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行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平行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38.6岁.骨折按AO分型:C1型13例,C2型8例,C3型3例,手术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肘关节平均伸15°(0°~30°),屈126°(95°~130°),旋前60°(50°~90°),旋后60°(50°~90°).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88分(51~95分),其中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采用平行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5例,按照Müller的AO分型:C1型4例,C2型14例,C3型7例。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20 w,平均16 w,按Jupiter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4例,良17例,可4例。结论: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能提供牢固持久的固定,有效地防止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AO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或四部分)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41例,其中37例、平均年龄63岁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PHILOS钢板内固定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小结节内侧的骨膜连续性,并保护好腋神经及头静脉,肱骨头复位后骨缺损处行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采用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及肩关节X线片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7个月(5.0~32.0个月),3例肱骨头坏死,坏死率为8.1%,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平均为78.6分(46.0~96.0分)。结论利用PHILOS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使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从而保证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李明 《海南医学》2011,22(21):68-69
目的观察平板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双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16例成人肱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标准及X线平片结果评估疗效。结果本组16例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时间为6~16周,平均10.5周,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及骨折移位发生。术后均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患侧肘关节MEPS评分为46~100分(平均83.9分),疗效评定:优8例(50%),良6例(37.5%),可2例(12.5%),差0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平板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复杂骨折,固定强度和抗疲劳作用强,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8月-2008年12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26~71岁,平均47.9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3例,其中5例伴脱位,8例伴原发性骨质疏松.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间沟后缘10 mm,近端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 mm的位置,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接骨板,复位后骨折断端如有骨质缺损,进行自体或异体骨植入.术后第3天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开始主动活动,2周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23例手术患者均获得10~14个月的随访,平均11.5个月,骨折12个月内全部愈合,优13例,良7例,可3例,全组优良率87%.结论 锁定钢板的螺钉扣于接骨板上,能够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效果,做到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症骨折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53例进行分析。平均随访2年3个月,选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并将待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手术入路、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等因素分别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评定:本组患者中优25例,良19例,可7例,差2例。本组优良率83%。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早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获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杨桁 《四川医学》2007,28(8):897-898
目的 探讨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取肘后正中切口,经尺骨鹰嘴截骨显露肱骨髁间骨折。先将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其中6例C3型骨折,由于骨折块粉碎,采用了自体髂骨植骨。然后用双钢板固定髁上骨折,内例半管状钢板固定于内上髁的嵴上,外侧则用重建钢板固定,两钢板呈9酽角,鹰嘴截骨部用张力带固定。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1个月,肘关节屈曲80—105°,平均86.2°;伸直丢失30—45°,平均40.7°。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曲95—135°,平均117°;伸直丢失10—35°,平均23.20°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5.7周。以Jupiter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5例,良17例,可4例。4例伤口渗出。3例克氏针退出,1例尺神经病变,3例异位骨化。无1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能提供牢固持久的固定,有效地防止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内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24例。结果本组经6~1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10月参与手术治疗Neer二、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年龄32~63岁的29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3例。采用Neer骨折分类法:单纯Neer二部分骨折11例;单纯Neer三部分骨折10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4例;单纯Neer四部分骨折3例,合并前脱位1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11~38个月),术后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法进行评估,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80.7分(53~95分);优良率为65%(19/29),可为24%(7/29),差为11%(3/29)。笔者将X线片中肱骨头完全吸收、部分吸收均诊断为肱骨头坏死,其中Neer二、三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为73%,无差病例,肱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6%;Neer四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为51%,差为30%,肱骨头坏死率为70%。结论: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成角稳定性,避免螺钉松动,保护局部血运,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在临床中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超  周庆 《河北医学》2016,(4):569-572
目的:探讨平行双钢板与Y型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症发生率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粹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6年8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FernandezⅡ~Ⅳ型骨折37例,其中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6岁。开放性骨折为5例,闭合性骨折为32例。按AAOS(Fernandez)根据损伤机制分类,其中Ⅱ型11例,Ⅲ型21例,Ⅳ型5例。结果:经4~15个月(平均为8.7个月)的术后随访,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5周,1例为延迟愈合。根据Dienst标准作功能评定,优24例,良8例,可3例,差2例。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是临床治疗桡骨远端粉粹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粹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6年8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FernandezⅡ-Ⅳ型骨折37例,其中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6岁,开放性骨折为5例,闭合性骨折为32例。按AAOS(Fernandez)根据损伤机制分类,其中Ⅱ型11例,Ⅲ型21例,Ⅳ型5例。结果:经4~15个月(平均为8.7个月)的术后随访,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5周,1例为延迟愈合。根据Dienst标准作功能评定,优24例,良8例,可3例,差2例。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是临床治疗桡骨远端粉粹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Neer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ll例Neer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并与同期采用锁定钢板治疗8例类似患者作比较,采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人工肱骨头置换的11例患者均能完成主动穿衣、梳头、系腰带、摸背等日常生活动作。疗效优4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1.8%。随访中未发现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假体松动及肩部肌肉明显萎缩等严重并发症产生,仅有2例主诉偶有肩痛或侧卧时患肩疼痛。而8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分别为优0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0,P=0.048);而Neer总评分肱骨头置换组明显高于锁定钢板组(t=5.200,P=0.000):8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患者出现2例肱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伤口不愈合,其并发症发生率37.5%,明显高于肱骨头置换组(X^2=4.898,P=0.027)。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且疗效优于锁定钢板治疗者。  相似文献   

14.
