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研究近况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cuteischemiccerebraldisease,AICD)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以避免脑缺血损害加重,抢救受缺血损害而尚未死亡的脑细胞,以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功能,防止损害的扩展和复发。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工作在我国尚未普及,主要原因是对于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病还没有被广大义务工作及人民群众所认识,并且由于对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还有尚未清楚的地方,一些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所以本对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现状,如对于盗血与反盗血的研究,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血液流变学、疗效观察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氢化麦角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验证氢化麦角碱治疗急性缺血生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设立DET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评分,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DET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病残程度显著改善,治疗显效率67%,高于低分子旋糖酐治疗组40%。结论DET对急性缺血性脑血和病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少而轻。  相似文献   

4.
5.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十分引人关注,如溶栓、神经保护剂的应用已被提出和广泛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是又一被认为极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国内外这些方面的研究概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通过分别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随机开放性对2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79%,总有效率93%;对照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59%,总有效率76%。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和开放的试验设计。结果:盐酸丁咯地尔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自觉症状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生活不能自理者由原来的29.2%下降为12.5%,与进口盐酸丁咯地尔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3%,结论:国产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提高生活能力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少,与进口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DJZ—Ⅲ型多功能血管内照射治疗仪 ,将 3 0例经头颅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按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分为 2组 ,通过激光照射血循环治疗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3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特别是对急性期病人效果明显。结论 激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缺血性卒中主要病理关键是"瘀血闭阻,瘀血阻络,气不行血".丹红注射液有增强益气活血、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作用[1].丹红注射液主要由丹参和红花两种药效成分组成,其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丹参酮和丹参酚等,其有扩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黏度和提高机体免疫应激功能的作用,还有调脂、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功能,消除血管壁炎症保护脑组织作用[2-4].我们应用由山东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批号070333)治疗缺血脑血管病收效较好.自2006-01~2009-01,我们对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丹红治疗注射液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血栓弹力图临床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栓弹力图的改变。方法 采用全血复钙法对225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并对其中70例进行治疗前后TEG对比观察。结果 脑梗死组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而脑出血组则存在明显的血液低凝状态。治疗后TEG各位改变均有明显改县(P<0.01或P<0.05)。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2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以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出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152例(72.04%),共累及病变血管180支,以颈动脉病变为主(53.33%),颅外动脉病变的发生率(67.78%)明显高于颅内动脉(32.22%)(P<0.05)。结论颈动脉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甘露醇一直作为治疗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常规药物,但目前临床疗效争议较大,而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文章就甘露醇的药理学作用、脱水降颅压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SL,t-ASL)是一项新型的磁共振灌注技术,不同于3D-ASL的非特异性全脑灌注,t-ASL可选择性标记感兴趣动脉以判断单支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中,t-ASL可应用于责任供血动脉判断、侧支循环等脑供血代偿评估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本文就t-ASL在以上...  相似文献   

15.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可促进缺血损伤后脑组织血管新生及神经发生。近年来,移植外源性EPC、动员内源性EPC等治疗方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中开辟了新的途径,并证实EPC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性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本文对EPC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治疗策略,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邵晓军  杨静  王遐  张晨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1):1005-1009
目的 探讨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年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 方法 筛选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存在单纯颅内动脉粥样硬 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6例,随访1年,将卒中事件作为终点事件。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分 布特征,Cox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动脉狭窄数目、动脉狭窄程度、前后循环狭窄、缺血类型、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缺血性脑血管病史等对终点事件的影响。 结果 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狭窄好发于大脑中动脉(35.51%),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完成1年随访。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危险比(risk ratio,RR)2.62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66~6.478,P =0.036] 、女性(RR 2.645,95%CI 1.133~6.178,P =0.02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RR 3.644,95%CI 1.280~10.369, P =0.015)和多发性颅内动脉狭窄(RR 2.712,95%CI 1.048~7.019,P =0.040)是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性别、NIHSS评分和颅内动脉狭窄数目可能是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年 内再发卒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的关系。 方法 研究纳入18岁以上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药物依从性被定义为随访期间规律服 用所有出院时所带的二级预防药物。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影 响因素及出院3个月药物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2768例病例,平均年龄为(62.3±11.4)岁,女性988例(35.7%)。3个月随访 时,药物依从者2016例(72.8%),非依从性者752例(27.2%),药物依从性最高的是抗血小板药物 (95.3%),随后是降糖药物(90.9%)、降压药(90.2%)和降脂药物(85.4%),抗凝药的依从性最 低(73%)。糖尿病史(OR 1.40,95%CI 1.14~1.73,P =0.0016)和降糖药物使用史(OR 1.43,95%CI 1.14~1.79,P =0.0022)可能是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但校正年龄、性别后两者对药物依从性的影 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医保类型、吸烟、疾病史、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 结果显示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是出院1年的卒中复发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 0.36,95%CI 0.14~0.91,P =0.0301)。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个月药物依从性良好是1年卒中复发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脑血管重建术对缺血性脑帆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1例脑缺血患者采用脑血管重建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变化进行同顾件分析,并存术后进行三个月到五年的随访。结果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39例.贴敷术(颞肌贴敷和颞浅动脉贴敷)52例。术后75例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6例无明屁变化。搭桥术有效率为94.9%(37/39),明显高于贴敷术的73.1%(38/52,P〈0.05)。结论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确切,搭桥术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心血宁胶囊改善伴有高Hcy水平(>15 μmol/L)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功能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心血宁胶囊用于缺血性卒中伴高Hcy水平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研究周期2018年10月30日-2019年12月27日)中完成3个月药物治疗及随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用药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心血宁组(给予心血宁胶囊0.4克/粒、2粒/次、3次/日,叶酸片模拟剂2片/次、1次/日)、叶酸组(给予心血宁胶囊模拟剂2粒/次、3次/日,叶酸片0.4毫克/片、2片/次、1次/日)和安慰剂组(给予心血宁胶囊模拟剂2粒/次、3次/日,叶酸片模拟剂2片/次、1次/日),连续用药3个月。采用χ2趋势检验比较患者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研究纳入2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4.49±12.48岁。其中,心血宁组患者79例,叶酸组患者86例,安慰剂组患者73例。治疗3个月时,心血宁组mRS 0~1分的比例为91.14%(72/79),叶酸组为80.23%(69/86),安慰剂组为80.82%(59/73)。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叶酸组与安慰剂组相比mRS评分没有趋势关系(P=0.89),心血宁组与安慰剂组相比mRS评分有下降趋势(P=0.04),心血宁组与叶酸组相比mRS评分有下降趋势(P=0.03)。结论 对于伴有高Hcy水平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心血宁胶囊治疗可能改善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分脑出血(CH)组及脑梗塞(CI)组,分别检测红细胞各实验参数、红细胞变形能力(RCD)及红细胞聚集(EAG),并设立32例对照。结果显示红细胞各实验参数有不同程度改变,部分具统计学意义。脑出血组RCD及EAG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脑梗塞组RCD各切应力下均低于对照组(P<0.01),EAG高于正常对照(P<0.001)。CI组红细胞各参数间有一定相关性,CH组相关不明显。对RCD改变机理及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