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戴志毅  易文全 《西部医学》2012,24(7):1282-1283,1285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压力变化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组)被纳入本研究,采用维迪胃肠肠动力检测和生物反馈仪行直肠肛门测压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60倒无排便异常患者(对照组)作为正常对照,接受直肠肛门测压。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剞反射域值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显效45例,有效96例,总有效率约78.3%。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直肠肛门压力异常,生物反馈治疗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异常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成娟 《中外医疗》2010,29(31):85-86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45例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化和肛管直肠测压测定肛门直肠动力及感知的变化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训练治疗4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肛管直肠测压显示患者治疗后的肛门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均有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的矛盾运动得到纠正(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有效的,具有无痛苦、非创伤、无药物不良反应、价格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C I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对90例C IC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包括盆底肌放松训练、肛门直肠协调性训练,直肠敏感性反馈训练。观察治疗前后C IC病人临床症状、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敏感性、心理测试的变化。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模拟排便动作时肛门括约肌的剩余压明显降低(P〈0.05;P〈0.001;P〈0.001);直肠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阈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抑郁、焦虑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变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及心理异常,恢复排便的生理功能,是治疗特发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STARR术序贯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盆底松弛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STARR术序贯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STARR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6月行ODS评分、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6月ODS评分、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ARR术序贯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提高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的满意率,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患儿37例,观察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值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肛管静息压、最大缩窄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紧迫感阈值、最大耐受量及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为81.08%.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肛门直肠动力状态及临床症状,是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盆底障碍性便秘患者临床便秘症状积分和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盆底障碍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5周,记录和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盆底障碍性便秘临床表现积分、肛门直肠压力及排便感觉.结果 60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总有效率为81.7%.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排便次数、排便费力/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排便时直肠/肛门阻塞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项目的积分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的直肠肛管压力差、肛管松弛率升高(P<0.05),力排时肛管残余压降低(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障碍性便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排便时肛门肌肉和直肠肌肉的协调性,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继闽  邱胜民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38-139,141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治疗中的体会。方法对4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肛管直肠测压检查。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增高(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邬怡怡  史久煜  李小平  JiandeDZChen 《浙江医学》2018,40(12):1343-1346,1350
目的比较自适应式生物反馈与固定式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方法纳入OOC患者120例,按患者来院就诊次序分成两组,其中奇数序列患者编入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偶数序列患者编入固定式生物反馈组,每组各60例。因失访及中途退出32例,最终88例OOC患者进入研究,其中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48例,固定式生物反馈组40例。完成8周的生物反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肛管静息压、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矛盾性收缩和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和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患者较固定式生物反馈组患者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增加,矛盾性收缩减少,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减少,临床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上升(均P<0.05)。治疗后同组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矛盾性收缩和便秘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和肛管松弛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适应式生物反馈治疗OOC疗效优于固定式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的肛管动力学特点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的意义。方法55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进行排便情况、肛管测压、24h GITT以及直肠和盆底肌电描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0.8±0.3)次/周增加到(4.1±1.1)次/周;24h GITT由治疗前的平均19.4%增至62.1%;功能性出口梗阻及混合型便秘患者经治疗后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消失;便秘组直肠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量、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有所下降。结论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均存在肛管直肠动力异常,并有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治疗后肛管直肠动力异常改善,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消失,每周排便次数增加,便秘改善。  相似文献   

10.
