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肛瘘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肛瘘病变临床诊断的价值。MSCT对于肛瘘的发现率、分型的准确率、肛周脓肿的发现率及支管的检出率均很高,且检查方法简单、经济、无创伤,为肛瘘的诊断提供更丰富、更有推广价值的信息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复杂性肛瘘诊断中应用MRI、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在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检查的15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MRI、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内口定位诊断效果、低位复杂性肛瘘和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效果、瘘管分支或脓腔检出效果。结果:150例患者经手术检查确诊低位复杂性肛瘘7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78例,MRI检查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准确率均为100.00%,高于多层螺旋CT的97.22%、97.44%,但差异不显著(P> 0.05)。MRI对内口定位灵敏度97.81%、特异度92.31%、准确率97.33%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测的92.70%、53.85%、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对复杂性肛瘘支管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P <0.01)。结论:MRI、多层螺旋CT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均可有效区分不同类型复杂性肛瘘,其中MRI检查优势更为显著,对内口定位诊断的效能更理想,且复杂性肛瘘支管检出效果更好,临床可根据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上颌埋伏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9月期间经本院口腔全景片确诊的上颌埋伏牙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显示50例患者中检出上颌埋伏牙65颗,阻生埋伏牙、多生埋伏牙分别为16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4例肋骨骨折病人进行螺旋CT轴位扫描,并做三维表面遮盖成像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T)及三维重建图像,对比各组图像结果。结果: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对诊断肋骨骨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胸部外伤患者的检查价值大于常规X线。结论:常规CT轴位扫描后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能清楚的显示骨折形态、位置,立体感强。但三维重建图像容积资料丢失较多,细节显示不够,诊断时需与其它重建方法对照。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成像,在骨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者自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对80例骨关节损伤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62例鼻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62例外伤,鼻部CT检查诊断鼻骨骨折62例,诊断率100%.单侧骨折33例,占53.2%,其中左侧16例,右侧17例;双侧鼻骨骨折28例,占45.2%。伴上颌骨额突骨折46例,占74.2%,其中双侧者8例;伴泪骨骨折12例,占19.4%;伴额骨骨折10例,占16.1%;伴眼眶骨折16例,占25.8%;伴鼻中隔骨折9例,占14.5%。骨折伴鼻额缝分离移位18例,占29.0%;鼻骨间缝分离移位28例,占45.2%;鼻颌缝分离移位8例,占12.9%;泪颌缝分离移位5例,占8.1%、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以其全面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作为诊断鼻骨骨折首选方法,能够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骨肿瘤影像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观察该种技术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的骨肿瘤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检查和核磁共振技术检查,对照两种检查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诊断正确率对比中,一组为96.66%...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将原始扫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VR(容积再现)、MIP(最大密度影)、SSD(表面遮盖显示)等三维重建,观察肋骨及肋软骨损伤情况及周边组织解剖结构关系,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及肋软骨损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80例患者中螺旋CT诊断共210处肋骨或肋软骨损伤,其中肋软骨损伤患者25例,不完全骨折85根,完全骨折125根。结论:合理的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受损情况,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更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75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经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的脊柱骨折部位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检查方式,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小关节滑脱、椎管狭窄、骨碎片、椎体骨折的脊柱损伤显示率高于X线平片检查方式,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脊柱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曾瑞敏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15-1616
髋关节是人体主要的持重关节之一,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处理不当常引起严重的后果,髋臼是由髂骨、耻骨、坐骨组成的复杂几何体,传统摄片因髋臼邻近解剖复杂及X线本身的局限性,常不能获得有关髋臼骨折及伴随损伤的详细情况,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作者搜集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例髋臼骨折的X线、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提高髋臼骨折的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肾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MSCT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50例拟诊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行肾动脉MSCTA及3D-DSA检查,比较2种方法在肾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上的差异。结果 M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50%者9例,≥50%~75%者21例,〉75%~99%者19例,完全闭塞1例;3D-DSA分别诊断11、20、18、1例;以3D-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评价肾动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2%。结论 M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有创的3D-DSA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后处理技术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准确性。方法 3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行多排螺旋CT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MPR后处理,比较椎间盘CT轴位图像与MPR图像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 椎间盘CT轴位图像及MPR图像共发现椎弓峡部裂67个,峡部裂位于L32个,L424个,L541个;椎间盘CT轴位图像对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为68.66%(46/67),MPR图像为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 MPR技术可较好显示椎弓峡部裂特征,对指导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模式重组技术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颌面骨骨折,采用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原始轴位图像,并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3D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等重组观察。