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罗洁梅  陈兰 《西部医学》2013,25(5):708-710
目的探讨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为女性身心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将154例绝经状态的妇女按月经状态分成围绝经期组(n=48)、绝经早期组(n=65)和绝经晚期组(n=41),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绝经症状评分,放免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Kupperman评分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均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P<0.01);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3组改良Kupperman评分症状分级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血E2下降,FSH、LH升高,与围绝经期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绝经期妇女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围绝经妇女,以绝经晚期更为显著,症状是否发生及其轻重程度与性激素(E2、FSH、LH)水平变化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
易玲 《中外医疗》2010,29(27):110-11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9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予以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服3个月。观察月经情况、血清激素水平、内膜厚度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59例患者治疗期间均获得有效止血,出现药物性闭经,治愈率达100%,闭经率为100%。治疗后贫血均明显改善,血红蛋白质由治疗前(74.0+8.6)g/L上升至治疗后(104.2+2.5)g/L。用药前后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不明显;孕激素(P)、雌激素(E2)水平下降,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泌乳素(PRL)水平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促进绝经,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滋肾宁心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13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用滋肾宁心汤治疗,对照组68例给予更年安片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E2、FSH、LH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血清雌激素(E2)水平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滋肾宁心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效果良好。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变患者血清E2、FSH、LH的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了解性激素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453例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4项性激素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指标,并对58例绝经后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6个月后再重新测定其血清中的脂类。结果:绝经后妇女E2水平较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妇女有明显下降(P〈0.01),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绝经后与围绝经期妇女的PSH及LH均较绝经前妇女明显升高(P〈0.01),绝经后较围绝经期升高更明显,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绝经后与绝经前妇女血脂水平相比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绝经后妇女E2与TC、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58例HRT 6个月后,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血脂异常与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HRT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白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5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验组)治疗前、治疗3月后及50例处于绝经期的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8、IL-8、IFN-γ水平,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治疗前实验组血清E2、FSH与IL-18、IL-8、IFN-γ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组治疗前后进行改良 Kupperman 评分.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血清IL-18、IL-8、IFN-γ、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实验组血清E2与IL-18、IL-8、IFN-γ呈负相关(P〈0.05),FSH与IL-18、IL-8、IFN-γ呈正相关性(P〈0.05).治疗3月后实验组改良Kupperman 评分及血清IL-18、IL-8、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IL-18、IL-8、IFN-γ可能参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免疫过程,血清IL-18、IL-8、IFN-γ水平可作为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肾填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过渡期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围绝经期患者均口服坤安煎剂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TC、LDLC、FSH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G、HDL、E2、LH变化不明显。结论:益肾填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过渡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功血的效果。方法:将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42例患者,予以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流血停止后改12.5mg隔日1次,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常规、肝肾功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42例患者用药期间均闭经,血清FSH、LH、E2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PRL、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半数以上病人出现闭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好,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耀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5):132-13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临床疗效。方法46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后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前后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雌激素(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催乳素(PRL),阴道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46例患者治疗期间均药物性闭经,停药后12例直接进入绝经期,8例月经稀发,24例恢复正常月经,2例停药后月经复发,治愈率95.7%。所有患者贫血得到改善。治疗后FSH、LH、E2、P均较用药前下降,尤以E2和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RL、T变化不大。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可靠,副反应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卵巢早衰患者血清抑制素B与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抑制素B(INHB)与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在卵巢早衰(PO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ELISA)检测POF患者随机和正常育龄妇女月经周期第2或第3天血清INHB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FSH、LH、E2值,并将各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育龄妇女[(69.42±27.91) pg/ml]比较,POF患者INHB水平[(14.38±11.65) p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NHB与FSH呈负相关(r=-0.307,P<0.01),与E2呈正相关(r=0.476,P<0.01).结论:POF患者INHB水平低于正常育龄妇女,INHB与FSH、E2有显著相关性,血清INHB对POF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B(INHB)的水平与精子发生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95例不育男性患者与30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血清抑制素B和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检测,并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结果①少精子症各组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血清INH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组比较,血清IN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INHB水平与精子密度、精子总数呈显著正相关(r=0.456,P〈0.01;r=0.604,P〈0.01),与血清FSH、LH呈显著负相关(r=-0.537,P〈0.01;r=-0.413,P〈0.01)。结论血清INHB水平可反映睾丸精子的发生情况,可作为临床评价睾丸生精作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宜糖米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抗性淀粉组和拜唐苹组,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不变的情况下,第1天普通饮食,第2、3天给予高抗性淀粉宜糖米饮食和拜唐苹,试验前患者佩戴动态血糖监测仪,比较3天平均血糖,早、中、晚餐后平均血糖,血糖波动系数,高血糖、低血糖时间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第2、3天血糖平均水平明显降低(P〈0.01),单日平均血糖、空腹、早餐后、中餐后、晚餐后平均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最高血糖水平降低(P〈0.01),最低血糖水平较前无明显变化,最高低血糖差减小(P〈0.01),单日〉7.8 m m ol/l及〉11.1 m m ol/l高血糖时间比较饮食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血糖波动系数降低(P〈0.01)。