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5岁至19岁生长发育期的农村人群和城市人群有关心电向量图(VCG)均值参数,了解两组人群在VCG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准确诊断该组人群的心脏疾患。方法随机选择5岁至19岁无症状的农村人群和城市人群各400名,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完全一致.两组均进行VCG描记,并埘两组人群所测的VCG项目进行对比。结果P、QRS、T环的转向、P环最大电压及角度、T环的W/L、T/QRS的对比,两组人群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性.QRS环及T环最大角度和QRS-T角的对比,两组人群虽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性,但无明显的临床意义。P环、QRS环的总运行时间、QRS环及T环最大电压的对比,两组人群之间的差异不仅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而且也有其临床意义。结论两组人群在VCG上有些项目的不同,不能用以说明哪一组人群的心脏好与坏,只是提醒人们在应用VCG上的这些指标来诊断该组人群中的心脏疾患时,农村人群和城市人群所用的指标应是有区别和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QRS环均值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应用VCG上QRS环的有关指标,诊断该组人群心脏疾患提供较准确的参考指标.方法在城市随机选择无自觉症状的1个月至19岁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群1 950名进行了VCG描记,在VCG上分析QRS环最大方位、电压及总运行时间,得出不同性别及年龄的有关QRS环的均值参数. 结果性别及年龄不同,其QRS环的均值参数也不尽相同.结论在该组人群应用QRS环指标诊断心脏疾患时,最好是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所得出的QRS环指标,从而使诊断才能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9岁以下正常男女T环的研究,提供对心脏疾患有诊断意义的指标。方法:应用VA-GR型自动VGG随机检查城市1个月至19岁无自觉症状的人群,分析该组人群不同性别及年龄的T环方位、电压及ST向量。结果:性别和年龄不同其T环的有关参数也不尽相同。结论:本研究结果可对19岁下人群不同性别及年龄心脏疾患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心向量图T环异常的诊断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9例心向量图(VCG)T环异常的病人加作12导联常规心电图,并结合临床诊断综合分析,以评价VCGT环异常的诊断价值。诊断VCGT环异常的标准为:(1)T环长度30°、H面、LS面>60°;(3)T角度:F面< 25°-> 55°、H面< 10°-> 60°、LS面< 30°-> 80°。 常规心电图在正常范围者32例(占54%),男6例,女26例,年龄28—70(平均49)岁。其中高血压病12例,心肌炎2例,冠心病1例,胸闷、心悸待查17例。VCG均表现为T环长度/QRS环长度异常。 常规心电图T波异常者27例(占46%),男13例,女14例,年龄38—76(平均56)岁。其中T波低平,(即T相似文献   

5.
心向量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它与心电图互补长短,能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将二者对比分析,以重点探讨T环异常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受检对象分3组: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150例病人中心绞痛118例,心肌梗死32例,根据心电图异常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甲、乙组。甲组100例,男76例,女24例,年龄48—83(平均56.7±15.6)岁,心电图均符合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乙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45—74(平均55.9±14.8)岁,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ST-T异常改变,但诊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条件不足。正常组10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30—55(平均39.2±8.4)岁,心电图均正常。心肌缺血的心向量图诊断标准为:T环方位异常,QRS-T夹角增大,R/T比值>4,T环L/W比值<2.5,T环转向异常。在T环方位正常的情况下,余4项中出现1项异常为大致正常,2项异常提示心肌缺血,3项或3项以上诊断为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心电图时间参数的标准。方法 对4322例正常婴儿、儿童及成人测定P波、QRS波、P—R及Q—T时间,以科研软件通过电脑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获得国人P波、QRS波时间正常参数;依线性回归方程编制正常P—R间期和正常Q—T间期便查表。结论 心电图时间有显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临床应用应按年龄和性别分析制定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城镇与农村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方法取健康人群的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用SPSS 13.0对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组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结果湖北地区城镇与农村498名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632.35个/μl,其中农村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564.13个/μl,低于城镇健康人群的696.05个/μl(P〈0.05)。另外,7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及60岁以上年龄组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分别为711.36个/μl、640.40个/μl、625.73个/μl、638.38个/μl、593.22个/μl和524.96个/μl。结论湖北地区农村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城镇健康人群,而且随着年龄增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向量图(VCG)T环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2例VCG前额面(XY)、横面(XZ)、右侧面(Z-Y),T环异常患者同时作12导联常规心电图(ECG)作对比分析。