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掌握傈僳族、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和体育锻炼状况,为提升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年怒江傈僳族和丽江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测试与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傈僳族中小学男女生身高、体重低于纳西族中小学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男值分别为9.23,9.11,t女值分别为8.83,6.36,P值均<0.01);傈僳族中小学男女生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肺活量高于纳西族中小学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男值分别为-5.62,-7.11,-8.10,t女值分别为-7.04,-5.69,-15.73,P值均<0.01).傈僳族中小学生男生引体向上、坐体位前屈高于纳西族中小学生男生,握力、斜身引体、50 m×8往返跑、1000m跑低于纳西族中小学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8,-17.10,3.99,22.39,13.34,16.36,P值均<0.01).傈僳族中小学女生仰卧起坐、坐体位前屈高于纳西族中小学女生,握力、50 mx8往返跑、800 m跑低于纳西族中小学生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8,-10.78,2.61,19.40,8.81,P值均<0.01).结论 傈僳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水平低于纳西族,身体功能总体高于纳西族.傈僳族中小学生在与臂力、腰腹力等有关的运动素质上有优势,纳西族中小学生在与速度、耐力等有关的运动素质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描述西双版纳州1985-2010年25 a来7~18岁傣族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变化特点,为研究傣族学生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云南省资料,对7~18岁傣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5-2010年,7~18岁傣族学生形态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男、女身高分别增长3.94,2.99 cm,体重分别增长2.69,2.06 kg,胸围分别增长2.63,3.14 cm.各年龄组肺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男、女肺活量分别下降304.55,237.14mL.速度素质男生基本持平、女生下降,力量素质均明显提高,耐力素质明显下降,柔韧性降低;女生除柔韧性优于男生,其余项目男生均优于女生.结论 7~18岁傣族学生生理功能和耐力素质指标明显下降.应针对学生生理功能和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下降的特点,采取干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密切值法来评价学生体质健康及其生长发育情况,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和干预措施,也为学生体检监测统计资料的再开发利用拓展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孙贵龙  陈佳贺  胡媚  丁如佳  齐宇飞  冯琳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0):1544-1546+1551
目的了解德昂族聚居区德昂族与汉族小学生的身体体格指标、身体功能、运动素质差异,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德宏州芒市5所完全小学2 493名德昂族和汉族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及1 min跳绳测试数据为研究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体格指标方面,汉族男生8,9,11岁组和女生7,8岁组的身高,男生9岁组体重均高于德昂族同性别、同年龄组学生(P值均<0.05);在身体功能指标方面,汉族女生11,12岁组和男生9,10,12岁组肺活量均高于德昂族同性别、同年龄组学生(P值均<0.05);在运动素质指标方面,汉族男生8,9,10及12岁组和女生8岁组50 m跑成绩均高于德昂族同性别、同年龄组学生,男生11岁组和女生9岁组坐位体前屈成绩低于德昂族同性别、同年龄组学生,男生9,10,11,12岁组和女生9,10岁组1 min跳绳成绩低于德昂族同性别、同年龄组学生(P值均<0.05)。结论德宏州德昂族与汉族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不均衡,体格指标、功能指标和运动素质指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李强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29-631
目的研究土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为改善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青海省土族男女学生各年龄段的测试指标均值与2000年全国同龄学生体质检测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土族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各年龄段的平均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同龄水平。结论应重视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发育状况,加强体育锻炼,调整膳食结构,尽快提高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2000年甘肃省城乡中小学生形态发育与体质健康状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迅速增长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水平将对其一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探讨甘肃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为有关部门制订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2000年甘肃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所获得的基本数据,对城乡学生资料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郭慧芳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1526-1528
了解西藏高校藏、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为西藏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及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从西藏7所高校体质测试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018年5 819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作为研究资料.结果 藏族男生身高、体重均值均低于汉族,体重正常率、低体重率高于汉族,超重率、肥胖率、立定跳远低于汉族,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高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值分别为-3.38,-7.07,20.90,10.04,21.82,12.87,-3.05,3.95,8.47,P值均<0.05);藏族女生身高、低体重率均低于汉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耐力跑均差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值分别为-5.16,7.59,9.32,-13.81,-3.14,7.66,P值均<0.05).结论 西藏高校藏、汉男学生超重、肥胖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藏、汉大学生身体特征的差异,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干预力度,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魏纯镭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911-912
高级知识分子(以下简称高知)是我国“科教兴国”的主力军,他们的体质强弱关系到国家强盛和民族兴旺。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在近5 a内有135位教授死亡,年轻精英早逝与过度劳累和缺乏锻炼有关。因此,全面了解高知的体育锻炼状况,掌握高知体育锻炼的特点和规律,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的条件和环境,是当前“全民健身”和高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1]。笔者对浙江部分高校高知的体质状况和参加锻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机抽取浙江部分高校的高级知识分子(副高以上),1997年120人,2001年120人,男、女各半…  相似文献   

9.
