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也是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排名第1位的疾病,晚期患者生存率极低。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通常认为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与这两个特征均有关。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能与整合素特异的结合,进而可以反映肿瘤血管的变化。达到对肺癌原发灶、转移灶及疗效的早期监测,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99mTc-3PRGD2 SPECT/CT用于肺部肿瘤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从99mTc-3PRGD2显像剂、9mTc-3PRGD2在肺癌原发灶显像方面、99mTc-3PRGD2 SPE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监测、99mTc-3PRGD2 SPECT成像在肺癌患者远处转移的诊断、99mTc-3PRGD2 SPECT成像在肺癌患者化疗、靶向药物疗效评估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99Tcm-3PRGD2 SPECT/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NSCLC患者99Tcm-3PRGD2 SPECT/CT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PECT/CT定性(目视观察)及半定量分析[计算病灶/本底放射性计数比值(T/B)]评估NSCLC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肺内NSCLC病灶均呈明显99Tcm-3PRGD2摄取阳性,其摄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P=0.234);伴与不伴淋巴结转移肺内原发灶之间T/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12);以9.23为阈值,根据肺内原发灶T/B评估NSCLC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79。共40个淋巴结区域存在转移,其中27个区域呈99Tcm-3PRGD2明显阳性摄取、13个区域呈轻度摄取或无摄取;131个区域为良性淋巴结,包括15个区域呈阳性摄取、116个区域呈阴性摄取。转移性与良性淋巴结之间,摄取99Tcm-3PRGD2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19,P<0.001);T/B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7.82,P<0.001)。淋巴结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评估NSCLC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及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9,P<0.001)。结论 99Tcm-3PRGD2 SPECT/CT有助于评估NSCLC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迸一步提高临床检出率提供支持.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间共收治的173例疑似肺癌患者,对患者实施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肺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经胸部CT解剖显像后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18F-FDG PET全身扫描及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着重评估无创检查对NSCLC术前分期准确性及价值。方法 56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术前患者经CT扫描、全身^18F-FDG PET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所有56例NSCLC患者肺部及相应转移部位^18F-FDG摄取增高,^18F-FDG PET对预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3%,特异性为91%,CT扫描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8%,特异性为78%,其中38例行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7%,特异性为72%。^18F-FDG PET对NSCLC对纵隔淋巴结优于胸部CT解剖显像和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结论 ^18F-FDG PET在对NSCLC的术前分期均优于CT等常规检查,但PET在精确定位方面仍然需要结合解剖显像,图像融合技术等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对孤立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SPN患者79例,男51例,女28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2.39±8.99)岁。所有患者均行99mTc-3PRGD2SPECT/CT平面及融合断层显像,测量SPN感兴趣区(ROI)计数值为T,在SPN对侧正常肺组织内画出与病灶同样大小的ROI,测量其计数值为NT,算出T/NT比值。与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及融合断层显像T/NT对SPN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良性组和恶性组T/NT分别为2.3±1.4和3.7±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T/NT比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34(P<0.05),提示该检查对判断SPN良恶性具有诊断意义。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T/NT比值最佳临界值为2.825。其诊断SPN良恶性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阴性预测值(PV-)阳性预测值(PV+)、分别为49.1%、95.5%、62.0%、4.5%、50.9%、96.6%、42%。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与融合断层显像比较,融合断层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P<0.05),平面显像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P<0.05),提示断层显像对SPN良恶性诊断的准确度更高。结论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及融合断层显像均可对SPN良恶性进行诊断,但融合断层诊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期的PET/CT准确性评价——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估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光盘库(1999~2007)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按照循证医学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筛选有关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诊断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评估后,进行Meta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有13篇中英文文献满足标准纳入研究,权重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87%。SROC下面积为90.84%。