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 主动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措施。轻度认知障碍(MCI)是认知障碍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脑健康的关键环节。目的 了解上海市55岁以上社区人群对MCI的认知情况、就诊意愿及影响因素,调动人群对MCI的主动健康干预,全面实现健康中国建设。方法 2021年10—12月,随机抽取上海市城区、郊区各一区(城区为杨浦区、郊区为嘉定区),每区随机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浦区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定区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纳入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居民进行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MCI疾病认知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特征;(2)社区人群MCI疾病认知水平;(3)社区人群疾病就诊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本调查共发放问卷970份,回收有效问卷951份,有效回收率98.04%。(1)55岁以上社区人群对MCI的认知问卷得分为(14.55±5.24)分。51.3%(488/951)的社区人群知晓“轻度认知障碍”的概念,获知途径以媒体途径为主[61.7%,301/488];...  相似文献   

2.
背景 近年来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签而不约”“服务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居民作为服务的需求方,研究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对促进签约服务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为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7月-2017年9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深圳市宝安区3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1 000例签约居民开展基本情况、家庭医生服务利用与评价、家庭医生续签意愿及原因等内容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获得有效问卷9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结果 900例调查对象中,807例(89.7%)签约居民满意家庭医生的服务,家庭医生服务态度平均得分为(92±8)分。820例(91.1%)签约居民表示愿意继续和家庭医生签约,其中729例(88.9%)签约居民愿意续签家庭医生的原因是认为签约家庭医生就诊更方便;80例(8.9%)不愿意续签的居民中,56例(70.0%)选择的原因是认为签约家庭医生没有用。χ2检验结果显示,是否熟悉家庭医生姓名及坐诊时间、家庭医生主动联系次数、家庭医生服务态度、是否认为家庭医生看病比非家庭医生更仔细、是否满意家庭医生工作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条目选项不同者的续签意愿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评价较好,家庭医生服务续签意愿较高,建议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完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进而促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和被签约居民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一种契约式服务,家庭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为签约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保障居民健康状况,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目的 了解兰州新区已签约居民续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兰州新区3个乡镇54个行政村的650例签约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已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式服务需求评估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利用情况、需求情况及续签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22份,有效回收率为95.7%。签约居民有续签意愿者占82.0%(510/6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清楚建有健康档案、是否愿意在社区继续康复治疗、是否需要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对签约居民的续签意愿有影响(P<0.05)。结论 是否清楚建有健康档案影响居民的续签意愿,愿意在社区继续康复护理者续签意愿较高,需要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者续签意愿较高。建议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下沉,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完善差别化医保政策,畅通转诊渠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了解社区居民急救卡使用现状及需求意愿,提出急救卡方案设计优化建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根据上海市行政区域划分中心城区和郊区,2015年6月—2015年12月选取典型的城区、郊区各1个点,再分别从城区和郊区中随机选取2个街道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有效问卷为727份,有效回收率为90.8%。33.1%的居民听说过急救信息卡,其中仅有44人(6.1%)表示自己或身边有人使用过急救卡。483人(66.4%)表示愿意随身携带或为家人办理急救信息卡,大多数居民(74.1%)愿意按照急救卡提示为患者提供帮助。相较而言,郊区居民(P<0.001)、女性(P<0.05)、自己或身边有使用急救卡者(P=0.001)更愿意使用急救信息卡,且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结论 社区居民对于急救卡的知晓率及使用率较低,急救卡的设计运营模式亟需完善,潜在急救服务需求有待满足。应以需求为导向,重点针对疾病高危人群,优化急救卡设计以更好地应用于院前急救环节中。  相似文献   

5.
