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永文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2-13,10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转子间骨折分类标准(AO31.A1-A3),分别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组)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参照Harris评分标准测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时间12.5个月,其中PF-LCP组25例,PFNA组23例。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CP组(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康复(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PFNA钉与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分别采用PFNA钉(PFNA钉组)和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3例,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及住院期间无死亡;43例患者均获得10~36个月术后随访,平均27.9个月。和锁定钢板组比较,PFNA钉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长度短,术后引流量少,术后负重时间早和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标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优于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3.
李捷  黄必留  潘磊 《中外医疗》2014,(22):82-84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5月该院入选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n=39),PFNA组(n=42)。记录1年内死亡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年病死率,两组相似(均死亡1例)。PFNA平均手术时间55min(平均49~86 min),低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时间68 min(平均58~97 min)。术中透视时间PFNA组明显少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前者平均180 s(100~340 s),后者260 s(100~41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PFNA组110mL,平均输血量230 mL,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250 mL,平均输血量245 mL。虽然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输血量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感染、肺栓塞发生。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出现4例内固定相关并发症。PFNA组出现1例。末次随访,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81分,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76分(P〈0.05)。结论在掌握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技术的情况下,采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微创、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黄奎  张记恩 《华中医学杂志》2013,(4):181-183,19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的78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PFLCP组38例,PFNA组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满意率、股骨颈螺钉位置满意率、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内固定失效病例及因内固定失效导致的再次手术发生率较PFLCP组低(P〈0.05)。PFLCP组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LCP与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相当,PFNA在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并发症方面更有优势。良好的骨折复位和股骨颈螺钉理想的位置是避免再次手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米宁  高仕长 《重庆医学》2013,(28):3353-335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两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其中PFNA组32例,DHS组28例。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5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患者随访10~25个月,平均17个月,与DHS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低,骨折愈合时间短,按Harris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22例,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将其分为动髋螺钉(DHS)治疗57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6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关节的功能。结果:PFNA组骨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髋关节的功能方面也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钛板(PF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择PFNA及PFLCP两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与PFLC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FN(股骨近端髓内钉)与PFLP(股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PFN组与PFLP组,每组患者34例,PFN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自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PFLP组患者进行股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观察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Ⅰ~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LP组较PFN组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但手术切口大,组织损伤重,术后卧床时间长,而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LP组较PFN组手术切口大,术后卧床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而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LP和PFN均为股骨转子下骨折固定的可行选择,二者各有优势,临床工作中要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选择较为合适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75-77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29例和PFNA组25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PFNA组患者给予防旋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6个月髋关节功能情况,手术相关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患者与PFNA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减少,部分负重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大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对于股骨转子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0.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并与动力髋螺钉系统(DHS)进行比较.方法 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6例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48例(观察组),采用DHS治疗48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及临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螺钉松动、钉头切出及髋内翻畸形愈合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适合EvensⅢ型以上及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PFNA组,n=30)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组,n=30)治疗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FNA组患者的显性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率都少于LCP组(P〈0.05),疗效优于LCP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先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与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选用LPFP治疗的69例(LPEP组)和选用PFNA治疗的61例(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Hb下降水平、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iss功能评分等情况,并行两组比较.结果 LPFP和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32 ±95)和(110 ±79)ml、术后引流量为(44±16)和(41±17)ml、术后Hb下降了(2.3±0.9)和(2.5±1.2)g/L、骨折愈合时间为(10.5±1.0)和(10.4±1.5)周、术后髋关节Hariss功能评分为(87±10)和(90 ±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X线透视次数LPFP组(8.1±0.8)次、PFNA组(8.6±0.9)次,住院费用LPFP组(14 911±1 908)元、PFNA组(21 908 ±2 928)元,手术时间LPFP组(60±11)min、PFNA组(51±14)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PFP组10% (7/69)、PFNA组26%(16/61),LPFP组在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PFNA组(t值分别为3.33和15.91,x2=5.72,均P<0.01),PFN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1).结论 对于6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LPFP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与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不同的骨折分型,对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LCP(LCP组,n=34)及PFNA(PFNA组,n=38)进行内固定。对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7~24个月。两组骨折手术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大小、出血量、卧床时间、平均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基本相当,但与LCP比较,PFNA适用于几乎所有的骨折类型且创伤小、出血量少、平均愈合及卧床时间更短,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骨折LCP固定也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l plate,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6例(LPFP组)、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DHS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0~24.0个月,平均12.6个月.LPFP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方面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邱志杰  徐红革  王良恩  杨勇  杨斌 《四川医学》2011,32(10):1564-156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和Gamma钉治疗老龄患者不稳定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PFNA或Gamma钉固定治疗的69例不稳定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4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评价指标有围手术期资料、功能和疼痛评估、生活状况、骨折愈合情况和主要并发症等。结果在12周时行走能力PFNA组明显优于Gamma钉组(P〈0.05)。Gamma钉组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率高于PFNA组(P〈0.05)。PFNA组并发症和再手术率低于Gamma钉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PFNA的优点为较低的再手术率、股骨头切出率、再骨折率,在早期康复阶段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解剖型锁定钢板(AL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n=32)和ALP组(n=30)。给予PFNA组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给予ALP组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LP组,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A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治疗总有效率(96.88%)高于ALP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高于ALP内固定,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术后愈合、下床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程正亮 《河北医学》2014,(3):453-455
目的:探析PFNA微创法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112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各56例,治疗组行PFNA微创治疗,对照组行PFN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vs.79%,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vs.34%,P<0.05),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微创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容易操作,愈合较快,疗效确切,感染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