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小学生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的调查,探讨细颗粒物(PM_(2.5))对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2015年选取南昌市青云谱区为污染区,上饶市婺源县作为清洁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在两地各选取1所小学,各选三至五年级全部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污染区517名,清洁区614名。调查问卷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调查问卷,结合PM_(2.5)监控数据,对小学生健康状况和疾病发生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污染区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17.99%,清洁区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67,P=0.000)。污染区皮肤黏膜疾病患病率15.28%,高于清洁区1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6,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气污染(OR=1.887,95%CI=1.212~2.938);被动吸烟(OR=1.974,95%CI=1.284~3.035)是小学生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因素。空气污染(OR=3.716,95%CI=2.075~6.654);被动吸烟(OR=1.792,95%CI=1.079~2.977);室内使用空气污染有关的化学物(OR=2.495,95%CI=1.549~4.019)是皮肤黏膜疾病的影响因素。空气污染(OR=2.181,95%CI=1.536~3.095);家附近有环境污染设施(OR=1.456,95%CI=1.052~2.016);被动吸烟(OR=1.922,95%CI=1.353~2.731);室内使用空气污染有关的化学物(OR=1.827,95%CI=1.318~2.533)是其他常见疾病影响因素。结论南昌市空气中PM_(2.5)与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皮肤黏膜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加强控制室内和公共场所吸烟量,降低空气中PM_(2.5)浓度。雾霾天气减少户外活动,戴防雾霾口罩,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四~六年级小学生健康知识获取途径需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北京市四~六年级小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目前获取途径和希望获取途径,对健康知识希望获取途径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小学生健康知识目前获取途径比例居前3位的是图书(69.0%)、课堂(66.2%)、长辈(65.8%),健康知识希望获取途径比例居高的是图书(60.5%)和课堂(48.1%)。支持度是20.0%,置信度是70.0%的组合在四年级是课堂、图书、长辈间的组合;与四年级相比,五年级增加了科普实践活动;与五年级相比,六年级增加了手机和电视组合。用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其贡献率分别是19.82%、16.30%、14.49%、11.47%和10.36%。公因子F1(手机、电脑、电视)和F5 (科普实践活动)是六年级高于四年级(P 0.05),F3 (图书、课堂)和F4 (长辈、医务人员)是六年级低于四年级(P 0.05)。结论小学生希望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呈现多样化特点,不同年龄段间存在差异,未来应积极探索多种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了解三亚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海南省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3月5-6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三亚市3 364名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三亚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5.83%,不同学段、性别、民族、籍贯、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工作地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 698.81,217.66,240.29,18.76,1 255.62,924.82,45 635.89,P值均<0.05).各年级不同维度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8.06,915.00,152.72,P值均<0.05),其中一~三年级学生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46.94%),四~六年级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知晓率最低(27.83%),七~九年级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26.40%).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总体形成率为58.24%,不同学段、民族、籍贯、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工作地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12.82,30.34,6.88,37.54,22.58,6.11,P值均<0.05).学生能经常做到的健康行为排在前3位的是饭前便后洗手(81.39%)、每天早晚都刷牙(70.36%)和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67.51%).82.52%的学生愿意接受健康教育,79.16%希望通过健康教育课程获取健康知识.学生最想学习的健康知识排在前3位的是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的知识和技能(79.85%)、心理健康知识(64.06%)和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57.46%).结论 三亚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健康行为有待改善;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较强.学校应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缅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边境贫困地区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调查问卷>,整群抽取云南省澜沧县4所乡村小学部分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44.4%,五、六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7.5%,三、四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0.5%,差异无显著性(P>0.05);卫生习惯总形成率为23.7%,五、六年级学生形成率为27.1%,高于三、四年级学生的19.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较差.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市高年级小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方法对北京市某公立小学四~六年级小学生进行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行为、健康知识掌握及获取途径情况、未来希望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及内容以及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授课方式的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一年内85.45%的小学生出现过身体不适,一年内91.42%的小学生发生过影响健康的行为。小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得分为(56.13±15.68)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同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小学健康教育课程需求明显,未来应在北京市范围内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需求研究的抽样调查,了解小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探索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合理营养知识现状及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完善营养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15所小学1 608名高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8周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进行合理营养知识调查.结果 干预前广州市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为62.74%;女生高于男生,六年级高于五年级和四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03,6.956,P值均<0.05).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上升到75.81%,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429,P<0.05).小学生对本次营养健康教育综合满意度满意情况为满意及以上的占85.64%.结论 广州市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的认知和态度现状较差,营养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小学生的合理营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7.
