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 30例 ,33眼 ,男 13例 ,女 17例 ,最小年龄 43岁 ,最大74岁 ,平均 5 0 .5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 2 7眼 ,绝对期 6眼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2 0天 ,平均 5天。均有前房角粘连超过 2 / 3周 ,瞳孔扩大固定 ,经联合药物降眼压 3~ 5天后 ,眼压仍高于 2 4.0 mm Hg(3.2 5 k Pa)术前用 2 0 %甘露醇静滴 ,球周麻醉后按摩眼球 10~ 15分钟。角膜穿刺刀在颞上方角巩缘偏角膜侧做平行于虹膜方向穿刺进入前房 ,轻压穿刺口后唇 ,缓慢放出适量房水。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在做小梁切除前再压迫穿刺口后唇 ,缓慢放出房水 ,切除 4× 1.5…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形态及功能变化来评估视神经的损害情况。方法:对2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眼底照像、视野、视神经OCT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结果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28例28眼中,能获取视神经图像25眼(89%),25眼中视盘颜色:正常9眼,充血水肿16眼,未出现苍白;C/D:<0.6者5眼,>0.6者1眼,不能分辨的有19眼;盘沿情况:正常6眼,不能分辨的有19眼;无法获取视神经图像3眼(11%)。视野检查:正常9眼(32%),出现视野损害的2眼(7%),因白内障视野检测无参考意义8眼(29%),假阳性率≥15%的2眼(7%),不能配合检查7眼(25%)。OCT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能测量的26眼(93%),其中神经纤维层厚度正常24眼,神经纤维层厚度局部变薄2眼。屈光间质严重混浊不能测量2眼(7%);P-VEP检查中P100波峰时正常的18眼(64%),峰时延长的10眼(36%)。P100波振幅正常的11眼(39%),振幅降低的17眼(61%)。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后视神经并不出现典型的青光眼损...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改良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许霞 《眼科新进展》2005,25(6):527-527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常见致盲性眼病,在青光眼的失明人群中占90%,传统的治疗为先用药物降眼压以后行滤过手术。然而临床上有一些患者在使用局部及全身多种降压药物后眼压仍无法控制,为避免高眼压下手术的高危险而继续用药,这种不仅降压无望,而且尚存的视功能受到进一步的损害。我院对1a多来住院的这类患者进行了改良小梁切除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眼压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在不同眼压状态下眼部血管的血流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正常人30例(30只眼),AACG患者42(42只眼)在高眼压状态下及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正常时,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结果 (1)AACG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CRA和PCA的阻力指数与眼压(>30mmHg)呈正相关(P<0.01)。(2)在AACG患者CRA和PCA中,除了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在术后无明显变化外(P=0.1406),其余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发生显著性改善(P<0.05)。(3)AACG中层得术后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仍不及正常人(P<0.05)。结论 在AACG的发病过程中,高眼压可致眼血流动力学变化,说明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并不是机械因素或血管因素单独起作用,而是二者联合起来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蒯勇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6):556-557
目的观察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42例(47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药物治疗不能使眼压降至正常的情况下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均在切除小梁组织前在透明角膜缘上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眼压降低后再常规完成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只眼出现脉络膜脱离,7只眼前房形成延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本组病例手术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结论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时手术治疗十分必要,可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7.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的特点及效果。方法对应用大剂量降眼压药物2~3天后眼压仍持续在40mmHg以上的60例65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先间断地缓慢放出房水,减低眼压后进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65眼术前视力均在0.05以下。术后1周视力≥0.05者64眼,视力≥0.3者31眼;眼压≤21mmHg者52眼。术中术后无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下大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时,小梁切除术术中多次间断缓慢放出房水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5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和并发症等情况,评价手术效果。术后进行3月-12月的随访。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5.6±5.7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41.2±6.8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0.01),术后大多数病例保留了较好的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能较好地控制眼压,避免了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9.
