偏高患者的MS发病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与骨代谢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测量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免疫测定分析仪测定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血清骨钙素N端片段值,ACCESS法测定患者骨碱性磷酸酶值,并测定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雌二醇和睾酮。检测结果参照刘忠厚提供的分组方法和国际骨质疏松标准分组,分析用于骨质疏松检测的骨代谢指标。结果:62例骨质疏松患者纳入结果分析。①国际骨质疏松分组法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之间的病例差异不显著;按照刘忠厚骨质疏松的三个阶梯分组方法,三组女性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但男性患者中度疏松与轻度和重度之间有差异。②30例绝经女性病例的腰椎骨密度测定结果(T—score)值与骨碱性磷酸酶(r=-0.573,P〈0.00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r=-0.453,P〈0.05)的测定值间有相关性,未发现其与血清骨钙素N端片段的测定值间有相关性(r=-0.349,P〉0.05)。③27例男性病例的腰椎骨密度测定结果(T—score)值与骨碱性磷酸酶(r=-0.299,P〉0.05)、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r=-0.296,P〉0.05)和血清骨钙素N端片段(r=-0.086。P〉0.05)的测定值间均无相关性。结论:用于骨质疏松检测的骨代谢指标存在不敏感性,特别是血清骨钙素N端片段,因此不能广泛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 :临床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93例。其中男 42例 ,女 5 1例。女性按绝经年龄分为绝经前组 (A组 ,2 0例 )和绝经后组 (B组 ,31例 ) ,男性按年龄分为 35~ 5 5岁组 (C组 ,18例 )和 5 5~ 6 5岁组 (D组 ,2 4例 ) ,所有患者同时测定前臂 1/ 3交界处骨密度 (BMD)、血骨钙素 (BGP)、碱性磷酸酶 (AKP)、 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 (PINP)、雌二醇 (E2 )、睾酮 (T)和血钙。结果 :与 A组比较 ,B组患者 BMD明显降低 (P<0 .0 5 )、BGP、 AKP、PINP明显升高 (P<0 .0 5或 <0 .0 1) ,E2 显著降低 (P <0 .0 1) ,血钙和 T无明显变化 ;与 C组相比 ,D组患者BMD、BGP、AKP、PINP、血钙均无明显变化 ,血 E2 显著升高 ,血 T明显降低 (P<0 .0 1) ;男性糖尿病 D组与女性糖尿病 B组比较 ,E2 明显增高 (P<0 .0 5 )。结论 :女性 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易患因素增加 ,骨代谢转换增强 ,BMD明显降低 ;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在 6 5岁前 ,BMD和骨代谢指标随年龄的增长和血 T下降变化不明显 ,部分原因可能与 E2 水平明显升高 (一部分 T经芳香化酶转换为 E2 )抵销了年龄增长和血 T下降对 BMD的负面影响 ,E2 部分替代 T对骨骼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血尿酸相关因素 ,探讨血尿酸水平在代谢综合征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 32例 2型糖尿病按血尿酸水平分两组 ,观察血尿酸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两组的合并症情况。结果 血尿酸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BMI、血压等呈正相关 (P<0 .0 1) ,与 Hb A1c、HDL- C呈负相关 (P<0 .0 1) ,与病程、L DL- C无相关 (P>0 .0 5 ) ;高尿酸组的代谢综合征等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 2型糖尿病血尿酸与多因素相关 ,提示 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等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河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与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测定河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1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匹配的对照组的腰椎及双侧股骨骨密度。结果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密度在第1腰椎,女性右侧股骨大转子、粗隆间及右侧股骨平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0.875±0.192)g/cm2vs(1.038±0.288)g/cm2,(0.579±0.979)g/cm2vs(0.637±0.109)g/cm2,(0.880±0.115)g/cm2vs(0.949±0.165)g/cm2,(0.767±0.100)g/cm2vs(0.823±0.137)g/cm2,均P<0.05;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与非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升高,分别为(8.38±2.50)mmol/L vs(5.20±0.27)mmol/L,(13.17±3.86)mmol/L vs(6.70±0.40)mmol/L,(7.29±1.12)%vs(5.94±0.16)%,均P<0.05;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病程(男性r=-0.603,P=0.043;女性r=-0.461,P=0.016)、HbA1c(男性r=-0.690,P=0.041;女性r=-0.436,P=0.021)呈负相关,与BMI(男性r=0.654,P=0.043;女性r=0.413,P=0.028)呈正相关,女性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还与年龄(r=-0.457,P=0.016)、绝经年限(r=-0.561,P=0.003)呈负相关,与雌激素(r=0.384,P=0.039)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易发生骨质疏松;血糖控制不良、低BMI和病程长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