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出血及感染性休克时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6例急腹症合并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286例患者中出血性休克占79.72%(228/286),以外伤性肝脾破裂为多;感染性休克占20.27%(58/226),原发病以急性梗5且性化脓性胆管炎为主;抗休克治疗结合手术254例,治愈率93.87%。非手术治疗10例,全部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6例,总发生率为9.09%(26/286),计出血性休克占7.46%(17/228),感染性休克占18.97%(11/58),多发生于病程的1~2天;急性肾功能衰竭,总发生率10.84%(31/286),出血性休克占10.09%(23/228),感染性休克占13.80%(8/58);应激性溃疡,总发生率为14.6%(33/286),出血性休克占7.34%(21/228),感染性休克占20.69%(12/58);本组286例,病死率11.95%(27/286)。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74.07%(20/28)。结论 外科急腹症合并休克时,首先是抗休克,再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早期防治MODS,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病多为重症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抗休克治疗后,33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4.8%(28/33),非手术治疗3例,均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占25%;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占13.8%。本组36例病死率22.2%(8/36),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62.5%(5/8)。结论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首先抗休克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郭伟  陈远光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84-1285
目的 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本组病例经紧急抗休克治疗后,手术治疗72例,治愈59例(78.7%);非手术治疗23例,治愈10例(43.4%),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95例患者病死率为27.4%(26/9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57.7%(15/26)。治疗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比较常见,发生率分别为35.8%(34/95)和30.5%(29/95)。结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体克的治疗对策应首先积极抗体克治疗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手术,注意控制感染并早期防治MODS,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革新  周日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02-2203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治方法,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6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腹症的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87例,手术治愈率93.1%(81/87),非手术治疗9例,均死亡。本组共死亡15例,病死率为15.6%。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共12例,占80%。结论: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首先应抗休克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且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其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本组病例经紧急抗休克治疗后,手术治疗59例,治愈41例(69.5%);非手术治疗16例,治愈5例(31.2%),两组治疗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75例患者病死率为38.7%(29/7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58.6%(17/29).治疗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比较常见,发生率分别为36%(27/75)和32%(24/75).结论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对策应首先积极抗休克治疗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手术,注意控制感染并早期防治MODS,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总结基层医院处理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方法和经验 ,对 66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本组原发病前 3位分别为绞窄性肠梗阻、伤寒并肠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 5 8例 ,手术治愈率72 .4% (42 /5 8) ,非手术治疗 8例 ,均死亡。本组死亡共 2 4例 ,病死率为 3 6.4% ,死亡原因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共 17例 ,占 70 .8%。认为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必须作紧急抗休克治疗 ,及时以最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处理原发病灶 ,合理应用抗生素 ,注重防治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亚甲兰治疗感染性休克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民 《吉林医学》2008,29(5):412-412
目的:探讨MB预防感染性休克合并MODS及降低感染性休克死亡率的作用。方法:将2004年4月-2005年4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48例感染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予MB。用法:用生理盐水将MB稀释成5mg/ml的溶液,按2mg/kg由周围静脉缓慢注射,注射时间10—20min,然后静脉维持12h后停药,输注速度为0.5mg/(kg·h)。结果:治疗组MODS发生率45.8%,死亡率33.3%。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62.5%,死亡率50%。两组比较治疗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可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作用肯定,且方法简便,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8.
侯勖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4):263-264
目的总结高龄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ACST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合理、有效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治愈30例,好转3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8.33%,均为术前出现休克患者,其中术前休克纠正的死亡1例,死于术后并存心脏病发作.未纠正者死亡2例,均为感染性休克未纠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所致。结论充分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的关键,高龄、并发症、延误手术时机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抢救重点。方法收集32例老年人AMI合并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老年AMI病死率随受累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增多而增加;老年AMI发生MODS患者中合并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病死率分别为60%、36.8%和33.3%。结论老年AMI患者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是导致老年AMI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脓性腹膜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化脓性腹膜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治疗。