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R脑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近年来 ,随着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 ,基于平面回波技术 (echoplanarimaging ,EPI)的脑灌注加权成像 (perfu sionweightedimaging ,PWI)和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研究成为  相似文献   

2.
3.
脊椎病变的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结合常规MER,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脊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4例脊椎良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1.5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数据.包括常规T1WI、T2WI和DWI,DWI b值分别选择70 s/mm2、100 s/mm2、165 s/mm2、300 s/mm2、500 s/mm2,经Functool 2软件分析处理得到病变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指数弥散系数(EDC)值.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对以上观察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中,脊椎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差异无显著性.b≤100 s/mm2时,弥散效应不明显;b>300 s/mm2时,图像信-噪比过低.当b=165 s/mm2时,其图像可满足诊断需要.当b=165 s/mm2时,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为(3.19±O.33)×10-4mm2/s,EDC 值为(715.68士28.36)×10-3;脊椎恶性肿瘤(转移瘤)的AIN;值为(1.87±0.12)×10-4mm2/s,EDC值为(1466.25±41.69)×10-3.与恶性肿瘤相比,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偏高,EDC值明显偏低.结论 脊椎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差异无显著性.因此,不能单纯根据DWI信号的高低对脊椎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脊椎EPI-DWI中,当b值在100~300 s/mm2时,能够得到适合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当b=165 s/mm2时,脊椎ADC值和EDC值可作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若AIX;值大、EDC值小,则提示病变良性可能较大;反之则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MR弥散加权成像确立正常人脑不同结构表观弥散系数值,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结构间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在1.5T MR上对101例正常人先后行头部常规MRI和DWI,DWI在三个方向进行,b值为0,500,1000 s/mm2,年龄5~76岁,平均年龄40岁,男46例,女55例,分为青幼年组(<20岁)、成人组(20~60岁)、老年组(>60岁)三组,测量各年龄组脑内40个解剖结构的ADC值。结果:正常人脑内结构的ADC值:侧脑室体部脑脊液的ADC值最高,为(2.87±0.19)×10-3mm2/s,其次为皮层灰质的ADCav值(0.83±0.08)×10-3mm2/s,皮层白质的ADCav值为(0.78±0.07)×10-3mm2/s,脑内灰质结构尾状核头、壳核和丘脑的ADCav值最低,为(0.69±0.05)×10-3mm2/s,小脑灰质、海马、桥脑、小脑白质及脑内白质的ADCav值依次位于皮层白质与脑内灰质之间。除小脑灰质、小脑白质ADC值在三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结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脑不同解剖部位有不同的表观弥散系数值;且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解剖结构的脑组织弥散值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SPECT肾功能成像及病理学、MRI平扫及增强检査对照,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评估大鼠缺血性肾脏结构及功能损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4只雄性SD大鼠制作左侧肾动脉狭窄摸型,分別行双肾~(99)Tc~m-DTPA肾显像测量肾小球滤过率(giomendar filtration rate,GFR)及3.0 T磁共振DWI、T1WI、T2WI及MRI增强检查并进行图像分析。DWI的b值分别采用0、800、1000、1200、1500 s/mm~2扫描,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别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比较双侧肾脏实质ADC值差异,分析ADC值与SPECT肾显像GFR相关性。统计学方法分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肾实质(ROI包括皮、髓质)ADC值与GFR呈正相关(F=0.001、r=0.584);双肾皮质ADC值比较t=4.626,F=0.001;双肾髓质ADC值比较t=2.699,P=0.019,均有明显差异性。DWI可显示肾脏局灶性缺血损伤及重度缺血损伤肾萎縮。结论MR DWI作为肾脏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评估肾功能及结构损伤有一定价值,有助于中晚期肾损伤评估,对喊少潜在对比剂肾损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MR弥散加权成像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探讨MRDWI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61例接受MRDWI检查的脑梗死患者的资料 ,其发病时间 4h~ 14天 ,83个独立病灶。比较DWI结合ADC图、T2 WI上责任病灶的信号特点及其检出情况。结果  7天内脑梗死灶DWISIR高于T2 WI(P <0 .0 5 ) ;8~ 14天没有显著差异。脑梗死灶rADC在 7天之内为 5 2 .78%~ 78.2 1% ;8~ 14天可能高于正常。结论 DWI结合ADC图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极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检查中应用MR弥散加权成像对局部复发的检出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直肠癌术后病灶复发检查的患者70例。根据后期临床观察分为对照组(直肠癌治疗后未复发,n=35)与观察组(直肠癌治疗后复发,n=35)。两组均应用MR弥散加权与常规磁共振扫描方式进行检测,比较观察组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不同组别的检查指标及不同检测方式下影像学成像的特点。