探讨高校开展融入体适能训练的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6个班级共2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3个班级).对照组(132人)按照正常的公共体育课程大纲开展教学,实验组(148人)在公共体育课程大纲中引入体适能训练内容,实验时间为1个学期.实验前后,对两组大学生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结果 两组大学生实验前的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实验后的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22.52,12.39,P值均<0.05).实验组男生及女生实验后的各项体质健康测评成绩均较实验前提高(男生t值分别为6.87,7.99,8.05,5.02,6.94,10.05,女生t值分别为5.88,6.32,7.08,9.84,6.17,4.06,P值均<0.05).实验组男生实验后的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26,4.30,8.07,2.34,8.31,4.20,P值均<0.05).实验组女生实验后的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 m跑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64,5.81,5.53,22.27,9.60,13.06,P值均<0.05).结论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入体适能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积极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探寻适合各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模式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中学生静态行为现状及其与体质的关系,为制定青少年学生提升体质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泰州市2018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泰州市城、乡共2 374名中学生的静态行为及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泰州市中学生学习日静态行为总时间为(8.75±1.56) h/d,周末静态行为总时间为(7.34±1.55) h/d;与学习日或周末屏前行为<2 h/d、周末写作业<2 h/d及周末上文化辅导班<2 h/d相比较(53.5%,49.1%,49.6%,53.4%),学习日或周末屏前行为≥2 h/d、周末写作业≥2 h/d及周末上文化辅导班时间≥2 h/d的中学生体质水平不合格率(63.0%,56.6%,55.0%,55.1%)明显上升(OR值分别为1.43,1.37,1.12,1.43,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周末写作业时间、周末上文化辅导班时间和学习日、周末屏前行为时间均过长,且均与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计算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描述体育锻炼相关情况,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体育锻炼的男女、城乡差异,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是否运动与PFI、BMI的相关性。  结果  学生在校期间每周2节体育课(41.9%)、每天1次课间操(44.5%)、每学年1次运动会(46.8%)、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0.5~1 h(50.1%)的占比最高。学生运动时间周末和总时长男生高于女生,上学日和总时长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父母在课余时间支持和非常支持进行体育锻炼的占比最高(75.8%),父母都喜欢运动的占比最高(47.3%)。PFI和运动得分呈正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负相关;BMI和运动得分呈负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0.13,-0.20,0.14,P值均 < 0.01)。  结论  河南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较合理。可通过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降低其超重肥胖发病率,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体育锻炼对中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河南省5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28% ~ 54%的中学生存在不同方面的轻度心理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评分与强迫、抑郁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进入对心理健康总分的回归方程.结论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和谐有促进作用.中等锻炼量和较长的锻炼时间有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3.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学校落实体育锻炼制度、加强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4个区县中选取16所学校,对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共6 421名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53.55%,初中(58.36%)高于小学(50.62%),郊区(56.98%)高于城区(4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5.520,603.140,P值均<0.05);中小学生愿意每天进行lh体育锻炼活动的报告率为49.49%,喜欢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报告率为75.11%,喜欢上课间操的报告率为60.36%;中小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lh的报告率为58.78%,课间10min能够到户外进行活动的报告率为8.72%,家庭体育锻炼能够达到≥5次/周的报告率为32.38%.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意愿欠佳,自主体育锻炼行为及家庭体育锻炼情况严重不足,体育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刘焱  谭思洁  邹国防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556-1560