结果:35例颌面骨骨折中,眼眶骨折7例,鼻骨3例,筛骨4例,颧骨5例,上颌骨6例,下颌骨10例,其中髁突骨折合并颞下颌关节脱位3例。结论:MSCT多模式重组成像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骨折线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等。其中SSD显示骨折区表面状态较好,MPR可明确显示骨折处内部细节,VR和MIP可显示骨折部位的立体透明外观,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下三维重建和CT仿真胃镜显像在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动态增强扫描,再行CT仿真胃镜以及基于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显像及透明显像的三维显像。根据国际抗癌联盟标准进行胃癌TNM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CT仿真胃镜结合三维显像对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的判断准确率为89.7%,对胃癌术前T,N,M和TNM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5.8%,74.2%,96.9%和78.1%。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有着较高一致性。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可根治性手术切除判断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2%和100.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下CT仿真胃镜和三维显像对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于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奉节县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共40例,对其均进行面部多层螺旋CT扫描,并实施多平面重建与容积重建以获得最佳图像,所有图像由2位以上的副主任医师进行评定与分析。对比手术结果与CT诊断结果,以确定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准确性。结果本文40例患者均能够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准确的诊断,采用多平面重建与容积重建技术能够直观地反映骨折的移位程度、骨折线、骨折部位、关节脱位情况、关节腔内是否存在碎骨片等。与手术结果相比,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对于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梁芳  崔炜  冯燕光  吕新湖 《临床荟萃》2006,21(6):384-386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倒患者均行MSCTCA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检查,分析不同心率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并以SCA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SCTCA的检查结果。结果心率≤70次/min和〉70次/min在显示左主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显示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0.0%vs66.7%、100.0%vs60.0%、100.0%vs46.7%(P〈0.01);以SCA为金标准,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92.3%、特异度95.5%、准确度95.0%。结论MSCTCA检查结果与SCA有较高的一致性,MSCTCA有望成为筛选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多层螺旋CT(MS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10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I、MSCT及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MSCT诊断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计算MRI、MSCT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DSA诊断结果显示,10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1例;MRI诊断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77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3例,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37;MSCT诊断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524。MR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分别为92.00%、93.67%均高于MSCT的82.00%、83.54%(P < 0.05)。MRI对发病24 h内、发病72 h内检出率分别为89.29%、87.50%,高于MSCT的64.29%、70.83%(P < 0.05)。结论MRI、MSCT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结果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MRI诊断优势更加明显,可为临床尽早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数字化血管造影诊断。将数字化血管造影结果视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结果数字化血管造影检出19例肝动脉-门静脉瘘,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出16例肝动脉-门静脉瘘(中央型9例、周围型7例)。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瘘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41.94%,漏诊率为15.79%,误诊率为58.06%。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诊断中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结合三维重建(3D)在肘关节创伤性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31例肘关节创伤性骨折患者,对其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检查所得到的影像资料。结果 31例肘关节骨折中,共显示51处骨折。其中尺骨鹰嘴骨折12例,桡骨小头骨折11例,尺骨冠突骨折5例,肱骨外侧髁5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肱骨髁间骨折3例,肱骨内上髁骨折5例。结论 MPR及3D在微小骨折方面有较好显示,并能直观多角度显示肘关节的损伤,其在诊断肘关节的骨折及脱位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GIST患者MSCT检查资料,其中34例接受手术治疗,8例不可手术或转移接受分子靶向治疗。分析手术治疗经MSCT随访复发与转移情况;分子靶向治疗经MSCT随访后采用Choi标准评价疗效,并评估病灶的特征。 结果 接受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随访时间6~24月,复发12例,平均肿瘤直径1.64±0.49 cm;7例边界清楚,5例浸润生长;8例内部密度均匀,4例发现液化坏死区域;8例外形呈类圆形,4例呈现椭圆形;腔内生长7例,腔外生长5例;8例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钙化。接受分子靶向治疗的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4月,其中2例边界清楚,3例边缘光整,3例边缘模糊;6例增强后均匀强化,2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4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2例重度强化;均有肿瘤血管;5例伴周围浸润,3例不伴周围浸润。第1次MSCT随访疾病控制率为75.0%,第2次疾病控制率为75.0%,末次疾病控制率为62.5%;伴MSCT随访的进行,GIST患者的肿瘤最长径与静脉期肿瘤CT值均呈现下降,且CT值与基线比较平均下降幅度高于肿瘤长径下降幅度。42例患者治疗后9例出现转移病灶,包含肝脏转移4例,腹腔转移2例,多处转移1例,盆腔转移2例。 结论 MSCT在胃肠间质瘤治疗效果评价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为GIST患者手术或分子靶向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及治疗指导提供重要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