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的胜任力状况,为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学校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问卷为评价工具,采取方便取样法对全国范围内280名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7.3%的被调查者具有心理咨询的相关资质;自评胜任力总均分及各维度均分均在4分左右,属于“比较符合”水平;胜任力总分在年龄、从业年限、咨询时数、是否提供督导、参加培训的类型及是否接受入职后继续教育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1.772,23.697,7.452,23.881,18.564,3.175,P值均<0.05),年龄越小、从业年限越短、每周咨询时数越少、未参加专业培训、未接受人职后继续教育、不提供督导的被调查者胜任力得分相对较低;在是否持有资格证书及接受督导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虽大部分具有相关的从业资格,但胜任力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提示从业者有必要增加实操技能方面的培训,并定期接受督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状况,探讨职业认同、工作压力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职业认同问卷及工作压力量表对新疆某高校的78名专职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辅导员倦怠比例为16.7%,情绪衰竭比例17.9%,玩世不恭比例9.0%,成就感低落比例最高,为44.9%。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r=-0.584,P〈0.05),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r=0.517,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职业认同能有效预测工作倦怠、情绪低落、玩世不恭;工作保障能有效预测工作倦怠、成就感低;工作乐趣能有效预测情绪低落。结论职业认同、工作压力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3.
李波  牛黄文卿  曾斌 《上海预防医学》2010,22(11):561-563,573
[目的]了解某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一线员工的工作倦怠状况。[方法]采用M aslach工作倦怠通用量表改进版(MB I-GS),对406名某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一线员工进行问卷测量。[结果]被调查人群工作倦怠的情感衰竭维度3分者占53.1%;玩世不恭维度3分者占37.4%;成就感降低维度3分者占21.1%。工作倦怠水平在年龄、教育程度、婚姻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倦怠水平与工作年限呈正相关。[结论]某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一线员工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存在较强的工作倦怠,在玩世不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尚不构成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现状,分析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宝鸡市某高职院校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倦怠普适量表(MBI-G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18名教师,其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44±0.90)、(3.02±0.98)和(3.24±0.79)分,3个维度中度及以上职业怠倦检出率分别为50.85%、32.20%和29.66%。男教师在情绪衰竭方面得分高于女教师(P0.01);各年龄组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方面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从事医学类教学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方面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类(P0.01),在成就感低落方面得分则低于非医学类(P0.01);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和年均课时量者3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年龄≥50岁、高级职称、工龄≥20年的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高于其他相应各组(P0.05或P0.01)。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其获得的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48~-0.298,P0.01)。结论宝鸡市高职教师职业倦怠较为严重,该群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低,需加强健康教育,采取措施积极全方位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减轻体育教练员心理负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陕西省35所运动学校和运动队的302名教练员,采用《体育教练员职业压力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体育教练员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均超过中等水平,并有向严重发展的趋势;成就感低落与压力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玩世不恭与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呈负相关(P0.05);情绪衰竭与运动员因素、工作-家庭关系呈正相关(P0.05)。运动员因素和工作-家庭关系对情绪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对玩世不恭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而职业压力各维度对成就感低落均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体育教练员的职业压力和倦怠密切,减轻职业压力可以有效改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组织性质、工作性质及工作量3种工作相关因素对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的影响,为促进其职业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MBI-HSS问卷和工作相关因素调查表对80名学校心理咨询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心理咨询师和高校心理咨询师在职业耗竭水平的3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专职心理咨询师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兼职咨询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量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组织性质、工作性质及工作量对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的水平高低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技工型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广东省内10家大型企业的589名技工型企业员工进行测查。结果与工作满意者相比,对工作不满意的被试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更为明显、有更多的心理问题、更少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P0.05)。不成熟型及混合型应对方式均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及心理健康问题正相关;成熟型应对方式与成就感正相关(P0.01)。成熟型应对方式与成就感正相关,与玩世不恭负相关;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与情绪衰竭正相关(P0.01)。职业倦怠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中介效应为11.54%~18.50%)。结论技工型企业员工的职业倦怠、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关,且应对方式在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工作倦怠与工作安全感、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通用版,随机抽取224名医务人员进行测试.结果:224名医务人员中轻、中、重度工作倦怠发生率分别是65.2%、22.3%和5.8%;有工作安全感的医务人员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维度上得分均明显低于无工作安全感的医务人员(P<0.01);有离职意愿的医务人员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维度上得分均明显高于无离职意愿的医务人员(P<0.01);在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工作安全感和离职意愿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工作倦怠发生率较高,属倦怠发生的高危人群,工作安全感有降低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作用,离职意愿能够增加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产生,但二者无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产线工人工作倦怠与工作应激源、工作能力的关系,验证工作应激源、工作倦怠、工作能力的多重因果效应.方法 针对系统抽样抽取的787名制造业生产线上工人样本,使用职业应激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ersed Edition,OSI-R)中的职业任务问卷(Occupational Role Questionnaire,ORQ)、工作倦怠量表(Maslae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ork Ability Index,WAI)进行问卷调查,采取Amos17.0路径分析方法研究工作应激源、工作倦怠、工作能力三者关系.结果 职业任务影响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标准化β=0.421,P<0.001)、玩世不恭(路径系数标准化β=0.434,P<0.001)、成就感低落(标准化β=0.064,P=0.074),情绪衰竭(标准化β=-0.089,P=0.035)、玩世不恭(标准化β=-0.123,P=0.004)、成就感低落(标准化β=-0.099,P=0.003)影响工作能力指数,职业任务影响工作能力指数的直接效应为-0.216,间接效应为-0.097.结论 工作应激源主要影响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维度,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对工作能力有影响;工作应激源影响工作能力以直接效应为主,此外还有通过工作倦怠中介的部分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倦怠与离职意愿的关系及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9年8—10月,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34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护士心理资本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及离职意愿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工作倦怠与离职意愿呈显著正相关(r=0.613,P0.01);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及离职意愿均呈显著负相关(r=-0.667、-0.387,均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工作倦怠中的情感衰竭可正向预测离职意愿;心理资本在情绪衰竭与离职意愿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4;心理资本在低成就感与离职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65。结论广西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与离职意愿突出,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心理资本这种积极心理资源的开发,从而降低工作倦怠,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