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新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45-145
目的通过E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了解憩室发病年龄及确定其与胆石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2例ERCP诊疗术的患者,了解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病率、发病年龄及憩室与胆石症的关系。结果 E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68例(憩室组),发病率14.72%,60岁以上50例,其中胆系症51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胆石症发病率75.00%。结论 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石症患者诊断率高,60岁以上发病率高,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石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憩室是一种消化系统的疾病, 最多见的发生部位为降部, 在乳头旁周围2. 5 cm 以内[1].该疾病会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一系列的消化道问题, 比如患者有上腹痛、发热、黄疸以及恶性呕吐等现象, 部分患者有的时候会合并胆囊以及胰腺疾病, 因此, 此病又叫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2].此疾病好发于年龄比较大的人群,有...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结石的关系探讨(附16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憩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167例患者,其中合并乳头憩室31例(憩室组),无合并乳头憩室136例(非憩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胆结石的发病率、结石发生部位及结石成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组167例患者中,合并乳头憩室31例,占18.56%。憩室组平均年龄62岁,明显高于非憩室组的52岁(P<0.01),且憩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本组发现的86例胆结石患者中24例合并十二指肠憩室,胆结石并憩室发生率27.9%;而非结石组81例中仅7例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占8.6%。结石组并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结石组(P<0.05)。本组中乳头旁憩室胆结石发生率(100%)明显高于乳头周围型憩室者(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且结石成分主要为胆色素结石。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胆结石发病率显著增高,且主要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65例十二指肠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十二指肠镜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经验体会。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9年3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5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结果65例中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56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5例。59例均一次性成功取净胆总管结石,5例镜下治疗失败转外科治疗,无一例出现憩室穿孔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相对正常乳头下而言,操作难度有所增大,乳头切开以小切开为宜,能满足镜下治疗器械进入胆道即可,对部分可能导致切开穿孔的高危患者,应用乳头扩张球囊较为安全,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镜下治疗依然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詹先进  董攀  赵世胜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49-1650
目的 探讨3D胰胆管磁共振成像(MRCP)在十二指肠憩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 经磁共振(MR)诊断为十二指肠憩室的患者38例,其中32例并发胆管结石,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及憩室患者32例的病历资料.结果 32例中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乳头区外者27例,十二指肠乳头区4例(其中1例发生在胆总管、胰管开口于憩室内),发生在十二指肠水平段近端1例.结论 MRCP在十二指肠憩室诊断中有重要意义,降低了患者接触X线的概率,MRCP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边彦文  梁广路 《河北医药》2011,33(12):1817-1818
目的 探讨腹部CT扫描对十二指肠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腹部CT扫描患者中筛查出经其他检查方法证实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对其临床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25例患者中,发现十二指肠憩室70例。憩室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5cm范围内,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憩室表现为含液、含气或气液相间的囊袋状影。25例合并胆道结石。结论常规螺旋CT扫描对十二指肠憩室的检出率较低,不应作为诊断该病的首选手段。十二指肠憩室与胆道结石有密切的关系。当发现十二指肠憩室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胆道结石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方法: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时通过十二指肠镜在十二指肠(多为降段)附近发现憩室后直接诊断。结果:1230例行ERCP的患者共诊断245例,占19.9%。造影发现合并胆道疾病201例,占82.0%,合并胰腺疾病24例,占9.8%,有的患者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疾病,总计胆胰疾病225例,占91.8%。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胰疾病存在较大的病理影响。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友兰  李晓燕 《云南医药》1995,16(3):167-169