了解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饮食行为、早餐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东莞市某镇四~六年级小学生452名进行早餐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81.42%的小学生每天吃早餐;选择早餐食物品种主要依据包括营养又健康(44.47%),父母安排(21.90%),口味(21.24%);多数人早餐结构不合理,优、良者仅占12.17%,只有2.21%符合营养早餐4类食物要求;对营养早餐认知正确率仅7.96%;96.24%认为有必要每天吃早餐;88.50%家长要求子女每天都吃早餐,其子女每天吃早餐率高于没要求者(x2=29.519,P<0.01);营养知识得分多者早餐质量较高(x2 =9.977,P=0.041);对营养早餐认知水平较高者早餐质量也较高(x2=70.091,P<0.01).结论 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质量不高,与学生对营养早餐认知度低有关;多数学生能每天吃早餐,建议对小学生及家庭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昆山市小学生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掌握现状,为提高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认知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昆山市26所小学四~六年级学生3 405名,对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试者中所调查16项知识题总知晓率为71.7%%,分别为公办校76.5%,民办校71.7%;男生70.2%,女生73.6%;四年级学生68.1%,五年级学生72.1%,六年级学生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性质学校、不同性别和各年级间各题知晓率比较,公办校均高于民办校,大多数题女生高于男生,多数题随年级的上升而增高。结论小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防控知识宣传,把防控相关知识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空气污染对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指导小学生进行合理锻炼,保护小学生身体健康,为大气污染对健康危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采用抽签的方法,在潍坊市城区和郊区各抽取3所小学,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 800名在校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城郊地区PM_(10)、PM_(2.5)、SO_2、NO_2、CO、O_36种污染物的监测数据。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不同地区空气污染对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结果郊区PM_(10)、PM_(2.5)及O_3的日均浓度大于城区,SO_2、NO_2、CO的日均浓度低于城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月份郊区学生普通感冒、咽炎、扁桃体炎、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均高于城区学生(χ~2值分别为24.839、4.094、13.097、5.6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的发生率最高(10.41%),其次是鼻腔流鼻涕(5.29%),咽痛(4.07%)和咳痰(3.24%)的发生率居于第三、四位。经Logistic回归分析,学校位置是影响普通感冒、扁桃体炎、鼻炎的最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29、3.609、4.062,P0.05)。结论潍坊市空气污染其中以郊区PM_(10)及O_3对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影响最大。学校和家长应注重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为小学生的室外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集体调查的方式,对8211名四~六年级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匿名自填完成。结果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9.01%,男生为55.29%,女生为62.79%(χ~2=47.68,P0.05);居住在城市的学生为62.03%,居住在农村的学生为53.92%(χ~2=52.14,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分别为65.54%、55.13%(χ~2=86.00,P0.05);四、五、六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53.07%、60.64%和63.08%(χ~2=61.02,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级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有性别(OR=0.79,95%CI:0.72~0.87)、年级(六年级OR=1.45,95%CI:1.29~1.63)、居住地(OR=1.17,95%CI:1.04~1.32)、自评学习成绩(中等偏上OR=0.68,95%CI:0.59~0.79)、是否为独生子女(OR=1.13,95%CI:1.02~1.26)、地区(青岛OR=3.02,95%CI:2.56~3.58)、父亲职业(未就业OR=0.75,95%CI:0.59~0.95)和父亲文化程度(大专/本科及以上OR=1.30,95%CI:1.05~1.60)。结论不同特征的高年级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影响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哈尔滨市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为帮助人们认识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危害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哈尔滨市大气污染水平不同的2个地区的1 038名小学生进行了健康问卷调查,收集哈尔滨市2004-2010年空气质量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2个研究区居住年限超过3a的5~13岁866名小学生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儿童呼吸系统总疾病,以及哮喘、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肺炎、过敏性鼻炎的标化发生率为污染区高于对照区(x2值分别为58.90,4.33,7.50,7.50,26.14,7.43,P值均<0.05).2个研究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危险性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污染区高于对照区,污染区呼吸系统总疾病发生危险性是对照区的1.109倍,小学生6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危险性表现为污染区是对照区的1.024~1.569倍.结论 大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四五年级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11月-2012年3月,在上海市9所农民工子女学校中,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2 995名,采用自编式结构问卷调查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学生卫生防病知识的合格率为56.7%,态度的合格率为70.6%,行为的合格率为59.2%;卫生防病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己期望受教育程度(OR=1.66,95% CI=1.28 ~ 2.16);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己期望受教育程度(OR=2.04,95% CI=1.55 ~2.67);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感家庭经济状况(OR=3.35,95% CI=2.45 ~4.59).结论 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四、五年级小学生卫生防病知识和行为水平偏低,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健康教育的渴求.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促进,减少学生不良卫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了解黔东南州农村小学生的食品安全认知与行为现状,为农村小学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黔东南州27所农村小学的四~六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20名)共1 291名小学生进行食品安全认知与行为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37.2%的学生知道“QS”标志,36.7%的学生根据“QS”购买食品,22.9%的学生发现过期食品不会向商品经营者要求退货,37.2%的学生认为吃了没有煮(炒)熟的四季豆不会中毒,49.9%的学生认为自己食品安全意识很强.知道“QS”标志的学生比例,乡镇学校(39.7%)高于农村学校(28.4%),六年级学生(44.4%)高于四年级学生(31.9%)和五年级学生(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90,19.25,P值均<0.01).根据“QS”标志购买食品的学生比例乡镇学校(38.6%)高于农村学校(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6,P相似文献   

14.
