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PKCγ-HSP60信号通路参与小鼠脑低氧预适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鉴定参与低氧预适应(HPC)的常规型蛋白激酶Cγ (cPKCγ)相互作用蛋白,探讨与cPKCγ相互作用的热休克蛋白60(HSP60)表达水平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和脑缺血中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常氧组(Norm)和HPC组,结合是否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分为常氧假手术组(Norm+sham)、常氧缺血组(Norm + I)、HPC假手术组(HPC+sham)和HPC缺血组(HPC+I)。应用整体低氧预适应和MCAO缺血模型,结合免疫沉淀、双向凝胶电泳、质谱等技术分离、鉴定与cPKCγ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蛋白印迹技术分析HSP60蛋白表达量在脑HPC和缺血中的变化。结果: 与常氧组比较,HPC小鼠脑皮层膜相关成分中与cPKCγ相互作用的HSP60蛋白表达量升高,经免疫共沉淀证明cPKCγ与HSP60存在相互作用。在MCAO缺血模型中,与Norm+sham组小鼠相比,Norm+I组及HPC+I组小鼠皮层缺血核心区、半影区HSP6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HPC+I组小鼠缺血核心区HSP60表达水平低于Norm+I组(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cPKCγ-HSP60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低氧预适应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参与低氧预适应(HPC)的经典型蛋白激酶C II(cPKC II)相互作用的脑衰蛋白反应调节蛋白-2(CRMP-2) 对缺血脑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常氧(Nor)、HPC、常氧假手术(Nor+sham)、HPC假手术(HPC+sham)、常氧缺血(Nor+I)和HPC缺血(HPC+I)等6组(每组n=6)。应用小鼠整体HPC和脑中动脉梗死(MCAO)致脑局部缺血模型,结合免疫沉淀、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等技术,分离和鉴定与cPKC II相互作用蛋白;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CRMP-2磷酸化和蛋白降解水平在脑HPC和缺血中的变化。结果 与Nor组比,HPC鼠脑皮层组织内有10种与cPKC? II相互作用蛋白的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CRMP-2在膜相关蛋白组分中的表达量升高,而在胞质蛋白组分中的表达量降低。在脑缺血模型中,与Nor+Sham组相比,Nor+I组小鼠脑皮层缺血核心区(Ic)CRMP-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 n=6);与Nor+I组相比,HPC+I组小鼠脑皮层Ic区内CRMP-2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 n=6)。脑缺血可导致CRMP-2发生水解并伴随着大量55-ku水解片段(BDP)的出现,但与Nor+I组相比,HPC+I组小鼠脑皮层缺血半影区(P)内CRMP-2水解片段减少,水解率明显降低(p<0.05, n=6)。结论 CRMP-2参与了 HPC缓解小鼠脑缺血Ic区内CRMP-2磷酸化水平的降低和减少P区内CRMP-2水解片段从而减轻缺血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低氧预适应减轻脑中动脉阻塞所致小鼠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脑中动脉阻塞(MCAO)所致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借助已建小鼠整体HPC和脑MCAO模型,应用2,3,5-氯化二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神经行为学评分、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方法 ,观察脑梗死面积、水肿率、行为学,以及脑梗死核心和半影区新奇型蛋白激酶C(nPKC)膜转位的变化.结果 MCAO可诱发小鼠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由于发生率很低,数据未统计)等3种典型缺血模式;在皮层缺血模式中,HPC明显减小脑梗死面积(P<0.05,n=12)、缺血区吸光度值(P<0.05,n=12)和水肿率(P<0.05,n=12);而在海马缺血模式上,HPC只明显降低海马梗死区吸光度值(P<0.05,n=12);HPC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MCAO小鼠的行为学改变;此外,HPC 可缓解MCAO所致皮层缺血半影区nPKC膜转位水平的降低.结论 HPC降低MCAO所致脑缺血性损伤,且nPKC可能参与了这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缺氧预处理 (hypoxicpreconditioning ,HPC)对于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和核转录因子κB (NF κB)表达的影响 ,及其在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制作缺氧 /复氧 (H/R)模型 ,以荧光素染料Hoechst3 3 2 5 8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 ;制备心肌细胞蛋白提取物 ,以新PKCε亚型 (nPKCε)特异性抗体测定nPKCε相对蛋白含量 ;以抗NF κB抗体检测NF κB的表达 ;并以PKC抑制剂H7与心肌细胞预孵育后 ,观察H7对于HPC诱导的PKC和NF κB表达上调以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 :缺氧复氧造成心肌细胞凋亡 ,HPC可以降低心肌细胞H/R后凋亡率 ,并诱导nPKCε和NF κB表达上调 ;PKC抑制剂H7可以消除HPC诱导的PKC、NF κB表达上调和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结论 :HPC可以提高乳鼠心肌细胞对于H/R的耐受性 ,其机制涉及PKC介导的NF κB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gamma( cPKCgamma)在低氧预适应(HPC)调节小鼠脑缺血皮层内脑衰反应蛋白-2(CRMP2)水解和磷酸化中作用。