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常规足正斜位对跗跖关节的显示情况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100名足部无畸形及外伤的志愿者,拍摄足正斜位片,男53人,女47人;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37.8岁;右足45人,左足55人,两位高级职称影像医师(甲、乙)分别对第1~5跗跖关节评分,同时测量第1、2跖骨基底最短距离.结果 两名阅片人测量数据在各年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踝关节正侧位及足正斜位X线检查在诊断第5跖骨基底骨折中的价值,优化检查流程。方 法 选取96例第5跖骨基底骨折患者,同时进行踝关节正侧位及足正斜位X线检查,比较4种投照体位下第5跖骨基 底骨折及Mehlhorn分型的显示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86例在踝关节正位显示骨折,90例在踝关节侧位显示骨 折,65例在足正位显示骨折,83例在足斜位显示骨折。踝关节正侧位显示骨折率高于足正斜位(91.7% vs. 77.1%,χ2= 15.486,P<0.01)。踝关节正位和踝关节侧位显示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6% vs. 90.0%,χ2=1.091,P>0.05)。 踝关节正侧位对Ⅰ型和Ⅲ型骨折显示率优于足正斜位(Ⅰ型:92.9% vs. 71.4%,χ2=6.574;Ⅲ型:93.9% vs. 77.3%,χ2= 7.439,P<0.05),两者对Ⅱ型骨折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3% vs.79.8%,χ2=2.912,P>0.05)。踝正位及侧 位显示Ⅰ型、Ⅱ型骨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100.0% vs. 85.7%,χ2=3.231;Ⅱ型:85.7% vs. 92.9%,χ2=1.120,P> 0.05),显示Ⅲ型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9% vs. 100.0%,χ2=4.258,P<0.05)。结论 踝关节正侧位较足正斜位更 能清晰显示第5跖骨基底骨折,建议对足部扭伤后踝关节及第5跖骨基底处肿胀疼痛的患者首选拍摄踝关节正侧 位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并评价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治疗轻中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治疗合并转移性跖痛的轻中度外翻患者18例(24足)。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1~2)、患足前足底压力/足底总压力、第1~5跖骨头下压力/前足底压力分布改变;使用AOF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HVA、IMA1~2低于术前(11.8±1.8 vs 30.2±3.3,6.6±1.0 vs 13.8±1.9,P<0.05), AOFAS评分高于术前(92.8±3.4 vs 58.2±8.6,P<0.05)。术后患足前足底及第1~5跖骨头下压力分布较术前明显接近正常值标准。术后第一跖骨长度平均短缩小于2 mm;术后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无一例患足出现截骨后不愈合或跖骨头坏死。结论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可有效治疗合并转移性跖痛的轻中度外翻,矫形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倒走足底生物力学变化,对糖尿病患者健身提出建议。方法采用Rsean平板式测试系统检测53例健康对照者(DC组)和52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自然正走及倒走时动态足底压力分布及压力中心轨迹变化,对比分析正、倒走步态特征。结果正走时与DC组比较,T2DM组M3(第3跖骨)、M4(第4跖骨)、M5(第5跖骨)区峰值压力显著增高(P〈0.05,P〈0.01),M2(第2跖骨)、HM(足跟内侧)区峰值压力显著降低(P〈0.05,P〈0.01)。与正走时比较,DM组倒走时M2、M3、M4区峰值压力显著降低(P〈0.05,P〈0.01),除M5区外,其余各区峰值压力显著增高(P〈0.05,P〈0.01);DM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COP)在x轴上位移变大,在Y轴上位移减少,左右足差异不明显。结论正常人与T2DM患者正走时足底峰值压力存在差异。T2DM患者倒走可使足底各区峰值压力分布更加均匀,缓解前足受力,但加大了行走的不稳定性,提醒T2DM患者倒走锻炼时应更加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5.