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中的作用 ,证实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 1次急性发作者 2 0例 (2 0眼 ) ,联合应用可耐受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 3~ 6小时 ,均不能将眼压控制在 3 0mmHg(1mmHg =0 . 13 3kPa)以下 ,立即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观察激光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角变化。结果 激光术后 2小时全组 2 0眼眼压从 3 2~ 68mmHg降至 12~ 2 8mmHg ,视力均有提高 ,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是快速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眼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前房穿刺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眼压中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21例2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在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压后,采取表麻下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术放液,观察眼压控制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眼压均≥50mmHg,所有患者经穿刺放液后,症状缓解,眼压下降,平均为21.5mmHg,视力提高,角膜水肿及睫状充血明显好转,8例患眼术后次日复查眼压复上升,于原穿刺切口再放液,眼压控制后予以相应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前房穿刺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有效方法,损伤小,反应轻,并发症少,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并且能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顽固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手术2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急诊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高达60mmHg应用脱水缩瞳封闭等方法治疗眼压波动在6mmHg者谓之)。方法:对26例(2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中,18眼应用前房穿刺临时降低眼压,10眼巩膜瓣完成后于巩膜瓣下角巩缘切开缓慢入出房水临时降低眼压后皆按常规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并发症主要为3眼前房出血;术后并发症为4眼前房消失脉络膜脱离。以上并发症经临床药物、脉络膜放液前房注入Henlon等治愈。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恢复至21mmHg以下。术后1周检查眼底,7眼有视网膜片状出血,经治疗3月后出血吸收呈斑块状改变。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时,为保护患者有用视力,手术介入是积极有效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通过药物和其它治疗可以治愈,故急诊手术应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欣  曹鎏  王林农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6):1044-1045
目的:研究前房穿刺术处理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80例80眼按手术前处理方法分为前房穿刺组(40例40眼)和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40眼),治疗前眼压均≥50mmHg,对两组病例治疗后视力、眼压、房角开放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两组病例治疗后眼压均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小于前房穿刺组;房角镜检查,前房穿刺组房角重新开放病例多于对照组;抗青光眼手术后前房穿刺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1例发生恶性青光眼,3例发生睫状体脱离,4例发生Ⅱ°浅前房。结论:前房穿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是安全、有效的,操作简便,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内皮素 - 1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 3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和眼压控制时 ,以及作为对照组的 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血浆内皮素 - 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血浆内皮素 - 1平均含量为 (75 .35±18.4 5 ) mg· L- 1 ;实验组高眼压时血浆内皮素 - 1平均含量为(117.0 6± 34.0 2 ) mg· L- 1 ,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实验组眼压控制时血浆内皮素 - 1平均含量时为(79.0 7± 2 5 .2 8) m g· L- 1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6 4 1) ,但与高眼压时比较有明显下降 (P<0 .0 5 )。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平均含量 ,对照组为 (48.4 2± 19.4 9)m g· L- 1 ,实验组高眼压时为 (45 .2 4± 2 1.5 5 ) mg· L- 1 ,眼压控制时为 (5 0 .89± 19.82 ) m g· L- 1 ,3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F=0 .6 0 4 ,P=0 .5 4 9)。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 1含量在眼压高低的不同阶段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1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mo~2a,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改善,矫正视力≤0.1者2眼(6%),0.1~0.2者8眼(26%),0.3~0.6者15眼(48%),0.8~1.0者6眼(19%)。术后1wk眼压均控制正常。术中或术后未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视网膜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水平及持续时间对视力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为了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对视功能的损害程度及影响视功能恢复的因素, 我们对 101 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视力损害程度与年龄、眼压水平, 高眼压持续时间呈线性关系, 眼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年龄越大、视力损害越严重。视盘凹陷的形成与高眼压持续时间成正相关。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受术前高眼压的持续时间、年龄、术前视力、术后眼压、 C/ D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结果提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进行紧急降眼压治疗, 缩短高眼压的持续时间以挽救和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宁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87-2388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放液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的疗效及时机。方法:对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的患者(术前眼压均≥60mmHg,1kPa=7.5mmHg)在联合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低眼压后采用15°穿刺刀在8倍放大倍率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轻压切口后唇缓慢放出房水。结果:所有患者经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迅速缓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2眼>0.3,10眼0.1~0.3,8眼<0.1,术后眼压平均16mmHg,其中3眼穿刺后5~8h眼压再次升高遂再次放液。结论:采用15°穿刺刀在手术显微镜下前房穿刺放液比传统的注射针头穿刺放液损伤小反应轻,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的辅助措施,可以缩短降眼压的时间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避免了长时间大量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为青光眼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下不同处置方法的疗效。方法 148例14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前和术中不同处置方法分为3组: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术前眼压为50mmHg(1kPa=7.5mm-Hg)左右、前房深度≤1.9mm、术中抽吸玻璃体14例为第1组,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术前眼压为40mmHg左右、前房深度≥2.0mm、术中缓慢降压21例为第2组,眼压控制后行常规小梁切除术113例为第3组。对这3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病例入院时、手术前及出院时的平均眼压及3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平均年龄及出院时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入院时眼压比较:第1组高于第3组(P<0.05),而第1组与第2组、第2组与第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比较:第1组最高,第2组次之,第3组最低。3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7.1%)、10/21(47.6%)、12/113(10.6%);第1组、第3组和第2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5),而第1组和第3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抽吸玻璃体可降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接受手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前房穿刺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术前眼压均>60mmHg)在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低眼压后,采用改良前房穿刺术,放出房水。结果:所有患者经改良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迅速缓解,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平均为15mmHg,未发生与前房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改良前房穿刺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损伤小、反应轻、简便高效,可以避免长期大量应用降眼压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迅速降低眼压,可以缓解患者痛苦,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54眼),患者年龄为55~71(62.1±3.6)岁,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压、AS-OCT和A/B超检查。在局麻下对所有患者实施两步手术法。第一步:前房注气+睫状体扁平部放液术(部分病例联合虹膜根切);术后予口服泼尼松片、局部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常规联合降眼压滴眼液进一步控制眼压。3 d后进行第二步手术;第二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小梁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行AS-OCT、裂隙灯、眼底、A/B超检查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眼压在第一步术后1 d、2 d和3 d分别为(15.3±2.2)mmH g(1 kP a=7.5 mmH g)、(16.0±2.7)mmH g和(17.6±2.1)mmH g,与术前眼压相比显著降低(t=18.902、16.237、15.812,均为P<0.001);第二步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眼压分别为(15.3±2.2)mmH g、(15.5±1.9)mmH g、(15.6±2.1)mmH g和(15.5±2.1)mmH g,与术前眼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57、45.070、40.827、39.250,均为P<0.001);第二步手术后1周眼压与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眼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8、-0.810、-0.389,P=0.470、0.421、0.699)。末次随访时100%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2.6%,部分成功率为7.4%,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有用的视力。除第二步手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9眼前房及瞳孔区纤维蛋白膜渗出、1眼脉络膜脱离外,未观察到恶性青光眼、脉络膜上腔出血、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分两步手术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减少了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并且获得良好的眼压控制,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