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齿或缺齿是引起面罩漏气的主要原因.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防止无齿老人的面罩漏气的方法.我们设计了一款口面部支撑器,试图解决缺齿引起的面罩漏气.选取186例进行择期手术并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入组,其中,116名无齿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使用口面部支撑器,B组患者不使用任何措施;剩余70例患者牙齿健全,设为C组.麻醉诱导后由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麻醉医师实施单手面罩通气.记录实际呼出气潮气量、指脉氧饱和度(SpO2)、血压及心率.A、C两组患者的漏气量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B、C三组患者面罩通气成功率分别为83.3%、17.9%、75.7%.A、C两组患者通气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并且均显著高于B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口面部支撑器可以将无齿患者的通气成功率提高至83.3%,与牙齿健全患者通气成功率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纯经鼻面罩通气与改良经口鼻联合面罩通气应用在无牙齿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手术的无牙齿老年患者62例,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经鼻面罩通气组(A组)和改良经口鼻联合面罩通气组(B组)。麻醉诱导后,设置潮气量为8 m 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1.5,由同一操作者使用面罩行控制通气,记录托下颌前、托下颌后1 min、3 min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测量托下颌前及托下颌后3 min的血气值以及漏气量、漏气率等指标。结果 2组托下颌后3 min的Pa CO2均上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托下颌后3 min的氧合指数高于通气前,A组较B组好(P<0.05)。结论无牙齿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使用单纯经鼻面罩通气较改良经口鼻联合面罩通气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拟观察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既能保证足够的肺通气又能减少胃胀气的最低加压面罩通气压力。方法 随机选择需全麻手术患者80例,ASA评级为Ⅰ?Ⅱ级。数字随机法分为A、B、C、D四组。全麻诱导时,加压面罩通气压力分别控制在10cmH2O、15 cmH2O、20 cmH2O、25 cmH2O水平。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行全麻诱导,分别于全麻诱导前后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超声胃窦部截面积检测。结果 C、D两组患者的胃窦部截面积麻醉诱导后明显较麻醉诱导前增大,P<0.05。A、B两组患者的PetCO2麻醉诱导后明显较麻醉诱导前增高,P<0.05。B组患者的PetCO2在临床正常范围内。结论 全麻诱导期间加压面罩通气压力控制在15 cmH2O水平既能保证肺通气又能减少胃胀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通气用于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在麻醉期维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静脉麻醉乳腺良性肿瘤患者210例。年龄18—62岁,ASA(美国麻醉协会)I级或II级,随机分为鼻咽通气道(A纽),口咽通气道(B组),手托下颌组(C组),每组70例。静脉麻醉诱导待眼睫毛反射消失后,随即对A组置入鼻咽通气道,B组置入口咽通气道。C组手托下颌,3组均使用四头带扣紧面罩吸氧(氧流量2L/min)。记录3组静脉麻醉诱导前(T0)、置入口,鼻咽通气道及手托下颌前1分钟(T1)、置入口,鼻咽通气道及手托下颌后即刻(T2)、切皮时(B)、手术结束(T4)、拔出口,鼻咽通气道前1分钟(T5)、拔出口,鼻咽通气道后即刻(T6)的Sp02、PETCO2、HR、RR、SBP、DBP和VT;记录A、B组置入口,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及一次置入成功率;记录清醒时间、从麻醉至拔出口/鼻咽通气道时出现体动、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以及术后出现咽痛、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的例数。结果T3、T4、T5时,B、C组HR明显快于A组,SBP、DBP明显高于A组。A组置入时间明显短于B组,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C组患者术中呼吸道梗阻、体动次数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B组术后出现咽部不适、咽痛均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下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用于乳腺良性肿瘤手术的麻醉,维持上呼吸道通畅较为理想,可控性强,应激反应弱,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不良反应少。在此类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良永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90-91,9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评分I~Ⅱ级择期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通过MMSE评分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术后1d分别为A组17%、B组33%、C组20%;术后7d分别为A组10%、B组20%,C组13%。术后1d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和c、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统计结果与术后1d一致。结论硬膜外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组相比,能降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1d和术后7d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d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组(A组)和喉罩通气组(B组),每组各20例。快速诱导后分别插入气管导管或置入喉罩。观察记录两组通气情况和不同时段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值,并对术中胃胀气和术后咽喉痛进行比较。结果A组无漏气,B组仅2例出现轻度口腔漏气,两种方法均不影响通气;A组气管插管前后循环参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置喉罩及拔喉罩前后循环各参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胃胀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道分泌物B组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喉痛B组少于A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较气管插管操作方便、简单,对循环影响小,不影响通气,对气道刺激和损伤小,患者易耐受,术后并发症减少,是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全身麻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小潮气量(VT)、低气道平台压(Pplat)联合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与单纯常规潮气量通气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为老年病人腹腔镜上腹部手术的全麻选择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方法36例ASAⅠ或Ⅱ级全身麻醉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2例。A组机械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0.5kPa PEEP,VT=6mL/kg,呼吸频率(f)=16min;B组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加1.0kPaPEEP,VT=6mL/kg,f=16min^-1;C组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VT=9mL/kg,f=12min^-1。观察并比较各组术前、麻醉插管后30min、拔管后15min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术中的气道峰压(Ppeak)。结果麻醉插管后30min,A组Ppeak较B、C组明显降低(F=17.61,q=5.43--8.84,P〈0.05)。拔管后15min,A组PaO2较B、C组则明显升高(F=11.18,q=2.42~7.43,P〈0.05),A-aDO2较B、C组明显降低(F=66.46,q=3.95~16.25,P〈0.05);B组PaCO2较A、C两组明显升高(F=5.95,q=3.44~3.81,P〈0.05)。其他时点A、B、C3组PaO2、PaCO2、A-aDO2、MAP、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低气道平台压联合低水平PEEP通气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动脉氧合,是老年病人腹腔镜全麻上腹部手术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27-130
