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至少有65%~75%的患者发生骨转移[1].在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有85%~100%的患者存在骨转移[2].目前,国内虽无确切的资料,但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诊时骨转移却较常见,发生率甚至高达85%.前列腺癌骨转移可导致患者发生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s).  相似文献   

2.
骨是恶性肿瘤最容易转移的部位之一,骨转移癌以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转移而来为主。骨转移癌患者一旦发生病理性骨折,尤其发生在下肢长骨,患者的生存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外科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对已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提倡早期手术治疗,对已明确为骨转移癌的患者有必要定期进行骨折风险评估,骨折高风险患者需行预防性手术以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外科治疗中骨折处肿瘤的常见处理方法包括囊内刮除和瘤段切除。骨缺损的填充物主要有同种异体骨、骨水泥。重建方式包括大段同种异体骨、人工假体置换、髓内钉、钢板联合骨水泥固定等。作者对下肢长骨转移癌病理性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卧床时间等影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2例骨转移癌患者中,3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8%,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有症状11例,无症状19例;左下肢5例,右下肢18例,7例为双下肢;4例为双下肢全深静脉血栓,26例为小腿肌间血栓;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形成与患者的血型、卧床时间、病理性骨折、病灶数目、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卧床时间、是否伴有病理性骨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致骨转移癌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是患者的卧床时间、是否有病理性骨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153Sm-乙二胺四甲基撑膦酸(153Sm-EDTMP)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153Sm-EDTMP治疗,按22.2~37 MBq/kg体重一次性静脉注射给药.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和Kamofsky评分标准,分别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53Sm-EDTMP治疗的80例骨转移癌患者中,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68.75%.其中前列腺癌骨转移癌痛缓解率最高,达81.82%,其次为乳腺癌和肺癌,分别为80.00%、75.00%.分析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变化情况,发现疼痛级别越高生活质量改善越明显.结论 153Sm-EDTM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疼痛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对中、重度骨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该法是使用放疗、镇痛药物等方法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艾本)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疼痛的疗效。方法4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艾本2mg~4mg溶于不含钙离子的0.9%生理盐水或5%葡萄液,缓慢静脉滴注(不少于2小时)。同时配合放疗,DT30Gy。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21例(52.5%),部分缓解13例(32.5%),疼痛总缓解率为85%,3例患者血钙均降至正常。结论艾本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确切,可降低高钙血症血钙浓度,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肢体骨转移癌综合治疗及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有效提高肢体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质量,探讨综合治疗的原则,手术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3年8月间41例有随访结果的肢体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一般情况,骨转移灶特征及原发肿瘤性质,给予包括外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及功能.结果:患者术后存活时间平均22.7个月,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23例(56.1%).接受综合治疗后疼痛早期缓解率为84%,其中13例接受转移灶高温诱导微波灭活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除1例术后发生病理性骨折外,余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严格根据适应证选择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延长晚期骨转移痛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微波灭活自体或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转移癌可获得满意疗效,尤其适用于孤立转移灶或存活期较长的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7.
