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期膀胱镜下注射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定期膀胱镜检查时膀胱黏膜下注射加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53例膀胱癌患者(实验组),肿瘤切除后予经尿道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羟基喜树碱液,术后常规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每3个月门诊膀胱镜复查时予以再次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羟基喜树碱;同期随机选择53例单纯行常规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而未行黏膜下注射的膀胱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2年随访,实验组有8例复发,对照组有17例复发,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与32.1%,χ~2=4.24,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定期膀胱镜下注射加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可降低膀胱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HCPT治疗8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TURBT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76例患者经6个月~2年随访后12例复发,复发率为15.79%.其中9例再次行TURBT术,3例改行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HCPT具有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经尿道双极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用英国Gyrus公司的经尿道双极电切系统行浅表膀胱肿瘤切除术21例,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其中5例前列腺增生(BPH),且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电切术。结果经尿道膀胱肿瘤双极电切术手术时间10—80min,平均35min,无TURS综合征,无一例膀胱穿孔,无明显闭孔神经反射。随访1月至2年,2例复发。结论用双极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膀胱腺癌2例     
1病例报告 例1:男,48岁。主因间断无痛肉眼血尿2a入院。B超检查提示膀胱顶部肿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顶部菜花样肿瘤,膀胱CT检查示膀胱顶部肿瘤侵犯肌层。初步诊断:脐尿管肿瘤侵犯膀胱。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脐尿管肿瘤侵犯膀胱而行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脐尿管膀胱腺癌。术后2周开始行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和免疫治疗(干扰素)。术后3个月复查膀胱镜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药华蟾素和岩舒注射液作为全身治疗和10-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和治疗肿瘤复发。方法:24例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汽化电切后,给予华蟾素20毫升和岩舒20毫升每日交替使用,并采用10-羟基喜树碱20毫克 生理盐水100毫升膀胱灌注。治疗2年预防肿瘤复发。结果:随访期18~36个月,平均25.71月,共计24例。术后治疗18月无肿瘤复发,24月后膀胱肿瘤复发1例,占4.1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疗效较好,中药和10-羟基喜树碱无全身性化疗的毒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浅表性膀胱肿瘤的选择性光汽化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美国Niagara PV^TM设备进行浅表性膀胱肿瘤光汽化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8例确诊为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以美国Niagara PV^TM设备进行了膀胱肿瘤的选择性光汽化术,术后辅以药物膀胱内灌注,随访8~24个月。结果28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术中无膀胱穿孔、闭孔反射及大出血的发生。术后常规予丝裂霉素C或法玛新膀胱内灌注,随防期间,1例多发肿瘤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选择性光汽化术是微创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成家佳  李文一  朱秋宵  吴阳  张勇 《临床荟萃》2013,(11):1238-1241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88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羟基喜树碱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对纳入研究根据Cochrane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包括1 122例患者,其中羟基喜树碱组共530例,吡柔比星组共592例。对13篇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低于吡柔比星(RR=1.446,95%CI=1.152,1.815,P<0.01)。但是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时血尿的发生率低于吡柔比星(RR=0.453,95%CI=0.252,0.816,P<0.01)。结论患者能耐受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与羟基喜树碱相比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效果更好。但由于所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实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保留膀胱手术治疗5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小剂量丝裂霉素C行膀胱灌注治疗,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随访6-72个月,平均35.2个月,肿瘤复发率为16.7%,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密切观察化疗反应,护士与患者主动沟通是增强膀胱灌注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10—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对1998年6月~2000年5月间17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份切除术或行TURP术后采用HCPT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方法 HCPT20mg,每周1次,连用8周,而后每月1次,维持至1年。结果 总疗程1年,平均随访11个月复发率11.8%。结论 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是一种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安全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种药物联合膀胱灌注与单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的差异及其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0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进行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组36例,HCPT20mg+生理盐水60ml膀胱灌注;顺铂(DDP)组32例,DDP60mg+生理盐水60ml膀胱灌注;HcPT+DDP组38例,DDP60mg+生理盐水60ml膀胱灌注,3d后HCPT20mg+生理盐水6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个月1次,至满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60min。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观察有无肿瘤复发。