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0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按ABPM有无晨峰现象分为晨峰组(67例)与非晨峰组(1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BPM、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晨峰组白昼、夜间、24 h、晨峰平均收缩压(MSBP)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依次为2.59、3.46、2.71、11.89,均P<0.05);晨峰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晨峰组(U=4.587 0,P<0.01);晨峰组Gensini总积分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41.8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压晨峰(MBPS)、24 h平均舒张压(MDBP)、空腹血糖、年龄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预测冠心病发生及严重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可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杨明  常越 《临床医学》2009,29(2):40-4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将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所有受试者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机上读出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晨峰组TO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S明显低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HRT对高血压患者及伴有血压晨峰患者的心源性猝死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进行体检的646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其分为中年组、老年组(包括低龄老年、高龄老年),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了解MBPS的发生率及幅度。结果 646例患者中,共有117例(18.1%)发生MBPS,幅度为(22.39±13.59)mmHg;老年组患者MBPS的发生率和幅度均高于中年组(χ2/t=8.761/2.348,均P0.05),低龄老年与高龄老年患者MBPS的发生率和幅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BPS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与非MBP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MBPS发生存在影响,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的重视,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 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股动脉PWV测定,依据MBPS值分为MBPS组和NMBPS组,分析比较2组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及不同PWV值患者动态血压指标以及PWV异常发生率。结果 MBPS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脉压差、平均动脉压、MBPS值较NMBPS组增高(P<0.05);PWV快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平均脉压差、平均动脉压、MBPS值高于PWV正常组;MBPS组PWV发生率(66.7%)高于NMBPS组(41.1%)(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BPS值与PWV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动态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可疑冠心病患者2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冠状动脉病变组(43例)和冠状动脉病变组(169例),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根据病变范围再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5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8例)与3支血管病变组(75例),分析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最高收缩压、最低收缩压均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且随着狭窄支数增加而逐渐增高,以3支血管病变组明显(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舒张压、最高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且随狭窄支数增加有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杓型血压模式比较,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血压模式患者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收缩压对冠心病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夜间平均脉压、最高收缩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夜间平均收缩压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参数;血压模式的改变是造成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MBPS)现象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依24 h动态血压分MBPS组(30例)和非MBPS组(28例).所有对象进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MBPS组24 h、白昼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均较非MBPS组高(P<0.05),MBPS组的LVMI及左右两侧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MBPS现象者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7.
罗辉  张赛丹  胡耀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1964-196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痛血压变异性与大动脉弹性[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1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PP-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检测主动脉PWV,并行24h非侵入性动态血压测定.[结果]①PWV在原发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原发性高血压病人PWV升高组24h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血压晨峰(MBPS)显著高于PWV正常组(P<0.01或0.05).③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24h收缩压在标准差(24hSBP-SD)及DSBP-SD、MBP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PWV显著正相关.④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PWV为应变量,以年龄、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LDL-C、血肌酐(SCr)、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及舒张压(24h DBP)、各时段(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MBPS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hSBP、MBPS为PWV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主动脉PWV显著高于健康人.②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24h SBP-SD及DSBP-SD、MB-PS与PWV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MBPS为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MBPS)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24 h动态血压(ABPM)及24 h心电图(DCG)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血压晨峰组清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无症状心肌缺血次数增加、室性早搏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控制要选择既能控制24 h血压又能控制清晨血压,以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护理中对血压晨峰患者多观察,提前处理,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压昼夜节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已在福建省立医院行PCI术后1年,于2017年1月至2020年l2月期间再次入院复查冠脉造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78例;住院期间完善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根据ABPM的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n=62)及非杓型组(n=116).以Gensini积分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量化得到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oronary artery score,CAS),并收集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杓型组CAS显著高于杓型组[(30.39±7.64)分比(36.47±10.52)分,t=﹣3.277,P<0.05].各变量间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AS与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呈负相关(r=﹣0.218,r=﹣0.319,r=﹣0.352,r=﹣0.213,均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PCI术后1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有关,非杓型血压节律可能促进冠脉病变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对心脑肾靶器官的影响,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方法 对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利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血压分析,分为晨峰组(37例)与非晨峰组(36例),依据超声心动图计算心肌左室质量指数(LVMI),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并计算2者比值(ACR),以颅脑磁共振或CT筛查脑梗塞.结果 晨峰组与非晨峰组的LVMI以及ACR均有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发生率,晨峰组较非晨峰组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与心脑肾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因此应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护理方案和服药时间,减少血压晨峰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联合替米沙坦(4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晨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形态血压晨峰(MBPS)对脑梗死(CI)、左心室肥厚(LVH)以及对颈动脉内膜增厚(IMT)的影响。