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预防、控制脑水肿,抗凝,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0mg肌肉注射,1次/d,连续治疗14d。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通过增加酶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轻缺氧性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提高治愈率,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降低致残率,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预后。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早期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36例老年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观察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照组)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分幅度及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显效率,是治疗老年性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新丰县中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长春西汀(30 mg,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40 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日常活动功能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效果。【方法】将76例DPN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 n =39)口服依帕司他每次50 mg ,3次/日,同时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100 mg/d ,连续治疗30 d。对照组( n=37),口服依帕司他每次50 mg ,3次/日,疗程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6%)高于对照组(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DPN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意识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意识恢复时间,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浆S100β的影响及预后分析。【方法】对本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7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浆S100β水平、神经损伤评分及显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7d后其血浆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4d后神经损伤评分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显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可降低患者脑水肿情况,降低血浆S100β表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吴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24-3125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连续14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张婷勇 《中国临床康复》2011,(14):2557-2561
背景:神经节苷脂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惟一具有修复神经损伤,重塑神经网络的特效物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是神经节苷脂的一种。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鼠脑梗死的效果。方法:Wistar大鼠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建模成功6h后通过尾静脉注射浓度为1×1010L-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或细胞培养液1mL,同时经腹腔注射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水溶液或生理盐水,1次/d,连续3d。静脉移植后24h,3d及伤后1、2周行Longa行为学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治疗3d后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AQP4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变化。2周后行BrdU免疫组化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对组织的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周,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细胞移植+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组低于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低于梗死组(P〈0.05);移植后3d,脑梗死周围组织AQP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梗死组高于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高于细胞移植+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组(P〈0.05);2周后BrdU免疫组化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细胞移植+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组多于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多于梗死组(P〈0.05)。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张谷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98-8698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HIE患儿59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早期干预护理,同时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观察疗效。结果有效率达84.75%。结论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HIE,并认真观察和早期干预护理可减少后遗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手足口病重症的疗效.方法 按是否应 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将符合手足口病重症诊断标准的200 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 组100 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症状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均以小剂量 甲强龙、降颅压、清热解毒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除运用常规方法外,同时静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 脂钠(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0112)20 ~40 mg/d,疗程7 d.治疗前、治疗3 d 及治疗7 d 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系统功能评分,观察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对临床资料信 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主要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2.28 ±0.26)d vs.(3.75 ±0.39)d]及平均住院天数 [(6.73 ±1.36)d vs.(7.64 ±1.28)d]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组治疗3 d 及7 d(6.28 ± 0.61、5.34 ±0.51)比对照组(6.85 ±0.65、6.29 ±0.59)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 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手足口病重症能改善症状,缩短病程,神经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常规治疗,是 促进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恢复的有效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常规疗法综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惠儿125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2例,采用高压氧+常规治疗法,比较两组疗效及TNF-α、NSE、S100b蛋白、IL-6、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P〈0.05);两组患儿的TNF-α、IL-6、NSE、S100b蛋白和CRP水平均随治疗逐渐下降,观察组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IL-6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常规疗法综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和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对脑出血急性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6例急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肿量、脑室出血、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等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统计分析这些炎性因子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病例组(或脑室出血患者或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仅浓度均较对照组(或非脑室出血患者或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明显增高(均P〈0.05)。行Pearson相关检验,人院时血肿量及NIHSS评分与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仪浓度均显著正相关性(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d浓度对急性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均有显著预测价值,且它们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反应蛋白、白介素-113、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理可能参与脑出血急性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炎症反应过程,临床检测这些因子可更好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变化及丹参多酚酸盐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治疗组肌内注射甲钻胺注射液0.5mg/次,1次/d;观察组在治疗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200mg/次,1次/d,2组均连续应用28d。