方法 利用雄性BALB/c小鼠(18-22g) HPC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借助蛋白印迹、免疫共沉淀和免疫组化等生物化学技术,观察cPKCgamma激活对小鼠缺血脑皮层内CRMP2蛋白水解程度(BDP)和磷酸化水平(p-CRMP2)、cPKCgamma-CRMP2相互作用和皮层缺血半影区内p-CRMP2阳性细胞数的影响。结果 我们发现,HPC显著提高缺血脑皮层半影区内p-CRMP2水平,降低BDP产物形成,而侧脑室注射cPKCgamma抑制剂Go6983(6nM)可明显解除HPC对半影区内CRMP2蛋白水解和磷酸化的调节作用;免疫共沉淀结果提示,cPKCgamma激活程度参与HPC对缺血脑皮层半影区内cPKCgamma-CRMP2相互作用的调节;同时,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cPKCgamma激活与HPC提高脑缺血半影区内p-CRMP2阳性细胞数有关。结论 cPKCgamma参与HPC对小鼠缺血脑皮层内CRMP2水解与磷酸化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PKCγ)相互作用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方法用成年雄性BalB/c小鼠制备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H0)、早期低氧预适应(H3)和延迟性低氧预适应(H6)3组。应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胞质和膜相关成分中与cPKCγ相互作用的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小鼠海马组织中ERK1/2能与cPKCγ免疫共沉淀,且与H0组相比,H3及H6组ERK1/2的204位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鼠海马组织中,cPKCγ与ERK1/2存在相互作用,且可能参与了脑低氧预适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无糖低氧(OGD)刺激对小鼠海马脑片内蛋白激酶C(PKC)特定亚型膜转位水平(激活程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我们在整体低氧预适应小鼠模型上所获实验结果,并为离体海马脑片缺血/低氧预适应(I/HPC)模型建立及后续药物干预实验打下基础。方法:急性分离小鼠海马组织、制备400!μm厚度的脑片,并用无糖低氧(OGD)人工脑脊液(ACSF)模拟缺血/低氧刺激;应用SDS-PAGE和Westernbolt等生化技术,并结合Gel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OGD刺激2、5、10、15和30min后海马脑片内cPKCβII和nPKCε的膜转位水平。结果:OGD刺激可增高海马脑片内cPKCβII和nPKCε的膜转位水平,且这种增高从刺激5min开始持续至30min均有显著差异(P<0.001,n=6)。结论: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cPKCβII和nPKCε可能参与脑缺血/低氧性预适应的形成过程,并提示OGD10min作为制备离体海马脑片I/HPC模型的预处理刺激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BCL-xL抗凋亡途径在低氧预适应(HPC)保护小鼠缺血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BALB/c小鼠(18~22g,8~10w)随机分为4组:常氧假手术(NS),常氧缺血(NI),HPC假手术(HS)和HPC缺血(HI)组。利用小鼠整体HPC模型、脑中动脉梗塞(MCAO)致脑皮层局部缺血模型及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的干预,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 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用免疫沉淀技术探讨BCL-xL与P38MAPK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HPC可明显减少缺血皮层半影区内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提高半影区线粒体内BCL-xL蛋白水平;侧脑室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可消除HPC在缺血半影区内的抗凋亡作用;免疫沉淀结果提示,BCL-xL与P38MAPK可能存在直接相互作用。结论 HPC可能通过P38MAPK-BCL-xL抗凋亡途径实现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脂代谢相关双基因突变(apoE-/-/LDLR-/-)小鼠肝脏蛋白质表达特点,研究差异表达蛋白与基因突变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对5周龄双基因突变和野生型小鼠肝组织差异蛋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双基因突变和野生型小鼠肝脏中分别检测到(928±15)和(1 017±50)个蛋白点(n=3),两者之间的平均匹配率分别为78.7%和83.2%。双基因突变小鼠有108个蛋白点未能与野生型小鼠匹配,相差5倍以上的上调点和下调点分别为10个和45个,取其中6个点做质谱分析,鉴定为endoplasmin precursor,acidic leucin-rich nuclear phosphoprotein 32 family member A,serotransferrin precursor,stress-70 protein precursor,fibronectin precursor,complement C3 precursor,fibrinogen gamma polypeptide 7种蛋白质。 