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方法 根据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筛选出网络成瘾者50人,并抽取控制组被试50人,运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组数据.结果 ①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16.67,P<0.01),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得分上也低于对照组(t=17.2,20.61;P<0.01);②在艾森克量表比较中网络成瘾者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5.86,-34.18;P<0.01),在内外向性方面网络成瘾者明显偏内向性(t=13.95,P<0.01).结论 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网络成瘾患者与在校非网瘾初中生的创造力倾向和自我效能感进行对比研究,为网络成瘾者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1名非网瘾初中男学生(对照组)和65名网游成瘾男患者(研究组)进行创造力倾向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的测量,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均高于研究组(t=2.65,3.61;P0.01)。其余因子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中除想象力与学业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得分无相关性外,其余创造力倾向与自我效能感各分量表得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29~0.50,P0.01)。研究组仅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挑战性呈正相关(r=0.25,P0.0,5),其他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网瘾男初中生与在校男初中生相比,表现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IAT)、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6名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并抽取76名非网络成瘾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父亲的惩罚严厉(t=6.408,P=0.000)、过分干涉(t=3.334,P=0.001)、过分保护(t=2.783,P=0.006)和拒绝否认(t=2.81,P=0.006)4个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父亲的温暖理解(t=-2.731,P=0.007)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惩罚严厉(t=4.069p=0.000)、过分干涉保护(t=3.414,P=0.001)、拒绝否认(t=2.732,P=0.007)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的精神质(t=5.74,P=0.000)、神经质(t=4.81,P=0.000)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掩饰因子(t=3.93,P=0.000)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网络成瘾者具有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2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网络成瘾患者与在校非网瘾初中生的创造力倾向和自我效能感进行对比研究,为网络成瘾者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1名非网瘾初中学生(均为男性,作为对照组)和65名网游成瘾男患者(均为初中生,作为研究组)进行创造力倾向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的测量,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均高于研究组(t=2.65,3.61;P0.01)。两组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除想象力与学业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得分无相关性外,其余创造力倾向与自我效能感各分量表得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29~0.50,P0.01)。研究组仅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挑战性呈正相关(r=0.25,P0.0,5),其他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网瘾男初中生与在校男初中生相比,其创造性倾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差异,但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低,因此对网瘾初中生治疗中应加入学业指导,提升其学业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拒网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 757名大学生完成自制问卷调查,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拒网自我效能量表、自编的基本情况表.结果 ①大学生人群中网络成瘾(IAD)者占7.9%,男性成瘾率高于女性成瘾率(χ=13.93,P<0.01);②男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女大学生(t=2.6...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2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及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分明显低于常模(t=7.18,P<0.001);且高自我效能感患者GSES得分与SANS得分呈正相关(r=0.563,P<0.01),与GAF得分呈负相关(r=-0.628,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且有异常增高现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生活事件及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0名网络成瘾者与413名非成瘾者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占被调查人数的4.6%;对生活应激源各个维度的整体分析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考试失败、迷恋上网、形成不良习惯、自我评价发生较大变化、重修或重考等成为影响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区别于非成瘾大学生的主要生活事件;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校园生活分量表得分均低于非成瘾大学生(3.1±0.7/3.4±0.7、2.8±0.6/3.2±0.6、2.8±0.5/3.3±0.7,P均<0.05);网络成瘾得分与大学生适应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249~-0.304,P<0.01或0.05),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际关系(β=-0.153),其次是自我适应、性别、学习适应(β=-0.215,-0.126,-0.104).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济危机下唐山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刻板性与不和谐性皆高于常模(t=8.891,7.04;P<0.01),灵活性低于常模(t=-3.87,P<0.01)。独生子女在和谐总分、不和谐性和刻板性上高于非独生子女(t=2.366,2.075,0.374;P<0.05)。不同年级学生灵活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②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常模(t=3.448,P<0.01)且高于女生(t=3.572,P<0.01)。不同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在和谐总分、灵活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t=2.767,-3.673;P<0.01);③和谐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51,P<0.01)。结论①处于经济危机时期的唐山大学生内在一致性不高;非独生子女自我和谐水平较高;②男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更高;③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越高效能感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智能手机成瘾和人际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简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认知失败问卷和人际关系适应量表对湖南省4所中学135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手机成瘾与认知失败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与情绪效能感、人际适应(r=-0.24,-0.14;P0.01)呈显著负相关;情绪自我效能感与人际适应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与认知失败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1);认知失败与人际适应呈显著负相关(r=-0.31,P0.01);(2)在手机成瘾对人际适应预测中,情绪调节效能感发挥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9.69%,认知失败也发挥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6.64%。