结果82例VCGT环异常患者中:①ECG在正常范围内39例(占47.5%),其VCG表现为:T/R比<1/5,21例(占53.8%);横面T环运动方向改变11例(占28.2%)。②ECGT波异常者43例(占52.5%),其VCG表现为:T/R比值异常41例(占95.5%);T角异常26例(占60.4%);QRS/T夹角异常16例(占37.2%);H面T环运行方向改变14例(占32.5%);T环形态改变14例(占32.5%)。结论在VCG中同时出现T/R比<1/5、T角异常、QRS/T夹角增大或出现以上二项异常时诊断T环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对138名心电向量图(VCG)符合心肌缺血者同时做心电图(ECG)检查,经分析各项测值发现,VCG诊断心肌缺血优于ECG。主要表现为R/T比值增大,ST向量右偏,其次为T环L/W比值减小,T环向量右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个月至19岁无自觉症状城市人群的心电向量图(VCG),对I临床应用VCG诊断该组人群的心脏疾患提供帮助。方法 应用VA-3GR型自动VCG(联接方法采用Frank导联体系)随机检查1个月至19岁无自觉症状城市人群,分析该组人群在VCG上正常生理变异情况。结果 性别及年龄不同在VCG上的某些诊断数据变异较大。结论 在该组人群应用VCG诊断心脏疾患时不仅要想到性别和年龄不同而引起VCG上各参数的不同,也要想到在这些年龄中可发生一些正常的生理变化而致VCG上的某些诊断数据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慢型克山病室性早搏的心向量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慢型克山病室性早搏在心向量图(VCG)的表现特征。方法 在山东省克山病病区选择慢型克山病有室性早搏的患者进行VCG描记,描记每个患者所发生的各种室性早搏,并对各种室性早搏进行分析。结果 慢型克山病室性早搏的QRS环形态以麻花形和不规则形最多见,QRS环的总运行时间比正常人的明显延长,最大QRS环和T环的电压比正常人的明显增大,最大QRS环和T环的角度无集中的分布范围,QRS-T角有60.9%~73.3%的图形在180度,有63.8%~68.6%的图形有ST向量,并且ST向量的电压较大。结论 慢性克山病室性早搏的QRS环形态、运行时间、最大QRS环和T环的角度及电压、QRS-T角、ST向量的电压和正常人的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探讨T环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心电图ST-T正常的45例冠心病(A组)与45例健康(B组)做VCG检查,分析额面(F面)、右侧面(SR面)、横面(H面)T环形态改变。将T环形态改变分为8种类型,仅1种改变为单纯型,2种或2种以上改变为复合型。结果 A组9例呈单纯型,36例呈复合型。其中T环运转相反(46.7%)、T环长/宽值缩小(33.3%)、QRS/T值增大(33.3%)、T环振幅过大(17.8%)、QRS-T夹角增大、畸形T环(11.1%)呈单纯型与复合型2种形式;T环双支对称(17.8%)、线型T(15.6%)仅呈复合型。B组有8例呈单纯型T环改变,余37例T环形态正常。其中QRS/T值增大(2.2%)、T环振幅过大(6.7%)、QRS-T夹角增大(8.9%)与A组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5。后2种虽然与冠心病组差异不显,但属正常变异。B组其它类型改变均无。P<0.01。结论 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对冠心病正常心电图患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城镇与农村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方法取健康人群的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用SPSS 13.0对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组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结果湖北地区城镇与农村498名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632.35个/μl,其中农村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564.13个/μl,低于城镇健康人群的696.05个/μl(P0.05)。另外,7~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及60岁以上年龄组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分别为711.36个/μl、640.40个/μl、625.73个/μl、638.38个/μl、593.22个/μl和524.96个/μl。结论湖北地区农村健康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城镇健康人群,而且随着年龄增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1981~2001年北京市职业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1981年至2001年20年间北京市部分职业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在力求做到血脂测定标准化的基础上,回顾性分析20年来北京市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7434人次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按年度、性别、年龄分组统计,结果发现,总胆固醇水平从1981年至1988年间上升幅度较大,年龄调整均值男性上升0.73mmol/L(28m/dL),女性上升0.62mmol/L(24mg/dL)。至1990年已达最高值,2001年低于1991年,男、女年龄调整均值分别回落0.21mmol/L(8mg/dL)及0.23mmol/L(9mg/dL)。男女总胆固醇水平随年龄上升,从青年至老年,男性上升约20%,而女性升高达35%,上升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年龄组间上升幅度有明显的男女差异,青年期男性大于女性,中年以后女性上升幅度增大,从40~49岁至50~59岁组男性平均上升3%.而女性上升达14%.60岁以后上升很少。所以总胆固醇水平在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以1985年、1991年和2001年为例,无论男女,年龄标化的高胆固醇检出率[总胆固醇≥5.17mmol/L(200mg/dL)、≥5.69mmol/L(220mg/dL)及≥6.02mmol/L(240mg/dL)]1991年比1985年明显增高,而2001年与1991年相差不多且有所回落。目前北京市职业人群的总胆固醇年龄调整均值男性4.86mmol/L(188mg/dL),女性4.78mmol/L(185mg/dL),年龄标化高胆固醇检出率≥5.7mmol/L者约20%,≥6.2mmol/L者约10%。结果提示,北京市职业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及年龄标化的高胆固醇检出率在80年代升幅较大.90年代不再升高且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15.