结果106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HCPT组36例患者中复发12例,DDP组32例患者中复发11例,HCPT+DDP组38例患者中复发5例,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PT联合DDP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用HCPT或DDP,但其不良反应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膀胱癌术后采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膀胱灌注的护理要点,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且术后1~2周定期应用MMC膀胱内灌注的6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护理。结果68例患者全部跟踪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1年内无复发,2年内复发3例,3年内复发5例。结论MMC膀胱灌注能有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而药物灌注期间严密观察病情、落实具体的护理措施和加强心理护理是确保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56例。男44例,女12例,中位年龄66岁(28~87岁)。肿瘤单发36例,多发20例。肿瘤直径0.5~3.0cm,术前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微米激光治疗组和经尿道电切组。术后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总结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肿瘤复发情况和膀胱穿孔例数等指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所有患者术中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均无残余肿瘤,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每3个月接受膀胱镜复查。2微米激光组手术时间是20~50min,平均30min。术后膀胱冲洗6h,留置尿管1~3d,无膀胱穿孔病例,3例复发(10.71%)。电切组手术时间是15~55min,平均28min,术后膀胱冲洗6h,导尿管留置时间1~3d,膀胱穿孔6例,4例复发(12.00%)。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微米激光组膀胱穿孔例数少于电切组(P〈0.001)。结论经尿道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近期疗效满意,创伤更小,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型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施行TURBT,术后辅以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未出现膀胱穿孔、电切综合征及术后大出血。术后随访3~36个月,8例出现复发,复发率14.27%,复发患者再行TURBT,术后再随访,无复发患者。结论 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多次重复等优点,避免了患者多次进行开放性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同时可保留膀胱功能,极大地减少了膀胱肿瘤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对78例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苗和白介素Ⅱ进行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随访1 ̄7年,78例患者有4例复发,无肿瘤复发者94.6%,为使患者术后进一步接受膀胱灌注治疗,防止肿瘤复发,正确掌握灌注方法,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泌尿系感染。同时做好出院指导,加强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34例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TURBt,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其中8例膀胱肿瘤复发,1例死于术后肿瘤进展。【结论】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膀胱灌注卡介苗(BCG)与羟基喜树碱(HCPT)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种药物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65例的资料,其中采用BCG 32例、HCPT 33例。每组按既定方案膀胱灌注治疗,总疗程3年,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 HCPT组1、2年无病率及复发率分别为88.3%、86.4%及17.86%;BCG组分别为80.9%、75.6%及28.64%;经卡方检验,两组间差异显著,P均<0.01。HCPT组33例中出现轻度恶心、食欲不振3例,尿路刺激症4例;BCG组3例因严重的尿路刺激症状或高热、1例因严重血尿不能耐受放弃治疗改用其他药物灌注,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BC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HCPT组,P<0.01。结论与BCG相比,HCPT不仅能有效降低膀胱肿瘤术后复发,且副反应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选择不同的经尿道双极电切方法治疗浅表膀胱肿瘤32例,术后化疗药物规律地膀胱灌注。结果:32例膀胱肿瘤均一次性顺利切除,手术时间为15~65min,平均30min,术中出血10—150ml,平均22m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6d出院,随访1年~4年,1例单发肿瘤在术后2年复发,二次行PKRBT未再复发,2例多发肿瘤分别在术后6个月和1年内复发,均改为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结论:PKRBT较安全充分地切除了肿瘤,手术并发症低,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一种较好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瘤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瘤的临床资料,1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噻替派化疗预防复发。结果:患者术后生存良好,随访6个月~4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瘤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赖病理检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其标准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认知行为干预[1]对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 对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于本科膀胱癌术后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的88例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 43例和观察组(认知行为干预护理组) 45例,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系心境状态量表(简称POMS量表)[2]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OMS 量表各个指标的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POMS量表各个指标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有效减少了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有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UEVBt)联合膀胱灌注和中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TUEV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THP、IL-2及给予华蟾素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55岁。肿瘤单发21例,多发15例,病理分级G-G,分期Ta-T,肿瘤直径0.3 ̄3.8cm。结果手术131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2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mL,无膀胱穿孔或术后继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也无水中毒并发症。36例随访5 ̄17个月,平均9个月,复发2例,复发率5.6%。结论经尿道电汽化术联合膀胱灌注及应用华蟾素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