结论: 双基因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肝脏蛋白表达谱有明显差异,推测这些蛋白在脂代谢相关双基因突变引发的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 (cPKC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cPKCγ基因敲除(cPKCγ-/-)小鼠和原代培养脑皮层神经元1h OGD/24h复糖复氧(R)模拟离体细胞缺血模型,给予14-3-3γ抑制剂R18干扰,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验证cPKCγ与14-3-3γ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1h OGD/24h R缺血损伤的影响。结果 Co-IP结果证明,14-3-3γ与cPKCγ在小鼠脑皮层中确实存在相互作用;1h OGD/24h R处理使原代培养野生型(cPKCγ +/+)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内cPKC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14-3-3γ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每组n=6);对于原代培养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尽管14-3-3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但1h OGD/24h R处理却使14-3-3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每组n=6),提示cPKCγ可影响神经元内14-3-3γ的表达水平。此外,MTT结果表明,14-3-3γ抑制剂R18 (100μmol/L)可显著加重1h OGD/24h R处理原代培养cPKCγ-/-和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的缺血损伤(P<0.05,每组n=6)。结论 cPKCγ与14-3-3γ在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内存在相互作用并影响14-3-3γ的蛋白表达水平,cPKCγ和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缺血/低氧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化锂(Li Cl)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致小鼠Sca-1+造血干/祖细胞(Sca-1+HSC/HPC)衰老及其机制。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小鼠Sca-1+HSC/HPC。纯化后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Li Cl组,正常对照组基础上,加入Li Cl(终浓度10mmol/L);D-半乳糖致衰组,正常对照组基础上,加入D-半乳糖(终浓度166mmol/L),各组培养48h。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培养检测Sca-1+HSC/HPC多向分化潜能,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Sca-1+HSC/HPC增殖能力,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β-catenin、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P53、P21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胞质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i Cl组与D-半乳糖致衰组Sca-1+HSC/HPC增殖能力下降,形成CFU-Mix数量下降,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加,β-catenin、P53、P21蛋白表达上调,GSK-3β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内8-OH-d G水平升高。结论 Li Cl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使细胞DNA氧化损伤,上调P53/P21途径,这可能是导致小鼠造血干/祖细胞衰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低氧增强SY5Y培养细胞内nPKCε的膜转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刺激对培养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nPKCε和nPKCθ膜转位激活的影响,以探讨两者是否参与细胞低氧预适应的发生。方法:利用本室建立的体外培养SY5Y细胞低氧刺激模型,并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记(Western-Blot)等方法,半定量分析SY5Y细胞内nPKCε、nPKCθ的膜转位水平。结果:SY5Y细胞经低氧刺激后,随刺激时间(0.5、2、4、6、8、12和24h)的延长,nPKCε在胞浆内的含量逐渐减少,而胞膜成分中的含量则明显增加,且于低氧刺激2h后的增高水平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1);然而,nPKCθ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胞膜成分内,且其含量不随低氧刺激时间的增加而改变(P>0.1)。结论:nPKCε可能参与了细胞低氧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H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H0)、早期(H1~H4)和延迟性(H5~H6)低氧预适应等共计7组,制备小鼠HPC模型;用Western blot并结合GelDoc凝胶成像系统,检测小鼠脑组织内CaMKⅡ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皮层和海马CaMKⅡ磷酸化水平。结果与H0组小鼠相比,H3~H5组海马和皮层的CaMKⅡ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H1~H6组的皮层和海马的CaMKⅡ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H3、H6组皮层和海马p-CaMKⅡ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和灰度增强。