轻微跖跗关节损伤是指第1跖骨向内移位,使第1、2跖骨基底之间轻度分离,损伤后常有较长时间的误诊。我院从1985年5月~1994年12月共治疗12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3~61岁,平均40岁。左侧4例,右侧8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3例,下楼梯踩空7例,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关节融合+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的手术方法治疗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以下简称马国)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60足)患儿采用三关节融合+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长腿管形石膏固定足踝部于矫正位、膝关节屈曲30°,抬高患足,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12~14d拆线,6周后拔除克氏针,更换短腿管形石膏固定,逐渐练习关节活动,带管形石膏下地功能锻炼。术后进行疗效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分别测量足跖屈角度、背屈角度及侧位X线片距跟角度。结果术后40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月至2年,平均16月,畸形矫正满意,未见复发,足负重行走功能良好。其中优34足,良15足,可11足,优良率达81.7%;术后末次随访时跖屈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背屈角度及侧位距跟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施行三关节融合+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术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只要手术操作过程准确得当,术后矫形处置得当,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在马国这种一次性手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足部各跖骨之间夹角显著增大,呈辐射状展开,状如张开的折扇,当负重时畸形更为显著,可见严重拇外翻和小趾内收畸形伴前足痛称扇形足。在1-5跖骨头间主要由跖横韧带相连,如果深浅跖横韧带松弛或关节发育不良,各跖骨间失去有效韧带约束,在负重、走路的影响下,第1-5跖骨就可能相互分离,各伤骨之间的夹角增大,根弓消失,形成扇形足。在鞋子约束的影响下形成拇外翻及小趾内收,并产生临床症状。本组3例,采用竹排样的肌腱固定1-5跖骨颈,加上改良的Mcbride手术,重建横弓使前足宽度变窄,1-5跖骨之间的夹角缩小,同时矫正了拇外翻及…  相似文献   

8.
王璐宁  关小宏  吴石白 《河北医药》2011,33(18):2794-2795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易发生于足部受力点,如足底第2.3跖趾关节处皮肤或足第1、5跖趾关节受磨处,溃疡可无明显疼痛、深而易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拇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的危险因素,为拇外翻术后前足底疼痛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治疗的47例拇外翻患者(67足)进行术后随访,20例术后出现转移性跖骨痛足为观察组,47例术后未出现转移性跖骨痛足为对照组,随访时间平均(17.74±6.23)个月,研究人员按研究方案填写回访表,内容包括年龄、随访时间、拇趾外翻角、第一至二跖骨间角、第一跖骨短缩度、第一跖骨近端关节固定角,足内侧纵弓角,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第一跖楔关节矢状面活动度、推进期第一跖骨头下压力及拇趾下压力。对可能影响拇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第一跖楔关节活动度,第一跖骨(相对第二跖骨短缩)为拇外翻患者出现转移性跖骨痛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针对每一只拇外翻患足的具体病理变化进行细致的分析,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注意尽可能避免第一跖骨过度短缩、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而且要注意术后拇趾功能的恢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患足出现转移性跖骨痛的机率,提高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Lisfranc关节即跖跗关节,广义上的Lisfranc关节包括跖骨间和跗骨间关节,又称为Lisfranc关节复合体,而狭义上的Lisfranc关节仅包括第1、2跖跗关节及第1、2楔骨间关节。Lisfranc关节损伤为临床较少见的疾病,发病率较低,误诊率较高。近年来对lisfranc损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转归也日渐重视。笔者就近年来lisfranc损伤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跖跗关节损伤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其创伤和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本文对跖跗关节损伤漏诊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损伤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50岁;受伤原因:坠落伤2例,扭伤2例,车祸伤1例,砸伤1例。漏诊患者合并同侧胫腓骨远端骨折1例,合并同侧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8例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法以及切开复位AO螺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按治疗后患者的足形态、足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足CT扫描结果评定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其中优27例,良15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根据患者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具体病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及切开复位AO螺钉方法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型钢板及螺钉内固定关节融合治疗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疗效及注意要点。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采用微型钢板及螺钉内固定关节融合治疗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8~57岁,平均41岁。病程6~18个月,平均10个月。采取微型钢板及螺钉内固定关节融合治疗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比较足部功能改善程度。结果:18例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5个月。X线片证实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成功,患者10周拄双拐部分负重,12周完全负重。