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感官干预在早产儿管饲喂养及疼痛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管饲喂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多感官干预。比较两组喂养过渡、留置胃管、肠外营养维持及住院时间、体重、胃内残余、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神经行为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多感官干预后肠外营养维持、留置胃管、喂养过渡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感官干预后出院及完全喂养时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d、5d、7d以及9d的胃内残余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院时对安慰的反应、手握持能力、前臂肌张力及下肢肌张力等出院时各神经行为发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早产儿管饲喂养中行多感官干预,有利于缩短喂养进程,缓解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管饲时并发症的预防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92例经口或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按管饲后的体位不同,分成俯卧位组(31例)、右侧卧位组(31例)、仰卧位组(30例),观察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俯卧位组及右侧卧位组的腹胀、呕吐、胃出血、呼吸暂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仰卧位组(P〈0.05);采用护理措施:选择刺激性小的硅胶胃管,确定合适的喂养时机和方法,并做好观察护理。结论管饲后采用合适的体位及加强护理是预防和减少管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昕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14-215
目的 总结早产儿的护理的喂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7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住院日为18 d,成功治愈68例,4例因孕周小、体重轻、出生时伴有窒息,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未完全,病情变化快,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耐心的喂养,针对家长的恐惧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健.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观察和护理对于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2年中收治的23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对早产儿密切观察,全方位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结论 早产儿的成活率的高低与护理质量有密切关系,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护理早产儿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49例早产儿护理对策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产儿49例,存活率85.72%,其中极低体重儿6例,死亡率2例。护理对策:1、由有高度责任心和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负责护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2、制订护理计划,加强呼吸管理。3、重视把好保暖、喂养、预防感染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方法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早产儿仅给予红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早产儿在给予红霉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残余奶量、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时间、胃潴留量。结果实验组早产儿的残余奶量、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时间、胃潴留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运用护理干预,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为临床治疗早产儿不耐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胃管喂养期间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通过鼻胃管注奶前环境、体位、肢体防护带使用及喂奶器具的严格消毒和注奶过程速度控制以及注奶后的体位、抚触、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儿胃管喂养期间无拔管现象,未出现胃内容物返流引起的窒息、吸入性肺炎。结论:对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持续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3月~2005年3月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实施护理干预设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进行前瞻性观察.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增加较快,胃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结论护理干预能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消化道动力,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方法对13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32例早产儿中65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9.2%。分析显示出生体重、胎龄、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宫内窘迫、开奶时间、围生期感染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众多,通过提高出生体重及胎龄、预防宫内窘迫、减少围生期感染、尽早开奶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早产儿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探讨。方法 根据42例早产儿生理、解剖、心理等特点,做到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26例(61.9%)置温箱保暖;36例(85.7%)给予不同方式的供氧;35例(83.3%)行插胃管鼻饲,以重力式喂养;均末出现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早产儿的护理十分重要。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合理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早产儿治疗成活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舒适护理对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早产儿,其中对照组97例,干预组85例。两组早产儿入院后均执行早产儿护理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干预组早产儿在上述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胃肠道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早产儿在体重增长及进奶量方面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舒适护理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更快地发育与成熟,改善胃肠动力,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促进生长发育,从而改善患儿的最终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非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胎龄大小、开奶时间、宫内窘迫、是否使用氨茶碱及胃出血等方面有差异(P〈0.05),表明喂养不耐受与上述因素相关。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多种因素相关,及早开奶、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增加喂奶量、注意喂奶方式和途径、刺激排便、及时处理腹胀、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以及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而早产儿吸吮能力差,难以摄入足够的奶量。全肠道外营养由于价格、插管等技术,并发症等因素难以在基层单位推广。早产儿经肠道喂养在很大程度上受胃肠动力影响,效果不佳。鼻胃管喂养极易引起返流残留和误吸,鼻空肠喂养插管较深,奶汁在小肠内存留时间过短,易引起腹泻,营养吸收障碍,肠套叠等。十二指肠喂养对胃肠功能、生长发肓的影响及并发症方面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不同意见。现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新生儿监护中心住院的56例患儿,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分组,比较早产儿持续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间断鼻胃管喂养营养摄入量、体格生长指标及肠道运转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来评估两种喂养方法的效果,为改善早产儿喂养方法,提高营养摄入量、促进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腹泻是管饲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管饲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的腹泻不仅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可诱发和加重原发症.本组资料回顾性地分析了50例管饲病人发生腹泻的原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肖东凡  殷杰  陈蓉 《贵州医药》2016,(4):409-411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5月发布早产儿全球行为报告,每年出生的早产儿达1 500万,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提高66.7%,但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喂养不耐受高居不下,特别是在发育的关键期及敏感期,将对机体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甚至终生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研究组采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供给,给常规组采用静脉营养行早期营养供给,比较两组患儿喂养期间不良反应。结果采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的研究组患者,2例患儿出现胃潴留,1例患儿出现胃食管反流;常规组患儿6例呼吸暂停,3例吸入性肺炎,2例呕吐,2例胃出血。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常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产儿护理过程中,采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和细致护理,可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供给保证,可较快的达到理想生长指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是指出生孕周小于37周的新生儿,其脏器发育不成熟,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早产儿的救治已经提升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水平上,而护理质量对早产儿存活率影响很大[1].因此,为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科学,细致,正确的护理,是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同时也是减少后遗症,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我院妇产科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分娩的102例早产儿进行了个性化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何秋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47-348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胃管留置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日平均增加体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地进行护理干预能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对早产儿的发育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观察组;7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胎龄与出生体质量均少于对照组;宫内窘迫、窒息、宫内感染及呼吸机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围产相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留置胃管,采用间断重力管饲喂养,同时予非营养性吸吮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重力管饲喂养,同时予非营养性吸吮(NNS),对照组予常规注射器推注管饲喂养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残奶及误吸的比例28.6%、35.7%、50.0%、7.1%,与对照组(比例分别为50.0%、66.7%、85.7%、23.8%)比较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量(17.2±5.16)g/(kg·d)及实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PMA(35.59±1.76)周均优于对照组(10.2±4.28) g/(kg·d)、PMA(36.76±1.86)周(P<0.05).结论 经口留置胃管,采用间断重力管饲喂养,同时予非营养性吸吮(NNS),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完全实现经口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