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东红  施思  胡玉霜 《护理研究》2007,21(15):1356-1357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术中不同的体位干预,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5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干预组在麻醉后胎儿娩出前孕妇体位调整为手术床右侧摇高20度,右侧臀部垫砂袋、海绵垫至孕妇呈45度左侧卧位;对照组按常规剖宫产体位平卧位手术。记录两组孕妇产出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并记录切开子宫至胎儿从子宫内完全娩出所消耗的时间。[结果]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显示,干预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有效缩短术中娩出胎儿消耗的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行剖宫产术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进行优化,以更好的指导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分娩。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在术前8h禁食、6h禁饮。观察组在术前6h禁食、2h禁饮。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妇术前低血糖发生率、产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新生儿出生1min、3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以及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妇产前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及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术前8h禁食、6h禁饮,术前6h禁食、2h禁饮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产前脊髓麻醉后保持左侧卧位6 min对产妇血压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4例拟实施剖宫产产妇分为左侧卧位组(麻醉成功后保持左侧卧位6min)和仰卧位组(麻醉成功后立即仰卧位)各47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最后不同时间的血压变化情况、最高镇痛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麻醉前左侧卧位组和仰卧位组产妇的基础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 min、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仰卧位组产妇的SBP、DBP较麻醉前下降显著,HR升高显著(P0.05),而左侧卧位组产妇的SBP、DBP、HR值则比较稳定。左侧卧位组产妇的镇痛平面达到T6的时间(8.61±1.32 min)显著长于仰卧位组产妇(7.28±1.04 min);两组产妇的切皮至新生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 H值、脐动脉血B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卧位组产妇的面色苍白发生率、恶心呕吐率、胸闷率、麻黄素使用率均显著的低于仰卧位组产妇(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产前脊髓麻醉后保持左侧卧位6min对产妇血流动力学、血压的稳定性有显著作用,同时可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率及麻黄素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我院ASA1级剖宫产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n=50)和EA组(n=48),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效果、麻醉用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程度和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麻醉疗效较单纯硬膜外麻醉好,可积极应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叶产钳在新式剖宫产术中助娩胎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017年在我院行新式剖宫产术的4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徒手助娩胎头,观察组采用单叶产钳助娩胎头,比较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产妇康复情况一系列指标。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观察组新生儿产伤总发生率为3.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31.50%(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恶露干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式剖宫产术中采用单叶产钳助娩胎头有助于缩短胎儿娩出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母婴结局,有助于产妇术后康复,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攀  万文华 《临床医学》2009,29(11):56-57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探讨全麻用于产科麻醉的可行性。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G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记录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两组均在5—10min。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麻组有3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7+9%);对照组有2例(5.3%)。结论3%七氟醚吸入与丙泊酚静注用于剖宫产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沈佩英  胡小霞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1023-1025
目的 探讨体位干预对剖宫产腰麻后产妇血压和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将102名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体位干预组(n=52).腰麻后,对照组常规平卧位;体位干预组将手术床向左侧倾斜30°,同时将产妇子宫推向左侧.分别记录麻醉前(基础值)、麻醉后即刻、手术开始及胎儿娩出时的产妇血压.胎儿娩出后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对照组有36例、干预组9例发生低血压(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产妇手术开始及胎儿娩出时的收缩压较高(P<0.05),而麻黄碱使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则下降(P<0.05).此外,干预组新生儿脐动脉pH和P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醉后采用体位干预能减少和减轻腰麻后剖宫产低血压发生率和程度,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新生儿血气情况.  相似文献   

8.