目的 探讨以中学生身体活动、屏幕时间、睡眠时间构成的日常行为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开展中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天津市12所中学1 614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日常行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间状况;参考《加拿大24小时活动指南》将受试者的行为划分为“全达标组”“达标2项组”“达标1项组”和“未达标组”4组;体质健康风险相关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仅有5.2%的男生、4.2%的女生3项行为全达标,16.4%的男生、16.3%的女生3项行为均未达标;达标2项组和全达标组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优良率分别占比77.7%,71.8%。中学生身体活动不足的体质健康风险是达标者的1.76倍,屏幕时间过长体质健康风险是达标者的1.34倍,睡眠时间不足体质健康风险是达标者的2.86倍、超重肥胖风险是达标者的1.49倍(P值均<0.05);与全达标的中学生相比,未达标组体质健康风险是其3.63倍,仅达标1项组是其2.10倍(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身体活动、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间2项以上达标者更容易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学生体能状况及其与早餐频次的关联,为改善中学生体能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于2020年9月选取上饶市2 73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中学生吃早餐的频次,同时收集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和其他生活行为方式,体能测试包括握力、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50 m跑和20 m往返跑项目。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早餐行为中学生体能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餐行为与体能之间的关联。结果 中学生体能不合格检出率为21.5%。不同早餐频次中学生握力、20 m往返跑不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27,13.90,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 m往返跑是否合格与早餐频次(有时吃、不吃或偶尔吃)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1,2.08,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低频率早餐行为是20 m往返跑不合格发生的相关因素,学校和家庭应关注中学生早餐消费情况,确保每日营养摄入充足。  相似文献   

16.
了解江苏省7~ 18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为制定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南京、徐州、宿迁、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8个城市30所学校的7~18岁学生6 847名,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江苏省7~18岁中小学生的校内体育锻炼不足,每天能保障1h活动时间的中小学生不超过17%,学段与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9.20%的父母支持孩子校外体育锻炼;随着年级的增长,中小学生的校外体育锻炼参与比例呈下降趋势,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掌握1项运动技能的学生比例最高(47.46%),到高中阶段仍有8.39%的学生没有掌握1项运动技能,学段与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校和家长应相互配合加强中小学生校内和校外的体育锻炼,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饮食习惯与体质健康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润  杨艳  李丽  苏红卫 《中国校医》2011,25(2):105-106
目的了解中学生饮食习惯及体质健康状况,分析2者的关系,为改善和促进学生的体质现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资料来源于对3所学校中学生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的方式分别得到学生饮食习惯和体质健康资料,对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尽管大部分中学生都能够达到各项指标的及格标准,但优秀率和良好率都比较低;有21.6%的学生没有认真对待早餐;学生喜欢的食物选项中选择甜食、快餐食物的比例较高,而选择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的豆类食物和奶类食物的比例却较低。将饮食习惯和体质康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早餐习惯、豆类及快餐食物的选择影响孩子的体质健康。结论被调查中学生的饮食习惯和体质健康状况不甚理想,且饮食习惯影响体质健康状况,因此促进体质健康发展需要对饮食习惯进行正确奇白引导知教育.  相似文献   

18.
章茹  李海峰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793-1795
分析江苏省7~18岁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为制订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江苏省抽取南京、徐州、宿迁、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8座城市的30所学校,对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6 847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只有53.97%的中小学生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随着年级的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x2=256.740,P<0.01).在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中小学生中,有45.03%认为体育课程缺乏趣味性,29.07%不喜欢体育老师的授课方式,28.18%认为缺乏体育场地和器材,28.19%认为体育成绩的好坏与其升学没有关系,26.21%认为体育课程成绩与学校的评价、评优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地区、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喜欢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家长不支持、体育课与在校期间评优无关、体育课程对升学没有影响是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情况欠佳.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应由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初中生消极情绪与饮食行为、体力活动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对扬州市6所初中1 210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消极情绪与健康饮食行为习惯呈负相关(r=-0.304,P0.05),与不健康饮食行为习惯呈正相关(r=0.197,P0.05);与动态性体力活动呈负相关(r=-0.291,P0.05),与静态性体力活动呈正相关(r=0.140,P0.05)。结论初中生消极情绪与饮食行为习惯、体力活动习惯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有健康饮食行为习惯、较多动态性体力活动的学生消极情绪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