结论高抗性淀粉宜糖米和拜唐苹均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平均水平,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颈静脉血糖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e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n=3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只),电针预处理加脑缺血再灌注组(EA组,n=30只)。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全身低血压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15 min实施脑血流再灌注。电针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开始前给予电针刺激穴位预处理30 min,穴位选择"百会"(Du20)与"水沟"(Du26)穴。在缺血再灌注后2、6、24 h,从颈静脉抽取血样测定血糖含量,然后断头取血,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IR组和SH组以及EA组的脑含水量在术后2 h无明显差别。与SH组比较,IR组和EA组脑含水量在再灌注后6 h明显升高(P〈0.01)。EA组在再灌注后6 h和24 h脑含水量显著低于IR组(P〈0.01)。和SH组比较,EA组和IR组在再灌注后2 h血糖明显升高,6 h达到高峰至24 h后有所回落(P〈0.01)。EA组在再灌注2 h,6 h和24 h血糖值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脑缺血灌注大鼠血糖上升水平,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法治疗剖宫产术后重度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产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抢救剖宫产术后重度出血孕妇64例,其中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法(研究组)和常规止血法(对照组)各32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住院天数、月经复潮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法治疗剖宫产术重度出血疗效确切,方法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安全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DTC合并泰素帝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观察PDTC及泰素帝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后SGC-7901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IAP2及XIAP基因表达的改变,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 P65、I-κB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PDTC组、泰素帝组及联合用药组的细胞活力都明显比对照组降低(P〈0.05),与相应的泰素帝组相比,联合用药组降低明显(P〈0.01);PDTC、泰素帝及联合用药组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达到29.37%,与泰素帝及PDTC单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组XIAP及c-IAP2 mRNA表达较对照组下降,泰素帝组XIAP及c-IAP2 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联合用药组XIAP及c-IAP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泰素帝组明显下降(P〈0.01);泰素帝处理后胞核NF-κB P65含量增加(P〈0.01),而PDTC联合作用后胞浆及胞核NF-κB P65含量较泰素帝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泰素帝与PDTC均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DTC可拮抗泰素帝的NF-κB激活、抑制其下游凋亡抑制蛋白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ontinuous high-volume haemofiltration,CHVHF)对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的分组干预研究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由各种病因导致的60例重症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其中30例接受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作为CRRT治疗组,余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开始及治疗后24、48、72、96 h,分别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急性生理指标。同时对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与PaO2/FiO2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开始治疗时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正常,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及EVLWI均高于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VHF组治疗24 h后患者即出现ITBVI及EVLWI下降,48 h PVPI降低,PaO2/FiO2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ITBVI及EVLW、PVPI 72 h下降,PaO2/FiO296 h上升。住院总死亡率为33.3%,而预测死亡率分别为61%(基于APACHEⅡ评分)和68%(基于SAPSⅡ评分);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CRRT组为30%,对照组为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EVLWI与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r=-0.52,P〈0.01)。当EVLWI≤14 ml/kg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0,P=0.3);当EVLWI〉14 ml/kg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54,P〈0.01)。结论 CHVHF能更快地改善重症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表达水平与正常、非腹型肥胖超重、腹型肥胖青少年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组、非腹型肥胖超重组、腹型肥胖组各100名青少年血液样本,测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rterol,TC)、三酰甘油(triacetyl 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结果非腹型肥胖超重组、腹型肥胖组青少年的FABP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型肥胖组青少年GLU、ALT、TC、TG、LDL-C、H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腹型肥胖超重组、腹型肥胖组FABP4明显高于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方式对术后失血量和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影响。方法 920例接受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4组:A组为人工剥离胎盘+脐带夹闭;B组为自然胎盘剥离+脐带夹闭;C组为人工剥离胎盘+脐带不夹闭;D组为自然胎盘剥离+脐带不夹闭。排除标准:分娩期使用抗生素、绒毛膜羊膜炎,需要紧急剖宫产子宫切除术、破膜超过12 h、出血倾向、胎盘位置异常、产后出血等。评价指标为术后48 h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值、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炎、胎盘娩出时间、手术时间。结果 4组中产妇平均年龄、胎次、胎龄、膜破时间长短、阴道检查次数等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人工剥离胎盘组(A组和C组)与自然胎盘剥离组(B组和D组)相比,术后48 h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压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01)。人工剥离胎盘组(A组和C组)比自然胎盘剥离组(B组和D组)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P=0.01)。自然剥离组B组和D组相比,血红蛋白减少量、血细胞比容减少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P=0.07,P=0.06),但胎盘娩出时间和手术时间C组和D组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3,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剥离胎盘可减少剖宫产术中和术后出血及子宫内膜炎的发生,而脐带不夹闭可促进胎盘剥离,进而减少手术时间和剖宫产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对活动期斑秃患者疗效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87例活动期斑秃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黄芪颗粒4 g,2次/d,共3个月;同时皮损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2周1次,共4次。对照组39例仅皮损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结果治疗4周时,治疗组轻拉试验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9.6%,对照组为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9.3%,对照组为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1)。两组局部不良反应轻,无全身性不良反应。结论黄芪佐治活动期斑秃能有效改善活动期斑秃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期反复给予大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心室重构的调控作用。方法 30只1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G-CSF组连续接受4个周期用药动员骨髓干细胞,1个周期持续14 d,前5 d皮下注射G-CSF50μg/(kg·d),后9 d不用药物;假性实验组干预药物为生理盐水,注射方法同G-CSF组;空白对照组不用药物。饲养8周后,进行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和左室短轴收缩率。麻醉条件下解剖取大鼠心室,计算心室质量/体质量,左心室心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G-CSF组较假性实验组及空白组心室/体质量增加(P〈0.01),IVST增加(P〈0.05),左室短轴收缩率明显改善(P〈0.05)。病理结果显示,GCSF组较假性实验组及空白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反复大剂量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促进心脏适应性肥厚,提高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肌纤维化,减轻不良重构,维持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