韩杨  李红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56-1460
目的 调查锦州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锦州市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4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以评定失能程度)、养老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的因素,以及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机构类型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有效回收率95.1%。168名(39.2%)老年人不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260名(60.8%)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配偶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子女数量、就医方便度、医养结合认知度、失能程度是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260名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127名(48.8%)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81名(31.2%)选择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52名(20.0%)选择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锦州市老年人中,60.0%以上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影响其选择的因素较多。在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近半数愿意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形式,且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其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的721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调查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续约意愿,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认知、利用、需求情况。结果 721名居民中,569名居民(占78.9%)存在续约意愿。知晓签约医生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医生团队组成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情况的各条目中,不同认知情况居民的续约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上门诊疗、健康评估、门诊诊疗、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过电话随访、免费体格检查、疾病康复、家庭护理、预约转诊、预防保健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急/危/重症转诊、传染病防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对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较高,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是签约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居民对健康信息技术的使用现状,为促进健康信息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借助专业在线调查网站,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共收集到584份有效问卷。结果:27.6%的居民在自觉身体不适时会上网了解一下再去医院,67.3%的受访居民在网上进行过健康咨询,68.7%的受访居民关注了健康相关的微信公共号、微博或者经常浏览相关网页,47.6%的受访居民认为网络上健康类信息可靠;49.5%的受访居民使用过预约挂号,47.3%的受访者有过网上预约挂号看病的经历;48.5%的受访居民使用过健康类手机APP,67.0%的受访居民认为这样的软件对寻医问药是有帮助的;71.4%的受访居民表示愿意网购处方药,75.7%的受访居民表示愿意采用网络医院来就诊。结论:居民互联网健康信息使用率较高,但信任程度有待提升;预约挂号的发展势头良好;健康类APP发展潜力大;居民对互联网药品销售与网络医院接受程度高,参与意愿强。  相似文献   

8.
背景 上海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除了满足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创业环境、资金投入等需求外,满足各类人才在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延伸需求对于促进“产城融合”至关重要。发展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是完善功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的关键环节,但当前功能社区服务存在短板,无法为“产城融合”提供支撑,亟须突破。目的 分析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人群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并为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在功能社区的拓展提供建议。方法 2019年3-11月,通过对上海市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1 500份问卷,获得功能社区人群基本情况及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等相关数据,了解功能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并分析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参考文献研究结果,对比与其他类型功能社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差异。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87份(99.13%),其中调查对象两周患病率〔5.92%(88/1 487)〕、慢性病患病率〔5.98%(89/1 487)〕较低;功能社区人群健康服务主观需求主要是常见疾病处理(1 251人,84.13%)、健康管理(858人,57.70%)、健康体检(699人,47.01%)、健康咨询(586人,39.41%)、心理咨询(470人,31.61%)。功能社区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为57.03%(848/1 487),45.73%(680/1 487)有签约意愿,且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感觉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意愿产生影响(P<0.05);就诊意愿调查中,患病后想去的卫生机构前3位分别是市级医院(620人,41.69%)、区级医院(404人,27.17%)、门诊部(所)/卫生室/卫生服务站(153人,10.29%),其中质量(734人,25.41%)、距离(732人,25.34%)和有可信赖的医生(391人,13.48%)是主要影响因素;卫生服务实际利用情况与就诊意愿基本一致。结论 在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中开展健康保健服务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不同类型功能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健康服务方案,并吸取其他类型功能社区健康服务发展的优秀经验。建议从明确覆盖人群与服务内容、丰富供给方式、优化筹资来源、加强统筹协调等角度完善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辖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本区180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于2008年11月至12月来站就诊或参与活动、愿意接受并完成调查的180例居民。其中男57例(31.7%),女123例(68.3%);年龄23-86岁,平均(64±11)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因素及工作满意度现况。方法 2017年1—3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广州市海珠区、越秀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天河区、白云区、荔湾区(城乡接合地区)各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慢性病管理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全科护士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影响因素、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工作满意度。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经济发达地区121份,城乡接合地区134份),有效回收率94.4%。经济发达地区、城乡接合地区调查对象性别、学历、职称、编制、月收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发达地区和城乡接合地区调查对象均认为,缺乏经费和设备、社会相关机构支持少、缺乏政策支持、居民参与意识不强和领导不重视是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达地区调查对象认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慢性病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而城乡接合地区调查对象认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是慢性病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城乡接合地区调查对象社区办公条件、工作报酬、工作胜任程度满意度得分低于经济发达地区(P<0.05)。