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浙江汉族人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03例浙江汉族人载脂蛋白(Apo)B基因XbaⅠ酶切位点,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研究表明:(1)冠心病组中少见X2等位基因的相对频率为0.1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2(P<0.01);(2)X2等位基因的相对频率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无明显关联;(3)冠心病组中具X1X2基因型者与具X1X1基因型者比较,HDL-C及SOD水平明显降低(P分别<0.01,<0.05)。本研究结果表明,ApoB基因XbaⅠ酶切点的RFLPs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灵芝对Balb/c小鼠产生抗SRBC抗体能力的调节及产生γ-干扰素的影响。实验组小鼠分成4组,分别经胃灌注不同灵芝制剂:1号、2号、3号及4号制剂,每天一次,连续9天,对照组小鼠则以等量蒸馏水代替。在实验第7天用SRBC免疫小鼠,于免疫后第4天进行溶血空斑试验和血清抗SRlBC抗体凝集效价测定,并取小鼠脾细胞加PHA刺激、诱导,于37℃、5%CO_2培养72小时,测定培养液中γ-干扰素活性。结果表明,1号、2号制剂能明显提高实验组小鼠的溶血空斑数目及血清抗体凝集效价,与对照组相比,P<0.05,2号、4号制剂则能明显提高实验组小鼠产生的γ-干扰素活性,与对照组相比,P<0.05。提示灵芝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及T细胞产生(经PHA诱导)的γ-干扰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对正常和免疫受抑小鼠免疫功能的测定,研究了亚硒酸钠(Na2SeO3)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①适宜剂量的Na2SeO3对正常小鼠抗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产生水平无明显影响(P〉0.1),但显著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NK细胞活性(P〈0.001)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胞(P〈0.01);②Na2SeO3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受抑小鼠的抗体产生水平和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4.
16只成年杂种犬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模型。分为地奥心血康治疗组(DAXX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CG)。差速离心分离心肌细胞质膜,无机磷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荧光法测定心肌细胞膜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表明:(1)DAXXKGNa ̄+,K ̄+-ATP酶活性明显高于NSCG(P<0.01);(2)血清LPO含量,随着再灌时间延长,NSCG呈上升趋势,DAXXKG略下降,再灌240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心肌细胞膜LPO含量,DAXXKG低于NSCG(P<0.05);(3)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与LPO含量呈明显负相关(r=-0.83,P<0.01)。这些结果提示DAXXK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而实现其保护心肌细胞膜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54kD和36kD自身抗体(抗RA54和抗RA36)的情况。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IBT),在过筛和检测盐水可提取核抗原(ENA)的自身抗体谱过程中,发现不仅可检测到抗RA54,还可检测到抗RA36自身抗体,并对169例各种不同风湿性疾病患者测定ENA。结果:抗RA54和抗RA36自身抗体均仅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n=80),阳性率分别为15.00%和6.25%。结论:抗RA54和抗RA36对RA的诊断有高度特异性,P<0.005和P<0.01。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免疫应答的影响日益被重视。本文观察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Balb/c小鼠B淋巴细胞抗体生成能力的影响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实验证明,PAF(浓度为7.3×10-10mol/L~3.65×10-12mol/L)能明显促使B细胞抗体生成能力上升和Mφ产生TNF能力上升。实验组小鼠的溶血空斑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Mφ产生的TNF对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牛膝多糖对小鼠体液免疫反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牛膝多糖(ABP)是从传统中药牛膝根中分离得到的一有效成分。ABPip50mg·kg-1×5d能明显提高血清总IgG及特异性抗体溶血素的含量,并增加脾脏PFC数;还能对抗环孢霉素A引起的PFC及IgG的下降。ABP0.2~0.8g·L-1体外能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也能增强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上述结果表明,ABP能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北方汉族过敏性紫癜与HLA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过敏性紫癜(AP)的发病机理中是否有免疫遗传因素参与,采用国际通用的NIH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检测40例AP患者的HLA-Ⅰ类抗原,并与100例北方汉族正常人HLA-Ⅰ类抗原频率进行比较。