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内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52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急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1月~2002年5月应用十二指肠镜急诊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对于乳头部结石嵌顿用针型刀切开乳头,插管困难者先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选择直径<1.2 cm的1~2颗胆总管结石行EST网篮取石放置鼻胆引流管(EN-BD),其余直接行鼻胆引流管引流.结果156例ACST,148例ENBD治疗成功,内镜治疗成功率94.9%.125例ENBD治疗后症状24 h内减退.所有良性病变(胆总管结石、胆管良性狭窄)均得到有效引流,5例胆道恶性肿瘤由于胆管的多处狭窄引流失败.平均引流时间为7.3 d(1~25 d).无1例消化道穿孔和死亡,术后出现5例急性轻型胰腺炎,3例乳头出血,总的并发症发生率5.1%.结论急诊内镜治疗ACST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高龄、一般情况较差、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和多次胆道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开腹手术和内镜治疗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ST)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该院2004牟9月~2012年4月9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开腹手术和内镜治疗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内镜组中2例多脏器衰竭死亡,死亡率4.4%,开腹组中6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发严重肾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18.0%,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镜组中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12.5%,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系感染2例、急性胰腺炎1例;开腹组中出现术后并发症15例,发生率30.0%,其中并发切口感染4例、呼吸衰竭及肺内感染4例、心功能衰竭3例、急性胰腺炎2例、感染性休克2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内镜治疗急性重症型胆管炎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降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的优点.内镜治疗作为治疗重症急症型胆管炎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胆管炎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992~2001年间135例因胆石引起的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行鼻胆管引流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及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改善中毒症状,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引流术后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确诊率,减少胆道残留结石。结论:鼻胆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可减少手术盲目性,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内镜联合治疗.方法:通过内镜鼻胆管引流,腹腔镜手术以及胆道镜检查等联合治疗了18例ACST患者.结果.18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治愈,无一例胆管残石,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联合治疗ACST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残石率低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危重病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院急诊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我院1999- 0 2~2 0 0 4 - 0 1的住院病人,共4 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4 0~81岁,平均6 3岁。以腹痛、黄疸就诊,T >39℃或<36℃的2 8例,P >12 0次/min 2 6例,血WBC >16×10 9的17例,有中毒性休克者7例,有精神症状者3例,有胆系手术史者13例,合并有慢性心、肺、脑、肾等疾病10例,经B超、内窥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胆汁细菌学检查等确诊为重症急性胆管炎、胆系结石4 0例,胆道蛔虫症3例。1 2 一般治疗 入院后补充血容量,纠正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内镜治疗的作用。方法 对60例发病年龄较大,伴发病较多,手术麻醉风险较大的急性胆管炎病人行急诊内镜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鼻胆管引流(ENBD),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取石术。结果 除3例失败外,余均获成功,其成功率95%,对胆管炎治疗的有效率为1005,其中24例经内镜治愈(占40%),余33例经内镜胆管引流后择期手术,无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应选取急诊内镜胆道引流或加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一种安全、操作时间短、无需麻醉、疗效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患者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较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收治的ACST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组67例,内镜组59例,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比较2组的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胆道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临床治愈共109例。手术组及内镜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3.6%、93.2%,病死率分别为16.4%、6.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8%、13.6%(P<0.01),胆道平均引流时间分别为34.2、16.8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2、20.6d。结论ACST内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具有操作时间短、创伤小、疗程短的优点,是ACST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无拘束、可复性大鼠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模型。方法将按月龄、体重相近两两配对同窝饲养的26只大鼠分为两组:ACST模型组(ACST组,n=13)和假手术组(SO组,n=13),两组均进行颈外静脉置管建立无拘束模型。ACST组于胆总管结扎后0h、24h、48h、72h监测胆总管压力;两组分别于胆总管注射内毒素后0h、12h、24h、48h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于造模后24h、72h分别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ACST组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胆总管压力逐渐提高,至72h达到(11.00±0.72)cmH2O,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69、6.21、13.41,P均<0.05);ACST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血清TBIL、ALT和TNF-α水平逐渐上升,不同时点均明显高于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28、12.04、11.88;10.03、28.18、20.55;14.27、20.67、36.89,P均<0.05)。