结论 广州市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结构有待优化,改善影响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因素,加强对责任主体的认知,从办公条件、工作报酬等方面提高城乡接合地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在上海市某社区居民中抽取1068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模型。受调查者愿意到社区首诊的原因依次为:就近方便(占88.4%)、服务态度好(占40.4%)、药品价格低(占37.8%)。社区居民是否首先选择社区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4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及降压药物应用现状,为人群干预做基线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5个社区居委1502人进行病史、生活方式及2周内高血压服药情况调查,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根据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分为血压控制组及未控制组。结果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为37.1%,583人男性中有高血压患者219人(37.6%),919位女性中有高血压患者338人(36.8%)。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87.4%、74.9%、29.4%;男性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低于女性患者(P〈0.05)。血压控制组与未控制组在吸烟人数、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这三个变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降压药物使用方面,血压控制组选择二药连用的人多于未控制组,而未控制组使用复方降压药物的人多于血压控制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控制率依旧处于较低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强化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与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干预对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影响。方法多阶段整群抽取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倡导、动员,管理,培训,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避孕节育技术服务,随访服务,转诊机制等干预活动对研究对象进行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综合服务干预。应用,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基线共调查2001人,评估调查时随访到有效样本1791人(失访率10.49%)。基线调查时,对照组和干预组对象接受过咨询服务的比例分别为16.65%、17.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调查时,干预组对象接受过咨询服务的比例为36.77%,高于对照组的17.69%,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促进了流动人口接受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近似值差异率(odd ratio,OR)为2.802,95%可信区间为(2.190,3.584)。基线调查时对照组和干预组有咨询服务需求的比例分别为63.87%、66.93%;评估调查时分别为65.27%、67.14%,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也显示干预对研究对象的咨询服务需求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干预项目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流动人口接受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比例,但仍未满足需求。今后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上海市于2011年下发通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提出要求,目前尚缺乏针对双休日门诊开设和利用情况的研究。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门诊的开设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8—9月,对上海市全部共28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调查,包括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9家分中心。由机构相应负责人根据机构在2018年1—6月开展双休日门诊情况填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双休日门诊的开设情况、门诊量、人力资源及加班补贴情况,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结果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休日门诊开设率为95.7%(270/282),其中周六上午的开设率最高〔95.0%(268/282)〕。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日均门诊量为81 98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3位的地区(青浦区448.50人次、闵行区445.75人次、浦东新区437.79人次)和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2位的地区(青浦区248.60人次、闵行区156.67人次)均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日均门诊量高于分中心(321.99人次比151.03人次)。仅在周六上午开设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平均日均门诊量为307人次,其他时间段的门诊量较低。在开设了双休日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4%(82/270)认为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双休日开诊需要,15.2%(41/270)发放了双休日加班补贴。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六上午的门诊开设率较高,且利用情况较好;双休日门诊利用情况,郊区优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于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不足。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机构合理分配双休日医疗资源,通过补充人员缓解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压力,并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双休日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当前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及健康需求。方法以南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1个社区,共抽取34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并分析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健康需求。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26份,有效回收率为95.9%。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所患慢性病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高血压(57.7%)、糖尿病(32.8%)和血脂异常(25.5%)。认为对自身健康不利的因素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环境污染(64.7%)、医疗费用高(30.4%)、体力锻炼少(24.8%)、经济收入低(24.2%)及饮食营养不合理(23.9%)。认为医疗保健改善最明显的前3项依次是社区环境卫生(23.2%)、定期体检和咨询(22.3%)与健康教育及健康生活指导(22.0%),最不满意的是医药费用(39.4%)。结论南京市居民对健康的需求高于社区卫生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政府仍需加大对医疗卫生系统的支持,改善不合理的卫生机构设置,降低医疗费用,调整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培养更多优秀的卫生服务人才,以解决社区中老年居民对健康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内涵,分析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现状、公平性差异,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部分)居民数据(12 006户家庭,33 060例居民,其中城市6 006户家庭,10 391例居民,农村6 000户家庭,22 669例居民),结合收入5分法,比较不同城乡类别、收入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公平性。结果 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低于农村居民(P<0.05);两组居民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住院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降低,两周患者就诊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升高(P<0.05);城市不同收入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公平性分析发现,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上方的指标分别是城乡两周患病〔集中指数(CI)=-0.091 5〕、农村两周患病(CI=-0.117 9)、城乡慢性病患病(CI=-0.118 4)、农村慢性病患病(CI=-0.168 2)、城市两周就诊(CI=-0.006 4)、城乡/城市/农村住院利用(CI值分别为-0.094 1、-0.001 5、-0.112 4);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下方的分别是城市两周患病(CI=0.012 9)、城市慢性病患病(CI=0.006 4)、城乡/农村两周就诊(CI值分别为0.062 5、0.080 0)。