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A组30例,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口服,1次/d;B组30例,予培哚普利4mg,口服,1次/d;C组30例,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培哚普利4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尿酸、肾功能、血脂、肝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计算脉压。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C组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A组和B组(P〈0.01);3组患者治疗后脉压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C组脉压缩小幅度明显〉A组和B组(P〈0.01);3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发生,且较轻微。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效果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_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案,观察组口服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差异,同时计算比较治疗后24h收缩压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及谷峰比值(T/P值)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平均舒张压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态血压SBP及DBP的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IS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DBP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降压效果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予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仅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培哚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结果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效果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卡托普利组偶测血压效果低于培哚普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培哚普利组,服药依从性差于培哚普利组(均P〈0.05)。结论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优于卡托普利,而不良反应低于卡托普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米达普利和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给予清晨顿服米达普利10mg和缬沙坦80mg,B组给予清晨服用米达普利10mg,晚间服用缬沙坦80mg。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护理。服药前及服药后每隔4周分别测定2组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各时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晨峰血压升高程度,清晨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达普利和缬沙坦分次联合使用更能降低夜间血压、遏制清晨血压过度升高。护士应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规范用药,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07年9月~2008年3月我院住院的初治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受试者停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仅服用培哚普利(4 mg,qd,8 w)和吲哒帕胺(1.5 mg,qd,8 w)。用药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监测,比较服药前后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前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总负荷值、舒张压总负荷值及血压变异率相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垛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是稳定、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艺  姜蕾 《中国医药》2008,3(12):755-75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百平行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各33例,2组分别口服替米沙坦80mg和培哚普利4mg,均1次/d,疗程共8周。结果①治疗8周后,替米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72.7%,培哚普利组总有效率68.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分别为:替米沙坦组11.4%和12.3%,培哚普利组8.9%和11.1%,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替米沙坦组为3.2%,培哚普利组为1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76例因单独服用氨氯地平2周后血压仍未降到满意范围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原剂量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和试验组38例(原剂量氨氯地平+坎地沙坦),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8周后,2组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试验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高安全性高、降压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际使用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探讨该复方制剂的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复方制剂5mg,每日1次;B组给予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但治疗8周后A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程度较B组更明显(P〈0.05)。结论使用贝那普N/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是可行的,而且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估培哚普利(Perindopril)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24h降压效果。方法:轻、中度EH病人36例,服用2周安慰剂,坐位舒张压仍在95ˉ114mmHg者给与培哚普利4mg/d治疗8周。及治疗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于服安慰剂末及治疗8周末应用ABPM。结果:培哚普利治疗8周,降压总有效率为83.3%;24h各时点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不伴有心率及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值分别为80.6%和86.7%。结论:培哚普利能平稳、有效的控制EH病人24h血压,且病人总体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固定剂量的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未经治疗的Ⅱ级高血压(BP≥160/100mm Hg)患者、单一药物或其他合并用药未能控制的高血压(BP≥140/90mm Hg)患者进行观察。患者每天服用固定剂量的培哚普利(4mg)和氨氯地平(5mg)共60d。给药前、给药15、30d以及60d分别测定患者血压。服药期间每周进行常规检查、随访不良事件及依从性。结果试验共纳入112名患者,其中有106名完成60d的治疗。治疗60d后所有患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对于治疗前显著降低(-41.9±8.5/-22.8±5.6)mm Hg,分别降低25.8%和22.9%。所有患者67.8%经治疗后血压达标。对亚组进行分析: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单一药物没有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其他合并用药没能控制血压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达标62.8%、62.3%和58.8%。固定剂量的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联用安全、耐受。