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其中30例AP患者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并与104例北方汉族正常人的HLA-Ⅱ类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发现AP患者HLA-A30+31、B13、B35、B40抗原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A30+31:Pc<0.01,RR=7.97;B13∶PC<0.01,RR=6.00,B35∶Pc<10-5,RR=10.40;B40∶Pc<0.05,RR=3.85)。HLA-DR10基因频率在AP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DR10∶Pc<10-5,RR=21.88),而HLA-DQ3、DQ6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DQ3∶Pc<10-5,RR=0.13;DQ6∶Pc<0.05,RR=0.23)。提示AP与HLA-A30+31、B13、B35、B40、DR10正相关,与HLA-DQ3DQ6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EAN中神经抗原(P2蛋白)的有效表位的鉴定以及将其与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LPS抗原性比较,方法:采用噬菌体呈现技术对8个EAN模型血清抗体进行肽库筛选,并将获得的克隆用ELISA方法进行阳性鉴定,以及将阳性克隆与空肠弯曲菌LPS相惟进行比较,结果:33个阳必隆的亲和性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0.01),说明它们是具有特异性的克隆;C.J.LPS与血沮的亲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阳性克隆的OD值相关不显著,C.J.LPS与阳性克隆之间存在相似性,结论:噬菌体呈现技术可筛选出与P2蛋白具有相同表位的噬菌体克隆,空肠弯曲菌LPS与P2蛋白之间存在表位模拟,C.J.LPS可能是启动GBS自身反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用BALB/c裸小鼠(nudemice,NM)复制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模型,检测不同病期荷人NPCNM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结果发现早期荷瘤鼠全血GSH-PX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裸鼠(P<0.01),然后随着病情发展有所下降,但中或晚期荷瘤鼠全血GSH-PX活性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而荷瘤鼠在潜伏、早和中期全血CAT活性与正常裸鼠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仅在晚期荷瘤鼠全血CAT活性明显低于正常裸鼠(P<0.01).结果提示GSH-PX和CAT活性的改变与NP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自体块状皮质骨:自体块状皮质骨具有刚性的板层状结构,毛细血管的含量较低,因此移植后很难维持具有活性的成骨细胞或骨祖细胞,致密的矿化基质导致血管重建和长入的速度相对缓慢,但其空间维持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其中含有的成骨细胞和生长因子对骨再生起促进作用,是骨移植材料的“金标准”。 Onlay植骨:于两侧下颌外斜线处取长方形皮质骨块,在上颌左侧骨缺损区植入皮质骨块,右侧骨缺损区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 背景:自体骨有骨传导、骨诱导及骨生成的特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移植后无排斥反应。但关于自体骨块移植后的骨块是完全被吸收替代?还是能保留细胞活性长期存留?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皮质骨移植后改建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 方法:6只健康比格犬麻醉后拔除两侧上颌前磨牙,并去除颊侧宽约10 mm、长约15 mm、厚度约2 mm的骨板,建立上颌骨缺损模型,在双侧下颌骨体颊侧切取相应大小的块状皮质骨并修整边缘。在上颌骨缺损区移植皮质骨块,一侧为单纯块状皮质骨移植,另一侧在块状皮质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分别于骨移植后3,6个月取材,进行大体观测和组织学观察,分析移植骨块的吸收率、移植骨中的细胞存活率。实验方案经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可见移植骨块体积逐渐缩小,边缘圆钝,与基骨结合稳固;②6个月时全部种植体脱落;硬组织磨片可见移植骨块与基骨间存在新生骨连接;6个月时移植骨骨陷窝孔隙率明显低于3个月,移植骨吸收率显著高于3个月(均P < 0.05);③结果说明,块状皮质骨移植后,能够与受植区基骨发生骨结合,其内部的骨细胞部分保持活力,随着愈合期延长,新生骨细胞的比例增加,移植骨块的体积逐渐变小。皮质骨移植同期种植后移植物吸收明显,种植体骨结合不良。 ORCID: 0000-0001-5201-9377(王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髋臼重建植骨分为颗粒植骨、结构植骨和混合植骨,而颗粒骨由于制作简便、愈合时间短等优点而被大量使用。 目的:探讨全髋人工关节翻修中髋臼AAOSIII型骨缺损颗粒打压植骨技术的应用要点和临床效果。 方法:16例髋关节翻修AAOSIII骨缺损患者采用单纯颗粒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器械或结构植骨处理髋臼AAOSIII型骨缺损。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定期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资料,评估颗粒打压植骨对该型髋臼骨缺损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按照治疗后3,6,12个月及每半年周期随访中,16例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并恢复行走功能。16例患者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治疗前平均48.00分提高到84.94分(P < 0.01),其中优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患者满意率为94%。16例患者术后X射线片示髋臼旋转中心均恢复(接近)正常,臼杯骨性覆盖良好,植骨颗粒获得放射学骨整合,臼杯假体未发生移位,假体植入物未发生位置改变或断裂现象。