结果:临床扫描35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后结果显示,MR弥散加权成像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阳性检出率100.00%显著高于常规MRI扫描的77.14%(P <0.01)。对照组检查后ADC值为(1.22±0.37)10-3 mm2/s,显著高于观察组的(0.80±0.35)10-3 mm2/s;对照组的信号强度值为(262.25±123.25),显著低于观察组的(445.69±202.35)(P <0.01)。复发患者在MRI成像上表现为肠壁不均匀增厚及扫描明显强化,MR弥散加权成像上显示高信号,ADC显示为低信号;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DWI对胶质瘤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和DWI检查,对照分析病变的实质部分、坏死或囊变区、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ADC值、EDC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的ADC值和EDC值分别较低级别胶质瘤瘤体低和高(P≤0.05),且取ADC值12.60×10-4 mm2/s为阈值时,其敏感度为87.51%,特异度为73.17%,阳性预测值(PPV)为91.79%,阴性预测值(NPV)为88.24%.高级别胶质瘤周围水肿区的ADC值(EDC值)明显低于(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若取瘤周水肿ADC值取14.50×10-4 mm2/s作为高、低级别胶质瘤分级的阈值,则敏感度为86.75%,特异度为80%,PPV为76.77%,NPV为86.67%.结论 ADC值(EDC值)结合常规MRI序列的特征,对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MR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明确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探讨DWI缺血损伤体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2 1例患者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分别计算出各期的DWI及T2 WI上缺血损伤体积和临床评分。结果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脑梗塞缺血损伤达 10 0 %。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T2 WI缺血损伤体积比DWI的大 (P <0 .0 1)。超急性期DWI缺血损伤体积与慢性期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超急性期、慢性期DWI缺血损伤的体积与相应的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 (P <0 .0 5、P <0 .0 1)。结论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梗塞的缺血损伤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DWI缺血损伤的大小对预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结果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33-935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在我院已确诊为前列腺癌的50例患者为对象。50例患者分别给予MR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与病理学诊断情况作比较,分析MR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患者ADC均值为141.65±24.24、最大强化率均值为127.87±25.23、1min强化率均值为121.76±24.21、2min强化率均值为122.14±30.21、流出分数均值为16.61±6.77。与病理学测定结果相比较,MR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MR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癌诊断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MR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病理学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可以推荐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牛脑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饥制:方法:健康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硬膜内给牛脑提取液组、硬膜内给生理盐水组、腹腔内给牛脑提取液组、腹腔内给生理盐水组。采用改良的Allen氏装置制作模型:运用脊髓神经功能、体感诱发电位、辣根过氧化酶示踪、大体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各项观测指标皆有明显改善;局部用药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全身用药组。结论:牛脑提取液无论局部应用或全身应用均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纤维的修复与再生,但以硬膜内给药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将72只Wistar成熟健康大鼠随机分为褪黑素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生理盐水组、无水乙醇组,采用改良Allen’s技术(5g×10cm)以1、9为中心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10min分别予以褪黑素(100mg/k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mg/kg)、生理盐水及5%无水乙醇腹腔内注射,伤后2h、24h、72h分别观察各组BBB评分变化,取T8、T9、T10 3个脊髓节段,应用免疫组化对脊髓组织及P53阳性细胞进行标记,探讨褪黑素对急性脊髓损伤有无保护作用。结果:在急性脊髓损伤后,各观测时间点褪黑素组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BBB评分均较生理盐水组及无水乙醇组明显升高(P〈0.01),褪黑素组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阳性细胞的表达在脊髓损伤后各组均呈逐渐增高趋势,但褪黑素组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较生理盐水组及无水乙醇组P53阳性细胞表达降低(P〈0.01),褪黑素组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之间P53阳性细胞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水乙醇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具有保护性治疗作用,其作用效果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相似。  相似文献   

13.