健康人Tp—e时间与Q—T间期比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桂芝 《心电学杂志》2010,29(5):401-403
目的观察健康人T波峰-末时间(Tp—e时间)与Q—T间期的比值(Tp—e/Q—T),为临床Tp—e/Q—T的研究提供正常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12例健康体检者,其12导联心电图T波在Ⅱ、V3、V4和V5直立,终末部清晰可辨,心率60~100次/min。分别测量Ⅱ、V3、V4和V5 Q—T间期、Q—TP间期,计算Tp—e时间、Tp—e/Q—T值。结果Tp—e/Q—T各导联总均值为022±0.03,95%可信区间0.16~0.28;V3、V。和V5Tp—e/Q—T总均值为022±0.03,95%可信区间0.16~0.28。当心率从60次/min至100次/min不等时,各导联间Tp—e/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导联Tp—e/Q—T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导联Tp—e/Q—T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得到了健康人Tp—e/Q—T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9岁以下不同年龄和性别正常人群在VCG上的Q/R,S/R值及最大R振幅在X,Y,Z轴上的投影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关这些项目均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城市1个月至19岁正常人群中,选择经检查无心脏病者1 950名健康人群进行了VCG描记,在VCG上测量与分析Q/R,S/R比值及最大R振幅在X,Y,Z轴上的投影. 结果 Q/R值在性别上区别不明显,但在年龄上稍有所不同,男女的S/R 值在8岁前无性别上的明显区别,8岁后各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Rx值男性在10岁前,女性在8岁前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在10岁~14岁,女性在8岁~14岁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男女在14岁后稳定在一定范围;在1岁内男女的Ry较小外,其余年龄组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明显的区别;Rz值各年龄组的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各年龄组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结论该组人群的VCG各项指标在年龄和性别有所差异,因而应用这些项目监测心脏大小时,应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22岁。因受凉后出现不规则发热伴咳嗽、咳痰、恶心、呕吐2天入院。体检:T38℃,BP88/68mmHg,P72次/min。心界正常,心率76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殊。人院当日下午发生晕厥1次,急诊心电图(图1)可见窦性P波,P—P间期频率125次/min,R—R间期规则,心室率50次/min,P波与QRS波群无关,QRS时间0.14s。Ⅱ、Ⅲ、aVF、V4~V6呈QS型,V2~V4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1~0.25mV。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急性下壁及前壁心肌损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血清心肌酶谱检查:CK2286U/L,CK—MB226U/L,HBDH3968U/L,肌钙蛋白T阳性。临床诊断:急性重症弥漫性心肌炎。因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次日植人临时心脏起搏器,但未能起搏,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8.
200例T环异常患者中,男性127例,年龄20~78岁,女性73例,年龄23—74岁,其中,确诊冠心病者90例,可疑冠心病42例,心肌炎13例,糖尿病2例,恶性肿瘤5例,其它疾病48例。其中T环形态异常(小圆狭小不展开。R/T增大,长/宽<2.5)者138例,占67%,R—T夹角增大者60例,占30%,T环转向与QRS环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心率对健康中小学生Q—T间期的影响。方法比较1886例健康中小学生按年龄、性别和心率分组的Q—T间期和Q—Tc间期。结果不同年龄组Q—T间期6~9岁与14~17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Q—Tc间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除6~9岁组Q—T间期男性大于女性(P〈0.05)外,Q—T间期、Q-Tc间期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心率组Q—T间期和Q—Tc间期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Q—T间期与心率呈高度负相关(r=-0.584,P〈0.01),而Q—Tc间期与心率呈高度正相关(r=0.407,P〈0.01)。结论健康中小学生Q—T间期和Q—Tc间期均显著受心率的影响,年龄和性别对Q—T间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例1 女性,54岁。发作性心悸、胸闷3年,加重1W。体检:BP 110/65mmHg,心率 106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急诊心电图示: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49s,P—R间期0.36~0.38s,除P_4、P_(15)、P_(20)后见QRS波脱落,多数P波在前QRS波之后及T波之前(图略)。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不典型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及P跨越T波现象。 例2 男性,46岁。因冠心病、心律失常,急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