结果提示颗粒打压植骨技术修复翻修髋臼AAOSIII型骨缺损,有效重建了髋臼的骨性结构,保留并恢复了髋臼的骨量,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骨诱导膜技术:包含体内形成诱导和诱导膜内植骨2个阶段,其中体内形成诱导膜首先行骨缺损部位彻底清创,依据骨折具体状况选取合适固定方式对骨折行稳定固定,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填充骨缺损部位,感染性骨缺损则依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或经验采用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该术后6-8周纵行切开诱导膜结构,小心去除骨水泥,采用钻头或骨锉去除两侧骨端和髓腔硬化骨,促进植骨融合,于骨膜内填充自体松质骨,缝合诱导膜,预防移植骨重吸收。 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经过应力牵拉刺激加速骨折断端间充质干/祖细胞分化增殖,加速生成新骨与肢体重建,在修复骨缺损时还可恢复肢体长度完成骨折断端加压愈合。但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需要长时间固定,技术操作复杂,治疗周期长,费时费力。 背景: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长段骨缺损具有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等优势,既往研究多采用该技术治疗软组织条件较好的骨缺损患者,对于骨缺损且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或者伴随感染等患者的研究较少。 目的:分析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长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平均年龄(47.15±8.16)岁,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5.1 cm×3.4 cm至21.8 cm×9.4 cm,骨缺损长度5.8-19.5 cm,平均(11.4±2.3) cm。对于创面轻度污染者行清创、骨折外固定、骨缺损区域骨水泥填塞,局部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覆盖皮肤创面;对于创面感染患者,先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填充骨水泥及皮瓣手术。一期术后8-12周行二期植骨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获得南华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创面轻度污染的9例患者,清创后固定外固定架、填充骨水泥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均未发生感染;②6例感染患者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一二周完全控制感染后进行填充骨水泥和皮瓣手术,创面愈合;③15例患者在骨缺损二期植骨以后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在8-12个月间,平均(9.18±2.10)个月;④结果表明,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可有效治疗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 ORCID: 0000-0002-6182-9993(陈彦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纳米颗粒团聚后在表面自然形成不规则的纳米沟槽,可促进成骨细胞在其表面黏附生长及基质分泌。 目的:评价纳米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植骨融合能力。 方法:以改良Urist法制备人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使用液氮冷冻球磨机及MICROS超细粉碎机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咬除家兔L2-4双侧小关节及双侧椎板和横突表面皮质骨,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腰椎椎板及横突间植入纳米脱钙骨基质、脱钙骨基质及自体骨,术后4,8,12周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植骨融合效果。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与CT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组椎板、附件形态已接近正常节段,新生骨与椎板间隙完全消失,新生骨与植骨床骨质密度均匀一致;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域椎板表面有少量新生骨块影,在新生骨与椎板表面尚有一定间隙;自体骨组椎板与植骨融合界面愈合良好,植骨区有新生骨块影,融合骨块质地均匀。②组织学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被新生骨替代,与椎板间形成骨性连接,新生骨内可见大量骨细胞,与自体骨组效果相似;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达到骨性愈合,新生骨内可见板层样骨,也有类骨物质。表明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良好的成骨诱导能力,是自体骨移植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不同的打压紧密度对打压植骨转归的影响,以寻求一个定量的指标来指导打压植骨的紧密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其中3只处死后取松质骨制备植骨材料,另外27只随机分成A、B、C3组(n=9),左股骨远端髁部建立腔隙性骨缺损并植骨。植骨紧密度在A组相当于松质骨密度,B组为0.85ρ皮质骨,C组为0.75ρ皮质骨。分别于第4、8、12周每组处死3只试验兔进行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体观察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X线检测,术后12周A组植骨区域密度低于周围正常松质骨组织,和周围松质骨界线较明显,B、C组8周、12周时植骨区域和周围正常松质骨间无明显界线;经过3个月改建,B、C组植骨区和对侧正常松质骨区骨密度差异小。病理观察术后12周C组和A组植骨周围区仍可见骨母细胞(C组多于A组),B组植骨区和周围正常区骨小梁连续,未见骨母细胞。结论:紧密打压植骨有利于移植骨早期改建塑形。当植骨区紧密度为0.85ρ皮质骨时,可以实现紧密打压植骨。  相似文献   

16.
