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2例慢性乙型肝炎 HBV 前C区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52例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口才的HBV前C区基因突变。结果有前C区突变株感染32例,突变株检出率为61.5%;突变株的检出以慢性下肝炎最高,其次是慢性乙肝重度、中度口才慢性乙肝轻度患者量低;抗-HBe阳性21前C区突变株检出率高于HBeAg阳性患者。表明HBV前C区突变与病情轻重及e系统血清标志有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TNF-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机制的研究,发现其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本文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的研究,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在HBV前C区基因突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52例HBVDNA...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虚实证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虚证和实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对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53例慢性乙型肝炎实证患者,HBV DNA阳性36例,其中前C区基因突变26例,突变率为72.2%;38例虚证患者,HBV DNA阳性16例,其中前C区基因突变6例,突变率为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证突变组肝功能ALT、AST和SB水平显著高于虚证突变组及未突变组,P<0.01。结论: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虚证和实证有一定的关系,实证突变率高于虚证,且实证突变组的炎症活动较虚证组剧烈。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系统与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与HBe系统的关系.方法对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基因检测(PCR法)、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血清HBV DNA阴性22例,阳性66例.从阳性患者中检出野生株感染22例,占33.3%;突变株感染44例,占66.7%.44例突变株感染者中38例属1898位点及/或1901位点突变,占86.4%;其他形式突变6例,占13.6%;66例血清HBV DNA阳性中,CHB 49例,LC 17例,突变株感染检出率分别为69.3%、58.8%,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e系统中,HBV DNA阳性患者属HBeAg(+)者44例,其中突变株检出率为75.0%(33/44),属抗HBe(+)者20例,其中突变株检出率为50.0%(10/2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在HBe系统中,HBeAg(+)患者的突变株检出率高于抗HBe(+)患者(P<0.05),提示其位点突变株在HBeAg(+)中占优势,与以往文献报道中关于1896位点突变株主要存在于抗-HBe(+)患者中的结论不尽相同.因此,应考虑HBeAg(+)患者也存在病毒突变的可能.②HBV慢性感染过程中,CHB患者与LC患者的突变株感染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1898及/或1901位点的突变株感染与肝脏损害程度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sIL-2R在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突变致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银染技术检测52例HBVDNA阳性患者的HBV前C区基因突变,ELISA法测定血清中sIL-2R.结果52例HBVDNA阳性患者,检出HBV前C区突变32例,突变率为61.5%;突变组sIL-2R水平为699.98±138.17U/ml,非突变组sIL-2R为458.71±114.92U/ml,两组比较P<0.01;突变组的ALT、AST分别为152.19±53.87U/L、219.23±64.59U/L,显著高于非突变组,P<0.01.结论细胞因子sIL-2R参与了突变株感染所引起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技术扩增HBVDNA前C和部分C区基因,快速检测HBV前C终止密码突变方法,作者对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与HBV前C突变关系作了初步研究。6例干扰素治疗后4例HBVDNA转阴,2例阳性者均检出突变株。11例非干扰素治疗者中,检出突变株3例。1例干扰素治疗一个月后HBeAg转阴,优势病毒株已由突变株与野生株共存状态替代原有野生株,由此提示,干扰素治疗后HBeAg转阴,并不意味着HBV被清除,而有潜在HBV前C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前C区及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因芯片杂交技术检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及非重型肝炎(包括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前C区A1896、A1899及BCP区T1762/A1764联合突变的发生率,比较慢重肝好转或治愈患者及恶化或死亡患者前C区及BCP区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慢重肝前C区A1896、A1899,BCP区T1762/A1764联合突变率及两区多位点突变率与慢乙肝或肝硬化患者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慢重肝好转或治愈患者A1896、A1899及多位点变异率与恶化或死亡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提示HBV前C区及BCP区基因变异为慢重肝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慢性HBV感染者中HBV前C(Pre 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基因突变与其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165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和HBe Ag定性检测,HBV Pre C区/BCP区突变率比较,分析Pre C区l896、BCP区1762/1764变异在HBV携带者(As C)、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LC)患者中的分布。结果:血清生化指标在慢性HBV感染者病程发展中呈现相关性。与As C组比较:CHB组、CHB-LC组患者血清ALT、AST、AFP、TBA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呈显著正相关,而TP、Alb、A/G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呈负相关。HBe Ag(+)、HBe Ag(-)的标本中,BCP的突变率高于前C区突变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BCP区1762/1764双突变的突变率高于Pre C1896突变率。As C、CHB、CHB-LC 3组患者Pre C A1896、BCP区1762/1764变异率依次升高,与As C组比较,CH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HB-LC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165例慢性HBV感染者观察,HBe Ag(+)/HBe Ag(-)患者及其病程不同发展阶段,Pre C/BCP出现相关联的突变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HBe Ag(-)的慢性HBV感染者BCP区的突变率高于Pre C区的突变率,需要慎防HBV复制的危害性。HBV Pre C区/BCP区突变率可以预测到慢性HBV感染者病情的发展程度,对临床此类患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3′端碱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方法,对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第1896位点突变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HBsAg、抗-HBe、HBVDNA阳性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系1996年6月~1997年8月住院者,据第...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与临床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前C区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应用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方法,对53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5例HBVDNA阳性患者中13例有突变株感染,最常见的突变形式为1898位或伴有1901位突变(10/13例)。