结论:智能手机成瘾不仅能够直接影响人际适应,还通过情绪调节效能感和认知失败的中介作用对人际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职生网络成瘾、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方法,于2016年6月从某高职院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选取了大一年级学生的8个班级425人,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定量表(G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进行调查研究。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及Pearson相关分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评估中介效应。结果:男生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1.78,P0.05);网络成瘾越高的被试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越低(F=2.46,P=0.08),且在不成熟应对方式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上得分均显著更高(F=28.82,17.51;P0.001);网络成瘾各个因子与应对方式的不成熟应对、混合型应对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相关显著(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成熟型维度、不成熟型维度相关显著(P0.05);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成熟性应对方式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负向预测网络成瘾,成熟型应对方式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的分析,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15所中学不同年级学生,首先采用问卷筛查的方法得到网络成瘾筛选阳性学生,然后采用临床访谈形式,对筛选阳性学生以Beard改编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YDQ)结合功能受损程度,诊断出网络成瘾学生,在同一学校参加筛查结果阴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上述3组学生(网络成瘾组、筛选阳性但非网络成瘾组即倾向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F=12.447,P=0.000)和3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时间价值感:F=4.771,P=0.009;时间监控观F=10.828,P=0.000;时间效能感:F=19.385,P=0.000),这种差异在3组学生的同性别或同类型学校的比较中也类似存在。倾向组(t=3.599,P=0.000)和对照组(t=2.320,P=0.021)在时间价值感上得分都是女性高于男性。对照组中职校学生在时间控制观(F=3.413,P=0.034)和时间效能感(F=4.976,P=0.007)上的得分高于高中和初中学生。结论时间管理能力低下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研究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上网动机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和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对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生网络成瘾倾向比较严重;网络成瘾倾向组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组在性别(x2=8.69,P=0.003)、年级(x2=12.58,P=0.002)、生源地因素(x2=7.54,P=0.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将800名大学生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应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评估其心理控制源。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结果①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心理控制源的机遇和有势力他人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分别为2.951、4.605);②心理控制源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偏向于外控性的个体网络成瘾倾向高(r分别为0.105,0.162),而偏向于内控的个体网络成瘾倾向较低(r=-0.051)。结论心理控制源是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对网络成瘾的治疗应当考虑此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执行功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方法 通过网络成瘾测验筛选,对30名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及汉诺塔测验.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上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汉诺塔测验的第一步时间和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进一步探寻网络成瘾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11.5完成.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州青少年成长中心的62学员进行调查。结果①IAD组与正常组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4.472,-2.132,5.310;P<0.001;t=6.297,P<0.05);②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惩罚严厉、过于干涉和偏爱被试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616,3.490,7.617,5.960;P<0.001);③IAD组社会支持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④父母的教养方式对社会支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中学生手机网络使用情况、手机网络使用自控力特点及其与手机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本信息问卷、修订的中学生手机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的中学生手机网络使用自控问卷对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现象比较普遍,并且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存在手机网络成瘾现象,但比例不大;②手机网络成癌总分不具有性别、...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凋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用Young K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Russell编制的UCLA 孤独量表,对7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网络成瘾组的孤独量表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U=11.52,P<0.01);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准确掌握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基本信息调查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检测标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使用率89.77%,网络成瘾率8.06%,男生成瘾是女生的2~4倍,男女青少年互联网的使用率差异不显著(χ2=0.27,P=0.59),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9.87,P=0.000);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农村(χ2=17.07,P=0.001)。83.9%的青少年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抑郁、精神病、焦虑、人际关系因子间存在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病倾向,精神焦虑、人际关系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