结论 农村低收入居民两周卫生服务需要高于高收入居民,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两周就诊公平性差于城市。仍需强基层,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弥合城乡差异,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应继续细化医疗保险补偿对象的划分,重点提高农村中低收入居民的补偿水平,加强该人群疾病风险保护,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上海安宁疗护服务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目前上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进试点、制订服务规范、实施能力培训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安宁疗护持续、规范、高效发展。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疗机构肿瘤安宁疗护资源使用状况及从业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方法 2019年3-9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上海市7个中心城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虹口区)的14家试点安宁疗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42名为研究对象。分析试点机构2018年卫生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安宁疗护时间、安宁疗护中心人均医疗费用、安宁疗护中心日均医疗费用)。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进行调查与访谈,具体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从业满意度(薪资福利、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感、离职意向、同行关系、工作满意度)以及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结果 2018年上海市中心城区试点安宁疗护机构的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为(48.42±2.34)%;平均住院时间为(41.8±3.5)d,人均医疗费用为(7 632.8±234.7)元,日均医疗费用为(182.6±22.6)元;居家安宁疗护平均时间为(56.2±7.5)d,人均医疗费用为(1 371.3±186.4)元,日均医疗费用为(24.4±4.2)元。社区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薪资福利、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偏低,对同行关系和职业认同感的满意度偏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居家安宁疗护和机构安宁疗护的工作满意度结果相似。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待遇较低、工作量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依靠机构自身运营补贴,专项经费不足”“长期面对即将死亡的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琐碎,医护人员待遇不足”“从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各方重视程度不足”。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有效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但仍存在安宁病床的使用率不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的待遇和满意度偏低,不同医疗机构间转诊不通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社区中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在上海浦东新区随机抽取/〉45岁居民20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测尿白蛋白/肌酐、尿常规、血清肌酐、葡萄糖和血脂,并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1905名(82.1%)居民入选,白蛋白尿检出234例,标化患病率为12.0%(95%CI:0.105~0.135);eGFR〈60ml·min~^-1.73m^-2者36例,标化患病率为1.9%(95%CI:0.172—0.213);按慢性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诊断标准,CKD患者共240例,标化患病率为12.6%(95%C1:0.112~0.14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272)、高血糖(OR=1.233)、年龄(OR:1.043)、高胆固醇(OR=1.187)、高尿酸(OR=1.003)是中老年人群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海浦东社区中老年人群CKD的患病率较高,应积极开展CKD的早期筛查,干预高危人群以延缓CKD的进展,避免终末期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目前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认知情况,为上海市在医疗卫生改革中进一步完善、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4—6月,选取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400名(供方),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居民700名(需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双方基本信息、签约情况、认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最需要改善的方面,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知晓情况、就诊意愿、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主观需求情况,家庭医生对就诊对象了解情况、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落实情况。结果 社区居民中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7份,有效回收率93.9%;家庭医生中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90.8%。在社区居民中,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432名(65.8%)。在家庭医生提供的所有服务中,社区居民需求排名前3项为健康体检,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传染病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咨询服务。家庭医生提供服务排名前3项为:慢性病建卡及随访管理、家庭病床及上门服务、双向转诊服务。在已签约的216名社区居民中,选择签约的家庭医生就诊率为50.0%(108名);家庭医生对于就诊对象是否为自己签约对象的了解率为78.2%(284/363)。居民和家庭医生认为目前服务中最需要改善的方面为家庭医生诊治水平、基本药物制度的药物种类和对于疑难杂症向专科医院的快速有序转诊。结论 供需方对于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认知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队伍应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证居民健康,保障家庭医生责任制的顺利实现和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0.
背景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必然途径,居民作为卫生服务的需求方,其首诊意愿与基层首诊的顺利推行息息相关。目的 了解天津市社区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天津市16个行政区划中随机抽取和平区、北辰区、河北区3区,选取760名在该时段有基层就诊经历的社区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及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比较不同特征社区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5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2%。结果显示,90.3%(681/754)的居民表示愿意选择签约家庭医生作为首诊医生。不同年龄、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类型、候诊时间、对签约家庭医生满意度、对家庭医生信任程度、对自身健康问题的了解程度、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能力的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患慢性病情况的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年收入、候诊时间、对家庭医生信任程度、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是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为首诊医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天津市社区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首诊意愿较高,年龄、家庭年收入、候诊时间、对家庭医生信任程度、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是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为首诊医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