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鹤虱为较常用中药,具有杀虫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等所引起的虫积腹痛。药材鹤虱植物来源较复杂,涉及到3个科10余种植物,分为四类:一类为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的果实,全国多数地区应用;一类为华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窃衣 Torilis japonica(Houtt.)DC.的果实,华南、川西、云南、甘肃部分地区应用;一类为东北鹤虱,为紫草科植物鹤虱 Lappula echinataCilib.的果实,东北、西北及江苏淮阴地区应用;一类为北鹤虱,1995年版《中国药典》以鹤虱之名收载,来源植物为菊科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的果实,华北、西北等地应用。  相似文献   

2.
东北鹤虱中平滑肌松弛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东北鹤虱中具有平滑肌松弛作用的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用大孔树脂对东北鹤虱的水提醇沉液进行分离筛选,得到6种溶液,分别以试管法及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定。并以兔回肠收缩力为指标,进行有效部位的追踪。结果:东北鹤虱中的有机酸,鞣质及香豆素类物质对平滑肌的收缩有抑制作用,以后者的作用最强,结论:本法从东北鹤虱中筛选出具有平滑肌松弛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有机酸,鞣质及香豆素类物质。  相似文献   

3.
鹤虱药材的品种整理及其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药学典籍、著作对鹤虱药材的收载情况,就鹤虱药材的品种加以整理,澄清混乱品种,正本清源,鉴别真伪,为保证药用鹤虱的品质和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东北鹤虱中香豆素类对兔离体回肠的作用及对钙离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兔离体回肠标本,结予不同剂量香豆素(CM)及维拉帕米(Ver),观察对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CM和Ver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乙酰胆碱(Ach)引起的回肠的收缩,非竞争性拮抗Cacl2所致回肠收缩,并对Ach引起的第1,2相收缩有影响。结论:东北鹤虱中提取的香豆素类具有与Ver相似的钙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东北鹤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进行抗菌活性测定。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从东北鹤虱的BuOH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喹酮类化合物,以有机波谱方法(^1H-NMR、^13C-NMR、2D-NMR、HR-MS,UV和IR等)进行结构鉴定,并以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 从东北鹤虱中分离出一个新喹酮类生物碱,鉴定为8-甲氧基-4-喹酮-2-羧酸,并对铜绿假单胞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结论 该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并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钩虫病是农村中多见的疾病。以往多用“灭虫灵”,“四氯乙烯”治疗。今年我们根据民间验方,采用鹤虱治疗钩虫病57例。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一、药物制作和用法鹤虱三两,清水洗净后,用清水浸过药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北鹤虱(天名精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手段(silica gel、ODS、HPLC)对北鹤虱甲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特勒内酯(1)、3-epiisotelekin(2)、11β,13-dihydro-1-epi-inuviscolide(3)、天名精内酯酮(4)、天名精内酯醇(5)。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天名精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东北鹤虱提取物LEGPS-Ⅱ对小鼠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培养腹腔巨噬细胞(MФ),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H2O2氧化损伤组;3个浓度的LEGPS-Ⅱ(30、60、120μmol/L)保护组。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H2O2处理过的氧化损伤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NO的含量、iNOS的活力明显升高(P<0.01),T-SOD活力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H2O2损伤组相比,给LEGPS-Ⅱ各组均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P<0.01);使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iNOS的活力显著降低(P<0.05,P<0.01),T-SOD活力显著提高(P<0.05,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东北鹤虱提取物LEGPS-Ⅱ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而在不同阶段保护经H2O2损伤的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东北鹤虱胶囊的抗炎、镇痛及抗菌作用。方法 :以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法 ,观察其抗炎作用 ;以化学致痛法 ,观察其对小鼠的止痛作用 ;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其抗菌作用。结果 :该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 (P<0.05) ,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 ;该药对球菌的作用相对较明显 ,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显著。结论 :该药具有镇痛、抗炎和抗菌作用 ,但对肠道菌群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东北鹤虱提取物抗腹泻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东北鹤虱提取物(LEGA)对肠道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腹泻作用机制。方法:以碳末推进率为测量指标,观察LEGA对小鼠小肠蠕动及大鼠结肠推进运动的影响;以大鼠十二指肠收缩强度为指标,观察LEGA对肠管平滑肌收缩运动的影响;采用Robert实验法观察LEGA对小肠水分吸收的影响。结果:LEGA可抑制小鼠小肠蠕动及大鼠结肠推进运动(P〈0.01),剂量依赖性地使大鼠十二指肠平滑肌自主收缩幅度下降(P〈0.01),拮抗ACh、5-HT、BaCl2诱导的十二指肠痉挛性收缩,还促进小肠内水分的吸收(P〈0.01)。结论:LEGA通过抑制肠道的过强运动、降低肠内压和调节水运动失调而缓解腹泻。  相似文献   