结论CaMKⅡ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小鼠脑HP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 PK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在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作用。方法借助c PKCγ基因敲除(c PKCγ~(-/-))小鼠,利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在体缺血模型和原代脑皮层神经元OGD离体细胞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等生物化学技术,验证c PKCγ与突触蛋白-Ⅰ的相互作用,探讨c PK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水平的调节及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OGD损伤后对神经元形态的影响。结果免疫共沉淀结果证明,正常及缺血小鼠脑皮层组织中c PKCγ与突触蛋白-Ⅰ均存在相互作用;对突触蛋白-Ⅰ5个可能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进行筛选发现,只有Ser549和Ser55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OGD和c PKCγ敲除前后有明显变化;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野生型(c PKCγ~(+/+))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中,OGD处理使突触蛋白-ⅠSer549和Ser55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每组n=5,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c PKCγ基因敲除可显著降低上述两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每组n=5,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而OGD处理后降低趋势更明显(每组n=5,与野生型OGD组相比P0.05);除此之外,OGD处理可使c PKCγ~(+/+)和c PKCγ~(-/-)脑皮层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数目均显著降低(每组n=8,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c PKCγ~(-/-)组降低现象更加显著(每组n=8,与野生型OGD组相比,P0.05)。结论缺血/低氧损伤情况下,c PKCγ可能通过调节突触蛋白-ⅠSer549和Ser553磷酸化水平影响神经元突起的形态,从而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低氧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对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所致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VECs)损伤的影响。方法:以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诱导大鼠心肌MVECs ERS,以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和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损伤,phalloidin-FITC荧光染色和内质网染色分别观察细胞骨架和细胞内质网形态变化,双向电泳-质谱技术检测TG作用后内皮细胞蛋白质谱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ERS相关的分子表达。结果:TG剂量依赖性诱导MVECs LDH漏出和细胞凋亡,并出现内质网应激分子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表达上调;HPC减轻TG诱导的MVECs损伤,并可以抑制TG诱导的ERS相关分子的表达上调。结论:HPC减轻内质网应激所致的大鼠心肌MVECs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对大鼠骨骼肌组织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n=6):假手术组和I/R组,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 h,松夹再灌注24 h建立I/R模型;实验结束时提取骨骼肌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骨骼肌组织蛋白质,分析差异显示的蛋白质并选取7个差异显著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双向电泳可分离(354±13)个蛋白质,点匹配率为(78.7±1.4)%,I/R诱导骨骼肌组织10种蛋白质出现明显差异表达,其中6种表达上调,3种表达下调,1种在I/R组为2个点。质谱鉴定出5个蛋白质为:线粒体醛脱氢酶(mitochondrial 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前体、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27 kD protein,HSP27) 和一未命名蛋白(I/R组表达升高)、α-肌动蛋白(α- actin,I/R组表达下降)、核转移因子2 (nuclear transport factor 2,NTF - 2) 在I/R组发生突变。