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口服中药联合两部位双管引流加胸带加压包扎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 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置单管引流+局部加压包扎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为7.5%和7.5%;对照组分别为20.0%和17.5%,两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采用口服中药四君子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腋下、肋下双管引流+胸带加压包扎能显著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马永杰  顾超 《光明中医》2008,23(9):1304-130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及并发症的的方法.方法:选取156例乳腺癌根治术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6例采用双管低负压持续吸引加压包扎:对照组80例单纯应用双管低负压持续吸引,不加压包扎.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1).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为4.4d,也短干对照组的6.3d.结论:乳腺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及并发症,采用双管低负压持续吸引加压包扎的方法,明显优于单纯双管低负压持续吸引,不加压包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术后使用负压引流瓶,对照组术后使用持续电动负压引流,观察两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总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皮肤积液2例,发生率4.65%,皮瓣坏死0例,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13.95(6/43);观察组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使用真空负压引流瓶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且操作简单、置管及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处理的临床观察,探索和总结防治皮下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1月~2013年5月我院48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发生皮下积液,根据积液量的不同给予注射器抽吸及BD留置针负压引流。结果:48例患者积液全部消失,对术后放化疗无影响。结论:正确、早期的发现、处理皮下积液,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温阳利水方联合加压引流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预防及症状改善作用。方法:72例阳虚水停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加压引流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方口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7 d的积液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并记录术后皮下积液、切口感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第4天至第7天的中位引流量及7 d总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引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皮下积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加压引流法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方能显著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积液引流量,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对5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皮瓣胸壁固定、引流管负压吸引(小型便携式负压吸引器)加压包扎处理,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仅2例(4%)患者有小面积的皮瓣下积液,经皮穿刺抽液后愈合。结论采用皮瓣胸壁固定、引流管负压吸引加压包扎处理,能显著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防己茯苓汤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癌(Ⅰ~Ⅱ期)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病人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采用术前3天、术后5天连续服用中药防己茯苓汤,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常规术前准备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病人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引流量、引流天数。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皮下积液发病率、引流量、引流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药防己茯苓汤加味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改善预后,促进康复,其机制可能与益气通阳利水、活血祛瘀,清热利湿,改善静脉和淋巴液的回流有关。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7月—2009年8月52例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发生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52例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3例(6%),皮下积液7例(13%),经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术前合理的设计切口,术中仔细操作,改善缝合方法,适当加压包扎,术后保持负压引流通畅,进行合理的上肢康复训练,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护理。方法通过对72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后皮下放置负压引流,并对皮下积液的原因加以分析。结果有12例术后发生积液,通过穿刺抽液,3~5天创面愈合。结论在行乳腺癌根治术时,通过合理及时的护理,能避免和防止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与分析负压引流法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腹部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据表法抽出A、B两组,每组40例患者。A组采用负压引流法对术后切口的感染进行治疗,B组采用普通引流方法对术后切口感染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临床预后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应用负压引流方法预防感染的试验组的平均拆线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和平均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负压引流的方法能有效的降低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率,并能缩短拆线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临床上预防切口感染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对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64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按入院登记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完成7d内,研究组出现皮下积液2例,患肢轻度水肿4例,未出现皮瓣坏死以及中、重度水肿。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4例,皮瓣坏死1例,患肢轻度水肿6例,未出现中、重度水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明胶海绵填塞腋窝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填塞腋窝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漏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将31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改良根治术,实验组术中用明胶海绵填塞于腋顶区、腋静脉周围及胸背血管周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有无拔管后皮下积液,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3天内引流量小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实验组发生皮下积液1例,对照组为3例,有明显差别。结论:明胶海绵填塞腋窝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淋巴漏及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新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共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82例,常规置管拔管后其中38例出现皮下积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注射器负压引流法和单纯引流法治疗,对引流时间、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进行比较。结果前者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后者,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也明显低于后者。结论注射器负压引流法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新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共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82例,常规置管拔管后其中38例出现皮下积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注射器负压引流法和单纯引流法治疗,对引流时间、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进行比较。结果前者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后者,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也明显低于后者。结论注射器负压引流法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肿利水外敷散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收集的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1)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治疗组(n=33)在此基础上加用消肿利水外敷散,治疗至拔管。结果:治疗第7天、第14天时的引流量和引流时间,治疗组为(8.72±5.06)mL、(1.75±0.96)mL和(9.58±2.21)d,均少于对照组的(12.39±4.96)mL、(6.13±3.40)mL和(11.81±2.66)d(t值分别为-2.905、-2.471和-3.656,P0.05)。皮下积液复发率对照组为22.58%(7/31),较治疗组的3.03%(1/33)高(P=0.0250.05)。治疗第7天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为0.815、0.224,均0.05)。治疗组总症状积分、局部皮肤肿胀感和术区疼痛感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局部皮疹发生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0(0/31)(P=0.0250.05)。对照组出现1例局部皮肤红肿,治疗组未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0.05)。两组均未发现皮瓣坏死、伤口感染和发热。结论:消肿利水外敷散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手外伤患者,按住院序号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给予A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B组患者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1周愈合率、二次手术率、愈合时间等内容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A组患者术后1周愈合率为36.7%,二次手术率为20.0%,愈合时间为(27.69±1.92)d,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为(13.56±1.64)d,住院时间为(30.1±3.54)d。B组患者术后1周愈合率为93.3%,二次手术率为6.7%,愈合时间为(16.49±2.44)d,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为(6.12±1.34)d,住院时间为(18.23±2.64)d。两组对比,B组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方面更具优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有效提高手外伤感染治疗效果,缩短愈合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潮州市潮州医院2011年7月-2014年1月8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意愿分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组(A组,n=50)和对照组(B组,n=32)两组。B组采用换药方案,A组则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完成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二期植皮时间、换药频次、植皮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创伤面积缩小百分比等指标差异,行为期3个月随访,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二期植皮时间、住院时间、植皮愈合时间、换药频次及疼痛评分等指标对比上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创伤缩小面积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0%和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方案,疗效确切,利于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68例,手术切除后将患者辨证分型,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术后24小时舒适度评分较高,患者总引流管引流量较少,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无切口感染,患者生活质量较入院前大有提高.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能够加速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收治的185例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76例,对照组109例。实验组标本切除后耸予止血、引流、创面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并加压包扎。对照组切除标本后常规止血、引流、加压包扎,创面不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结果:实验组第1天引流量度总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减少,拔管时间及住院时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乳腺癌治疗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能有效减少创面渗泣量,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天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9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经充分引流后将上述病人分成两组,A组(46例)为尿激酶10万U,B组(46例)为尿激酶20万U,均于生理盐水溶解后胸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胸水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B组胸水完全吸收时间为(7.1±1.3)d较A组(12.6±5.2)d缩短:B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为17.4%(8/46),A组为41.3%(19/46),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剂量为20万U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高于10万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