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2.
3.
4.
目的:观察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率,评价99Tcm-MDP SPECT/CT显像中的骨显像与胸部CT对肺转移的检出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78例骨肉瘤患者使用SPECT/CT行全身骨显像的同时获得胸部CT,以诊断有无肺转移发生。通过回顾性分析,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进行对照,计算肺转移的发生率;评价骨显像和胸部CT对肺转移的检出效能;分析转移灶钙化对骨显像检出率的影响;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在有肺转移与无肺转移者之间、转移灶有钙化与无钙化者之间以及转移灶骨显像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78例患者肺转移的发生率为24.2%;骨显像与胸部CT对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44.2%和100%;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9.6%;骨显像对有钙化转移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无钙化转移灶(χ2=8.4,P<0.01);患者血清ALP水平与肺转移的发生相关,但与病灶内有无钙化以及病灶是否在骨显像中呈阳性无关。结论骨肉瘤患者肺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使用SPECT/CT同时行全身骨显像和胸部CT检查对其检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血清ALP升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9例患者进行SPECT及SPECT/CT骨显像,并对骨显像确诊骨转移的6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行SPECT/CT骨显像的259例乳腺癌患者中61例出现骨转移,骨转移率为23.55%,单发骨转移率27.87%,多发骨转移率72.13%。其中有10例因确诊时即发现骨转移而未行手术治疗,占16.39%;2)行手术治疗的5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年至第33年不同时间行骨显像复查,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及5年以上骨转移数占受检者总数的比率分别为1.54%(4/259)、2.70%(7/259)、2.32%(6/259)、3.47%(9/259)、2.32%(6/259)及7.34%(19/259),术后2~5年骨转移占转移总数的54.90%(28/51),是骨转移高峰期;3)61例骨转移患者共发现转移灶660处,平均每例10.82处。其中胸部骨发生骨转移的病灶数最多,为244处,占36.97%;其次为脊柱骨34.85%,骨盆骨15.30%,颅骨8.18%,四肢骨4.70%,而以肋骨(29.24%)和胸椎(17.88%)最易受累;4)伴骨痛者32例,占52.46%,无骨痛者29例,占47.54%;5)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诊断溶骨性转移30例,占49.18%,成骨性转移19例,占31.15%,混合性转移12例,占19.67%。结论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结合定位CT对鼻咽癌(NPC)颅底骨侵犯(SBBI)检测能力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165例鼻咽癌初治患者于放疗前同期进行99Tcm-MDP SPECT结合定位CT鼻咽颅底断层骨显像和MRI检查。于SPECT/CT图像矢状面,颅底放射性浓聚程度最高(L)层面与高位颈椎体(C1~C3,S)处勾画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计算其放射性摄取比值,L/S>1提示SBBI。以MRI结果为标准,采用双盲法对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根据肿瘤的不同侵犯途径,进一步把颅底骨分斜坡、岩尖、蝶骨体、蝶窦底和翼突、翼板等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PECT/CT检测SBBI总体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к值分别为96.74%(89/92)、72.60%(53/73)、86.06%(142/165)、81.65%(89/109)、94.64%(53/56)、0.711,ROC曲线下面积0.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436,P<0.01);斜坡、岩尖区域的阳性预测值(91.67%)明显高于蝶骨体、蝶窦底区域和翼突、翼板区域的阳性预测值(30.00%、14.29%)。结论 99Tcm-MDP SPECT/CT能有效地检测鼻咽癌SBBI,尤其在斜坡、岩尖区域,与MRI检测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肺癌术前查体的患者资料,其中376例为全身骨显像(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WBBS),172例为局部SPECT/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融合图像检查,对两种检查能够提供有效诊断的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以临床诊断或随访结果为最终判定标准,对两组显像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WBBS(Z=2.769,P =0.006).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86.1%、阴性预测值为95.7%、准确度为91.5%,明显高于SPECT的82.4%(χ^2 =4.281,P=0.039)、80.1%(χ^2=4.085,P=0.043)、54.7%(χ^2=21.658,P =0.000)、94.0%(χ^2 =0.392,P=0.531)、80.6%(χ^2=10.012,P=0.002).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较WBBS能够提高骨转移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SPECT/CT骨显像鉴别诊断脊柱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在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84例脊柱骨病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同时获得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骨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和1名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4种图像的印象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者,判定为“符合“;病变性质待定或印象诊断与最后诊断不一致,判定为“不符合“。结果: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骨CT以及融合图像对29例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1.7%、93.1%、89.7%和100%,对55例良性骨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2.7%、60.0%、92.7%和94.5%。示SPECT/CT骨显像解决了常规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明显改善了对骨良性病变的诊断能力,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对诊断骨转移的类型,如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有一定的价值;当断层骨显像与骨CT结果不一致时,两者信息互补,有助于对骨病的正确诊断。结论:SPECT/CT骨显像对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肾脏恶性肿瘤经超声显像诊断的价值,为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确诊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进行研究,对其术前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术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误诊和漏诊的影响因素.