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文良  李书 《中国临床研究》2011,(7):623-624,548
目的研究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特征性表现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8例新生儿的腹部X线平片及钡灌肠影像资料。结果 8例腹部X线平片均显示异常,均有全腹小肠胀气,伴气液平面6例,无1例结肠充气扩张;钡灌肠表现为结肠细小,宽径0.4~1.0cm,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管呈细绳状。钡灌肠正确诊断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6例,3/4诊断准确。结论腹部X线平片异常可提示巨结肠,钡灌肠可正确诊断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正确合理使用检查方法及掌握其影像学特征,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1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部平片、钡灌肠的X线表现。结果21例腹部平片均表现为肠腔充气扩张,其中有16例低位结肠梗阻;钡灌肠检查18例见典型X线征象: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3例不典型X线征象: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24h随访均有钡剂潴留。结论钡灌肠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直观的方法,对病变的定位及程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消化道钡餐及钡滞留拍片在便秘、以肠神经元异常为代表的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钡灌肠、肛门直肠测压、直肠黏膜乙酰胆碱酯酶测定不能明确诊断的先天性巨结肠,或疑合并巨结肠同源病等肠神经元异常便秘性疾病,全消化道钡餐及钡滞留拍片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为手术、手术后病检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同源病及先天性巨结肠并巨结肠同源病提供了证据.结论:全消化道钡餐及钡分时段滞留拍片,可为肠神经元异常便秘性疾病提供重要诊断参考,并具有胃肠传输功能与胃肠生理、病理形态兼顾优势.至少是对该类疾病诊断困难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全结肠型巨结肠,立位腹平片及钡剂灌肠影像学表现。结果:立位腹平片表现为低位小肠不全梗阻10例;肠淤张2例;钡灌肠表现“?”征、细小结肠、结肠框缩短、盲肠离位、结肠僵直、无袋形、结肠异常收缩、排钡延迟等。结论:X线钡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渗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造影均采用改良法进行.将术前X线诊断与术后切除的病变结肠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改良结肠检查方法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4%.结论:改良结肠造影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其操作安全,简便、有效,利于推广,掌握正确的结肠造影方法,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114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影像与手术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钡灌肠检查方法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术前诊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有完整钡灌肠及手术资料的3岁以内的先天性巨结肠病例114例,将其X线影像与手术所见进行时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手术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而钡灌肠检查97例肯定诊断、1例可疑诊断、4例诊断正常、12例在新生儿期未见明显异常,以后复查钡灌肠肯定诊断;在钡灌肠确诊的109例先天性巨结肠。痉挛狭窄段显示82例与手术所见一致,27例短于手术所见。【结论】X线钡灌肠检查方法时于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确定病变范围、指导手术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增加回流灌肠液量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回流灌肠量增加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58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据灌肠量不同分为试验组(28例,每次灌肠量为200ml/kg体重)和对照组(30例,每次灌肠量为100ml/kg体重),观测两组患儿灌肠前后血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和灌肠液中大便菌落计数的变化,术中评价灌肠效果,术后观察有无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长短,并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灌肠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住院时间缩短(P<0.05);试验组灌肠前后血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无明显变化(P>0.05),灌肠后粪便中大肠菌落计数明显减少(P<0.05). 结论增加回流灌肠量到每次200ml/kg体重,可有效缩短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灌肠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导致患儿水、电解质及血渗透压的变化,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全结肠型)的临床表现、下消化道造影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侧先天性巨结肠(全结肠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治愈,3例行回肠造瘘术后待二期手术,1例术中死亡,3例放弃治疗。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全结肠型)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右半结肠补片回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臣结肠(全结肠型)应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AHD)的临床、X线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AHD的临床、X线表现并与病理学所见进行对照。结果全部病例均有慢性便秘症状,X线表现与小儿Hirschsprung’s病相似,唯前者结肠狭窄段较短,长度〈10cm。病理上病变段肠管神经节细胞以稀少、变性为主者4例,缺如者1例。结论钡剂灌肠检查是AHD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成年人有慢性便秘病史者应首选钡剂灌肠检查。结肠有边缘光滑的狭窄段及近端肠管相应扩张,可提示AHD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改进灌肠方法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回流灌肠、清洁灌肠与石蜡油保留灌肠相结合;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回流灌肠。观察实验组患儿灌肠前后电解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术中评价两组灌肠效果,术后观察两组有无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住院时间缩短(P(0.05);实验组灌肠前后血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回流灌肠、清洁灌肠与石蜡油保留灌肠相结合,可有效缩短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住院天数,减少灌肠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导致患儿水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清洁灌肠致肠穿孔一例教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0年以来,收治先天性巨结肠140例,年龄在5天~10岁,由于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治愈率较高。139例获得满意效果,但有一例因清洁灌肠不当致肠穿孔。病例介绍患儿××男性,3月,因腹胀不能自行排便,经钡灌肠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入院。查体:腹部极度膨胀,可见肠型,腹壁静脉显露,肠鸣音亢进;腹部平片示:肠管明显扩张。  相似文献   

