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对产妇术后尿路感染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进行剖宫产术后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剖宫产术后24 h拔除尿管,观察组则在术后12 h拔除尿管,观察两组产妇术后尿路感染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产妇术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产妇拔除时间最好在术后12 h左右,以降低产妇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并增加产妇舒适度,有利于产妇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谢燕崧  曹素玲  张民勤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153-154,156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对腰椎管狭窄术后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管狭窄术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尿潴留的处理流程:采用诱导排尿术,无效患者予重新留置尿管;观察组在运用诱导排尿术无效后,加用间歇性导尿处理,以上措施无效患者,予重置尿管。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各组实施尿潴留处理流程后重置尿管例数、发生尿道损伤及尿路感染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重置尿管例数、尿路感染例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17.72和8.10,P〈0.01);两组患者尿道损伤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465,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术后拔除尿管后尿潴留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减少重置尿管的机率,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洁悠神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尿管患者会阴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瘤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180例,按照患者留置尿管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在常规会阴冲洗后用0.05%碘伏擦洗尿道口及会阴部2次;观察组用温开水行会阴冲洗后,将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喷洒尿道口、外露导尿管、会阴部的皮肤黏膜及其接触到的衣裤、被褥,每日2次。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3天、7天、10天、14天尿路感染发生率、患者会阴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及总体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舒适度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格执行预防尿路感染的各项措施下,洁悠神用于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尿管患者会阴护理能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全麻男性患者导尿中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100例全麻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在全麻诱导后行无痛导尿术,研究组50例在全麻前清醒状态下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做尿道表面麻醉后行导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VAS评分、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全麻患者导尿,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有机磷中毒留置尿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按一般护理常规外,加以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拔除尿管时的疼痛以及发生尿路刺激征的例数明显减少.结论 在有机磷中毒留置尿管期间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拔管时疼痛,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留置自控镇痛患者拔除尿管的时机。[方法]选取妇科腹式手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并留置尿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回房后夹住尿管定时开放,每2小时一次,于术后24小时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术后72小时拔除镇痛泵;对照组术后持续引流尿液,于术后72小时拔除镇痛泵及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空膀胱者48例,发生尿潴留者2例,占4%;对照组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空膀胱者42例,发生尿潴留者8例,占16%,尿潴留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式手术留置镇痛泵患者术后夹住尿管定时开放,每2小时一次,并于术后24小时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降低拔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义娟 《黑龙江医学》2021,45(8):883-884
目的:探究间歇夹管结合盆底功能训练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88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2018年1月—2020年3月),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在拔管前3 d进行间歇夹管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盆底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拔除尿管前1 d储尿时、排尿时尿道分布压力及膀胱压力、拔除尿管后4h尿失禁、尿管重置、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出院时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结果:拔除尿管前1 d排尿时观察组尿道分布压低于对照组,膀胱压高于对照组,储尿时观察组尿道分布压、膀胱压高于对照组(P<0.05);拔除尿管后4 h观察组尿管重置、排尿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失禁、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GCQ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夹管结合盆底功能训练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康复护理中可促使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管重置、排尿困难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患者尿路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尿管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尿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排尿训练配合度,尿路感染、菌尿和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菌尿及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训练配合度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患者采用尿管规范化护理可提高患者排尿训练配合度,减少尿路感染、菌尿及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童凤玲 《安徽医学》2015,36(6):750-751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拔除留置尿管后的护理疗效。方法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外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腹部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218例,2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2例,手术后24 h内在膀胱充盈下拔除尿管;对照组106例,按常规术后24 h后不定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管后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尿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尿管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尿道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术后24 h内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能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尽早恢复肠蠕动,减少拔管后再次尿潴留、尿路感染、尿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郭舒婷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40-484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拔除尿管的时机,减少尿路损伤及感染的概率。方法将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20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1术后30 min拔除尿管;试验组2术后6 h后拔除尿管;对照组术后24 h拔除尿管。统计3组患者第1次排尿时间,自行排尿成功率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1第1次排尿时间短于试验组2及对照组(P〈0.05),3组患者在自行排尿成功率和泌尿系统感染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和对照组膀胱刺激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30 min拔除尿管为最佳拔管时间,可最大程度减轻因插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促进患者自行排尿,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两种拔除尿管时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6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20例,对照组116例,试验组于手术清醒后6 h拔除尿管,对照组于手术清醒后12 h拔除尿管,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排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第1次排尿时间及第1次排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清醒后6 h拔除尿管,在缩短患者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及第一次排尿量方面甚至优于在病人手术清醒后12 h拔除尿管,减少了患者尿路刺激症状,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按需夹管排尿法对骨科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100例,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留置尿管期间按需夹管排尿,对照组按传统方法 置尿管排尿;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和拔除尿管时舒适度及首次排尿时间和首次排尿量.结果 两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首次排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导尿管后,重置导尿管比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按需夹管排尿法可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有效降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0月选择胃肠道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和时间拔除尿管,实验组术后24h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的主观感觉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尿道出血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及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观感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24h在膀胱充盈状态下可拔除尿管。以减少尿道出血、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可使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后尿管拔除法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对降低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科收治的患者中留置尿管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在无菌条件下实施拔管,对照组随机拔管,比较两组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菌条件下拔管能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对产妇的影响。方法:84例剖宫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留置导尿时间为12 h,观察组术后导尿留置时间为4 h。拔管后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尿中细菌数≥10个/mL即为尿路感染。观察两组产妇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排气时间及舒适度。结果:两组病例尿路感染情况、排气情况及舒适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4 h,术后6 h要及早翻身,这样才不影响产妇康复,降低产后尿路逆行感染的发生率,使术后排气时间缩短,产妇舒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陈琳  陈慧 《四川医学》2012,(9):1692-1694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全麻手术患者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124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全麻后置导尿管(即麻醉后),对照组术前病房内置导尿管(即麻醉前)。观察两组置导尿管时的心率、血压变化、舒适度、术后清醒回病房对尿管的异物感、术后12h拔除尿管后排尿状况。结果置导尿管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并发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尿管的异物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尿管后,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后置导尿管有助于提高置管的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拔除的合适时间.方法:将本组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在术后6h拔除尿管,对比组在术后24h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拔尿管后的排尿情况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尿培养比较:两组拔尿管后分别做了尿液培养,观察组的尿液培养均为阴性,对比组仅有1例患者尿液培养为阳性,两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比较:观察组仅有2例自行排尿失败,成功率为96%,而对比组有18例尿潴留,自行排尿成功率达64%,两组自行排尿成功率对比有显著性的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比组,P<0.01.结论:术后6h拔除尿管可直接减少尿管对尿道长时间的刺激,防止泌尿道感染,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而早期下床活动,增加肠蠕动,防止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的效果。方法 100例腹式行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6h麻醉基本消失后将留置尿管夹闭,对照组持续保持尿管通畅,拔管前进行夹管,均在术后24h拔除尿管后观察两组自主排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后自主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尿管拔除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将102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实验组术后第4天夹闭尿管,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术后第4天开始训练膀胱功能,夹闭尿管3~4 h放尿1次,第7~10天患者有尿意感后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结果:两组相比较,实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及早拔除尿管可以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P=0.005),而两组患者急性尿潴留需要再次插尿管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及早拔除尿管可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拔管前不需要训练膀胱功能,直接拔除尿管,不增加尿潴留和再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拔尿管方法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改良法(35例)和常规法(33例)拔除留置尿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拔尿管时出现疼痛的程度.结果 改良法拔尿管时病人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方法可以避免和减少尿道损伤,减轻疼痛,提高病人在拔除尿管时的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