结论:I/R损伤引起大鼠骨骼肌蛋白质表达发生改变,其中α-肌动蛋白、ALDH和HSP27表达及NTF-2突变可能与I/R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HepG2细胞中转录因子RORγ(the 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 gamma)相互作用蛋白,并对这些蛋白进行初步鉴定,为阐述RORγ介导调节HepG2细胞中各种生理学进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HepG2细胞中克隆RORγ基因并连接入载体pCeMM CTAP(SG)中形成RORγ-CTAP(SG)融合基因,再将其亚克隆入含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载体质粒中,构建pMSCVpuro RORγ-CTAP(SG)质粒;稳定转染HepG2细胞并对RORγ-CTAP(SG)融合基因的表达和定位进行检测后,进行大规模扩增培养;用TAP(串联亲和纯化)方法捕获RORγ相互作用蛋白,通过银染找出差异性蛋白条带,质谱鉴定得到候选RORγ相互作用蛋白;用免疫共沉淀方法对候选蛋白RORγ相互作用蛋白进行验证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质粒pMSCVpuro RORγ-CTAP(SG)并得到稳定转染HepG2细胞株,同时RORγ-CTAP(SG)融合基因能定位表达于细胞核内;通过TAP方法获得了RORγ蛋白复合物,然后通过串联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搜索从银染差异性显著蛋白条带中找到7个候选RORγ相互作用蛋白;用RORγ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对纯化出的7个RORγ相互作用蛋白分别检测,证实了RIP140,HSP90和RORγ在HepG2中有相互作用关系。结论筛选并鉴定了HepG2细胞中蛋白RORγ的相互作用蛋白RIP140和HSP90,这些研究发现支持了RORγ是共调解蛋白依赖的转录因子且以复合物形式行使功能的假说。其中,HSP90可能扮演分子伴侣角色,而RIP140在HepG2细胞中则可能充当RORγ蛋白的转录调控伙伴蛋白,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致死剂量微波辐照后小鼠肝超微结构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辐照组,辐照组小鼠采用峰值功率密度为129 W/cm~2的微波全身一次辐照30 min致小鼠死亡后,立即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肝的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肝HSP70 mRNA表达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肝HSP70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致死剂量微波辐照后小鼠肝细胞胞浆点片状溶解,线粒体嵴和膜溶解消失;HSP70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显著上调,与正常组对照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辐照致死可导致小鼠肝细胞胞浆溶解、线粒体损伤、HSP70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上调,可作为微波辐照致死鉴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研究先天性遗传性白内障的晶状体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方法: 采用自发的Crygs基因突变先天性隐性遗传白内障小鼠模型,分别提取白内障与正常小鼠晶状体总蛋白,进行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双向电泳,R-250染色,使用PDQuest 7.3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像。选择部分差异蛋白点胶上酶解,应用MALDI-TOF/TOF仪器进行串联质谱(MS/MS)鉴定及分析。结果: 上样量为882 μg时,白内障和正常小鼠分别检测到(417±53)个蛋白点(n=3)和(370±41)个蛋白点(n=3)。上样量为190 μg时,白内障和正常小鼠分别检测到(60±7)个蛋白点和(57±5)个蛋白点(n=3)。对γS、BFSP/filensin、γF、βA1、βB1、βB2和αB等7种差异蛋白进行了鉴定。突变小鼠晶状体正常γS、念珠状纤维结构蛋白(BFSP/filensin)缺失,γF表达下调(<4倍),异常βA1、βB1、βB2和αB表达上调(>4倍),分子量比正常小,提示βA1、βB1、βB2和αB可能发生裂解。结论: 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有助于基因突变后下游蛋白的功能分析。Crygs基因突变导致γS晶状体蛋白的异常,并引起细胞骨架蛋白(BFSP/filensin)和其它晶状体蛋白(γF、βA1、βB1、βB2和αB等)继发改变,从而间接诱发白内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丝裂原和应激激活蛋白激酶1(MSK-1)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低氧预适应(HPC)保护小鼠缺血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常氧假手术组(NS)、HPC假手术组(HS)、常氧缺血组(NI)和HPC缺血组(HI).利用已建整体HPC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小鼠模型,并结合神经行为学评价、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等技术,观察HPC对小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检测小鼠脑皮层不同缺血区域内MSK-1和CREB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HPC可明显改善小鼠脑缺血后神经行为学表现,减小MCAO致脑缺血皮层梗死体积和水肿率;MCAO致小鼠脑局部皮层缺血后,其缺血核心区内MSK-1和CREB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HPC可明显增加缺血半影区内MSK-1和CREB磷酸化水平(P<0.05),而MSK-1和CREB总蛋白表达量在缺血核心区和半影区内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HPC可能通过提高缺血半影区内MSK-1及其底物CREB的磷酸化水平来降低小鼠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