结论固定剂量的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联用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临床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张瑞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48-149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来本院社区医疗指导中心治疗的60岁以上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5例,使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日晨起口服氨氯地平5mg,夜晚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若治疗4周后仍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则改为氨氯地平10mg/d顿服,持续治疗1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血脂、血压状况均明显改善,平均舒张压(88.5±6.1)mmHg,收缩压(138.6±10.9)mmHg,降压总有效率为90.4%;平均TC为(5.11±0.76)mg/dl、TG为(2.10±0.81)mg/dl、HDL-C为(1.07±0.14)mg/dl、LDL-C为(3.03±0.88)mg/dl,降脂总有效率为88.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对比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对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以评价两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1月~2010年l月收集住院及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66例,自主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缬沙坦组)治疗或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卡维地洛组),观察两组治疗高血压取得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及半年后,缬沙坦组、卡维地洛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压趋势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患者服药后24h尿蛋白定量有所降低,与卡维地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且均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治疗可对蛋白尿有明显的减轻作用,说明其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治疗组,血压正常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氨氯地平8周,并在治疗前后采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采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DM),并观察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0、ISI、FM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ISI升高,D0及血流介导的FDM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荆忱  李洁  傅涛  陈杰  陈宏 《中国医药》2014,(3):303-305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每片含厄贝沙坦150 mg及氢氯噻嗪12.5 mg),1片/次,1次/d,共 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以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SD)表示血压变异性,24 h 收缩压、24 h 舒张压变异(24 h 收缩压变异、24 h 舒张压变异)及左心室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4 h 收缩压变异分别为(14.8±3.6)、(9.7±2.8) mmHg(1 mmHg=0.133 kPa),24 h 舒张压变异分别为(12.9±3.1)、(8.6±2.4)mmHg,治疗后24 h收缩压变异、24 h 舒张压变异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左心室质量为(242±40)g,治疗后为(223±20)g,左心室质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为53.33%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佳力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33-3435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干预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颈动脉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检测颈动脉有斑块面积;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分别为(138.51±12.90)mmHg和(147.62±13.45)mmHg,均低于治疗前(t=12.67、10.35,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7.8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分别为(90.17±4.30)mmHg和(93.63±6.26)mmHg,均低于治疗前(t=9.86、11.03,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 =5.1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IMT 分别为(0.73±0.34)mm和(0.85±0.39)mm,均低于治疗前(t=6.60、6.29,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5.7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分别为(12.02±1.45) mm^2和(13.52±1.86) mm^2,均低于治疗前(t=8.13、8.59,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6.2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Alb、TC和LDL-C均低于治疗前(t=7.65、8.01、6.08、6.44、5.94、6.02,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5.86、5.37、5.63,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璇  李长江  武越 《中国医药》2013,8(2):159-161
目的比较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06例2—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和对照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每组103例,监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24h动态血压,分析2组间降压效果及血压变异的差异,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133±9)mmHg(1mmHg=0.133kPa)比(166±10)mmHg,(73±8)mmHg比(96±9)mmHg;(134±9)mmHg比(164±9)mmHg,(76±8)mmHg比(100±8)mmHg;(120±9)mmHg比(158±11)mrllHg;(72±7)mmHg比(94±8)mmHg。对照组:(130±7)mmHg比(164±11)mmHg,(75±7)mmHg比(97±8)mmHg;(131±8)mmHgI;L(164±10)mmHg,(79±7)mmHg比(101±8)mmHg;(129±8)mmHg比(160±9)mmHg,(80±8)mmHg比(102±8)Inlll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7.1%(100/103)和96.1%(99/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较好,疗效相当且安全,奥美沙坦酯联用氨氯地平在血压变异性上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氨氯地平(络活喜)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程度的影响。方法:对入选的150例1、2级高血压患者口服氨氯地平,服用前及8周后应用ABPM评价血压和血压晨峰程度的变化。结果:15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8周后,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MBPS(+)的患者减少,MBPS(-)的患者增多,治疗前后频数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能有效控制24h血压,而且还能降低血压晨峰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例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干预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t=4.57、5.32、4.72、4.61,均P<0.05);两组治疗后IMT和斑块面积结果比较均低于治疗前(t=3.16、3.43,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IMT和斑块面积分别为(0.71 ±0.29) mm和(11.13 ±3.61)mm2,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0.82±0.26) mm和(13.64±2.86)mm2(t =3.28、4.05,均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并对血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