何勇 《海南医学》2013,24(11):1678-1680
目的观察双AO重建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均见不同程度骨折,切开复位C型肱骨远端骨折,并利用双AO重建钢板螺钉进行固定,经随访,分析患者治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本组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治愈情况较好。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时间(16.5±8.7)个月。手术治愈的优良率为81.3%。另外,本组32例骨折患者中,完成手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患者有1例,另有1例患者出现尺神经损伤,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未见切口感染。结论在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双钢板及螺钉固定治疗,能够有效的促使患者骨折端的良好固定,对患者早期功能的锻炼非常有利,肘关节的恢复较为有效,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应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采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的117例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回顾,术后4周内出现内固定失效8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7例患者,共有8例发生术后早期内固定失效,占全部治疗病例的6.83%。8例患者平均年龄72.4岁,右侧3例,左侧5例;Neer分型2部分骨折3例,3部分骨折5例;内固定完全失效3例,部分失效5例;1例发生于术后第6天,7例发生于术后2~4周。完全失效的3例全部进行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其余5例部分失效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最终畸形愈合。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内固定失效与术中复位不良、内侧支撑不良、内固定自身缺陷、骨质疏松及术后康复措施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及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效果,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利弊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06年9月至2014年7月的10例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病例,以Dubberley方法进行骨折的分型,采用前外侧入路为A组,外侧入路为B组,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Mayo评分评价最终临床结果。结果: A组5例,术前分型ⅠA型1例,ⅡA型1例,ⅢA型1例,ⅢB型2例,均用自前向后埋头螺钉固定骨折块,对滑车桡侧骨折块也以螺钉单独固定,术后Mayo评分平均82分,4例需再次手术, 2例因螺钉刺激行内固定物取出,1例肘关节僵硬,1例内固定失效,1例发生一过性桡神经损伤;B组5例,术前分型ⅠA型和ⅠB型各1例,Ⅱ A型3例,术后Mayo评分平均91分,仅1例发生内固定失效,肘关节不稳定需再次手术。结论: 外侧入路较好,但对滑车部位骨折的处理略显不足,术中要注意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的保护及修复。前外侧入路并发症发生较多,优点是对滑车部位的显露较直接,但因不脱位,肘关节显露范围较小,对于肱骨远端的压缩骨折显露及固定欠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小头骨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合理的骨折分型方法,据此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及内外固定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自2008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8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4~66岁,平均34岁。Dubberley分型:ⅠA型6例、ⅠB型2例、ⅡA型8例、ⅡB型4例、ⅢA型4例、ⅢB型4例。手术入路:肘关节外侧入路16例、外侧加内侧入路1例、肘前入路2例、肘后入路9例;均以Herbert螺钉固定,7例加用支撑钢板,4例加用可活动铰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架。观察术后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8.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周,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112°(60°~150°),前臂旋转度平均为145°(100°~170°)。Broberg Morrey评分优良率91.2%,出现2例创伤性关节炎及2例肘关节僵硬。结论:应注意肱骨小头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勿漏诊合并损伤;Dubberley分型能很好地显示骨折的严重程度,据此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内外固定方式;术后早期、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有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全  邓长青  邓成勇  蒲川成 《西部医学》2010,22(7):1288-1289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均采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防8~24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评定。优19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8%。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显露充分,复位良好,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