本文对855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所见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42例,进行了分析,憩室检出率为5%。本组憩室与胰胆疾病关系密切,均有胰腺或胆道疾病史,胆道疾病占胆管显影的95%,其中又以胆道结石最多,占67%。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憩室(duodenal diverticulum)是局部肠壁向外膨出而形成的袋状突起性疾病.十二指肠是消化道憩室常发生的部位,仅次于结肠占第二位。十二指肠降部,特别是乳头旁憩室多发的原因,一般认为是该区为胆管、胰管和血管通过形成的解剖学缺陷,而且十二指肠上方有幽门,下方为空肠.曲,故其肠内压比其他部位高,加上持续的反复的肠内压上升.使该薄弱区肠壁被挤出而形成内压性憩室。此外,肠壁外粘连的牵拉亦是少见成因之一.憩室腔内壁系肠上皮细胞组成,有时亦可有异位的胰、胃或其他腺组织进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治疗12例中,憩室切除术4例,憩室内翻缝合3例,十二指肠转流手术5例(远端胃切除BillrothⅡ式2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术后随访1年,除1例远端胃切除BillrothⅡ式术后患者右上腹疼痛无明显缓解外,其他的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憩室切除、憩室内翻缝合和十二指肠转流术均可以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憩室,应根据憩室部位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2008年10年期间治疗的16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6例,其中行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3例(后发生十二指肠瘘1例),憩室内翻缝合术3例,胃大部切除术8例,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十二指肠憩室以降部多发,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镜是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首选方法。憩室旷置,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较为安全,疗效确切,是治疗十二指肠憩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75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病例,总结诊治经验。方法选取1981年1月到2011年1月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憩室(JAD)并接受了治疗的患者275例。根据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将所有JAD患者进行分类,并对其中114例(41.5%)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275例JAD患者被分为A型和B型,分别为174例(63.3%)和101例(36.7%)。在A型患者中44例(25.3%)因出现憩宣炎、出血、穿孔及胆道结石等并发症而最终接受手术治疗;B型患者中70例(69.3%)因出现上述严重并发症而接受手术治疗。结论ERCP是JAD的主要诊断方式。JAD可以根据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类型;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晏欣珺  江敏 《江西医药》2010,45(12):1244-1245
目的 提高十二指肠憩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46例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憩室好发于中老年人,单发在十二指肠降部多见,憩室大小一般为1.0~2.0cm,临床表现较轻.结论 十二指肠憩室临床表现隐蔽,易伴发其他系统疾病,X 线钡餐造影仍为十二指肠憩室检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憩室均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cm范围内。所有病例均为突发性黄疸,13例伴右上腹痛,7例伴全腹压痛及反跳痛,12例为上消化道慢性炎症急性发作,10例有上消化道溃疡史,疼痛无规律性,制酸药物不能缓解。以双盲法的形式,分别由2位资深影像学医师对本组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中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8个,单发15例,多发(2~3个)5例。憩室形态、大小差异较大,最小者0.5cm×0.6cm,最大者8.0cm×9.0cm。15个憩室内见气液平面,20例均显示胆总管和(或)胰管扩张。本组病例螺旋CT扫描及重建显示效果较好,可清楚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羽毛状黏膜及炎性改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异常表现,与手术、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十二指肠镜所见基本符合。本组误漏诊2例,其他病例定位、定性均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较高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旷置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发胆管炎的效果。方法对12例采用远端胃部分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旷置十二指肠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病人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随访5~16年,无吻合口狭窄、溃疡、营养不良、胆囊结石和残胃癌发生。结论远端胃部分切除胃空肠lloux-e-Y吻合旷置十二指肠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发胆管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5月45例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对44例老年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或)气囊扩张术,并行网篮取石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结果所有病例插管造影成功均显示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在0.6~3.0 cm。其中单发结石27例,2枚结石12例,三枚以上6例。网篮直接取石34例,碎石后取石7例,3例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1例因乳头太小无法行切开同时结石较大转手术治疗。一次取尽结石35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6例。3例术中乳头肌切开渗血,给予电凝、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或气囊压迫出血停止,1例24 h后乳头切口涌血,给予钛铗止血。2例出现术后轻症胰腺炎,5例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给予相应处理痊愈。对其中36例随访6~12个月未见结石复发,3例放置塑料支架患者半年后结石明显变小,再次内镜治疗。结论老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内镜治疗应根据憩室位置和结石大小选择合适的乳头切开长度,结合气囊扩张、碎石等方法,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ERCP的操作方法,以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6年12月合并乳头旁憩室ERCP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造影管直接插管20例,成功率仅50%;采用针状刀预切开乳头插管22例,成功率72.7%,6例术中明显出血,1例术后死亡;采用导丝引导下针状刀预切开乳头插管30例,成功率93.3%,仅1例术中出血。结论合并乳头旁憩室ERCP应谨慎操作,尽量在导丝引导下进行,采用导丝引导下预切开乳头插管能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和本院1959~1987年的70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病人,就其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憩室并不常见,但近年来,随着检查方法不断改进,使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现率及定型诊断得到提高,国外报告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的发现率为2%~5%,国内为6.2%,而十二指肠镜检查的可发现率高达23%[1].本院自1988~2005年收治十二指肠憩室患者18例,其中1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iverticula JPD)指憩室发生的部位距乳头开口2~3cm内,多属于原发性腔外型憩室,根据憩室与乳头位置、远近关系,分为憩室内乳头、憩室边缘乳头及憩室周围乳头。JPD内镜检查发现率为3.2%~32%。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JPD的发生发展及其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