便秘的肛门直肠动力和血浆活性肠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慢性便秘各型的肛门直肠动力学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测定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方法:用肛门直肠测压的方法测定直肠肛门动力及感觉功能;用放免法检测血浆中VIP的含量。结果:传输时阔正常型便秘蛆的肛管静息压降低(P〈0.05);传输时间延长型便秘组肛管静息压降低。直肠最大耐受容积增大(P〈0.05);便秘各型血浆中VIP均升高(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便秘存在不同的结肠、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和内脏感觉异常。血策VIP水平升高在慢性便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敏  张涛  龚旭晨 《医学综述》2008,14(5):798-799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功能测定,在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41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行肛管直肠功能测定,将上述两组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对比。结果模拟排便时,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括约肌松弛压平均值[(84.75±9)mmHg],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平均值[(40.5±5.25)mmHg];便秘患者的排便阈值平均值[(60±5.5)mL],最大耐受阈值[(210±14.3)mL]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平均值[(35±4.2)mL,(115±13.6)mL];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最大缩窄压、肛管高压区长度的平均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肛管直肠功能测定在功能性便秘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出口梗阻型、结肠慢传输型和混合型便秘患者直肠肛管动力状态,为诊治便秘提供依据.方法:对156例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用胃肠通过试验分为出口梗阻型(n=87),结肠慢传输型(n=29)和混合型(n=40).采用多功能动力检测仪行肛管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健康人相比,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增高(P<0.05),肛管收缩压下降,排便时肛管压力升高,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和最大耐受容积增大(P<0.05),静息状态下及缩肛时肛管高压区长度均增加(P<0.05),静息状态下以及排便时盆底肌电图电压幅度增高,缩肛时降低(P<0.05);混合型便秘与出口梗阻型结果相似;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直肠初始感觉容积、最大耐受容积和出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的最小容积均增高(P<0.05).结论:各型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动力状态不同,肛管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可以为诊治便秘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生物反馈联合舒肛汤中药坐浴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效果,旨在探讨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疗法。 方法 根据现状调查自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门诊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生物反馈疗法基础上联合舒肛汤中药温水坐浴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肛门直肠压力、盆底功能、症状积分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1.6±1.0)分,低于对照组的(2.5±1.3)分(t=3.880,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放松状态AVG、快速收缩AVG Peak、间断收缩AVG、肌电变异性CV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为(14.6±7.0)分,低于对照组的(18.2±7.6)分(t=2.464,P=0.01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4.0%),χ2=5.741,P=0.017。 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舒肛汤中药坐浴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肛门直肠压力,提高盆底功能,减少症状积分,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诊治的78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分组,观察组(n=39)患者采用针刺、生物反馈联合疗法,对照组(n=39)患者单纯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肛管测压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阈值分别为(14.89±2.89)mmHg、(64.08±15.63)mmHg、(34.56±22.54)mL、(195.63±35.74)mL,与对照组相比,肛管测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生物反馈联合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1,(5):509-511
目的:评价车前番泻颗粒联合生物反馈(BF)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CC)的疗效。方法:66例OCC患者BF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直肠压力变化,按患者意愿分为继续BF治疗组和车前番泻颗粒联合治疗组,分组治疗2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BF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直肠静息压、力排结果和直肠最大耐受量显著提高(P<0.05),肛管静息压、肛门直肠缩榨压、直肠初始感觉、初始欲望、强烈欲望均无改变(P>0.05);治疗2月后,BF组和联合组患者较治疗前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且联合组优于BF组(P<0.05)。结论:BF联合车前番泻颗粒治疗方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单独BF治疗,是OCC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疗效。方法对门诊3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较治疗前降低,最大耐受量降低(P<0.05),肛门内、外括约肌的矛盾运动全部消失。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肛管直肠测压示直肠感觉阈值较治疗前亦降低,最大耐受量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行之有效、而且有确切长期疗效、无副作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松弛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针刺支沟、大肠俞、肾俞、长强、天枢、八髎等穴位;对照组30例,仅予以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至少1个疗程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肛管压力测定和Glazer评估。结果 两组便秘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便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降低排便费力、排便间隔、肛门直肠阻塞感积分,升高肛门直肠最大收缩压和最大耐受量,以及升高盆底表面肌的快速收缩值、耐受测试值及持续收缩值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松弛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23-126
目的观察结肠水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功能性便秘患者85例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实施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共37例;乙组患者实施结肠水疗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共48例。比较甲乙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治疗时间、复诊次数等指标。结果甲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治疗时间、复诊次数和治疗后半年内复发率均显著高于乙组(P0.05),而乙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结肠水疗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无创、无药物依赖、治疗时间较短、费用低、复发率低且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