王钊  闫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24):3862-3869
文题释义:Masquelet技术:又称诱导膜技术,是目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技术由2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为培育诱导膜阶段,该阶段进行彻底清创后以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充分的软组织覆盖;第二个阶段为植入自体骨阶段,该阶段在完整保留诱导膜的情况下去除骨水泥,充填自体骨。 骨运输技术:又称Ilizarov 技术,指将骨切断成为2个骨段并保留软组织及血供,用牵张器固定,经一段时间后按一定速度和频率逐步施加牵拉力将骨段牵开,基于张力-应力法则,骨段被缓慢牵拉时会保持一定张力,可刺激组织生长新骨不断增殖,达到骨延长目的。 背景:Masquelet技术是目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技术在手术治疗的第二阶段中需要使用较多的自体骨,而自体骨来源有限且存在供区并发症的风险,如何减少自体骨的使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结合国内外诱导膜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在诱导膜技术中如何减少自体骨用量的一些有效方法,包括填充骨移植替代材料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方式。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知网、万方数据库中1996年1月至2019年9月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squelet technique;induced membrane;bone transport technique;autologous bone;bone defect;bone graft;3D printing;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Masquelet技术;诱导膜;骨运输技术;自体骨;骨缺损;骨移植物;3D打印;组织工程”。 结果与结论:自诱导膜技术出现之后不断有学者对该术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但针对如何减少诱导膜第二阶段自体骨使用量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种国际统一的观点。目前应用的改进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临床医师还需根据客观条件进行选择。Jong-Keon Oh提出的将明胶海绵作为植骨中心、外周环形植骨的方法简单且实用。组织工程技术具有发展潜力,随着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深入研究,将逐步取代现有的治疗方案。根据现有研究可大致将未来诱导膜技术研究方向归纳为4种方向:膜技术的改进,手术方式的改进,应用联合材料,3D打印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这些方向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ORCID: 0000-0003-4274-0421(王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重组合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合异种骨(RBX)修复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RBX 修复64例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术后遗留的83处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26.5 岁,肿瘤类型依次为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内生软骨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非骨化性纤维瘤等,观察患者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相关免疫学检测,X 线片检查,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未见明显全身反应,相关免疫学检测无明显异常,随访见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均有 RBX 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后利用 RBX 填充修复骨缺损,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发现直径300-500 μm微米结构的微小颗粒骨比直径4.0-5.0 mm的经典颗粒骨更容易在非感染骨缺损中成活。 目的:评价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8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或骨不连患者,其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35.2岁;胫骨上段19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下段7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病例17例,骨折术后感染合并骨不连11例。随访6-30个月观察创面及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后平均6周移植微小颗粒骨表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平均8周创面完全闭合,经植骨后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2例骨折愈合差,经二次植骨后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药敏反应。表明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治疗感染性胫骨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Sinus floor augmentation (SFA) using bone grafting materials, and in particular calcium phosphates (CaP), is a well-established pre-implantology procedure. The use of CaP simplifies SFA procedures. β-tricalcium phosphate (β-TCP) is amply used for SFA.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linical and osteogenic performance of β-TCP granules (TCP-G) and a β-TCP putty (TCP-P) bone graft material. TCP-P consisted of TCP-G in a hyaluronic acid (HyA) carrier. Bone formation, volume stability and osteogenic marker expression after bilateral SFA in patients was assessed. Eight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a split-mouth design. Biopsies obtained six months after SFA, were processed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collagen type I (Col I),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osteocalcin (OC) and bone sialoprotein (BSP). Histomorphometric analysis determined bone, grafting material and marrow space percentages.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graft volume and its stability. Both materials allowed excellent bone regeneration and volume stability. TCP-P displayed better surgical handling properties, greater bone formation, higher expression of Col I, ALP, OC and BSP; as well as significantly lower grafting volume reduction values. HyA had no adverse effect on TCP-P performance. Due to its clinical and osteogenic performance, TCP-P can be regarded as excellent bone grafting material for SF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二期髓内钉固定重建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应用Masquelet技术行二期髓内钉固定重建术治疗的53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一期清创术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塞骨缺损并稳定断端,二期手术取出抗生素骨水泥,更换固定器械为髓内钉,诱导膜内充分植骨。随访观察术后感染复发率、骨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66个月,平均(46.3±11.5)个月,均无感染复发、轴线偏移、再骨折现象。51例(96.2%)骨愈合;2例(3.8%)出现肥大性骨不连,翻修辅助重建锁定钢板后均愈合;1例(1.9%)出现髂后供骨区切口感染。结论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应用Masquelet技术二期髓内钉固定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增加稳定性、减少植骨量、避免轴线偏移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