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不同体重儿童盐味觉阈值与血压的关系,为儿童高血压预防提供资料.方法 方便抽取石家庄市西王小学102名10~12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52名,女生50名),分别进行人体测量、血压测定和检测盐味觉阈值.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不同性别学生肥胖或超重的分布以及不同体重分组中血压的分布,并对收缩压与盐味觉阈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学生中有42名肥胖或超重.正常体重组平均年龄、舒张压[(10.3±0.8)岁,(65.8±2.3) mmHg]与超重肥胖组[(10.6±0.9)岁、(66.6±2.7) 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1.52,P值均>0.05);超重肥胖组BMI、腰围、收缩压[(24.7±0.6) kg/m2,(76.9±2.2)cm,(113.4±1.9) mmHg]均高于正常体重组[(19.4±0.4) kg/m2,(56.4±0.9)cm,(102.6±1.3)mmHg](t值分别为167.30,53.14,28.80,P值均<0.01);正常体重组与肥胖超重组血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0,P>0.05);正常体重组盐味觉阈值[(3.0±1.7) mmol/L]低于肥胖超重组[(3.8±1.5)mmoL/L](t=2.51,P<0.05);体重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收缩压与盐味觉阈值的r值分别为0.327,0.390(P值均<0.05).结论 超重或肥胖儿童对咸味更不敏感,导致摄入盐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市小学生肥胖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张家口市区小学生超重、肥胖情况,为小学生原发性肥胖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张家口市7~12周岁3 043名儿童,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和肺活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肺活量指数。应用BMI法筛查超重和肥胖儿童。结果张家口市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47%和10.15%。其中,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2%和9.9%,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9%和7.1%,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生(P<0.01)。超重、肥胖儿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儿童的肺活量>正常体重儿童(P<0.01),而肺活量指数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儿童(P<0.01)。结论张家口市男童肥胖的发展趋势较为突出。提示及早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有助于心肺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中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视力相关性。方法 应用SPSS软件对2017年苏州市中小学生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年龄的BMI指数均值及视力不良率,通过BMI指数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观察其关联度。结果 BMI指数与左右眼视力皆呈负相关(右眼:r=-0.226,n=869 615,P<0.01;左眼: r=-0.218,n=869 610,P<0.01);小学生超重组及肥胖组视力不良率比BMI<17组显著高( P<0.01),6岁、7岁、15岁学生超重组及肥胖组视力不良率比BMI<17组显著高(P<0.01);8岁学生超重组视力不良率比BMI<17组显著高(P<0.01),而肥胖组视力不良率与BMI<17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学生超重组及肥胖组视力不良率比BMI<17组显著低(P<0.01),10岁学生超重组视力不良率及12岁学生肥胖组视力不良率比BMI<17组显著低(P<0.01);其他年龄学生超重组及肥胖组的视力不良率与BMI<17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指数与视力呈负相关,不同年龄超重及肥胖对视力不良率影响结果不一致,在BMI指数与视力不良率对照分析时必须排除年龄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讨体质量指数与儿童颈动脉的血流变化及其相关性,为儿童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整群抽样法选取海淀区2所中小学2007-2009年跟踪调查的90名9~15岁儿童,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BMI.按照中国学龄儿童WGOC[1]标准,分为正常体重儿童10名,超重儿童37名,肥胖儿童43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儿童颈动脉速度及阻力指数,并进行组间比较及分析BMI与儿童颈动脉血流频谱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体重组儿童,左右侧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均值与超重、肥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503,0.980,0.603,0.109,0.426,0.486,P值均>0.05);BMI<24 kg/m2与BMI ≥ 24 kg/m2组儿童左右侧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儿童BMI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254,P<0.05).结论 控制儿童超重肥胖对预防成年期动脉粥样感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早期体重指数(BMI)增幅跨度与儿童期生长水平及发生超重肥胖的关联度,为指导低出生体重儿适度追赶生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温州市2011年10月-2012年9月期间出生的儿童,将其分为低出生体重组和正常出生体重组进行研究。采集两组儿童满月、1周岁及5周岁时的体重、身长,并分别计算BMI。根据WHO《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标准》BMI界值点划分BMI分布区间,获取满月至1周岁BMI增幅跨度。分析不同BMI增幅跨度其5周岁时生长水平及超重肥胖发生概率。结果 低出生体重组BMI增幅在3个及以上跨度的较正常出生体重组高出近1/4;低出生体重组BMI增幅0个跨度与1~2个跨度之间超重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各增幅跨度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出生体重儿BMI增幅与生长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满月至周岁BMI处于同一区间的其5周岁体重、身高及BMI均未能达到WHO参考中位数,当BMI增幅达到5个及以上跨度时,体重和BMI高出WHO参考中位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多数低出生体重儿较正常出生体重儿生长关键期BMI增幅跨度更大,BMI增幅跨度在1~2个区间的对今后生长及超重肥胖的控制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为孕妇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顺利分娩的GDM孕妇124例,对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孕前BMI将其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及肥胖组,比较并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结果肥胖组剖宫产率为81.25%,显著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过低组顺产率为43.75%,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均与孕妇孕前BMI有一定关系。