滋补脾阴方药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对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和机理。方法 3 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滋补脾阴方药组和损伤组 ,采用改良Allen氏装置建立大鼠T8—T9节段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脊髓神经功能、体感诱发电位、辣根过氧化酶示踪、大体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等检查 ,对比两组动物的差异。结果与损伤组相比 ,滋补脾阴方药组大鼠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体感诱发电位、脊髓运输能力、大体观察、组织形态计量分析、髓鞘和神经元细胞结构等皆有明显改善。结论滋补脾阴方药能明显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群和不同节段脊髓损伤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是否存在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以及不同节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程度是否相同。方法:依据脊髓损伤节段的不同将截瘫患者分为颈段及T1-5节段脊髓损伤组11例,T6-12脊髓损伤组7例, 腰髓损伤6例; 健康体检人群1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短程动态记录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并进行HRV分析。结果:颈段及T1-5脊髓损伤组代表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总合的低频检测结果301.41±358.60ms2较正常人群的620.19±333.36 ms2明显降低(P<0.05),而且所有脊髓损伤组的低频/高频比值在C1-T5为1.66±1.00、T6-12为4.03±2.66、腰髓及以下为3.35±1.89,较正常人群的2.29±0.58明显异常(P<0.05),同时不同脊髓损伤组之间的检测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但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组之间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膀胱尿道功能神经递质及其药理作用 ,从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中枢神经系统 ,交感、副交感神经节 ,外周传出纤维和传入神经。对目前常用的神经药物 ,从影响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两方面进行了讨论 ,并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和FTY720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s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84只大鼠分成4组:FK506+FTY720联合治疗组(A组)、FK506治疗组(B组),脊髓损伤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A组通过尾静脉注射0.3 mg/kg FK506,并予鼻饲0.3 mg/kg FTY720,B组通过尾静脉注射0.5 mg/kg FK506,C组注射生理盐水。伤后6 h、24 h和48 h取伤段脊髓行HE染色分析和Tunel凋亡分析;伤后第1、3和7天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伤后第1、3、7和14天行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和FK506治疗组伤后各个时间取材点的脊髓损伤出血坏死区均轻于损伤组,在第6、24和48小时时间点脊髓Tunel神经细胞凋亡检测明显轻于损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但2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联合治疗组和FK506治疗组伤后各时间点SEP、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分均优于损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早期联合应用FK506和FTY720具有良好的保护神经功能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MRI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例陈旧性颈髓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其中23例采取了手术治疗。通过对颈髓损伤的MRI影像和手术治疗结果分析,探讨了陈旧性颈髓损伤的MRI改变及其意义。结果表明,MRI可显示陈旧性颈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其改变与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一致,对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对外伤性脊髓损伤预后有促进作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 12 1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专业康复治疗的患者的恢复率为 79 7% ,磁疗方法治疗的患者恢复二级的恢复率达 5 3 % ,明显高于其他方法。结论专业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磁疗对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大鼠脊髓损伤不同时间脊髓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数目和部位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作正常对照。结果 损伤后灰质和白质均检测到凋亡细胞,神经元凋亡少见,胶质细胞凋亡多见。细胞凋亡发生在损伤后 12 h~ 4周,以 4d时达到高峰,至 4周时渐趋于正常。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发生细胞凋亡,而以胶质细胞凋亡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联合应用胚胎脊髓(FSC)移植和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损伤脊髓组织早期Ca^2+、Mg^2+的影响.方法利用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A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入5 ml FSC细胞悬液;B组注入20 μl bFGF与FSC细胞悬液;C组(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6 h、24 h取A组、B组和C组动物损伤区脊髓组织测定水和Ca^2+、Mg^2+含量;术后5 d取损伤脊髓组织电镜下观察结构变化.结果 C组损伤区脊髓组织水含量增多,Ca^2+水平升高,Mg^2+水平下降,白质内髓鞘结构紊乱,囊性变严重;A组和B组上述变化均较C组改善.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FSC移植和bFGF可减轻离子失衡,从而对继发性损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