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索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指导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年龄在45岁以下,经影像学证实的6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者占47%,心源性脑栓塞占25%,有高血压病者60%,糖尿病4%,高脂血症12%,吸烟者37%,酗酒者19%。结论 青年人脑梗死病因复杂且有特殊性,以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多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是引发青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早期积极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夏其临床特点。②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资料。③结果36例中可找到病因者33例(91.7%)。其中动脉粥样硬化15例(41.7%)。心源性脑梗死10例(27.8%),颅脑外伤4例(11.1%);单个病灶27例(75%),病变在颈内动脉系统28例(77.8%);症状明显好转出院30例(83.3%)。④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复杂,但以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梗死最为常见,临床多表现为单个病灶,病变主要在颈内动脉系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48例中青年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21例,占50.00%,其次为心源性疾病,占28.57%,被动吸烟,偏头痛,颈动脉夹层,脑动脉炎,烟雾病等具体病因仅占21.43%。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尚需注意少见的原因,病变主要位于前循环,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方法 对19~45岁青年脑梗死45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 95.56%的患者均能找到病因,且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脑梗死的常见病因(44.44%),其次为糖尿病、心源性疾病、吸烟、饮酒及偏头痛、脑动脉炎,少见的原因有肿瘤、外伤、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 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多样,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多数患者可找到原因;另一方面通过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部分患者在首次住院前已存在无症状性脑梗死,提示一部分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年龄更加提早、年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青年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确病因者94例,占91.26%,病因未明者9例,占8.74%,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45例,占43.69%,其次是脑动脉炎18例,占17.48%。临床特点:发病年龄:30~39岁44例,占42.72%,40—45岁50例,占48.54%;男性多见共68例,占66.02%,以偏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常见,意识障碍少见;梗死部位:主要是基底节区37例,占35.92%,其次是脑叶17例,占16.50%;预后较好,病死率低。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位于前循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王巧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0):607-608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方法对曾于我院治疗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中,可找到病因的为48例,占总人数的96%。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非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和心源性脑梗死为最常见。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仍为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青少年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青少年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灶等特点予以分析。结果动态发病47.8%,平均血流速度增快(Vm)迭39.4%,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者45.1%,血管炎15.5%,单发性病灶71.8%,大面积病灶18.3%,发生在大脑中动脉者54.9%,存活率91.5%。结论青少年脑梗死病人多动态发病,单发性病灶多见,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其次为血管炎,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脑卒中病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33例青年人脑卒中进行病因分析,脑梗塞70例(52.6%),颅内出血63例(47.4%)。脑梗塞最常见病病为动脉粥样硬化(38.6%)和栓塞性血管病(18.6%),其他原因还发现无脉症、产褥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偏头痛性脑梗塞等。颅内出血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38.1%)和颅内血管发育异常(22.2%),其他原因还有产褥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青年人脑卒中多数可找到病因,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相似文献   

9.
韩敏  莫颖敏 《医学文选》2005,24(4):519-520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可能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确病因者58例(89·2%),其中心源性脑梗死27例(41·5%),早发性动脉硬化15例(23·1%),钩端螺旋体性脑动脉炎9例(13·8%),血液高凝状态3例(4·6%),其他原因4例(6·2%),原因不明者7例(10·8%)。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病因复杂多样,风湿性心脏病可能是南方(尤其是亚热带地区)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其次是早发性脑动脉硬化和钩端螺旋体性脑动脉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是诱发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韩敏  莫颖敏 《微创医学》2005,24(4):519-520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可能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确病因者58例(89.2%),其中心源性脑梗死27例(41.5%),早发性动脉硬化15例(23.1%),钩端螺旋体性脑动脉炎9例(13.8%),血液高凝状态3例(4.6%),其他原因4例(6.2%),原因不明者7例(10.8%).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病因复杂多样,风湿性心脏病可能是南方(尤其是亚热带地区)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其次是早发性脑动脉硬化和钩端螺旋体性脑动脉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是诱发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病学。方法:分析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的病因并与老年性复发性脑梗死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复发必脑梗死与致动脉梗化危险因素、心率失常、烟酒嗜好有关。结论:致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心率失常及烟酒嗜好是导致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防治动脉梗化、控制心率失常、戒烟酒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7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和头部CT/MRI区分为脑血栓形成(34例)腔隙性脑梗死(42例),并排除心源性脑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狭窄程度。结果 脑梗死侧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侧别有显著的相关性(P=0.037),颈动脉粥样硬化同侧半球脑梗死明显多于对侧半球;多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8.9%)明显高于单发梗死组(54.3%);多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17.1%:24.4%);脑血栓形成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85.3%)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52.3%);大脑皮层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90.0%)明显高于基底节区梗死(58.0%)和脑干、小脑梗死(57.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脑血栓形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9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结果195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有硬化病变185例(94.9%),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1例(272块),占77.4%,左侧多于右侧,CCA分叉处〉CCA主干〉ICA起始段〉ECA起始段。发生颈动脉狭窄为33例(16.9%),其中轻度狭窄19例,中度狡窄9例,重度狭窄5例,软斑与溃疡斑是脑梗死的主要的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测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对临床预防及治疗脑梗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彩超诊断与脑梗死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桂洲医院内一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和同期非脑梗死患者60例,对其展开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彩超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87.5%,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16.67%,显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较非脑梗死患者高(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临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治疗,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200例脑梗死组及200例非脑血管病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将非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另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1年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对比治疗前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同时观察1年中两组干预治疗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70%,非脑血管病组为28%;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在脑梗死组22%,非脑血管病组为6%,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经干预治疗后在治疗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对照组中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不明显;1年中治疗组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7%(2/23),对照组为37.5%(9/2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轻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 a连续住院的年轻脑梗死患者,年龄18~50岁,同时把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分级:(Ⅰ级)无动脉粥样硬化;(Ⅱ级)动脉粥样硬化而无血管狭窄;(Ⅲ级)血管狭窄≥50%.多因素逻辑性回归分析血浆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共132例患者男/女:79/53;平均年龄(42.2±6.5)岁;78例为Ⅰ组,42例为Ⅱ组,12例为Ⅲ组.多因素逻辑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脂蛋白(a)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年轻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同其他已知脑梗死危险因素一样,是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胆固醇升高.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为了解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其与高血压等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15例36 ̄81岁患者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做了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观察指标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情况、直径狭窄百分率。结果 发现脑梗塞患者主块的发生率为69.6%,随年龄增加,斑块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但粥样硬化病变致管腔严重狭窄(〉70%)的发生率很低。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比较脑梗死发生者和未发生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700例TIA患者在随访期有186例发生脑梗死,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多为同侧发生;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93例,发生脑梗死65例;重度颈动脉狭窄82例,发生脑梗死64例;溃疡斑73例,发生脑梗死58例,其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TIA患者。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溃疡斑与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将62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给予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口服,2组均同时服用相关活血化瘀中成药,比较2组患者在2年内脑梗死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分别为6.25%和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道和肝脏方面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年后,2组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预防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复发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