同期住院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DPN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 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肌电图仪测定DPN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DPN患者TNF-α、IL-6、sICAM-1及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O、MNCV、SNC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siCAM-1、ET-1较治疗前下降,NO、MNCV及sNCV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MNCV及SNCV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降低DPN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110例CHF患者(CHF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CHF组治疗后上述3种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CHF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血清IL-6(r=0.585,P〈0.01)、TNF-α(r=0.312,P〈0.01)和CRP(r=0.458,P〈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HF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12.144,9.835,7.847,4.616)。结论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6、TNF-α和CRP检测有助于CHF患者的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4例妊高征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9例、重度子痫前期75例)和93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TNF-α、IL-12和IL-4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和CRP。结果妊高征组TNF-α、IL-12和CRP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均0.001),IL-4、IgG、IgM、补体C3和补体C4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均0.001)。重度子痫前期组TNF-α、IL-12和CRP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P0.001、P0.001),IL-4、IgG、补体C3和补体C4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均0.05)。妊高征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CRP与IL-12、TNF-α呈正相关(P0.05),血清TNF-α与补体C3、补体C4呈负相关(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清TNF-α、IL-12、IL-4、IgG、IgM、补体C3、补体C4和CRP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IL-12、IL-4、IgG、补体C3、补体C4和CRP可反映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手术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46例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23,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和常规治疗组(n=23,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动态监测围手术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定量(FINS)、IL-6、TNF-α及CRP水平,并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对其与TNF-α、IL-6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均无低糖血症发生,TNF—α、IL-6与HOMA—IR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3~0.480,P〈0.05);强化治疗组术后1、3d血清InHOMA-IR、IL-6、TNF—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2.069~3.098,P〈0.05),术后1、3、7d的CRP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2.482~3.131,P〈0.05)。结论TNF—α、IL-6与外科胰岛素抵抗相关,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拮抗术后机体的高炎状态,抗炎效应可能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病人预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脂、脂联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行 PCI 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6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 组患者(4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 口服,B 组患者(4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 口服,C 组患者(4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 口服,1次/d。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周和4周测定患者血脂、脂联素、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血脂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但 C 组改善更明显(P <0.05)。三组患者用药后脂联素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但 C 组升高更明显(P <0.05)。三组患者用药后 CRP、TNF-α及 IL-6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但C 组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能够调节血脂,而且还可以升高脂联素水平,减轻 PCI 术后炎性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治疗对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5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于入院48h内行ERCP/EST/ENBD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分别检测TNF-α、IL-6、IL-8水平,作APACHE Ⅱ评分并统计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TNF-α、IL-8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IL-8均显著下降(P〈0.01),且较对照组幅度大。APACHE II评分观察组治疗1周后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1周后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腹腔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MODS1例,休克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腹腔感染3例,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采用内镜治疗,可有效减缓疾病进展并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持续性血液净化(CVVH)联合血液灌流(H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单核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CVVH联合HP,每日血液灌流一次;对照组采用CVVH。治疗时间均为3 d。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L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3 d的内毒素(LP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浓度。分离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后予LPS刺激,运用ELLSA方法检测其分泌TNF-α和IL-6的浓度。同时分析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 d后LPS及TNF-α、IL-1β、IL-6浓度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44、0.98、1.02、1.24;0.53、0.83、1.25、1.11,P均>0.05),单核细胞分泌TNF-α和IL-6功能均无改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26、-0.92、-1.32、-0.91,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3 d后两组患者LPS及TNF-α、IL-1β、IL-6浓度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8、4.74、2.58、2.42;2.43、4.01、2.47、2.43,P均<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7、2.59、2.40、3.13,P<0.05);两组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功能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5、2.72、2.45、-2.91,P均<0.05);治疗后3 d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2、2.62,P均<0.05)。治疗组患者MODS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08、4.59,P均<0.05)。结论CVVH联合HP和单纯CVVH均能有效清除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浆中LPS及TNF-α、IL-1β、IL-6,改善单核细胞的分泌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但CVVH联合HP在降低血浆中炎性介质浓度、LPS浓度,改善单核细胞分泌功能及提高患者28 d存活率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PQP)发病中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成年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中毒组和血必净组(n=20)。将20%百草枯(5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一次性灌胃制备中毒模型。中毒组在染毒后给予生理盐水4ml/kg腹腔注射;血必净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均每天1次,连续7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一次性灌胃。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及IL-10;Real-timePCR法检测肺组织NF-κBmRNA。结果:中毒组和血必净组TNF-α、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必净组TNF-α、IL-10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中毒组和血必净组肺组织NF-κBmRN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必净组肺组织NF-KBmRNA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的炎性反应,可能通过抑制NF-KBmRNA表达的途径,提示血必净注射液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