方法对3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头颅CT、头颅MR、头颅DS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颈动脉超声,将MBPS值≥35 mm Hg的119例患者入选为MBPS研究对象,根据其血压形态,分为勺型晨峰组76例(超勺型7例及勺型69例)、非勺型晨峰组43例(反勺型3例及非勺型40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以及脑梗死、左室肥厚、双侧颈动脉内膜等进行分析。结果 (1)勺型晨峰组与非勺型晨峰组之间的临床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非勺型晨峰组脑梗死发病率、左心室肥厚检出率、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高于勺型晨峰组(P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非勺型血压晨峰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勺型血压晨峰患者,更易引起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杓型高血压晨峰(MBPS)现象与踝肱指数(ABI)、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 Alb/Cr)的关系,探讨老年男性杓型高血压MBPS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251例老年男性杓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为MBPS组及NMBPS组,所有患者均进行ABI、Um Alb/Cr检测,并常规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分析比较两组患者ABI、Um Alb/Cr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程、BUN、Cr、Glu、HDL-C、LDL-C、TG、TCH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24 h SBP、d SBP、n SBP、24 h MAP、d MAP、MBPS变异幅度均显著高于NMBPS组(144.23±12.59比136.35±14.21、145.01±14.33比135.79±15.26、135.08±17.42比128.21±16.37、98.25±10.08比95.35±9.87、98.76±8.22比94.37±8.95、29.59±4.26比19.02±3.98),MBPS组ABI显著低于NMBPS组(0.73±0.09比1.02±0.09),MBPS组Um Alb/Cr显著高于NMBPS组(4.79±1.93比4.21±1.56),MBPS组PAD发生率、Um Alb/Cr阳性率显著高于NMBPS组(88/63比52/48、72/79比41/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BPS与ABI、Um Alb/Cr呈中度相关,与年龄呈低度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杓型高血压MBPS是导致PAD以及早期肾损害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均值波动的节律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1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检查结果分成3组,其中UCG显示左室肥大30例,均伴单纯收缩压升高(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miscellaneous systolic and diastolic hypertension,MDH),平均年龄(58±12.1)岁,为LVH组;UCG正常的ISH患者48例为ISH组,平均年龄(62±15.2)岁;UCG正常的MDH患者34例为MDH组,平均年龄(51±12.0)岁。另选健康体检者中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10.3)岁。获取4组研究对象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our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SBP)和舒张压(24-hour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ay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和舒张压(daytime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和舒张压(nighttime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DBP)、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和舒张压比值(nDBP/dDBP)、收缩压负荷值与舒张压负荷值。结果:(1)正常组和ISH组血压均值波动都具有昼夜规律性,但其曲线有所不同;MDH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LVH组昼夜规律不明显;(2)ISH组、MDH组与LVH组24 hSBP、dSBP、nSBP均高于对照组,而以ISH组及LVH组更为显著(P<0.001);(3)MDH组与LVH组nDBP/d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LVH组nSBP/dSBP比值及nDBP/dDBP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5)SBP负荷值LVH组大于MDH组,DBP负荷值LVH组小于MDH组。结论:高血病患者应积极随访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血压升高的水平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这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BPV)与颈动脉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114例EH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S组66例和非CAS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空腹血糖(FBG)、血脂、血肌酐(Cr)、血尿酸(UA)、血压及BPV的差异,并对CAS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S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TC、LDL-C、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均高于非CAS组(P<0.01),HDL-C低于非CAS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TC、HDL-C、24 h SBP及24 h SSD均是CAS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EH患者BPV与CAS密切相关,降低BPV对减少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建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46-144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CHD)的164例高血压病患者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合并冠心病)和非冠心病组(未合并冠心病)。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其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计算PP(PP—SBP—DBP)与PPI(PPI—PP/SBP)。【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的CAS积分、PP及PPI均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高(66.5±28.8 vs 8.6±6.7;51.8±12.7 vs 38.7±14.2;0.47±0.12 vs 0.33±0.08,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的CAS与PP及PPI显著相关。【结论】PP及PPI是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心血管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刚  胡慧英 《临床荟萃》2009,24(18):1582-158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对心率变异性(HRV)及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ABPM)分为MBPS组(90例)和非MBPS组(74例),常规检查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分析HRV时域参数大小,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Z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MBPS组的HRV时域指标均显著低于非MBPS组,包括项目24小时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76.1±16.9)msvs(106.1±25.6)ms;24小时内每5分钟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64.6±22.3)msvs(94.7±27.0)ms;全程全部窦性R—R同期的平方根(RMSSD)(23.2±13.2)mSVS(33.8±19.5)ms;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的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3.0±2.5)%vs(7.2±6.9)%(均P〈0.01)。MBPS组的QT间期、QTc、QTd、QTcd指标高于非MBPS组,QT(381.0±28.5)ms vs(360.0±25.9)ms;QTc(413.0±31.9)ms vs(403.0±29.0)ms;QTd(35.5±12.1)ms vs(32.2±10.2)ms;QTcd(40.2±5.9)ms vs(38.4±4.1)ms(均P〈0.05).MBPS组LVMI、LVEDd、LVST及LVPWT均高于非MPBS组(均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使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李红建  韩素霞 《华西医学》2014,(9):1635-163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一12月住院的11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行动态血压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24h动态血压结果计算动态脉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LVMI,按照脉压〈60mmHg(1mmHg=0.133kPa)以及≥60mmHg将患者分为A组(n=70)和B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LVMI等指标,并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动态脉压与LVMI的关系。结果B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动态脉压较A组明显增高(P〈0.001);B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LVMI均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r=0.33,P〈0.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动态脉压是LVMI增加的危险因素(β=0.90,P〈0.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动态脉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MBPS)与大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24例(高血压组,其中有血压晨峰56例,无血压晨峰68例)与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其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并对3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无任有无血压晨峰,其baPWV、IMT值及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其baPWV、IMT值及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 血压晨峰是影响大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IMT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其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