孕妇孕前BMI≥28会增加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对新生儿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改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对孕前BMI过高的孕妇给予积极治疗,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重现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孕期孕妇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 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按照标准进行孕前体重BMI分组,孕期增重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超重肥胖组孕妇年龄高于正常组与消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孕期增重明显少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的妊娠期糖尿病(13.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2%)、巨大儿(17.2%)、剖宫产率(24.2%)均为三组中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产、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出血及产程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孕期增重分组,增重过度组妊娠期糖尿病(7.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0%)、巨大儿(16.6%)、剖宫产率(18.9%)三组中最高(P0.05);增重不足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急产发生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控制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重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减少不良妊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体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行为抑制功能及其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为儿童超重肥胖发生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行为抑制的经典实验心理方法“停止信号任务(Stop Signal Task,SST)”范式及其变式,对体重超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超重组,23例)和正常体重儿童(对照组,40例)的行为抑制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在经典SST中,超重组中性图片任务的停止任务反应时(SSRT中性)(458.24 ms)及抑制失败率[P(r/s)中性](64.22%)均高于对照组的SSRT中性(382.07 ms)及P(r/s)中性(47.98%)(t值分别为2.799,3.714,P值均<0.05).在SST变式中,超重组在食物图片任务或物件图片任务中的SSRT(406.20 ms,352.36 ms)和食物图片任务的P(r/s) (65.57%)均高于对照组的SSRT(289.34 ms,286.86 ms)及食物图片任务P(r/s) (46.20%).超重组在食物图片任务的SSRT和P(r/s)均高于其在物件图片任务的SSRT和P(r/s) (P<0.05),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SSRT中性、SSRT物件、SSRT食物、P(r/s)中性、P(r/s)物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7,0.308,0.436,0.489,0.485,P值均<0.05).结论 超重儿童的行为抑制功能较正常体重儿童差,超重儿童面对食物刺激时行为抑制功能水平更低.行为抑制功能水平与BMI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分析河南省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探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依据BMI标准将人群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组.计算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力跑和坐位体前屈)的Z分,5项Z分之和为身体素质指数(PFI).研究BMI与各项体能指标以及PFI的关系.结果 河南省大学生BMI总体分布在14.69~33.49 kg/m2,76.84%的大学生处于正常范围(18.5~24 kg/m2).肺活量、握力随BMI升高而增大,经过体重校正后的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则相反.男生3个体重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的PFI均值分别为-0.84,0.16,-1.86.男生的PFI、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坐位体前屈不同体重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两比较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指标均优于超重肥胖组.PFI与BMI呈现负相关(r=-0.105,P<0.05),肺活量、握力与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耐力跑、50 m跑、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均与BMI呈现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BMI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且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优于超重肥胖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分析体重指数(BMI)和腰围与MS组分的关系.方法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8所学校选取1 928名7~14岁小学生,测量其身高、体重和各MS组分,分析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MS组分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MI、腰围与MS组分的关系.结果 除空腹血糖外,血压、血脂、腰围在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高SBP、高TG、低HDL-C、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BMI增加异常率增高.多元线性回归发现BMI和腰围均与除中心性肥胖外的其他MS组分有独立的相关性;除TC外, “腰围”对于其他MS组分的标化回归系数绝对值略大于“BMI”.除DBP外,对于其他MS组分,BMI与腰围同时升高(超重/肥胖且腰围≥P90)的OR值>BMI和腰围有且仅有一项偏高(超重/肥胖或腰围≥P90)>体重正常且腰围正常.结论 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联合应用腰围和BMI有利于评估MS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