未发生皮肤坏死、严重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9足,良6足,中2足,差1足。结论:采用微型钢板及螺钉内固定关节融合治疗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可矫正中足塌陷、恢复足部外形,足部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总结应用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足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Freiberg病)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7例足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取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检查,根据Smillie分期,本组患者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全部为晚期,对手术前后患者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ang跖趾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对比。结果本组17例患者3例出现切口部分切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手术切口Ⅰ/甲愈合,无假体脱位情况出现。本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8个月(4~30个月)。依据Maryland评分术前为50~81分(平均65分);术后为77~95分(平均90分)。优11例,良5例,可1例。结论手术使用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足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跖跗关节损伤患者12例(15足).按Myerson分类:中间柱损伤6例,内侧、中间柱合并损伤3例,内侧、中间、外侧柱三柱损伤3例.应用克氏针、3.5mm空心拉力螺钉、微型钢板等内固定治疗.结果 1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时间为12.6个月,术后4-6个月取出内固定器材.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为72-96分,优6例,良4例,中2例.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可达到坚强稳定跖跗关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克氏针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及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40例跖跗关节损伤的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复位,克氏针结合钢丝内固定术,治疗后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40例患者中优22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达85%.结论 早期切开复位,克氏针结合钢丝内固定跖跗关节损伤方法简单、损伤小,符合生理固定,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足脱套伤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脱套性损伤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4例,机器伤3例。致伤部位包括:跖跗关节以远7例,跖骨中段以远5例,其中9例合并有跖骨和/或趾骨骨折。患足在清除坏死皮肤软组织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腱、骨外露,软组织缺损区域包括前足负重区,软组织缺损面积范围10cm×5cm~25cm×10cm。所有创面均使用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切取皮瓣大小为12cm×7cm~27cm×12cm。结果本组1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术后10位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皮瓣生长良好,前足功能恢复理想,可负重行走,足底无溃疡形成。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8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2,4例皮瓣恢复到S3。结论股前外侧中、下段皮瓣厚度与足底软组织厚度相近,阔筋膜坚韧而致密,类似足底组织结构,可很好的恢复足底耐磨、耐压、缓冲震荡的功能。游离此部位的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脱套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足跟痛     
郭剑华 《家庭医药》2006,(10):46-47
足跟痛包括跖痛和跟底痛。跖痛型表现为跖骨(位于前足底附近)头下灼痛,有时可放射至足背或小腿,跖骨头的背、跖两面都有压痛,多因足横弓劳损引起。跟底痛型,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跟底部感到疼痛,多为足跟脂肪纤维垫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及平跖足等引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改良Ludloff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采用改良Ludloff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拇外翻患者65足,男8足,女57足,年龄21-63岁,平均42.5岁,选择第一、二跖骨间夹角〉16°,拇外翻角〉30°的严重拇外翻患者行改良Ludlofr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患者均拍摄惠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对改良Ludlofr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不愈合或迟缓愈合,无感染。Maryland拇跖趾关节评分90-100分者43足(66%)。80-89分者18足(27%),70分~79分者4足(8%),优良率为92%,结论改良Ludlofr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具有治疗后跖骨短缩少,矫形能力强,降低拇僵直发生率,坚强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稳定性强,复发率低,允许早期负重,关节适应度更佳等优点,是治疗第一、二跖骨间夹角〉16°拇外翻角〉30°重度拇外翻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外翻多见于女性 ,畸形形成后 ,便不能自行矫正 ,足部疼痛也逐渐加重 ,步行困难。唯有于手术矫正 ,使用Keller术式 ,畸形矫正 ,疼痛消失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39足全部为女性 ,年龄29~66岁 ,平均年龄49岁。双足外翻19例39足 ,单足 (左 )外翻1例 ,外翻合并跖关节半脱位11例 ,这11例患者足正位片所测外翻角均大于36度~39度 ;20例全部有囊炎肿 ,步行时疼痛 ,跖骨头内侧形成骨赘 ,迫切要求手术。双侧手术19例38足 ,单侧1例 ;7例有第5跖骨头外侧骨赘形成同时凿除。1 2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全部采用切除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