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ICC)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国,并在临床普遍应用,它是由外周静脉(常用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由于其创伤小,操作便捷,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可由护士单独操作。它减少了患者因频繁穿刺所致的局部出血和感染,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率,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外渗导致的严重后果,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1-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体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0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通过对PICC护理,及时观察和发现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结论采用PICC技术结合针对性护理,保护外周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各种药物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在临床中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3.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H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它能为病人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2004年4月起我科对90例行PICC置管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景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61-1962
目的:探讨经皮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颅脑损伤患者用PICC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42例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总计14%.结论:PICC为危重患者救治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导管感染,是保证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有效使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方法。早在1992年德国医生在X线辅助定位下首次成功完成,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与普通静脉穿刺术相比,PICC可以保护肢体浅表血管网和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输液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包括外周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以及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在肿瘤护理工作中,化疗药物刺激以及因反复穿刺造成的肌体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且使肿瘤治疗不能顺利进行。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化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9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 n=46)和对照组( n=46),对实验组的新生儿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的新生儿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中新生儿的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中新生儿的护理,实验组中新生儿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新生儿的置管部位局部静脉红肿消散速率为(22.3±4.7)min,明显快于对照组的消散速率(30.4±5.2)min,具有统计学意义(t=7.8377,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21,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来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进行护理,能够加快新生儿的身体恢复速率,同时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行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行超声定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颅脑外伤危重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且可长期留置导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29-1831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意义及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穿剌置管术,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32例1次穿刺成功,4例2次穿刺成功。置管时间10天~1个月。结论:中心静脉穿剌置管有助于积极抢救感染性休克患者,关键是保证导管成功置入和长时间安全留置。  相似文献   

10.
袁菲  吕琪  郭宏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4):305-306
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PN)的病人。我们于2004年3月~2005年11月在我院共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术经常用于昏迷、癌症、化疗的病人。PICC既作为非肠道营养补给,又作为输液和药物治疗的通道,极大方便外周静脉条件差的病人。随着我院PICC的开展使用,也逐渐受到社区病人的青睐。自我院2002年创办家庭服务中心以来,共在院外护理过19例PICC病人,现报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2.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乳腺癌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的静脉炎。方法 102例患者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并观察。结果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102例,顺利完成化疗,留置时间48d~382d,平均164d。结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许玉子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541-2542
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输液、输血已不仅仅局限在外周静脉穿刺.有一些患者在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如化疗药或术后液体量多,外周静脉难以维持长时间输液时,护士在临床中就要考虑给予深静脉置管.其中包括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锁骨下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PCS)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53例行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观察组),另外53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输液(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为(309.8±155.7)d,对照组为(76.1±38.2)d,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A、B、C级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出现操作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患者数分别为2例、3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可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WBC、CRP、TNF-α水平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WBC、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BC、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护理中应用可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7例,分为观察组(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32例和对照组(按传统PICC置管)35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选择贵要静脉比例高,头静脉比例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甘露醇药物输注中的应用,并对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0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科126例PICC输注甘露醇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并与同期普通静脉穿刺术输注甘露醇的134例患者进行并发症的对比分析.结果:本组PIC...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某院化疗患者共计22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施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研究组实施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对比置管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置管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54%,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来说,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效果更加,安全性更高,临床实践中应予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建立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之一,对于永久性血管通路尚未建立或瘘管闭塞的患者来说,常以中心静脉穿刺导管术作为临时血管通路进行紧急或短期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并发症少、血流量充足等优点,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