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vaginitis,AV)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50例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50例AV患者中,单纯AV患者105例(70.00%),混合感染者45例(30.00%)。单纯AV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以阴道分泌物颜色和质地的改变为主,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量增多以及性交痛等。混合感染中,AV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临床症状以阴道分泌物有异味为主;AV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或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vagini—tis,TV)临床症状以外阴瘙痒为主。单纯AV阴道分泌物胺试验为阴性,AV合并BV为阳性,AV合并VVC者为阴性,AV合并TV者为阳性;AV及混合感染者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阴道乳杆菌普遍缺乏,pH〉4.5。结论:AV易合并其他感染,尤以BV、VVC、TV多见。混合感染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诊断AV应注意有无其他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需氧菌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情况。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选取以外阴不适、阴道分泌物异常等阴道炎症状就诊的患者286例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需氧菌性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分析常见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情况。结果286例患者中共有AV 99例,占34.62%。99例AV患者中,单纯AV感染36例,占36.36%;混合感染63例,占63.64%,其中合并BV感染39例,占61.90%,合并VVC感染15例,占23.81%,合并TV感染9例,占14.29%。结论 AV是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以合并BV、VVC、TV感染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病原体感染及微生态状况,为阴道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常规显微镜检联合需氧菌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五项预成酶谱分析技术对21 812例妇科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1)21 812例阴道分泌物送检标本检出假丝酵母菌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BV、AV、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s vaginitis,TV)单一感染及各类混合感染共计13 510例,总检出率61.94%;13 510例感染标本中,单一感染6 391例占47.31%,混合感染7 119例占52.69%。混合感染中,AV合并VVC2 323例,占32.63%,构成比最高;其次为AV合并BV 2 113例占29.68%。(2)检测结果按4个月份段进行统计分析,VVC在1~3月检出844例(15.12%);混合感染在7~9月检出2 328例(42.48%),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1 812例阴道分泌物送检标本中,乳酸杆菌失衡检出率78.19%,常见阴道炎与阴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VVC、BV、AV、TV及混合感染菌群失调的检出百分比分别为83.85%、95.67%、100%、96.97%、100%。结论:本地区常见阴道炎及混合感染发生率高,阴道菌群失调多见,混合性阴道炎以AV混合感染为主,VVC和混合性阴道炎的感染与季节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妇产科门诊就诊者阴道炎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12月15 860例妇科门诊就诊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5 860例就诊者中,检出阴道感染5103例(32.2%),平均年龄(35.16±8.95)岁。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793例(17.6%),细菌性阴道病(BV)2018例(12.7%),滴虫性阴道炎(TV)292例(1.8%)。混合感染462例,VVC合并BV感染346例(7.1%);BV合并TV感染102例(4.4%),VVC合并TV感染10例(0.3%),VVC合并BV及TV感染4例(0.1%)。VVC好发于秋季,患者阴道pH值3.8~4.5为主;BV好发于夏季,患者阴道pH值4.5~5.5为主;TV好发于春季,患者pH值4.5~5.5为主;三种阴道炎清洁度均以Ⅲ度为主。无感染就诊者的阴道pH值3.8~5.5,75.4%的无感染就诊者清洁度为Ⅱ~Ⅲ度。结论:VVC是妇科门诊最常见的阴道炎,混合感染以VVC合并BV最多见,阴道炎发病与季节有关,VVC患者阴道pH环境偏酸性,BV及TV患者阴道pH环境偏碱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状况。方法:本研究内所分析的40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患者中,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状况。结果:经检查后得知,40例患者中,单纯性需氧菌性阴道炎感染共28例,占比为70%,混合感染共12例,占比为30%,包含合并BV共4例,合并TV共2例,合并VVC共6例。其PH指数平均在4.5以上,合并VVC、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胺试验为阴性,合并BV和合并TV患者为阳性,均普遍性缺乏阴道乳杆菌,需氧菌性阴道炎和混合感染者阴道清洁度范围为Ⅲ-Ⅳ度。结论:需氧菌性阴道炎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合并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感染较常见,均具有各自相对典型的特征,所以,在诊断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疾病上需提高注意力,依据症状进行确诊,并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道内常见微生物感染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10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妇科门诊进行HPV分型检测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常见微生物检测,分析阴道常见微生物感染与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感染阴道微生物,其中细菌性阴道病(BV)单纯和混合感染36例,支原体单纯和混合感染21例,沙眼衣原体(CT)单纯和混合感染2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单纯和混合感染10例,滴虫性阴道炎(TV)单纯和混合感染2例。VVC、支原体感染和HP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衣原体感染与HP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常见微生物感染会增加HPV感染风险,VVC、支原体感染与HPV感染之间有显著联系;CT、BV、TV与HPV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是近年来被人们逐渐认识的一种阴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于阴道内乳杆菌减少或缺失,需氧菌感染而导致的阴道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性白带,外阴及阴道黏膜充血明显,伴有性交痛、外阴瘙痒等症状.AV也是临床常见的阴道炎之一,发病率较高,易发生混合感染.目前国内外对此病的认识不足,有关研究报道较少.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更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的诊断标准以及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法与白带常规镜检在阴道分泌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都昌县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80例白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进行白带常规镜检、分泌物五联检,比较白带常规镜检、分泌物五联检的检查结果,对比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itis,BV)、白细胞、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乳酸杆菌、霉菌性阴道炎(vulvovagrinal candidiasis,VVC)检出率。结果 白带常规镜检、分泌物五联检对BV、白细胞、TV、乳酸杆菌、VVC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阴道分泌物检测中使用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法与白带常规镜检均能分辨阴道炎类型,对各种阴道炎检出率相当,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五联检法操作更加便捷,对仪器无特殊要求,结果清晰易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旌  周晓沪  刘芳 《新疆医学》2013,(12):31-32