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前C区突变株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DNA基因经聚合酶链反应 (PCR )、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等检测手段可发现其突变 ,以前核心区尤为显著。我院与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于 1999年 3月对 1996年 6月~ 1997年 10月收集的 5 9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标本作前C区基因分析研究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996年 6月~ 1997年 10月我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5 9例 ,男 46例 ,女 13例 ,年龄 7~ 70岁 (2 5~ 5 0岁占 86 % ) ,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18例。诊断按 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前C区变异和基本核心区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变异的临床意义以及基因芯片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BV DNA阳性慢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根据HBV血清标志物的实验结果将受试者分为HBeAg( )组和HBeAg(-)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变异在不同类型慢乙肝患者中的检出状况,以评定HBV前C区和BCP区变异的临床意义.结果:81例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中检出前C区变异51例,突变检出率为63.0%,检出BCP区变异60例,突变检出率为74.1%,其中HBeAg(-)者变异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BeAg( )者,突变株的检出以慢性重型肝炎最高,其次是慢乙肝重度、中度患者,慢乙肝轻度患者最低,表明HBV前C区突变与病情轻重及e系统血清标志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基因芯片定量检测HBV基因突变高效可靠,对于判断慢乙肝患者病情轻重、预后好坏和指导用药,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前C和部分C区基因,快速检测HBV前C终止密码突变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与HBV前C突变关系作了初步研究。6例干扰素治疗后4例HBVDNA转阴,2例阳性者均检出突变株。11例非干扰素治疗者中,检出突变株3例。1例干扰素治疗1个月后HBVe抗累(HBeAg)转阴,优势病毒株已由突变株与野生株共存状态替代原有野生株,提示干扰素治疗后HBeAg转阴并不意味着HBV被清除,而有潜在HBV前C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2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的突变情况,分析各种突变对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抽提患者血清DNA,采用改进的巢式PCR技术,扩增HBV前C/BCP区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用NTI软件比对结果,根据文献报道,选取1753、1762、1764、1862、1896和1899共6个位点进行突变分析,并重点分析不同突变对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和病情的影响。结果在234例中6个位点均无突变者为74例(31.6%),其血清HBeAg阳性率为74.3%(55/74)。在234例中6个位点检出至少1种突变的病例为160例(68.4%),突变形式包括4种单一位点突变和21种组合形式的突变;检出G1896A突变73例(31.2%),其中36例检出有共存未突变序列,37例仅检出突变序列,后者血清HBeAg的阳性率为18.9%(7/37)。检出G1896A以外其他形式突变的有87例,HBeAg阳性率为63.2%(55/87);其中以A1762T+G1764A最为常见,HBeAg阳性率为69.4%(34/49)。在1753、1862位点上检出4种特殊碱基突变,前C区有基因片段插入或缺失的有2例。结论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HBV前C/BCP区可检出突变,突变形式多样,其中G1896A突变样本血清HBeAg阳性率显著下降,而其他突变对其影响较小。应用DNA序列测定法分析HBV前C/BCP区基因突变,获得的信息全面,对临床评估病情进展和实施抗病毒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e系统及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我们在承担国家“九五”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攻关课题期间 ,对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e系统及肝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6 1例 ,肝功能轻、中度损害 ,HBV -DNA阳性 ,其中男性 4 8例 ,女性 13例 ,年龄 18~ 6 0岁 ,平均年龄 30 1岁 ,诊断标准参照 1995年 5月北京第 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2 检测方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采用酶联法 ,试剂盒购自中外合资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  相似文献   

17.
基因芯片法检测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变异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乙肝病毒(HBV)的前C区/BCP区与HBeAg生成和分泌密切相关,从而使HBV逃避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2002年6月至2003年11月,我们采用PCR技术及芯片杂交原理,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前C区及BCP区A1896、A1899及nt1762/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突变与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
HBV前C区最常见的基因变异是第 1896位核苷酸G→A突变 ,使第 2 8位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 ,导致HBeAg合成终止。前C区变异被认为是免疫选择的结果 ,并与暴发性乙型肝炎有密切的关系 ,但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前C区变异株病毒毒力增强 ,而且也不是所有感染前C区变异株的患者都会出现病情加重。我们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杀伤性T细胞 (Tc)和抑制性T细胞 (Ts)与HBV前C区基因变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4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为武汉协和医院 1998年10月至 1999年 5月间的住院患者 ,男 39例…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 ,包括α和 β两种单体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 ,TNFα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发病 ,是介导肝细胞损害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 ,在重型肝炎中可见其明显升高。一些学者也发现 ,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重型病毒性肝炎有关。鉴于以上两者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我们就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HBV前C区变异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进行了探讨。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4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及 15例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患者为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 1998年 10月至 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