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及接受性教育状况,为学校和家庭性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浙江省嘉兴市某县对4所小学四五年级的1 098名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及来源、从学校和家庭获取性教育情况等.结果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青春期身体变化的知晓率在15%~54%之间,生殖生理知识的知晓率在14% ~70%之间,对身体隐私部位识别的知晓率在59%~98%之间,对性侵犯场景识别的知晓率在70% ~ 95%之间.上述4类知识相应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1.89,38.21,77.03,85.72分,总知识得分为58.21分.研究对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女生高于男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五年级学生高于四年级学生(P值均<0.05).小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母亲(63.02%)、父亲(40.53%)和学校老师(27.50%),其中报告父母和学校提供过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发育与保健、自我保护等内容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城镇高于农村,五年级学生高于四年级(P值均<0.05).结论 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应提高老师和家长的性教育意识,为小学生提供适宜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了解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小学生普及科学、合理、适龄的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16所贵州省和安徽省以农村户籍为主的小学,对2506名五、六年级在校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2.7%,其中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性别差异(67.4%)和对性态度认知(39.5%)知晓率较低;女生较男生、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六年级学生较五年级学生对青春期知识的知晓程度略高.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OR=0.72(0.61~0.86)]、同伴接纳[OR=0.70(0.53~0.96)]和家庭亲密度[OR=0.75(0.63~0.88)]对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结论 贵州和安徽农村地区小学生特别是男性、非独生子女、五年级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男女青春期发育差异和对性态度认知等问题上.要从增进同伴接纳、提高家庭亲密度等方面提高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普及性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了解四~六年级小学生性心理发展及其性教育现状,为进一步制定性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3所小学的四~六年级学生873名以及668名家长和142名教师,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问卷分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结果 小学生性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性认知、性态度、性意识总体水平处于良好以下,得分为2.0~4.0分.男生的性成熟态度(3.85±0.87)高于女生(3.80±0.91) (t=2.14,P<0.05),六年级学生较五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两性意识(P<0.05),重点学校的小学生同伴交往态度(3.10±0.88)高于普通学校(2.94±0.85)(t=2.70,P<0.01).结论 小学生性生理发育有提前的倾向,家长和教师缺乏对小学生的性教育,且存在忽视男生性教育的问题;对于性教育的责任问题,家长和学校之间有相互推诿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伊尔健 《现代养生》2011,(20):20-22
肝癌目前在人类常见的肿瘤当中,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在第六位(发病率),肺癌是排在第一位,乳腺癌排在第二位,肝癌是排在第六位。每年全世界的发病是62.6万人,它的死亡率排在第三位,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的死亡率达到58.9万。所以目前来说,它是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非常重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某小学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小学生与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桃园小学三~五年级8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健康生活方式知识(48.35分)、态度(18.52分)、行为(59.58分)问卷得分小学生均未达到及格水平,且男生在知识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三、五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四年级(P值均<0.05),三、四年级小学生的态度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P值均<0.05).结论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干预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连市三~五年级小学生铅中毒知识的知晓状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大连市2个区15所学校的三~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全校师生开展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健康教育干预,以相同的方法和相同的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三~五年级小学生关于儿童铅中毒相关知识及健康相关行为,干预后平均得分均明显提高(P<0.01)。不同年级学生知识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五年级高于四年级,四年级高于三年级(F=25.876,P<0.01);干预后四、五年级高于三年级(F=7.687,P<0.05)。不同年级学生干预前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8,P>0.05),干预后三、四年级学生行为得分明显高于五年级学生(F=3.948,P<0.05)。女生行为得分在干预前后均明显高于男生。结论对小学生进行预防儿童铅中毒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小学生对铅中毒的认识及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了解深圳市龙华新区小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新区开展小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新区4个街道的1 551名一~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区小学生具备的总健康素养比例为10.2%,其中具备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的比例分别为5.2%,28.6%和70.2%.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与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自评学习成绩有关(x2值分别为6.02,120.44,18.69,24.62,51.9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小学生总体健康素养的因素包括年级(OR=2.086)和自评学习成绩(OR=0.954);年级、自评学习成绩越高,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结论 新区小学生健康素养比全市水平低,应重点加强学校和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