目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评价与分析.方法采用阴道pH、阴道涂片Gram染色镜检(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真菌孢子、滴虫和炎性反应等)、阴道微生物功能测定,评估750例体检者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 微生态正常415例(55.3%),微生态失调者335例(44.7%).在335例微生态失调患者中,需氧菌阴道炎(AV)78例(23.3%),细菌性阴道病(BV) 132例(39.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15例(4.48%),滴虫性阴道炎(TV)2例(0.6%),混合感染108例(32.2%).结论 阴道微生态评价有助于筛查无症状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对指导临床评价感染及预防阴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东伟  韩艳玲 《中国乡村医生》2022,(32):158-160+163
目的:分析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及不同年龄段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20年1-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 379例初诊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以及阴道微生态情况与年龄的关系。结果:8 379例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3 470例(41.41%),异常者4 909例(58.59%)。在阴道微生态异常的患者中,菌群抑制657例(13.38%),其他优势菌异常1 603例(32.65%),单纯性阴道炎1 796例(36.59%),混合性阴道炎843例(17.17%),菌群过度增殖10例(0.20%)。单纯性阴道炎中以细菌性阴道炎(BV)、霉菌性阴道炎(VVC)为主。混合性阴道炎中含2种菌群者以需氧菌性阴道炎(AV)+BV、BV+VVC为主。AV在41~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0.39%);BV在51~6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18.38%);VVC在≤2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14.1%),且随年龄增大占比越来越小;滴虫性阴道炎(TV)在41~50年龄段占比最高(0.34%)。结论:阴道微生态异常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表现不同,建议治疗时应重视各年龄段女性阴道微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特征,对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就诊妇女22 029例,对其阴道微生态状况(阴道pH、乳杆菌、清洁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2 029例就诊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3 219例(14.61%),阴道微生态异常者18 810例(85.39%)。阴道微生态异常中优势菌异常9 443例(9 443/18 810,50.20%),单纯性阴道炎6 138例(6 138/18 810,32.63%),混合性阴道炎1241例(1 241/18 810,6.60%)。单纯性阴道炎以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为主(3 237/6 138,52.74%),其次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2 455/6 138,40.00%)。混合性阴道炎以BV+VVC为主(321/1 241,25.87%),其次为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VVC(268/1 241,21.60%)。②不同年龄段各类阴道炎的构成比不同,其中混合性阴道炎中,AV+VVC的构成比50岁后各年龄段较21~50岁年龄段明显下降(P=0.00)。③乳杆菌数量与阴道pH密切相关(P=0.00)。结论:阴道微生态异常在妇科门诊患者发生率高,有明确病原菌诊断的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年龄段阴道微生态异常构成比不同,提示对阴道炎的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年龄及阴道微生态状态,在杀病原体的同时注意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防止阴道炎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CA)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发病关系。方法选取女性生殖器CA患者110例(CA组)和单纯VVC患者150例(VVC组)作对照研究。两组治疗前均行生殖器病灶组织活检和外阴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及常规涂片检查。均随访3个月。结果CA组110例患者中81例并发VVC,合并感染VVC患者的CA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纯CA患者(P<0.05);VVC组中并发CA患者VVC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纯VVC患者(P<0.05)。结论CA与VVC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同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职业和收入的妇女患者与阴道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就诊的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和细菌性阴道病(BV)的患者2 280例,将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与患者自己填写的职业和收入资料进行比对、总结及分析。结果 VVC为不同职业患者的高发病,占48.90%~73.71%;办公室职业者为VVC的高发人群,占73.71%;车间职业的为BV的高发人群,占34.56%;商贸自由职业为TV的高发人群,占24.24%;无收入者阴道炎患病率最高,为37.76%,随着收入的提高,阴道炎患病率逐渐下降。结论不同收入和职业的阴道炎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综合治疗(附164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蓝氧治疗与药物综合治疗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164例下生殖道感染中细菌性阴道病(BV)90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50例,老年性阴道炎(老阴炎 )24例.在同型阴道炎组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研究组使用蓝氧治疗结合局部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细菌性阴道病97.8%,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96%,老年性阴道炎91.7%.结论 蓝氧治疗在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治疗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女性下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性阴道炎(VVC)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之间治疗后复发率和易复发率的差别,以寻求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以阴道分泌物半定量法、湿片法和培养法对临床药物治疗状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595例外阴阴道炎病例中单纯BV、单纯VVC和BV-VVC混合感染的患病率为56.6%(4295/7595)、30.68%(2330/7.595)和12.77%(970/7595);复发率分别为4.07%(175/7595)、7.89%(184/7595)和48.56%(471/7595),前二者与后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30例复发病例中。BV、VVC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易复发率分别为1.7%(3/175),4,89%(9/84)和10.19%(48/471),前二者与后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V、VVC混合感染导致VVC复发率、易复发率明显增高;VVC合并BV是VVC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及有效的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16.
