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乙肝病毒基因组变异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癌在恶性肿瘤中占极高比例,危害极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组变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从病毒基因组变异与肝细胞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基因组变异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细胞癌在恶性肿瘤中占极高比例,危害极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组变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从病毒基因组变异与肝细胞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HCC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极其复杂的过程,HBV长期慢性感染是其致病因素之一。HBV感染引起肝细胞的反复损伤坏死和增生、HBVDNA基因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HBV基因表达产物HBx反式激活作用以及HBx和M—HBst引发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等原因,都会引起HCC的发生。了解HBV引起肝细胞癌的致病机理,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和预防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细胞癌将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复制时,以病毒前基因组RNA作为模板合成子代病毒DNA,催化该过程的逆转录酶缺乏校对功能,所以HBV易出现变异.近年来,各国学者通过比较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和非HCC患者的HBV基因序列,发现HBV基本核...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诱发肝细胞癌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HCC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极其复杂的过程,HBV长期慢性感染是其致病因素之一.HBV感染引起肝细胞的反复损伤坏死和增生、HBV DNA基因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HBV基因表达产物HBx反式激活作用以及HBx和M-HBst引发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等原因,都会引起HCC的发生.了解HBV引起肝细胞癌的致病机理,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和预防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细胞癌将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1989年确定的肝炎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认为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本文对肝癌患者HCvRNA基因检测及其可能的致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桂西南黄曲霉毒素(AFB1)高污染区109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并与相应的病例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表达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HCC中P53蛋白阳性率高达68.8%(75/109),P53蛋白表达与病人性别,肿瘤大小及有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无关(P〈0.05),说明在AFB1高污染区,P53基因突变是HCC中非常普遍的  相似文献   

9.
HIV/AIDS患者肝组织HIV-1 p24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HIV抗原标志物在肝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HIV AIDS患者肝损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4例HIV AIDS患者的肝活检组织切片进行HIV 1p2 4抗原检测,比较不同病变肝组织中HIV 1p2 4抗原的表达数量。结果 在14例肝组织切片的Kupffer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均发现HIV 1p2 4抗原表达;阳性肝细胞计数分析显示,表达数量随病变严重程度而增加(P <0 0 5 )。结论 HIV能够在HIV AIDS患者的肝脏内表达,并且可能参与肝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HCV引起肝细胞转化的机制仍不清楚,由于病变肝细胞浆内存在病毒基因组及复制产物,特别是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不仅有蛋白酶和螺旋酶活性,而且影响细胞信号转导级联,因此在肝细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r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50万人死于肝细胞肝癌[1],肝癌居我国癌症死亡的第3位.众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2.
调节性T细胞已成为当今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此类细胞通过细胞接触或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效应性T细胞或抗原呈递细胞而发挥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在保持机体抗病毒免疫和避免自身组织过度病理损伤的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此类细胞的产生、发育、作用机制及其在慢性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脏移植后有各种类型的合并症。由于接受肝脏移植的患者有相当比例是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终末性肝病患者,而且肝脏移植供体也包括相当数量的HBV标志阳性的人群,因此肝脏移植后有再发HBV感染的问题。肝脏供体的HBV标志类型、HBVDNA是否已经发生变异、以及是否经过合适的预防性抗病毒治疗,都是影响肝脏移植患者发生HBV再感染的重要因素。拉米夫定,以及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是预防肝脏移植后再发HBV感染的有效手段。尽管拉米夫定对于肝脏移植后再发HBV感染的抗病毒疗效不满意,且易出现HBV DNA的YMDD基因变异,但探索拉米夫定为主的联合抗HBV治疗方案可能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3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隔相对正常肝组织及13例正常肝组织FAP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差异.结果 FAP mRNA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远隔相对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相对于对照组正常肝组织的差异倍数值分别为5.14 ±6.69、1.58±0.96、1.63 ±0.94,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01,P<0.05);FAP mRNA的差异倍数值在Ⅰ期、Ⅱ期、Ⅲ期肝癌中分别为2.89±3.35、4.15±4.69、10.09 ±9.51,在高、中、低分化肝癌中分别为1.62±1.74、3.84±3.79、11.26±13.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P可能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乙肝相关性肝癌分化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可引起肝脏疾患,甚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近年来,HBV DNA疫苗在治疗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就治疗性HBV DNA疫苗的构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依据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晚期患者的免疫力低下且极易并发各种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所在临床收治了1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浆中可溶型B7-H3(sB7-H3)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HBV-HCC)的关系。方法选择在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治疗的HBV-HCC患者23例及健康体检者(HC)15例,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浆中sB7-H3含量;设计sB7-H3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相对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癌和癌旁组织中sB7-H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膜型B7-H3(mB7-H3)表达。结果 HBV-HCC患者血浆中sB7-H3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HC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BMC中sB7-H3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肝癌切除术后HBV-HCC患者血浆中sB7-H3含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HBV-HCC患者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sB7-H3 mRNA比其PBMC显著升高,分别可达到PBMC中sB7-H3 mRNA表达量的60倍和1 800倍;癌旁组织中的sB7-H3 mRNA水平高于自身癌组织近30倍;癌旁组织中mB7-H3表达显著高于癌组织。结论肝癌及癌旁组织是外周血中sB7-H3的主要来源之一,sB7-H3可作为HBV-HCC的辅助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梅毒孕妇的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68例梅毒孕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结果68例被检对象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32.35%,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为11.76%,艾滋病抗体(抗-HIV)阳性率为1.47%。结论梅毒孕妇患HBV,HCV,HIV感染率高于普通孕妇人群。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性疫苗实验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与HBV慢性感染密切相关 ,这些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 ,是当前人类健康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干扰素为主的药物治疗 ,效果不尽人意。用于预防HBV感染疫苗 ,不能治疗持续性HBV感染 ,因此 ,研制对HBV持续性感染的治疗性疫苗 ,已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对HBV治疗性疫苗的初步探索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20.
<正>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和肿瘤致死病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我国是肝癌高发区,发病人数占全球的半数以上[1]。由于肝癌侵袭性强,具有早期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分支等特性,易发生肝内转移,疾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2]。近年来,随着手术、微创介入、放疗等局部治疗和化疗、免疫、靶向等系统治疗方式不断完善,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