两种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新生儿脐血pH值和Apgar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冬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9):1282-1284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术时新生儿脐血血气和Apgar评分的分析,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阻滞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胎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妊娠胎位异常者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中,选择血小板计数<50×109/L的病例行全身麻醉(全麻组),血小板≥50×109/L者行硬膜外阻滞(硬膜外组),两组各25例。两组产妇均在胎儿娩出时抽取脐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并比较这些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全麻组和硬膜外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5±1.1)(、9.8±0.7)分,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胎儿娩出时脐动、静脉血的pH值在全麻组分别为(7.31±0.06)和(7.31±0.04),硬膜外组分别为(7.28±0.07)和(7.32±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阻滞均可安全地用于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妇对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的意愿分为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210例,对照组自愿选择通过拉美兹呼吸法、按摩等方式减轻分娩疼痛;观察组自愿选择在宫口开大2 cm时采取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程中胎心率变异振幅比对照组小(P<0.01);观察组宫口开全时胎方位枕前位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60 min时吸吮反射评分高于观察组(P<0.01,P<0.05),而出生120 min时两组吸吮反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镇痛分娩减轻了产妇疼痛程度,使胎儿供氧增多,胎心平稳。但镇痛分娩影响了胎方位的旋转,使胎儿受挤压时间较长,影响了新生儿吸吮反射评分,随着新生儿出生后时间的延长,吸吮反射评分逐渐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符合剖宫产指征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坐位实施麻醉,对照组采用左侧卧位实施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后5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各分值段发生率。结果两组均麻醉穿刺顺利,麻醉效果满意,剖宫产过程顺利。麻醉后5 min,两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麻醉前5 min降低,心率均较麻醉前5 min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各分值段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采用不同麻醉体位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但坐位麻醉更有利于产妇顺利手术。  相似文献   

11.
产妇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00例产妇进手术室后监测其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在行急诊或择期剖宫产时不同麻醉方式、不同体位情况下发生SHS的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600例产妇中发生sHS75例(12.50%)。其中急诊手术14例(18.67%),择期手术61例(81.33%);腰一硬联合麻醉52例(69.33%),硬膜外麻醉23例(30.67%);平卧位手术56例(74.67%),左倾卧位手术19例(25.33%)。以上不同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体位选择所致SHS发生率和新生儿1minApgar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体位,对降低SHS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细针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53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25G细针腰麻(S组,53例)和腰硬联合麻醉(L组,100例),椎管内注药完成后,记录两组脊麻完成时间、麻醉操作全程时间、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穿刺完成后仰卧,记录仰卧体位低血压综合症(SHS)发生率,平卧后2 min测试感觉阻滞平面、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结果产妇一般情况、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中麻醉效果相当。S组脊麻穿刺时间长于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是S组麻醉操作全程时间、脊麻注药完成后至平卧时间短于L组,S组SHS发生率少于L组(8%vs.21.27%),有显著性差异(P0.05)。仰卧即时、仰卧后2 min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S组评分均低于L组(P0.01),平卧后2 min测试感觉阻滞平面,S组高于L组(P0.01)。结论细针腰麻效果确切、阻滞平面扩散充分,优于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要求。在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套件时可优先考虑采用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腰麻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盐酸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术后镇痛对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单胎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术后视疼痛情况肌内注射哌替啶,观察组术后接含0.125%盐酸罗派卡因+0.5 μg·mL-1舒芬太尼镇痛液的镇痛泵,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初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且日哺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观察组的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盐酸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明显减少因疼痛引起的泌乳功能下降,对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硬膜外预充液预防剖宫产术患者硬膜外导管致硬膜外血管损伤及腰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单胎足月妊娠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产妇均取左侧卧位,L2-3椎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脊麻针穿过硬膜外针内腔行蛛网膜下隙穿刺,见脑脊液回流后,注入0.75%左布比卡因2.0 mL,拔出腰麻针.Ⅰ组产妇硬膜外置管前在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Ⅱ组产妇硬膜外置管前在硬膜外腔注入含麻黄素15 mg的生理盐水5 mL;Ⅲ组产妇硬膜外腔直接置入导管.