目的?探讨自制鼻咽通气道联合呼吸机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 例我院2017 年5~10 月妇科行门诊行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自制组,传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自制组(A 组)使用自制鼻咽通气道联合呼吸机供氧;传统组(B 组)使用普通鼻咽通气道供氧,对照组(C 组)使用单纯普通鼻导管通气。记录三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5 min(T1)、患者苏醒时(T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各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T2 时点三组PaO2、SaO2、SpO2、PaCO2、RR、HR 及MAP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 时点PaO2、SaO2及SpO2:A 组>B 组>C 组,PaCO2:A 组<B 组<C 组,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 时点RR、HR、MA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A、B 组<C 组,苏醒时间:A 组<B 组<C 组。结论采用自制鼻咽通气道联合呼吸机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在解除患者上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方面,实时、有效,可以替代传统一次性鼻咽通气道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165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55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常规气管插管通气,B组患者接受喉罩联合气管插管通气,C组患者接受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通气,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水平变化及预后效果。结果与A组相比,B组与C组患者的气道开放时间、呼吸、心搏及意识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C组患者的pH与PaO2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A组,且C组各血气指标水平显著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C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死亡率显著低于A组,且C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显著优于B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地卡因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组。用0.89%甲磺酸罗哌卡因(A组)、0.75%布比卡因(B组)和1%地卡因(C组)各1ml,分别加入10%葡萄糖1ml和3%麻黄素1ml配成重比重溶液,蛛网膜下腔注药2~3ml,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0.89%罗哌卡因或2%利多卡因5~10ml维持麻醉。观察比较3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时间上的异同,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的最大阻滞起效时间均较B、C组长(P〈0.05);3组在最大感觉阻滞平面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感觉恢复时间比B、C组短(P〈0.05);A组患者最大Bromage评分多为0~1级,明显小于B、C组(P〈0.05);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比B、C组长(P〈0.05),而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短于B、C组(P〈0.05);A组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B、C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后头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显著提高麻醉的成功率,效果较好,对产妇和胎儿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与牙齿正常老年患者的喉罩通气效果比较,观察I-gel喉罩在老年无牙齿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此次研究中,选择60例在全麻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男性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所接收,分为无牙齿组(NT组)和正常组(T组),每组30例,根据体重选择喉罩型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记录诱导前(T0)、置入喉罩后即刻(T1)、3 min(T2)及拔出喉罩前(T3)、拔出后即刻(T4)、3 min(T5)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2组喉罩的置入时间、置入次数、纤支镜对喉罩对位的分级、气道密封压、相关并发症及血气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通气效果。 结果 NT组的喉罩置入时间及置入次数多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喉罩置入成功率、喉罩对位情况、气道密封压及漏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置入和拔出喉罩时的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其他并发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gel喉罩通气置入后与喉周组织呈镜像吻合,有效减少对喉周组织的压迫,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安全的麻醉环境。并可有效预防老年无牙齿患者全麻术中因通气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降低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管型(PLMA)喉罩通气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喉罩组)和气管插管麻醉组(插管组)。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ECG,并于麻醉前、术终做动脉血气分析,对2组插管前后MAP、HR、BP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喉罩组术终MAP、HR、BP、SpO2、pH、PaCO2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组术终MAP、HR、BP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痛明显高于PLMA组。结论与气管插管麻醉相比,PLMA通气下麻醉操作简单、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有效避免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有效隔离呼吸道消化道,气道管理无特殊性,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常规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3.