结论:在综合考虑灵敏度、特异度的情况下,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诊断准确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ADAM8)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方法 检测62例NSCLC患者、27例良性肺病患者和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ADAM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NSCLC组血清ADAM8水平[(456.88±143.87)ng/L]高于良性肺病组[(271.63±74.20)ng/L]和正常对照组[(253.09±72.1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良性肺病组AD-AM8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AM8在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与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2.54±161.387)ng/L与(449.04±118.03)ng/L,P0.05],Ⅲ、Ⅳ期NSCLC患者血清中ADAM8的水平[(498.80±151.80)ng/L]高于Ⅰ、Ⅱ期患者[(385.80±95.8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ADAM8对NSCLC的诊断敏感性为77.4%,特异性为90.6%.结论 ADAM8在NSCLC患者血清中过度表达,表明其与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检测ADAM8对NSCLC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PET/CT代谢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治疗前接受~(18)F-FDGPET/C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2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38)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87)。分析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value,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UVmax、MTV及TLG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组SUVmax(16.28 vs 10.05)、MTV(32.74 cm3vs22.37cm3)及TLG(241.50 vs 215.30)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SUVmax、MTV及TLG与TNM分期及病灶最大直径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MTV及TLG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40、27.24cm3及230.53,MTV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AUC(0.874,95%CI:0.808~0.937)明显高于SUVmax(0.776,95%CI:0.719~0.832)及TLG(0.738,95%CI:0.685~0.802),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9.3%和84.2%。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其中MTV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检查联合VEGF-C表达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进行平扫,通过高压注射对比剂后进行全肺增强扫描。淋巴结短径>10mm为淋巴结转移。将收集得到的所有数据和图像,以备分析和使用。VEGF-C检测:对于手术切除的肺部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用SP法测定肺癌组织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 CT检查对淋巴结转移诊断正确的患者59例,假阳性患者12例,假阴性患者9例。诊断符合率为73.8%。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CT检查联合VEGF-C表达检测能够明显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率,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结合增强CT评估胸部肿块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前瞻性招募41位患有可疑肺部病变的受试者,分别行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和增强CT影像学检查,并行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记录上述各项检查对肺部肿瘤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以患者手术病理检查或随访情况作为确诊依据。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99mTc-3PRGD2显像、肺部增强CT及二者联合判断肺部恶性肿瘤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能力,分析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  99mTc-3PRGD2显像、增强CT及二者联合诊断肺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6%(6/11)、68.4%(13/19)、63.3%(19/30)、50.0%(6/12)、72.2%(13/18),72.3%(8/11)、47.4%(9/19)、56.7%(17/30)、44.4%(8/18)、75.0%(9/12)和81.8%(9/11)、89.5%(17/19)、86.7%(26/30)、81.8%(9/11)、89.5%(17/19)。99mTc-3PRGD2显像的诊断能力相对增强CT的特异性高,敏感度低。两种方法联合诊断胸部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预测指标均高于单独应用增强CT(χ2=6.914,P=0.009)和99mTc-3PRGD2显像(χ2=7.751,P=0.005)。Kappa检验显示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增强CT和二者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0.225、0.177、0.71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胸部增强CT联合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对于诊断肺部肿瘤淋巴结的转移有很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患者的手术决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半定量参数对可疑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根据乳腺癌分子分型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8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70例可疑乳腺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析乳腺癌Luminal阳性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3种分子亚型与T/N值的相关性;分析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及Ki67表达情况与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关系。  结果  70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乳腺癌51例(72.86%),病理分型为Luminal阳性型22例,Her-2阳性型20例,三阴性型9例。乳腺良性病变24例(27.14%)。乳腺癌患者病变侧T/N值高于良性病变患者(3.96±0.82 vs 1.16±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26,P < 0.05)。诊断特异性为84.21%(16/19),敏感度为82.35%(42/51),准确率为82.86%(58/70),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0.755~0.913),诊断临界值为1.56,即T/N值≥1.56时判定为恶性病变。