癌性疼痛是癌症病人尤其是中晚期病人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顽固性疼痛,因此,控制癌痛对改善生存质量极其重要。本科室从2001年11月至2005年6月对52例骨转移癌共82处转移灶进行姑息性放射治疗,放疗期间给予精心的护理,使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无病理性骨折及其它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哪些肿瘤容易发生骨转移?如何发现骨转移? 理论上讲,所有恶性肿瘤都有骨转移的可能.骨转移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生率很高,有的可达70%左右.骨痛、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是骨转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转移病灶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活检,因有创伤性,患者多难以接受,目前主要依赖X线、核磁(MRI)、CT、核素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肺癌溶骨性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是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骨转移一旦发生,预后差,还可导致疼痛、高钙血症、神经压迫症状,甚至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是临床上降低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临床确诊的肺癌骨转移的治疗还不令人满意,研究其转移机制倍受重视。肺癌骨转移绝大多数为溶骨性破坏,只有小细胞未分化癌及少数腺癌可表现为成骨性破坏,因此对于肺癌骨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肺癌的溶骨性转移方面。本文主要探讨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生机制复杂,可涉及肿瘤细胞、骨组织及感觉神经元等多种因素。不同时期癌痛发生机制有所差异,早期主要与肿瘤细胞及其相关基质细胞释放的多种介质有关;进展期主要与肿瘤的快速生长和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RANK)/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有关;晚期主要与感觉神经纤维的病理性发芽和重塑有关。目前癌痛的临床控制不是很理想,故仍需进一步阐释其发生机制以便于开发新的药物或寻找更好的治疗措施。本文旨在对近10年来不同时期骨转移癌痛发生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骨转移癌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是,骨转移癌可导致骨组织结构破坏,引起转移部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还可引起病理性骨折、各器官功能紊乱和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了缓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射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等最易出现骨转移.骨转移可表现为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等.骨转移以40岁~60岁患者居多,多为溶骨性破坏.因此抑制骨破坏,减轻骨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晚期肿瘤治疗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6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向明  陈萍 《中国肿瘤临床》2009,36(23):1348-1349
双膦酸盐类是目前治疗骨转移公认的有效药物.这类化合物通过抑制骨吸收来减少骨并发症的发生.唑来膦酸是一种高效、含氮基的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明显缓解骨转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或减少骨骼相关事件发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口服美沙酮治疗重度癌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美沙酮治疗重度癌痛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重度癌痛患者分为3组,采用美沙酮直接给药、口服吗啡片滴定后转换为美沙酮、美沙酮联合其他强阿片类药物三种给药方法,分别记录药物使用剂量、疼痛缓解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120例疼痛总缓解率为92.5%,对骨转移痛有较好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3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美沙酮直接给药时,剂量增加范围较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美沙酮可有效控制重度癌痛,安全性较好,在其他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考虑美沙酮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53Sm蛳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153Sm蛳EDTMP)对癌性骨痛的治疗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6 例首次应用153Sm蛳EDTMP治疗的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按疼痛部位、病理、骨转移灶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69.6 %,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疗效明显好于肺癌(χ2=9.144 P<0.01),疼痛部位、骨转移数目对疗效无显著影响。结论: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行153Sm蛳EDTMP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不但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而且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也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双膦酸盐是肺癌骨转移全身治疗的基础用药,能将首次发生骨相关事件的中位时间平均延迟2~3个月,但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及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骨转移癌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验证了靶向药物如地诺单抗等在延迟乳腺癌、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实体肿瘤骨转移癌所致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方面优效于双膦酸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方法对3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骨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加以归纳总结.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后,疗效肯定,疼痛缓解率96.7%,其中完全缓解36.7%,明显缓解53.3%,中度缓解6.7%,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常见不良反应多见于头晕、恶心、呕吐、嗜睡、便秘等,但发生率低,程度较轻.结论芬太尼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疗效显著,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确定和不良反应低的特点,能安全、有效、简便的控制癌痛,改善生活质量,可做为口服阿片类药物的替代治疗,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应用三阶梯治疗无效的晚期癌痛病人39例,包括肺癌20例,肝癌骨转移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6例,骨肿瘤患者5例,其中35例伴抑郁症及焦虑症.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分别在术前和书后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使用止痛药的种类和最大剂量,将术后3个月的VAS、MPQ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癌痛基本消失,只需服用小剂量止痛药物.术后3个月止痛效果稳定,VAS评分及MPQ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35例患者的抑郁症及焦虑症明显好转.结论:双侧扣带回前部联合毁损术能有效治疗晚期癌痛,缓解患者的抑郁症及焦虑症.  相似文献   

19.
王小林 《癌症进展》2015,(6):597-603
双磷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双磷酸盐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双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但对绝经期女性使用双磷酸盐预防乳腺癌尚存在争议。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使用双磷酸盐可减少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发生风险,但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防中未能显示出优势。双磷酸盐能够减少肺癌患者SRE发生概率,但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对肾癌、膀胱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双磷酸盐治疗可减少SRE发生风险,双磷酸盐可延长膀胱癌延长患者生存期。肾癌患者在双磷酸盐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钐-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153Sm-EDTMP治疗82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情况判断疗效,同时比较其病灶摄取放射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4.4%(61/82),其中显效22例(26.8%),有效39例(47.6%),稳定21例(25.6%)。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80.6%(25/31)、78.9%(15/19)、63.2%(12/19)。结论 应用^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是1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技术,尤其对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骨转移疼痛疗效较好,但要注意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