记录3组产妇血管损伤发生率,观察麻醉注药前(T0),经穿刺针注药液后2 min(T1),5 min(T2)HR、SBP、DBP的变化,以及采用针刺法测定注药后5、10 min时的感觉阻滞平面.结果 Ⅰ、Ⅱ、Ⅲ组血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1.6%及13.3%,Ⅲ组血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均P<0.05),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T1及T2的SBP较T0有明显的下降(均P<0.0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组感觉阻滞平面较Ⅲ组明显升高(P<0.05),Ⅰ、Ⅱ组注药后感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在硬膜外预充少许液体,可以预防硬膜外导管置入时损伤血管,提高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同时还可改善腰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儿安全的影响。方法抽选该院自愿要求实施无痛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无椎管内麻醉手术禁忌证、单胎头位产妇100例为观察组,予以1 m g/m L罗哌卡因复合0.5μg/m L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同时选择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产妇下肢肌力、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麻醉10 min后直至宫口全开时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下肢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后产妇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均相较于镇痛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显著降低及剖宫产率,并且不增加母婴安全隐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母亲产时血糖及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的初产孕妇20例(全麻组)及同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年龄、体重相近的足月孕妇20例(腰麻组)。全麻组采用丙泊酚100 mg+瑞芬太尼100μg+琥珀胆碱100 mg;腰麻组采用蛛网膜下腔匀速推注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商品名:耐乐品)2.5~2.6 ml。分别于麻醉前、胎儿娩出后即刻测母亲指尖血糖,新生儿出生后10分钟足跟血血糖,同时记录孕妇围术期血压、心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全麻组产妇分娩时血糖水平降低(P<0.05);腰麻组分娩时血糖升高(P<0.05);全麻组新生儿生后血糖明显低于腰麻组(P<0.01);新生儿生后血糖与产妇产时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结论全身麻醉产妇分娩时血糖水平降低,新生儿生后血糖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应该关注和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降低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单胎头位)按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分娩期心理护理、使用拉玛泽呼吸减痛法、鼓励采取自由体位等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会阴情况。结果会阴侧切率观察组24.0%、对照组56.0%,会阴完整率观察组18.0%、对照组4.0%,两组均未出现Ⅲ度会阴裂伤。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低危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单次硬膜外阻滞附加连硬(简称小剂量单次+连硬)的麻醉效果、并发症、风险和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分析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39例,分成3组,15例施行小剂量单次+连硬的设为A组,14例施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设为B组,10例施行常规连硬的设为C组。结果麻醉开始至术始的时间,B、C组与A组均差异显著(P〈0.05);B组阻滞效果最好,A组和C组的阻滞效果其次:A、B、C 3组的术始最高阻滞平面≥T10者分别有86.67%、92.86%、90%,术中辅用止痛镇静药者分别有40%、7.14%、50%,术中加浅全麻只有C组1例;B组围术期使用升压药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小剂量单次+连硬麻醉效果和诱导速度仅次于CSEA,但比常规连硬在这两方面稍优;只要使用得当,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麻醉风险低于CSEA。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下肢手术时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探讨更为适合老年人行该类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老年择期手术病人66例,ASA分级Ⅱ~Ⅲ级;将病人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n=22)、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23)和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OCSEA组,n=21),分别行相应的椎管内麻醉。观察指标:①各组麻醉过程中分别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翻身5 min时(t2)、手术行内固定时(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情况;②麻醉成功率;③各组输液量;④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量;⑤手术出血量。结果持续硬膜外麻醉组和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在麻醉后t2时间点较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更稳定,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醉效果较连续硬膜外麻醉组的更确切。结论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具有确切的麻醉效果,同时麻醉时血液动力学指标较为稳定,更适合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产妇腰硬联合麻醉时硬膜外腔追加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对腰麻无痛觉平面的影响.方法 90例ASA Ⅰ~Ⅱ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利多卡因组和生理盐水组.蛛网膜下腔注药10 min后,生理盐水组和利多卡因组分别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8ml、1.73%碳酸利多卡因8ml,而空白组则不加药.观察记录自硬膜外注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麻醉无痛觉平面,监测用药后20 min内的血压变化,并观察T10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Bromage为3).结果 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组麻醉无痛觉平面上升幅度与空白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多卡因组血压下降>20%需要作升压处理的概率较高,三组间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中,硬膜外腔追加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均能有效扩展无痛觉麻醉平面,而追加生理盐水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