曹泰华  刘双爱  赵祖国 《陕西医学杂志》2023,(11):1546-1549+1553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6例HR-HPV阳性并经病理确诊上皮类瘤变(CIN)或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2例正常体检女性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阴道微环境[乳酸杆菌、需氧菌性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炎(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2、IL-4、IFN-γ水平,分析IL-2、IL-4、IFN-γ与HR-HPV感染的关系,并进行HR-HPV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INⅠ级HR-HPV负荷量>1000患者比例低于宫颈癌、CINⅡ级、CINⅢ级患者,HR-HPV负荷量1~100患者比例大于宫颈癌、CINⅡ级、CIN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患者乳酸杆菌分级、pH值>4.5、BV、TV、VVC比例高于CINⅠ级患者(均P<0.05)。BV、TV、VVC、乳酸杆菌为HR-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征,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9年6月—2021年6月德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HPV感染的HSIL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于该院健康查体HPV阴性且宫颈细胞学无异常的91例女性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阴道微生态特征。结果 85例HPV感染的HSIL患者中,最为常见的HPV类型为HPV16,之后依次为HPV52、HPV58、HPV18、HPV33;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需氧性阴道炎(AV)、乳酸杆菌异常、阴道pH值上升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2组滴虫性阴道炎(TV)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PV感染HSIL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现象较为普遍,其中以BV与VVC最为常见,临床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中及时清除致病菌、恢复阴道微生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态改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在我院宫颈疾病科就诊的HR-HPV阳性和阴性妇女各200例,均检测阴道微生态指标,统计分析其变化与HR-HPV的相关性。结果:HR-HPV阳性组中细菌性阴道病(BV)55例(27.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3例(11.5%),PH>4.5的患者123例(61.5%),滴虫性阴道炎(TV)3例(1.5%),阴道清洁度≥III 98例(49.0%),与HR-HPV阴性组的各项阴道微生态指标比较,BV和PH值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V、VVC、阴道清洁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阴道微生态改变和HR-HPV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阴道微生态异常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PV感染提供思路,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要求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患者共2400例,对其同时进行阴道微生态和HPV检查,按照阴道微生态结果分为微生态正常组864例、乳酸杆菌减少组824例、细菌性阴道病(BV)组392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VC)组217例、滴虫性阴道炎(TV)组17例、混合性阴道炎组86例,分别计算每组HPV感染率,并将乳酸杆菌减少组(12.01%)、BV组(24.74%)、VVC组(13.36%)、TV组(11.76%)、混合型阴道炎组(20.93%)的HPV感染率分别与微生态正常组HPV感染率(11.81%)比较,计算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判断上述各种类型阴道微生态异常是否影响HPV感染率。结果 BV组患者HPV感染率24.74%、混合型阴道炎组患者HPV感染率20.93%,与微生态正常组HPV感染率11.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杆菌减少组、VVC组、TV组HPV感染率与微生态正常组HPV...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宁波市中医院妇科就诊的HR-HPV感染阳性者60例为感染组,HR-HPV感染阴性者6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分析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与HR-HPV感染的关系。对清洁度、pH值、过氧化氢浓度、白细胞酯酶、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性阴道炎(AV)、滴虫性阴道炎(T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混合性感染这9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HR-HPV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清洁度、pH值、过氧化氢浓度、白细胞酯酶、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洁度、pH值、BV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8.389、3.736、4.222)。结论:阴道微生态的失衡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清洁度III°~IV°、pH值>4.5、BV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