12.
田丽丽 《天津护理》2022,30(5):595-597
目的:探讨改良性回流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改良性经胃管回流灌肠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采用传统回流灌肠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患儿灌肠时长、灌肠所用液体量、术中肠道清洁效果及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灌肠时长、灌肠所用液体量、术中肠道清洁效果、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采用改良性经胃管回流灌肠可缩短灌肠时间,减少灌肠所用液体量,提高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及术中肠道清洁效果。  相似文献   

13.
曹耀戈  李慧 《当代护士》2016,(11):88-89
目的观察胃管代替肛管在清洁回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灌肠前,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及腹胀情况,选择合适的胃管进行生理盐水回流灌肠;对照组直接用肛管进行生理盐水回流灌肠,对两组患儿的灌肠天数、灌肠时间、肠道清洁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灌肠天数、灌肠时间、肠道清洁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管代替肛管在清洁回流灌肠应用中具有高效、省时等优点,值得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灌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的灌肠方法在儿童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病例分为对照组32例,按常规方法灌洗;观察组40例采用改良灌肠法。比较2组患儿平均灌肠时间、灌肠天数、肠道清洁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灌肠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灌肠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肠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灌肠法较常规回流灌肠法效果好,不仅能有效地清洁肠道、省时省力,而且能够减轻患儿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灌肠及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提供合适的术前肠道清洁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诊的10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灌肠,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肠道准备效果,记录分析两组患儿灌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每次灌肠出入量,对患儿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灌肠优良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9%(P0.05);观察组灌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每次灌肠出量多于对照组,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13.21%(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结论]改良灌肠及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良好,可缩短灌肠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992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吻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1例,经与Duhamel改良术式比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采用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吻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1例,均为男性,年龄4个月~9岁,平均1岁7个月。生后均有便秘、腹胀等典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状和体征,经钡灌肠检查诊断,术后全部由病理切片证实。其中短段型2例,常见型14例,长段型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贺氏病,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是由于某处肠壁肌问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缺乏或减少,引起结肠功能紊乱,形成功能性狭窄,近段肠管扩张。本病首选方法为钡灌肠检查,正确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18.
经肛门心型吻合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华琴  杨琴  葛银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144-1145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先天性畸形,一旦确诊,均须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经腹病变肠段切除术,术后肛门处有一钳夹,至自然脱落需7~10d,护理难度大。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特别是微创医学的发展,目前对于小婴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可经肛门心型吻合术治疗。我院自2001年3月~2006年3月采用经肛门心型吻合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9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95例,男性82例,女性15例,年龄16d~5月,平均50d,均因腹胀、便秘、呕吐就诊。术前经钡餐灌肠,直肠黏膜活检和免疫组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巨结肠灌肠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较常见的肠道发育畸形,其基本病理变化是结肠远端及直肠由于肌层的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小儿排便功能障碍出现便秘,腹胀及营养不良。巨结肠灌肠是该病一种较特殊的治疗方法,也是巨结肠灌肠根治手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但巨结肠灌肠难度大,临床上常出现肛管难以插入,灌肠液进出困难,难以达到灌肠目的,甚至影响手术进行,引起术后并发症。为了使灌肠顺利进行,达到良好的灌肠效果,本文对巨结肠灌肠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36例,其中年龄~60d11例,年龄~3岁的19例,年龄~9岁…  相似文献   

20.
王米艳  李媛 《全科护理》2014,12(8):733-734
[目的]观察开塞露在先天性巨结肠灌肠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灌肠前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及腹胀情况使用10mL~20mL开塞露塞肛,10min~20min后根据患儿粪便排出情况选用合适的吸痰管或肛管进行灌肠,对照组直接采用生理盐水(39℃~41℃)进行灌肠,对两组患儿的灌肠时间(min)、灌肠天数(d)、肠道清洁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儿灌肠时间、灌肠天数、肠道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灌肠前使用开塞露塞肛能有效排出大量大便及气体,从而缩短灌肠时间、提高肠道清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