结果:(1)经比较,术前超声诊断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0.00%,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2.50%和7.50%;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6.25%,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0.00%和3.75%;和术后病理诊断100%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超声定性诊断,共有53例为肾细胞癌,8例为肾盂癌,5例为肾母细胞瘤,3例转移癌,剩余11例分别为分隔肾性占位、肾结核、肾柱肥大、肾囊肿板囊壁钙化、肾积水伴凝血块,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83%、72.73%、71.43%和100.00%,其余则均为0.00%.结论: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经超声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高,能动态反应恶性肿瘤的内部结构和形态的变化及特点,可以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注意甄别极少数的特殊表现,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在评价下肢骨折远期愈合能力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后的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并与随访或手术比较,计算SPECT/CT融合显像对下肢骨折远期愈合的诊断准确率.结果:59例常规影像学检查均不能判断是否具有远期愈合可能.SPECT/CT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31I-MIBG 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与全身平面显像两种方法对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拟诊为高血压查因或嗜铬细胞瘤待排的患者行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先进行全身平面显像,再进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所得影像资料均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共同阅片.结果:全身平面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2.4%,94.1%, 93.3%,84.2%,88.2%.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100%、88.2%、89.5%、100%、94.1%.后者诊断嗜铬细胞瘤较前者有更高的准确度,特别是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有明显提高.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提高了定性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准确度,对较小病灶的发现较平面显像明显提高;并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的寻找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内较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其CT表现较具特征.我们对7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肿瘤,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而且通过血运转移至骨骼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来医院就诊时多已发生骨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SCT在孤立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2例肺炎型肺癌和26例局灶性肺炎患者均行MSCT全肺容积扫描,再经HRCT、MPR重建及LungCare软件结节分析。结果:孤立肺炎型肺癌在短细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以及LungCare软件结节分析瘤体显示方面明显高于局灶性肺炎。结论:孤立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因为病理基础不同,在MSCT各种成像技术的不同重点显示下表现亦不同,可以提供较明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及其组间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软组织肿瘤的病例资料,其中外周神经鞘瘤13例,侵蚀性纤维瘤10例,纤维肉瘤1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6例。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18例行MR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MR血管成像,2例行MR波谱成像。结果:50例软组织肿瘤中45例发生于四肢。纤维肉瘤与侵蚀性纤维瘤长径最长,约112.73mm与112.98mm,外周神经鞘瘤长径最短,约37.75mm。50例肿瘤边界均较清楚,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夹杂多发线样或片状低信号分隔。外周神经鞘瘤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MRI特异征象为"靶征"、"神经出入征"及"脂肪彗星尾征"。侵蚀性纤维瘤T2WI呈高信号且有多发粗条状低信号分隔。纤维肉瘤主要表现为多发囊变坏死、出血及邻近组织受侵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呈边界不清的分叶状,可见囊变坏死与出血灶,T2WI背景呈高信号。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多呈类圆形,病灶内可见血液流空信号及线样低信号分隔。结论:好发于四肢的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的软组织肿瘤极易混淆,但各种肿瘤的MRI表现有差异,再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鉴别五种肿瘤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20.
PET/CT诊断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价值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目的探讨PET/CT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测效能。方法恶性肿瘤患者65例皆行PET/CT检查,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灶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融合图像、唧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初诊恶性肿瘤患者59例,有恶性病灶264个。264个病灶中,唧与平扫CT阅片均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28个,占48.4%;而唧有肯定诊断结论,但CT难以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11个,占42.0%;唧显像为阴性或难以确定,而CT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1例共25个病灶.占9.6%。PET/CT的总检出率高于PET和CT。6例治疗后患者,CT难以确定肿瘤残余和坏死区域,而PET/CT能清楚区分。结论PET/CT可提高对恶性肿瘤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