病理学检查亦证实:ACST组于造模后24h即有肝细胞轻度水肿,炎细胞浸润;造模后72h可见肝细胞大片状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明显。而SO组24h后大体观察未见明显异常,72h后较前无明显病理变化。ACST组术后24h、72h较同一时点SO组肝组织损害程度积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0、7.23,P均<0.05);且72h肝组织损害程度积分高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5)。结论 ACST模型能够模拟临床,基本能反映人ACST的早期病程和病变,也适合ACST术后做进一步的实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老年性胆总管结石症的发病率有随年龄上升而增长的趋向,其临床症状隐匿、模糊及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1,2],同时,因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及代偿能力降低,对感染的应激性和抵抗力下降,容易发展成重症胆管炎而导致死亡。我院自1992年3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60岁以上急性重症胆管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对伴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0月~2003年10月期间收治的治疗前即伴发MODS的ACST患者54例,比较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内镜治疗组无论在治愈率,围手术期内死亡率,以及总治疗时间和胆道引流时间均明显优越于外科手术治疗组(P<0.05,P<0.01)。结论内镜治疗是对伴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锻炼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63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0)。实验组于术后6 h开始功能锻炼,对照组于术后第二天开始常规法锻炼。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拔除胃管时间和腹胀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8项指标P<0.01,有2项指标P<0.05)。结论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早期锻炼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早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梗阻类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对不同梗阻类型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SC)的分型和处理,进一步重视肝内梗阻的ASC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7例ASC,按不同梗阻部位分为肝外型、肝内型和混合型.单纯采用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30例,胆道镜取石4例,左外叶切除2例,肝吸虫病例术后口服吡喹酮.结果手术36例中,除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右叶肝脓肿,术前肝、肾功能不全,术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要求放弃治疗外,其余35例中,术后发生MOF 3例,死亡1例.术后出现胆瘘2例,胆道出血1例,3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积极的抗休克,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时有效的胆道减压和解除梗阻是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并发肺损伤的影响及治疗机制。采用(35)~S标记大肠杆菌为示踪物观察肠道细菌易位;(125)~I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测定肺微血管通透性(PMP);电子自旋共振仪测定组织中氧自由基(OFR)含量;生化方法测定组织中磷脂酶A_2(PLA_2)活性。结果:ACST时肠道内细菌可通过门静脉向肺脏大量易位,诱发肺功能损伤。ACST的PMP显著增加,并与肺组织中OFR和PLA_2水平呈平行关系,提示OFR和PLA_2在肠源性感染造成的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组的治疗效果最佳,而减压组和氨苄组的治疗效果较差甚至会加重组织的功能损伤。作者认为:不同治疗方法对肺功能的影响与其对肠道细菌易位及肺组织中OFR和PLA_2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伴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5例ACST患者(其中11例并发MODS)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宏观上对整体进行“扶正”,用中药扶正方剂(三参汤、生脉散、四逆汤)经胃管减压后灌入;电针有关经穴;输液、输血,升压药维持收缩压最低在12kPa(1kPa=7.5mmHg);增加静脉营养或胃肠外营养。“祛邪”用自拟“清胆汤”、广谱抗生素与甲硝唑防治厌氧菌,及时手术祛除病灶,体现“菌毒与有害介质并治”、“脏腑兼病同治”。微观上改善休克时细胞的内环境紊乱,采用“五法”(即扩容、纠酸、稳膜、供能、给氧)。结果:45例中44例恢复,1例死亡。伴MODS的11例中有5例治愈(其中4个脏器受累者4例,2个脏器受累者1例),另6例死亡(受累脏器均在2个以上,且皆为60岁以下老年患者)。结论:对ACST并MODS采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扶正及祛邪并用,菌毒和有害介质并治,脏腑兼病同治,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应用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络酮对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对111例重型脑血管病变病人随机分成纳络酮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6),观察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征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格酮治疗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30.2%)和心律异常(32.4%)明显减少(P<0.01).纳络酮治疗组1周后意识转清醒率(53.8%)高于对照组(38.9%)(P<0.05).未见任何与本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早期大剂量运用纳络酮可以降低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颅内压的升高,缩短昏迷时间,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重症胆管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症胆管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对28例急诊入院且APACHEⅡ评分≥12分的重症胆管炎患者立刻采血,分别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溶酶原(Plg)及α2纤溶酶抑制剂(α2PI)。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ATⅢ、tPA、Plg三者活性的显著降低以及GMP140、vWF、PAI的显著升高,Fg和α2PI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重症胆管炎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已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在凝血与纤溶被激活的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凝血与纤溶间的平衡被破坏而产生高凝状态,以及严重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受损害,结果引起组织器官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而导致其微循环障碍,因此易出现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