结果:44例病人中,39例行手术治疗,死亡率为30.8%(12/39);5例为非手术治疗,均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6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8例,急性肾衰(ARF)7例。本组44例,总死亡率为38.6%(17/44),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外科化脓性腹膜炎合并脓毒性休克时,在紧急抗休克治疗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非常重要,早期防治MODS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急腹症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腹症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a来60例妊娠合并急腹症类型、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妊娠结局.结果60例妊娠合并急腹症中,急性阑尾炎20例,占33.33%;卵巢肿瘤蒂扭转16例,占26.67%;急性胆囊炎8例,占13.33%;急性胰腺炎6例,占10%;泌尿系结石5例,占8.33%;肠梗阻4例,占6.67%;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例,占1.67%.60例妊娠合并急腹症患者手术治疗36例,占60%;保守治疗24例,占40%;流产、早产8例,占13.33%,胎儿死亡2例,占3.33%.结论妊娠合并急腹症由于孕妇特殊的解剖生理改变,使得某些急腹症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及危及母婴生命,因而早期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急腹症59例。结果:早期妊娠13例,中期妊娠27例,晚期妊娠19例。外科急腹症33例,占55.9%,其中,急性阑尾炎16例,急性胆囊炎7例,急性胰腺炎4例,泌尿系结石6例。内科急性胃肠炎8例,占13.6%。妇科卵巢囊肿蒂扭转18例,占30.5%。其中手术治疗33例,保守治疗26例。59例中流产及早产共5例,无一例孕妇死亡。结论:对妊娠合并急腹症患者应高度重视,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在外科医师协助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的手术治疗不会增加流产、早产及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外伤性胃肠道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综合本院1995—2005诊治的外伤性胃肠道破裂168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5例,伤口裂开、腹腔脓肿各2例,肠粘连6例,术后粘连和炎性肠梗阻而再次手术者2例,肺部感染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7例;全组治愈161例(95.8%),死亡7例(4.2%);死亡原因均为合并伤伴创伤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导致MODS所致。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和合理引流腹腔,早期抗生素的应用重视整体治疗等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胸部外伤26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胸部外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回顾。方法回顾去年我院收治的268例胸外伤及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愈260例,占97.01%,并发失血性休克3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5例,其中死亡(心脏刀刺伤、肝脾破裂、呼吸功能衰竭等)8例,占2.98%。结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同时予西医抗休克、手术,辅以中医骨折辨证施治,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我们阿勒泰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重症胆管炎58例结果治愈51例,治愈率87.93%。及时应用快速补液、抗休克治疗后休克较快得以纠正。术前休克基本纠正17例,死亡l例,病死率6.25%休克未能纠正9例,死亡2例病死率22.22%。死亡原因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2例,感染性休克DICI例。结果:重视ACST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早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明显缓解休克症状。术前休克基本纠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救治的关键,手术应力求简单、安全、有效。合理选择放置引流管,有严重的并发症延误手术时机,术式不当、术前准备前欠充分、高龄及并存糖尿病等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420例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对420例闭合性腹外伤病因、伤情、诊治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353例。非手术治疗56例。治愈390例(92.9%),死亡30例(7.1%)。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严重合并伤。结论 腹腔穿刺是诊断闭合性腹外伤方便、快捷、行之有效的手段。合理应用B超、CT、X线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率,为腹外伤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把握手术指征、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中探查避免遗漏脏器损伤,正确处理合并伤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心、脑和肺损伤及与SAP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1982年10月至2000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SAP回顾调查,了解SAP并发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胰性脑病发生率及病死率和治疗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SAP 69例(71.9%),非手术治疗27例(28.1%),治愈77例(80.2%),死亡19例(19.8%),发生各种并发症68例(70.8%)。SAP合并心、脑和肺损伤33例(34.4%),死亡6例(16.7%),其中SAP伴ARDS14例,伴休克13例,伴胰性脑病13例,SAP的心、肺和脑损伤患病死率明显高于无心、脑和肺损伤SAP患(P<0.05)。结论 有ARDS、休克和胰性脑 的SAP患治疗困难,是导致SAP患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施蕾  王红霞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83-1583
目的了解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的特点与防治。方法2002年1月-2007年9月收治的32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MODS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均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均存在2个或2个以上器官发生功能障碍,孕产妇抢救成功28例,4例死亡,病死率12.5%,围生儿33例,死亡12例,死亡率36.4%。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MODS处理关键是积极预防与治疗重度子痫前期,适时终止妊娠,保护相关脏器功能和全身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19例患者IABP使用时间平均为93.6h,其中13例成功地进行介入治疗(13/14,92.9%),2例成功接受外科搭桥,2例在等待搭桥术过程中死亡,1例药物治疗。三支血管病变10例(占52.6%),二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1例(占5.3%),单纯前降支5例(占26.3%),单纯左主干2例(占10.5%)。住院期间总死亡4例(4/19,21.1%),介入治疗病人死亡2例(2/14,14.3%),未介入或搭桥治疗死亡2例(2/3,66.7%)。结论 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未能介入治疗和左主干病变经介入治疗后血液动力学仍不稳定者应及时采取外科搭桥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82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分析 82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中男 5 8例 ,女 2 4例 ,年龄 (4 7.1 2± 1 3.5 5 )岁 ,轻度休克 37例 ,中度 2 9例 ,重度 1 6例。抢救成功 70例 (85 .37% ) ,术后死亡1 2例 (1 4 .6 3% )。结论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对策为在经典抗休克疗法同时尽早手术 ,适时应用 KATP通道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