11.
东北鹤虱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东北鹤虱多糖(LEGPS-Ⅱ)对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力低下小鼠,通过中性红实验,观察LEGPS-Ⅱ对小鼠静止和ConA活化的腹腔M中体外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观察LEG—PS-Ⅱ对小鼠静止和ConA活化的腹腔M中体外分泌IL—1β与TNF—α的影响。结果:MФ体外吞噬实验表明,LEGPS—Ⅱ在0.0156-0.25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静止和ConA活化的免疫力低下小鼠腹腔MФ吞噬中性红的能力;LEGPS—Ⅱ在20—8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ConA活化的免疫低下小鼠腹腔MФ分泌IL-1β,但不能有效刺激免疫低下小鼠静止的腹腔MФ产生IL-1β;LEGPS-Ⅱ在10~8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可增加静止和ConA活化的免疫力低下小鼠腹腔MФ分泌TNF—α,且刺激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LEGPS-Ⅱ可以通过提高小鼠腹腔MФ的吞噬能力,并增加IL-1β与TNF—α.的分泌而增强MФ的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鹤虱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果实.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归脾、胃、大肠经.有杀虫消积的功能. 化学成分:含鹤虱内酯、天名精内酯酮、三十烷、正己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三十一烷、豆甾醇等,种子含二十六烷醇.  相似文献   

13.
过山蕨,又名马蹬草、还阳草、过桥草,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的地上全草,主产于我国东北山区等地,历代本草未见有关其药用记载.  相似文献   

14.
刺五加是一种落叶植物,与人参同属五加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和华北.近年来,国内外对刺五加研究颇为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东北鹤虱水提取物(LEG—I)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IL-2和TNF—α的作用。方法:运用噻唑兰比色(MTT)法检测LEG—I对静止状态及刀豆蛋白A(ConA)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对经LEG—I作用的淋巴细胞周期进行分析;分别用MTT法和ELISA检测LEG—I刺激后静止及活化淋巴细胞分泌TNF—OL和IL-2的水平。结果:LEG—I可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以及被ConA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相比空白对照组,LEG—I组的G0/G1期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而S期和G2/M期比例增加(P〈0.01);LEG—I对静止状态的淋巴细胞分泌TNF—α及IL-2无作用,而使ConA激活的淋巴细胞的分泌增加(P〈0.01)。结论:LEG—I在免疫激活或免疫增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老草为列当科草本植物,常寄生于桦木科桤木属(东北桤木,又称东北赤扬)的细根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长白山地区、日本富土山及朝鲜北部山区等,一般生长在海拔1350~2000m之间.本文对不老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 黑曼(Tripterygium regedii Sprague et Tak.)又名东北雷公藤,系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植物,茎叶入药,产于我国东北、朝鲜及日本等地,迄今化学成分的研究不多,尚未开发利用。已经进行化学研究的雷公藤属植物还有:雷公藤(T.wilfordii Hook f.)分布于长江以南江、浙、鄂、粤等省;昆明山海棠(T.hypo_glaucum(Levl.)Hutch)产于西南各省。此外,苍山雷公藤(T.forretii Dicls)的化学成分已见一文献中提到。  相似文献   

18.
<正>天南星又名虎掌、三棒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等的块茎。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以"虎掌"之名收载。天南星属有多种植物,如东北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拟天南星、朝鲜天南星、多疣天南星、偏叶天南星、象天南星等都作为正品天南星使用。每年9—10月上旬采收,刨出块茎,去掉茎叶、须根,洗去泥沙,  相似文献   

19.
<正> 刺五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n.)Harms(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Rupr.et Maxin.)Maxim)是五加科五加属刺五加种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各省。同种植物在陕西和甘肃分布的有川五加(甘肃、陕西等地)、宽叶川五加(甘肃)、藤五加(甘肃、陕西)、糙叶五加(陕西)、倒卵叶五加(甘肃、陕西)和短柄五加(陕西)。朝鲜、日本和苏联也有刺五加分布。  相似文献   

20.
天南星为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天南星的块根,《中国药典》收载有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等3种[1].市场上亦将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掌叶半夏,即虎掌南星也归为天南星.《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天南星药理作用包括镇静镇痛、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炎等,临床上用于治疗宫颈癌、肺癌、肝癌等疾病[2].本文主要从天南星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方面,对天南星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