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创伤、手术、患肢制动和长期卧床是导致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也就成为了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学会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征兆 患肢肿胀、发热、沿静脉走向,可能有压痛,并能触及条索状改变,浅静脉扩张并可见到明显静脉侧支循环,皮肤呈紫兰色或苍白、患肢水肿明显,腓肠肌部疼痛及压痛、发热,则应警惕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翟凤红 《工企医刊》2012,25(6):69-7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性疾病,是由于血液瘀滞、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栓塞后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可通过抗凝及溶栓等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为肝素,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肺栓塞,肺栓塞一旦发生将危及生命,因此,要积极主动帮助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常好发于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肉静脉窦)以及胭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DVT是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轻者可导致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4.
正骨科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导致患肢肿胀、疼痛、严重影响患肢功能。随着病程延长,多数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严重者出现小腿部溃疡等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PTS)改变;如栓子脱落可导致致命的肺栓塞(PE)。但由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临床中往往对骨科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缺少必要的防治措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文章通过对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严重者可引起下肢动脉的痉挛,导致肢体缺血,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甚至坏死。下肢深静脉形成的早期并发症主要是肺栓塞,特别是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容易出现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出现生命危险,为避免出现此并发症,采用此方法,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观察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类常见且危及生命的疾病。31岁的王女士一个月前生完宝宝。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左腿明显肿胀,起初并未在意,没想到肿胀逐渐加重,同时伴有疼痛,小腿皮肤的温度也开始下降。王女士感觉不对,赶紧到医院就诊。经检查,王女士的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明显升高,彩超检查结果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为血栓量较大,肿胀严重,已经影响到肢体远端的动脉血供,必须立即进行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压泵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预防性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气压泵辅助护理,比较两组下肢疼痛、肿胀发生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泵可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情况。  相似文献   

9.
李秀兰 《药物与人》2014,(4):191-192
深静脉血栓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静脉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温度升高,活动后症状加重等。深静脉血栓可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发生肺栓塞而引起患者死亡。在产科并发症中,常因位置深、临床症状隐蔽,给早期诊断带来难度,患者死亡率高。2013年9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4月间来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采用浅静脉加压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分析和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采用浅静脉加压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疼痛减轻,整个治疗过程中精神状态良好,1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愈82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92%,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讨论:浅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疼痛减轻,整个治疗过程操作方便,创伤小,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对判定重复股浅静脉变异与深静脉血栓关联的重要性。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54例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Ⅰ组,另选取同一时间60例正常人群作为Ⅱ组,均采取超声影像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Ⅰ组受检者重复股静脉出现频率为35.1%(20条),Ⅱ组受检者重复股静脉出现频率为6.7%(8条),数据差异显著(P 0.05)。②两组受检者远端股浅静脉单干与重复股浅静脉主干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并无差异(P 0.05)。结论:重复股浅静脉变异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重复股浅静脉出现率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2.
王洁 《现代保健》2014,(20):139-141
目的:探讨为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收治入院的围产期妇女12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产妇产后采用常规临床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有5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33%,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31.66%,肺栓塞发生率6.66%,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静脉血栓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郭涛 《健康世界》2012,(9):23-23
王先生47岁,在外企工作,身体一直很好。前不久,他突然出现右腿肿胀、疼痛,走路时疼痛尤其厉害。因工作繁忙,王先生去了附近的一家小诊所就诊,被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抗血栓治疗后,王先生右腿肿胀、疼痛的症状消失了。  相似文献   

14.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应和哪些疾病鉴别?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必须排除下列几种疾病才能确立: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各种症状相对严重,做下肢浅静脉测压试验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下降率减少,一般在20%~25%以内。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能够观察到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特殊征象。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浅静脉扩张属于代偿性表现,伴有肢体明显肿胀。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再通过程中,由于瓣膜遭破坏,静脉血液逆流及  相似文献   

15.
李少琴  武艳琳  周梅娟  招伟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07-5008,5011
目的 探讨早期体位干预对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 120例妊高症产妇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560例和对照组560例,研究组产妇产后早期采用体位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产妇产后则采用常规的护理,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的情况以及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2.68%,对照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P<0.01).研究组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0.89%,而对照组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P<0.01).结论 早期体位干预能有效预防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骨盆骨折的患者,骨折类型为C1型、C2型、C3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1)两组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两组护理前后股静脉流速。结果:(1)两组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护理前股静脉流速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下股静脉流速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减少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护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9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接收的20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常规组开展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预防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疼痛和肿胀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疼痛和肿胀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0%,常规组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护理,可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下肢静脉特别是腓肠肌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了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孕妇产后或剖宫产后因长时间卧床及肢体挤压伤等易形成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容易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目前是发达国家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剖腹产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栓塞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致下肢血流缓慢,栓子阻塞大隐静脉而使下肢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急性期有血栓蔓延的倾向及血栓脱落造成肺梗死的可能,应早期诊治。我们曾收治剖腹产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患者,在其治疗及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启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病历介绍 孕妇24岁。于2002年4月17日入院,入院时血压160/100mmHg,经降压利尿治疗后,于4月24日在腰麻下行剖腹产术,手术历时45分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机制和疗效。方法明确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在一般基础治疗的前提下,给予患者抗凝治疗联合中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患肢疼痛、沉胀感、肿胀等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