两种开放气道方法用于舌后坠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舌后坠阻塞气道时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开放气道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全麻苏醒期发生舌根后坠阻塞气道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A、B二组,A组采用头后仰、托下颌、患者肩部垫高的常规手法开放气道,辅助通气,B组采用放置口咽通气管的方法开放气道,辅助通气,观察比较并记录在进行两种不同开放气道操作时患者呕吐发生率、烦躁情况,通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通气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在放置口咽通气管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舒适情况明显好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手法开放气道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舒适、并能在瞬间完成操作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喉罩通气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将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A组喉罩通气全麻,B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A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麻醉6 h后的VAS评分均较麻醉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5 min后A组MAP和HR稍低于麻醉前,但随后其值逐渐恢复麻醉前水平。麻醉5 min和内固定时以及手术结束时B组MAP和HR与A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全麻效果明显优于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血气指标稳定,麻醉效果优越,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颖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82-83,92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通气舒芬太尼全麻对老年危重患者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舒芬太尼全麻老年危重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PLMA组)和气管插管组(TT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PLMA与TT置入和拔除前后(T1~7)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数值,记录两组丙泊酚的用药量及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T0、T1、T4时的MAP和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2、T3、T5、T6、T7时PLMA组的MAP和HR值显著低于TT组(P〈0.01,P〈0.05)。组内比较:PLMA组麻醉后各时点MAP和HR较平稳;TT组麻醉后各时点MAP和HR波动明显。PLMA组丙泊酚用量为(260±35)mg,比TT组[(350±47)mg]减少(P〈0.05)。PLMA组并发症低于TT组(P〈0.01)。结论双管喉罩通气舒芬太尼全麻具有用药量少、对全身影响小、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安全用于高龄体弱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6.
刘炜炜  裴凌 《当代医师》2013,(12):1585-1588
目的分析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全麻术中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OSA患者40例,按照BMI将患者分为2组(n=20):A组,26ks/m2〈BMI〈30ks/m2;B组,BMI〉32ks/m2。对照组(C组):择期行鼓室成形术患者20例,BMI〈24kg/m2。所有病例性别不限,年龄20—57岁,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面罩吸入纯氧10min。常规诱导,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组病例均在诱导后先后使用0cmH2OPEEP和8cmH2OPEEP各通气60min。监测动态呼出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峰压(P础)、胸肺顺应性(Crs)、气道阻力(Rsw)和动态压力一容积(P-V)曲线。分别于诱导后5min(T1)、60min(T2)、120min(T3)记录PETCO2、CrsRsw,观察P—V曲线变化。于清醒状态未吸氧前(T0)、T1-T3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和生理无效腔(VD/VT)。结果与T0时比较,B组于T1和T2时PaO2/Fi02下降,RI升高(P〈0.05)。与T1时比较,B组于T3时PaO2/FiO2、Crs升高,RI下降(P〈0.05)。与C组比较,B组于T1和T2时PaO2/FiO2和Crs降低(P〈0.05);于T1—T3时Rsw、RI、VD/VT升高(P〈0.05)。术中及术后24h,3组病例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麻状态下,OSA肥胖患者会出现更严重的呼吸功能改变,术中应用PEEP有助于改善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指标,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30例,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行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结果①T2、T3、T6、T7时气管插管组HR、MAP明显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两组内以及T6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喉罩组术后躁动、咽喉疼痛、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二氧化碳气腹后20min和术后1h喉罩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通气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替代气管插管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  相似文献   

18.
吕良 《中国现代医生》2013,(33):102-104
目的研究双管喉罩在全麻手术中对老年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我院行麻醉手术并使用双管喉罩的老年患者资料,选择同期行全麻手术并使用气管插管的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两组之间在麻醉l、3、5rain及麻醉停止后1、3、5min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气管插管组与双管喉罩组的收缩压在麻醉后1min(t=-3.982,P=0.038)、3rain(t=-2.432,P=0.024)明显不同;两组的舒张压在麻醉后1min(t=6.231,P=0.005)、3min(t=-10.872,P=0.001)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心率在麻醉后1min(t=3.975,P=0.039)、麻醉停用1min后(t=2.595,P=0.041)存在显著差异;气管插管组与双管喉罩组在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气管插管组在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对手术期间患者的喉罩使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两组在漏气例数(X^2=0.309,P=0.578)和移位例数(X^2=1.050,P=0.306)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双管喉罩的应用能够减轻心血管的应急反应,降低因刺激而导致的血压升高、心率过快升高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标准型喉罩(SLMA)在妇科腹腔镜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80例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PLMA组和SLMA组,每组40例,麻醉后分别插入PLMA或SLMA。评价两种喉罩置入时间、机械通气漏气率、麻醉过程中心率(HR)、血压(BP)的变化以及通气过程中气道峰压(Pmax)、平均压(Pmean)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记录麻醉期间呼吸并发症和咽喉部损伤情况。结果盲探插入时,SLMA组一次插入成功率较PLMA高,操作时间也短(P〈0.05),但PLMA组通气过程中漏气发生率较少(P〈0.05)。两组患者对插入操作的反应较小,程度相似,都有可能引起咽喉部黏膜少许出血。结论盲探插入时SLMA组一次插入的成功率较PLMA高,PLMA组通气中漏气率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PLMA通气满意率较高,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SAⅡ-Ⅲ级、拟在全麻下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B组,32例)和喉罩全麻组(H组,40例)。2组均静脉给予丙泊酚1.5mg·kg-1、芬太尼4μg·kg-1、罗库溴铵0.6mg·kg-1进行麻醉诱导,B组气管插管,H组置入OPLAC—LMA喉罩,观察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后、插管时、拔管时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比较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和术后咽喉疼痛的情况。结果诱导前后,2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插管时、拔管前以及拔管时,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B组患者发生咽喉部疼痛12例,H组仅2例患者感咽喉部不适。结论喉罩应用于老年人全麻手术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反应,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