Her-2阳性型的T/N值高于三阴性型(P < 0.05)。Her-2表达阳性患者的T/N值高于Her-2表达阴性的患者(P < 0.05)。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Ki67表达阳性和表达阴性患者的T/N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半定量指标在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方面有较高的敏感度,并且Her-2阳性型患者T/N值明显升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病变,为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和治疗有相应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008年561例肿瘤最大径≤5 cm的cN0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不同肺叶肿瘤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部位的情况。结果:在271例上肺叶肿瘤中,上纵隔淋巴结转移37例(13.7%),隆突下淋巴结转移8例(3.0%),下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0.7%);在217例下肺叶肿瘤中,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20例(9.2%),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11例(5.1%)。结论: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对于早期NSCLC患者是一种合理的淋巴结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对非小细胞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假阳性、假阴性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6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腺癌122例,鳞癌23例,其他类型16例。分析患者术前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对肺门、纵膈淋巴结的诊断结果(其中阳性53例,阴性108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其诊断价值。分析9例假阳性、26例假阴性诊断患者的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病史、局限性肺炎、肿瘤标志物、淋巴结短径、肿瘤原发灶T/N比值、外周血白细胞等指标。结果 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2.9%、90.1%、78.3%、83%、75.9%。假阳性组患者慢支炎肺气肿、局限性肺炎者高于真阳性组。假阴性组的淋巴结短径、原发灶T/N比值小于真阳性组。结论 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是术前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手段;假阳性淋巴结与慢支炎肺气肿、局限性肺炎有关;假阴性淋巴结与淋巴结短短径小、原发肿瘤摄取18F-FDG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技术在99mTc-MIBI核素显像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的价值.方法 于患者静脉注射99mTc-MIBI 370~740 MBq后行颈胸部的即刻和40 min延迟的双时相静态平面采集;注药后20 min行同部位的SPECT/CT采集,评价常规SPECT显像断层采集提供信息是否明显优于平面采集,SPECT/CT显像提供信息是否明显优于平面采集和常规SPECT显像断层采集,并对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平面采集加SPECT与平面采集加SPECT/CT诊断甲状旁腺病变符合率为86.96%,多结节腺体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91.30%.SPECT/CT显像使1例阴性诊断改为阳性,并为3例患者提供更确切的腺体定位.SPECT/CT在2例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定位诊断中显示出较为显著的优势.各血生化指标与显像结果 无相关性.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技术在异位PHPT定位诊断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rechemotherapy technetium-99m 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 (99mTc-MIBI) uptake with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CT) in relation to tumor size change measured by CT.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扫描述了23例原发性肺癌的^99mTC-MIBISPECT的表现。与胸椎的放射性浓聚相比,将肺部病变的放射性浓聚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在本组病例中,肺癌病变的放射性的浓聚均在Ⅱ级以上,其中,Ⅲ到Ⅳ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8%。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在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FDG-SPECT/CT检查,对良恶性肿块的摄取比值进行比较。并将CT检查和肺癌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以摄取比值R≥2为标准,^18F-FDG-SPECT/CT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是83%,特异性是86%,准确率是81%。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分别是88%,与CT诊断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8F-FDG-SPECT/CT对肺癌的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以及临床分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关键词肺肿瘤诊断18-氟脱氧葡萄糖探头符合线路显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定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获得的标准摄取值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65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接受 99mTc-MDP 全身骨显像、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及磁共振成像。根据临床病史,将107个骨折椎体分为新鲜组(n=60)及陈旧组(n= 47),通过图像处理分析,分别计算两组椎体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及平面图像和断层图像的靶区/非靶区比值(T/NT)并比较差异;绘制ROC曲线来获得SUVmax及T/NT的最佳临界值,并比较其诊断效能。  结果  新鲜组、陈旧组及正常组椎体SUVmax分别为43.20±17.17、10.71±3.17及9.78±2.95,新鲜组与陈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陈旧组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平面显像T/NT分别为2.22±0.70及1.4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断层显像T/NT分别为5.06±3.52及2.08±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通过绘制ROC曲线获得SUVmax、平面显像T/NT及断层显像T/NT的最佳临界值进行鉴别诊断,SUVmax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诊断一致性均高于平面显像T/NT及断层显像T/NT。  结论  定量SPECT/CT标准摄取值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